登陆注册
1809500000012

第12章 须眉鉴附录(8)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是自古以来,就有人相信,相貌跟才能有关系,甚至跟命运有关系。鼻直口方,两耳垂肩,是帝王之相;倒眉豆眼,尖嘴猴腮,是鼠辈之相。唐代考选官员有明确的规定,考试之外,还要看应选者的身相口齿。当然,那主要还是出于朝廷官员形象的考虑,就像今天秘书、公关人员要求有漂亮的外表、优雅的风度一样。至于科试录取以貌定名,这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在明代科举史上,很有几个皇帝以貌取人。始作涌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查继任的《罪惟录》记载,洪武四年(1371),明朝举行开国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来拟定郭种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状元。有其父必有其子,明惠帝朱允玟登基第二年,也就是建文二年(1400),殿试原拟王艮为第一名,明惠帝听大臣描述了王艮的长相,嫌王艮形象不佳,改为第二。谁来做状元呢?阅卷大臣意见不一。一部分人主张定胡广,一部分人主张定汤溥,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请皇帝定夺。惠帝命令宣胡广、汤溥上殿,他要亲自看看再定。胡广接到圣旨,立即前往。他长得广雅秀气,堂堂一表人才,惠帝一看即中,就定他为状元。不过惠帝觉得他名字不太好,”

胡”通常指北方那些袭扰中原的少数民族敌对国,”

蛮胡”怎么能让它扩张广大呢。惠帝让胡广改名为胡靖,”靖”有安定、肃清的意思。汤溥本来长相也不差,可惜他动作迟缓了些,胡广先他上殿,汤溥只能痛失状元桂冠。

前人创式,后人效尤,以貌取状元就形成了习惯。陆容的《菽了杂记》里说,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临朝试进土,大学士杨士奇主持阅卷。初定浙江的周旋为状元,名单刚宣读,就有人发问,周旋相貌如何,在场的几位浙江籍官员连忙插话,说这个人身体修长,皮肤白皙,算得上浙江的美男子,大臣们一听,那还有什么好说,又有文才,又有扮相,衙门奏报皇上。御旨批准,周旋定为状元。

等到传胪唱名,官员们大吃一惊,站出来的周旋不仅谈不上漂亮,而且相当丑陋。浙江籍的几个官员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原来浙江应试的还有一个周。周旋是温州人,周是淳安人”旋“和”,浙江人听来音差不多,浙江籍官员把周当作了周旋,造成了误会。生米煮成了熟饭,状元已经宣布出去了,也不好更改,周旋幸运地保住了状元头衔。

英宗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二次就谨慎了。正统四年(1439)殿试,大臣奏报名次,定张和为第一名。英宗不放心,特地派贴身太监去实地观察一下长相。太监偷偷到张和的住处看了看,回来报告张和的一只眼睛有毛病。英宗提笔一下将张和降至二甲第一(总第四名)。可怜张和爹妈没有给他一副好脸相,套到头上的状元帽又飞了。最后经过太监相面,取施维为状元。

让皇帝操心中魁状元的脸相,总不是个事。后来,殿试初定名次后,干脆就让新进士们都到内阁来唱一次名,看了长相再最后确定状元。陆粲的《庚巳编》记录了一件趣事。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大学丄万安主持阅卷。开始大臣们看了一天卷,找不出一份十分称意的卷子。万安左翻右翻,觉得江西泰和人曾彦的卷子比较出色。大家经过反复比较,觉得万安有眼光。当天晚上,人选新进士唱名。喊到曾彦时,万安特意留神地观察了一下。看上去曾彦身材伟岸,面目英俊,气度不凡。万安暗暗高兴,一唱完名,就兴奋地对同僚们说,状元可以确定了。大家也一致同意万安的意见。宪宗问明情况,批准了万安所定名次。传胪唱名的那天,应声站出来的状元曾彦,皱纹满脸,髭须满腮,分明是个六旬老汉,毫无儒雅之气,万安和大臣们大吃一惊。典礼结束,他们急忙找出曾彦的卷子看,怎么文章也觉得非常平庸。一夜之间有这么大的变化,是大臣们眼睛有毛病,还是曾彦有神明相助,施了障眼法。其实,哪有神明相助,只不过是万安和大臣们老眼昏花而巳!这一年取录进士350人,平常人也会看花眼,更何况万安是个60岁的老头呢。

