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500000015

第15章 声音鉴评析(1)

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声音各有不同,有的宏亮,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属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人身材矮小,声音却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说的“声如洪钟”。人生得高大魁梧,说起话来却细声细气,有气无力。古人对这些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

实际上,现代生理学和物理学巳经证明,声音的生理基础由肺、气管,喉头、声带,口腔、鼻腔三大部分构成,声音发生的动力是肺,肺决定气流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颤动体系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由口腔和鼻腔构成的共鸣器系统。声音是物体震动激动空气而形成的,声音是听觉器官——耳——的感觉。声音的音量有大小之分,音色的美异之别另有音高、音长之分。

人类的声音,由于人与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后天修养不同等等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他的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这里指人格修养),富与贫。

既然如此,那么声音便和人的命运(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况,和未来的生存前景)有一定关系。但是如果说声音能够决定人的命运,则未免虚妄不实。成功的歌唱家,一般都有苦学苦练的经历,但是如果天赋不高,单靠苦学苦练,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不过声音对人的命运的意义不能过分夸大。不少政治上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其讲话、演说的声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而其命运却不能算不佳。

古人历来是比较重视声音的,并认为声音是相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在五行分配上,古人把声音分为:

金声,特点是和润悦耳;木声,特点是高畅响亮;水声,特点是时缓时急;火声,特点是焦浊暴烈;土声,特点是厚实高重。

对声音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

曾国藩承前人之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其声音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沉,由是清者贵,浊者贱,道理说得很明白。

“始于丹田”句,作者认为,声音中上佳者,应是始发于“丹田”中的。丹田,在人身脐下三寸处(古之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这儿属其一)。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韵致远响,是肾水充沛的表现。肾水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能胜福贵,因而主人福贵寿全。同时,这种丹田之气充沛,丹田之声宏亮悦耳,易引起共鸣效果给人很舒服浑厚的感觉。

不好的声音,则是那种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这种声音气不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觉,为肾水不足的表现,主贱主夭。

以人的声音来判人的命运,是否正确,尚可以讨论。曾氏在本章尾又说到,“不必一一合调”,那自是又有不合规律一说了。重要的还在于“闻声相思”,一个“思”字,说明识人仍不可呆板行事,当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礼记》中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礼记·乐记》

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不但声音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

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声音;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

这样不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有关这方面知识《逸周书·视听篇》讲到四点值得研究:

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常流,不紧不慢。

《冰鉴》中所讲的是由人的音质和音色来判别人的命运,如能结合人的语言共同断之,应更全面。语言是思维的结果,由语言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之特点,这对一个人行事做法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话要说得妥当,事情要处理得宜,就必须讲求一个“理”字。可是我们把一件事放在众人面前讨论,很难获得一致的看法。甚至有许多观点完全对立,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导致不欢而散。原来的讨论会到最后变成辩论会,甚至发生观点战。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种情况呢?主要因为人多、道理多之故。人一多,彼此材质不同,所持的观点就会不一样,甚至对立,所以说“木材异则情诡”;至于道理多,你认为你有理,他认为他有理,如此就很难沟通了,所以说“理多品则难通”。

彼此无法沟通,互不接受对立的观点,那么要讲求思想上的统一就相当困难了。

在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理来胜人,和以言辞来胜人的两种胜人方法。以理胜人,虽言语不准确,但根据充分,黑白分明,就连细微处也解释得清楚,于是理直气壮,使人口服心服;以言辞胜人者,是用诡辩的手段在言辞上获胜,他掩盖事情的正确一面。于是“求异则正失”,辞巧而不可屈,使人口服而心不服。

“声音”,在现代来讲,是一个词,一般不把它分作“声”和“音”来讲。“声”和“音”的区别,“声”与“音”各有所指各有侧重点,还不能一概而论。《冰鉴》分两章来分别论述“声”与“音”的特点。

《冰鉴》认为,“声”与“音”的区别是:

人开口之时发出来的空气振动产生“声”,此时空气受振动的密度大、质量高,发音器官最紧张;闭口之后,余下来仍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是“音”,此时空气振动密度已经减小,发音器官已松驰下来,是“声”传递的结果,为“声”之余韵,正如平常人们所说的“余音绕梁”。《冰鉴》用“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这句话来表述这个意思。

《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

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其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即心情状态。

《冰鉴》中说:“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前面谈到,人的喜怒哀乐,必在声音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那么“喜怒哀乐”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喜如折竹”,竹子由于它自身的韧脆质地特点,“折竹”就有哗然之势,既清脆悦耳,又自然大方,不俗,不媚,有雍容之态。

“怒如阴雷起地”,阴雷起地之势,豪壮气迈,强劲有力,不暴不躁,有容涵大度之态。

“哀如击薄冰”,薄冰易碎,但破碎之音都不散不乱,也不惊扰人耳,有悲凄不堪击之像,但不峻不急,有“发乎情,止乎礼”之态。

“乐如雪舞风前”,风飘雪舞,如女子之临舞池而衣带飘飘,不胜美态,雪花飞舞之时轻而不狂不野,柔美而不淫不荡,具有轻灵飘逸的潇洒之态。

钟响与锣鸣,都属于雄声即阳刚之声,声音粗壮,气势宏大,然而“钟”声宏亮沉雄,远响四方,余韵不绝,悦耳愉心,所以为“贵”;而“锣”声则声裂音薄,荒漫沙嘶,余韵了无,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雉鸣与蛙呜,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扎心,所以为“贱”

从以上可知,无论雄声还是雌声,都有贵贱之分。有的相书以雄声为贵,而以雌声为贱,有笼统不细,不分清浊精细之嫌,实为大谬。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山谷之呼应,表明其必气魄雄伟,赋情豪放;“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表明其人必多才多艺,智慧超群;“起若乘风”,是说其声有如雄鹰之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止如拍琴”,是说其声如孔雀之典雅,表明其人必闲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上“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稳重,学识深厚,养之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被作者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闷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夜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咯咯吱吱,尖头小脸之人,其“声”与此相似。至于“字句相联。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次,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以上“声”相,当然属于下等,所以作者才不屑一顾地说何足比较”!

这章文辞优美,见解精辟,很能体现曾国藩的文笔风貌。曾国藩以应举发迹,文人气很浓厚,深爱治学,不但勉励家人儿子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自己也是清后期湘派文学的代表,着述论学,都有较大成就,所编《十八象诗钞》与五代的萧统所编的《文选》一前一后,遥相呼应,都是古代文字整理汇编优秀的先本。从这儿,可见其文学才华的一斑。

古有《论声》篇云:夫人之有声,如钟鼓之响,器大则声宏,器小则声短。神清则气和,气和则声润,深重而圆畅也。神浊则气促,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故贵人之声,多出于丹田之中,与心气相通,混然而外达。丹田者,声之根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是知声发于根,而见如表也。若夫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勇而有节。大如洪钟腾韵龟鼓振音;小如玉水飞鸣,琴弦奏曲。见其色则猝然而后动,与其言久而后应,皆贵人之相也。

小人之言,皆发于舌端之上,促急而不达。何则?急而躁,缓而涩,深而滞,浅而燥。火大则散,散则破,或轻重不均,嘹亮无节,或眶眦而暴,繁乱而浮;或如破钟之响,败鼓之呜;又如寒鸦哺雏,鹅鸭哽咽;或如病猿求侣,狐雁失群;细如蚯蚓发吟,狂如青龟夜噪;如犬之吠,如羊之鸣,皆浅薄之相也。男有女声音贫贱,女有男声亦妨害。然身大而声小者凶,或于暴而不齐者谓之罗网。声大小不均,谓之雌雄。声或先迟而后急,或先急而后迟,或声未止而气先绝,或心未举而色先变,皆贱之相也。无神定于内,气和于外,然后可以接物,非难言有先后之叙,而辞色亦不变也。苟神不安而气不合,则其声先后之叙,辞色挠矣,此不美之相也。夫人禀五行之殂,则气色亦其五行象也。故土声深厚,而木声高唱,火声焦烈,水声缓急,而金声和润。又曰声轻者断事无能,声破者作事无成,声浊者谋运不发,声低者鲁钝无文。清泠如江中流水者极贵,发音浏亮,自觉如瓮之响声,主五福备。