郭种、王艮、张和都是不幸的,周旋、曾彦则是万幸。和他们比较起来,丰熙的命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明弘治十二年(1499),殿试结束后,明孝宗朱樘亲自阅卷。看到浙江宁波人丰熙的对策,十分赞赏,定为第一。孝宗派人打听丰熙的相貌,回报说丰熙的脚有毛病。祖宗之法不可改。只得易人。于是,孝宗心生一法以作宗补,定丰熙为一甲第二,赏赐同状元。丰熙也就成了身着状元袍的假状元。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其所长,有其所短,如能发掘人之长处,则能发现更多的人才;如不见人之所长,只寻人之所短,将认为人才缺少甚至无才。因此只视人之所短,则不知才;能发现人之所长,则人才来源不绝。

而能否发现人之所长,使众多人才涌现,用人者必须抛弃论资排辈的成见,排除个人的爱憎,眼睛不只是向上,主要是要向下,不拘一格选人才,能如此,则不会因“一叶障目”,人才在身边而视不见,众多的人才将会脱颖而出。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既是知人用人的准则之一,也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策·齐策三》记载:孟尝君有个门客,因不喜欢他,拟赶他走。鲁仲连对孟尝君说:猿猕猴错(离)木(树)据(居)水,则不如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三尺之剑,而操铫(大锄)褥(锄草具)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民。故物合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外,而来害相复(报复)者,岂非世之立教首(重要教训)也哉!”孟尝君说:“善!”才不赶走那位门客。

孟尝曾任齐相多年,其门下食客三千人,以养士着称。鲁仲连是齐高士,有卓识奇谋,常游说各国,排难解纷。孟尝君最尊敬鲁仲连,通过两人的谈话,可见两人对人才看法不同在于:孟尝君派人干的事没有做好,便认为他无能;教人的事不会,就认为他笨拙,要将他赶走。鲁仲连则认为事物舍其长而取其短,即使是圣王唐尧也不能把事情办好。这说明鲁仲连是主张用人要弃其所短用其所长。孟尝君与鲁仲连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实是反映了两种知人用人的不同观点。

鲁仲连所谈的是如何正确用人的问题,即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才能知人用人,充分发挥人的才能,这样就能团结更多的人为己所用。如果是弃其所长而用其所短,这就不可能知人,必然认为其人无用笨拙而不用,如此则无可用之人,从而孤立自己,增加了仇敌。历史上得人失人,都与用人所长或用人所短有关。这确是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由于孟尝君采纳了鲁仲连的意见,纠正用人所短做法,懂得用人之所长,其食客三千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之所用。识人坚持量才适用的原则,要注意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每个人才的具体情况往往不同,有的是通才,有的是多才,有的是专才;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等等。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个人才的长处与短处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含着某些优点。”例如,有的人才很有魄力,敢想敢干,但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周密,显得不够稳重;有的人才处事稳重,深思熟虑,却往往又失之魄力不足;有的人才原则性强,但工作方法却可能欠灵活,等等。正像吴玉章同志在一段自我总结中所分析的那样:“我觉得我有优点,但同时又有缺点。如我忠诚坦白,因此常缺乏警惕性,易受人欺;有恒心毅力,但因此做事迟缓,不敏捷;志趣远大,但又好大而不顾实力,常常不能完成计划;……”这种现象在我们人才队伍中较为普遍。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在看到一个人才的短处的时候,需要再分析一下,与短处联系的会有些什么长处;在看到他的长处的时候,也要分析一下,与长处联系的还可能有什么短处。在某种情况下,扬长能够避短,避短必须扬长,扬长了也就避短了。扬长与避短之间不是孤立的或平行的,而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使用人才,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全才”上,而应当放在扬其所长上,实事求是地取长避短,先看长处,多采长处,使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长处,施展才干人才,不是全知全能的完人,但各有特点和所长。有的善于做军事工作,有的善于做政治工作:有的精通某种专业,有的具备多方面的才干;有的懂专业但缺少组织领导能力,有的则二者兼而有之;有的适合当主官,有的适合做副职;有的长于带兵,有的则做机关工作更能发挥作用,等等。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按照他们这些不同的长处和特点,量才使用。为各类人才提供最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坚持量才适用的原则,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好按需使用和量才使用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人才使用要“按照才干,按照需要,同时兼顾。量才为主,应急也不可免”。提拔人才要“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就是说,合理地使用人才,要从事业和工作的需要出发,同时又尽可能地照顾到个人的志趣和专长,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事业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个人的才干和特长,应当服从于事业的需要并为事业服务,不能离开党和军队建设的需要过分强调照顾个人的才干和特长。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德才素质大致相当的干部中,有的人因本单位工作需要而提拔了,有的人却因暂无这种需要仍要做一般的工作;有的人走上关键岗位,有的人则为了培养接班人而要腾出位子;有的人虽有某种特长,但为了服从大局,则需要转行;有的人虽缺乏某方面的才干,因职责的需要却要从头学起,等等。所有这些,如果单从发挥人才的某种才干、长处着眼,似乎是不好理解的。但是,如果放眼于整个事业发展的需要,却并不难理解,而且还会自觉地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当发挥个人长处与服从革命需要之间发生了矛盾,应该在服从需要的前提下再考虑个人特长的发挥。那种只看重发挥个人特长,不顾及整体利益和客观可能的态度,是党的人才政策和组织纪律所不允许的。