诗曰:

木声高温火声焦,和润金声最富饶。

言语却如深瓮里,水声圆急韵飘飘。

贵人声音出丹田。

气质喉宽响亦坚。

贫贱不离唇舌上,一生奔走不堪言。

声大无形托气而发,贱者浮浊,贵者清越。太柔则怯,太刚则折。隔山相闻,圆长不缺,斯乃贵人远见风节。身小声雄,位至三公。身大声小,寿命折夭。声如破锣,田产消磨。声如火燥,奔波无靠。男儿声雌,破却家资,女人声雄,夫位不宁。

《太情神鉴》认为:

人有声犹钟鼓之响,若大则声宏,若小则声短。神清气和,则声温润而圆畅也。神浊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也。

故贵人之声,出于丹田之内,与心气和通,汪洋而外达,何则?丹田者,声之根也。心气者,声之端也。舌端者,声之表也。夫根深则表重,根浅则表轻。

若夫贵人之声,则清而圆,坚而亮,缓而烈,急而和,长而有力有威。若音大如洪钟发响,音小似寒泉飞韵,接其语则粹然而后动,与之言则悠然而后应。是以声之善者,远而不断,浅而能清,深而能藏,大而不浊,小而能新,余响激烈,笙簧宛转流行,能圆能方,如斯之相,并主福禄长年。

若夫小人之声,发于舌端,喘急促而不远,不离唇上,紊杂而断续,急而又嘶,缓而又涩,深而带滞,浅而带躁,或大而散,或如破鼓之声。或如寒鸡哺雏,或似孤雁失群,细如秋蚓发吟,大似寒蝉晚噪。雄者如大暴吠,雄者似单雁孤鸣。如斯之声,皆为浅薄也。或男作女声细者,一世孤穷;女作男声暴者,一世妨害。

古人认为,人既然有五行之分,声音也有五行之别。《照胆经》指出:

金声:韵长清音响,远闻完润则贵,破则贱。

木声:韵条达,初全终散,沉重则贵,轻则贱。

火声:韵清烈条畅不濡,圆润而慢则责,焦破而急则贱。

水声:韵清响急长,细则贵,重浊则贱。

土声:韵厚重,源长响亮,远闻则贵,近细则贱。

《礼记》中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礼记·乐记》

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不但声音与气能结合,也和音乐相呼应。因为声音会随内心变化而变化,所以:

(1)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2)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3)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这样不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吗?有关这方面知识,《兔周书·视听篇》讲到四点值得研究:

(1)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2)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3)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4)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常流,不紧不慢。

《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通过声音选取人。”《文王官人篇》六征观人法”中有“听声处气”的办法。刘劭《人物志·九征篇》亦曾经涉及过声音之法,这里按先后排列如下:

《文王观人篇》认为,天地最初的元气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自然有各种声音,而声音有刚烈有柔和,有的混浊,有的清脆;有的美好,有的丑恶,而刚柔、清浊、美恶都产生于声音本身。心性华丽夸诞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流宕发散;心性柔顺贞信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柔顺而有节制;心性卑鄙乖戾的人,发出的声音就嘶哑而丑恶;心性宽缓柔顺的人,发出的声音温和而又美好;贞信之气中正简易,仁义之气舒缓和悦,智能之气简练悉备,勇武之气雄壮直率。因此要聆听其发出的声音,判断气质的类型。