放大眼光了解人,这是识人学中一条基本定律,是人类自古至今对识人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无论任何时代,要想从众多的人群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必然放大眼光了解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更应该重视放大眼光了解人,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发展选拔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同类推荐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本书撷取了许多北大先哲的精彩言论、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深刻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阅读本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热门推荐
  • 高情商,掌控完美情感

    高情商,掌控完美情感

    女人情商越高,活得越恣意。这是一本专为处在情感、婚姻迷茫期的女性打造的高情商情感修炼手册。本书对众多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解读,精心凝练出高情商情感技巧,手把手教你解决关于冷暴力、情感保鲜、安全感缺失、喜新厌旧、忽冷忽热等一系列的情感问题,是每个女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幸福情感指南。只有提高情商,做一个聪明的女人,从容面对爱情和婚姻,才能收获完美爱情和婚姻。
  •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江修齐和江满满是家紧靠在一块儿的邻居,两个人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天天打照面。“我妈怎么想的?我要是会喜欢你,我就是你江满满的孙子!”十四岁的江修齐说得信誓旦旦。江满满冷笑。“我求之不得。我要摊上你这孙子,天天血压要往200上飙。”“你说谁孙子?江满满,你给我站住!”……多年以后,江满满躺在沙发上突然想起这段往事,笑了起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在给自己吹头发的居家男。“江修齐,你喜不喜欢我?”“你脑袋被驴踢了吧?”“问你呢!到底喜不喜欢我?”“喜欢。”“那你是不是孙子?”江修齐一愣,搁下手里的吹风机,欺身压在了江满满身上。“江满满,你是不是欠?”
  • 蓝天绿草间

    蓝天绿草间

    水哗哗地流在手臂上,凉意一直往皮肤里面渗。消毒间的灯光是荧白的,有些刺眼。窗外,能看到城市,车在蠕动,还有那些人,有的还撑着伞。天有点小雨,空气也是闷的,东方的天一直没亮开来,灰灰地压了一层脏兮兮的厚云。柯力长长地吸了口气,感觉头有些晕。昨晚是糟糕的一晚,一直在迷糊状态。他甚至觉得好像没有入眠过,半睡半醒半梦,就这样一直折腾着他。这个夜变得漫长,无聊,他耸起耳朵,能听见各种声音,妻子的呼吸声,翻动声,外面的风声,还有偶尔的汽车喇叭声,夜归人的咳嗽声。有一阵,他还听到了蛐蛐的声音,像在窗台的外面,也像在树丛。
  • 废土之猎人

    废土之猎人

    新时代,世界沦为废土。人类,荒兽,黑暗种,神话种…所有族群都在争夺生存资源。苏南懵懂的生活在教会统治之下,所居住城市既是围墙也是囚笼。开局一只不死狼人加个吸血鬼,荒野之上,老子才是猎人!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海洋中的食物链

    海洋中的食物链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被食者与摄食者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亦称为“营养链”。食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本书就带领读者去认识海洋中的食物链。
  • 娘子大人请减肥

    娘子大人请减肥

    陆老爷:闺女,咱减肥。陆花暖:爹爹,你嫉妒人家身材。路人:陆小姐,减肥吧。陆花暖:哎呦,我知道你说是反话,你是喜欢我了吧,为了吸引我注意力。某人:减肥。陆花暖:是的,相公大人。某人:不要叫我相公。我陆花暖,花痴+自恋,所以说世界的帅哥都是我的,哈哈。
  • 绝品武神

    绝品武神

    被鉴定为修炼废物的杨家少主,被一尊强者残魂附身,竟然发掘其乃是传承万载的无上体质!一门盖世奇功“神魔百炼劲”,让其一步一步踏上修炼界的无上巅峰!一句“诸天万界,唯我独尊”,响彻大地,谁敢不服?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 流浪汉小4最后的七天

    流浪汉小4最后的七天

    公元2019年,流浪汉小4被路过的神秘黑衣人告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七天了!他不信、迷惑、惶恐!金钱、爱情、家庭……难道这美好的一切都永远无缘了吗?七天内,小4要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