《人物志·九征篇》认为:容貌颜色的变化动作,是由于心气的作用,而心气的外在表现则是声音的变化了。人的气息结合则形成声音,声音和旋律节奏相适应,有的声音听起来有中和平缓的气象,有的声音听起来清雅流畅,有的声音听起来回旋荡漾。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理而成。当年的课堂记录尤其是萨特与现场听众讨论的部分,五十多年后重获发现,2013年在法国出版,主体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主体性”的报告,同时收入数位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Enzo Paci, Cesare Luporini, Galvano Della Volpe)与萨特讨论的文字。并由Michel Kail与Raoul Kirchmayer作序言“意识与主体性”,跋文是詹明信的“萨特的现实意义”。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不同代表人物的各种表达、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话语裂变与思想困顿。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意识形态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代性问题,研究和发展中国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群星不及你闪耀

    群星不及你闪耀

    八岁:“姜辞哥哥,你可以成为北极星吗?”“好。”十八岁:“姜辞,我不要,我不要你再受伤……不做练习生了好不好……”“好。”二十八岁:“姜辞,我们……”“嘘——”“嗯?”“这个问题,应该让男人来问,”他望着她,眼中尽是宠溺,“深深,我们结婚好不好。”“好。”他望向她泛着稀碎星子的眸子,唇角勾起得到全世界的恣肆笑容。——此生遇到你,再没有不好。白月光是你,朱砂痣是你,全世界是你。我才来不曾觉得我因你失去许多。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傻瓜。我爱你。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 长安韶华

    长安韶华

    一场精心动魄的权谋,一次全族覆灭的诛杀!侥幸活下来重回两年前,拥有读心术!陆韶华是否能逆天改命,拯救全族人的性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道秩序

    万道秩序

    自那抹灭在时空、消失在历史长河世界而来,少年意外陷入尘间,历经千万艰辛,得见辉煌与阴暗岁月!那失落的文明,尘封的记忆,那荒凉残忍的历史,是否会再次重演、更迭……
  • 这边建议你快点修炼

    这边建议你快点修炼

    陈南,一个普通学生,进入了瀛洲仙境,拥有系统的他,准备吊打所有仙二代,但是……“作为系统,你的主人总是被别人吊打,你没有啥感想吗?”“亲亲,这边建议你快点修炼呢。”
  • 疯狂的“六合彩”

    疯狂的“六合彩”

    殷家湾是个拥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寨。这个小山寨位于簇簇群峰的围拱中。一条小溪流曲曲弯弯地绕寨而过,山寨隐在溪流的回环曲抱中。早先,万氏先人之所以择此山寨而居,就是因为看中了此地溪水似玉带缠腰、群峰如九龙拱顶的地势和良田有种、沃土有耕的“殷家”条件。所以,万氏自择居此地,便勤耕苦做,让山上的竹木、田里的禾苗、地里的蔬菜一齐,让屋瓦上的炊烟不慌不忙地、又肥又壮地殷实着流水一般静静而逝的日子。外村人一听到“殷家湾”的名字就说:“殷家湾,湾殷家,名不虚传哩。”今年暑假,也就是阳历七月份,一桩新鲜事自外村传到了殷家湾。
  • 落实背后的落实

    落实背后的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没有人会注意过程的酸甜苦辣,荣誉只会给予执行到位、落实实效的英雄。把落实的种子植入员工的血液,将落实化为最强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也许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
  • 我已经忘了爱过你

    我已经忘了爱过你

    本书收录了青年作家多多的经典短篇小说。繁忙的都市生活,封闭独立的自我,时常让我们忘记了如何表达爱,向爱的人倾诉内心的情感。作者借助文字,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讲述发生在都市生活中你、我、他的爱情故事。
  • 时光异旅

    时光异旅

    一场时空旅行,改变了两个人,李若冰得到了知识,自此受人关注;乔伊斯得到了身体,走入了未来的死循环。两人的平衡在一件事情之后逐渐崩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