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600000015

第15章 情态鉴附录(4)

李义府既已显贵,总觉得自己的家族世代末能列人氏族志——贞观时所修的《氏族志》,是一大缺憾,应予更改。他的这一想法,与武后是不谋而合的。因为武后家族也未人《氏族志》。于是李义府和许敬忠奏改《氏族志》。有武后在高宗面前鼓动,高宗自然准奏。新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李义府借此机会,终于脐身于名门望族了。李义府曾说他本出于赵郡李氏,并与诸李氏叙亲疏。“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叙者甚众。”给事中李德崇开始与其叙同谱,待其被贬普州,德崇便将其从赵郡李氏族谱中削除。李义府听说后十分恼怒,重新为相后,便唆使亲信罗织罪名诬陷李德崇,将其下狱,并逼其自杀。由此可见,李义府报复心极强,且心狠手辣,稍不如意,便想尽办法以达到复仇的目的。

李义府的家族挤进了《姓氏录》,他又觉得先祖的坟墓实在寒酸、有失体面了。于是,李义府要将其祖父改葬于永康陵旁。李义府大兴土木,示意附近各县都派丁夫、车牛参加修建。三原县县令李孝节趁机竭力讨好李义府,私下征集众多丁夫车牛,昼夜下停地输土筑坟。见三原县县令如此大张旗鼓,附近七县的县令唯恐自己稍有怠慢而得罪了李义府,便迫不得已地带领人丁、车牛去供役。高陵县县令张敬业一向忠厚老实,迫于压力,终日劳累,活活累死在工地上。助役者七县之多且不说,就连王公以下的各级官吏也都争先恐后地为其送礼,赠送安葬所需用品。送葬那大,高宗下诏令“御史节哭”。送葬的马车,以及祭奠供帐等物,从灞桥到三原70里,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成了唐朝以来王公大臣们未曾有过的豪华葬礼。这既是他贪谋无所、盘剥百姓的充分表演,又是他权倾朝野的一次炫耀和示威,为祖父迁坟,竟有这般举动——上至高宗下诏,中至公卿送礼,下至县令供役,达此行能有几人?

可以说,李义府的葬祖坟之举,既是想光宗耀祖,更是玩弄阴谋诡计的十足暴露。

李义府越发得势就越加钻营奸佞之道,不仅自己肆无忌惮,就连整个家族也无所顾忌,“专以卖官为事”。久而久之,高宗也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未免有些过分,劝他说,‘“听说你的儿子、女婿以法行事,多有过失,我已为你多加掩盖,你应该劝他们少为之。”可以说,作为一国之君的高宗,这番话说得相当客气了。然而李义府自恃有武后撑腰,揣摩众臣无有敢上谏其罪之人,便勃然变色,慢慢地问:“是谁向陛下这么说的?”高宗说:“何用问我,是你自己所为嘛!”李义府无言以对,但并未对高宗谢罪,只是慢慢退去,惹得高宗满心不悦。李义府之所以敢于如此对高宗不恭,就是因为有武后作后盾,所以竟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当推宋朝的秦桧。

秦桧步人仕途之时,正值北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发动了侵犯北宋的战争。沉溺于骄奢淫逸中的徽宗,被气势汹汹的金兵吓得魂飞魄散,忙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恒,自己率人逃往镇江去避难。赵恒即位,为钦宗,钦宗的胆子并不比徽宗大多少,也是个软骨头。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围了沛京,派遣使臣索要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钦宗及朝中要臣均同意割让三镇以议和秦桧被派作割地使,前往河中办理交割事宜。未及秦桧到达,金兵巳经退却,他只好半途而归。

这年闰11月,金兵再次南犯,汴京失陷,徽宗。钦宗及后妃、亲王均被扣押。翌年2月,莫俦等从金营归来,传达金帅命令,推立异姓为皇帝。留守王时雍等召集百官军民共议,想立张邦昌。百官失色不敢答监察御史马伸当众提出:“我们都是诤臣,怎能坐视而不吐一词,应当共同给金帅上议状,要求保存赵氏。”当时秦桧是御史丞,即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的机构。马伸是其下属,居然能当众力陈保赵之主张,他自己当然不能不有所表示,怎么表示呢?他既怕惹恼金帅而大祸临头,亦怕赵家不满而遗祸将来,绞尽脑汁,想出个两全齐美之计:单独写一状纸送交金营。他在状文开篇便写道:“今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辩,非特忠于主也,且明两国之利害尔。”秦桧向金人申明,他此举之目的,并非完全是尽忠于赵家王朝,也是在替金人权衡利弊。他分析道:“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百七十余载。

‘宋于中国,号令统一。’而张邦昌不过是个‘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的角色,若立其为帝,‘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终不足为大金屏翰。’如果一定立其为帝,‘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于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然后,秦桧建议说:“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来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秦桧此状,可谓算尽机关之作,既反对立张邦昌为帝,拥戴恢复钦宗之位,又讨得了金人好感,成了赵氏宗室的忠义之臣,达到了他明保赵室、暗媚金主之目的。

金人虽未采纳秦桧的建议,但己看出秦桧替金人献策的良苦用心,对其颇感兴趣。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人扶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北宋从此灭亡。四月,金兵北撤,掳走了徽、钦二帝及宗室、文武百官等三千余人,秦桧也在其间。但是,秦桧却被金人另眼相看。徽、钦二帝都被流放,秦桧却被赐给金太祖的堂弟挞懒任用。秦桧受此厚待,自然受宠若惊,率躬屈膝地当了金人的奴才,成了宋朝的叛卖者。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未被金兵掳走的北宋臣僚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

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军又分兵数路,进犯南宋。挞懒奉命攻山阳。秦桧和妻子王氏及婢仆随行。但是,金兵此次进犯,受到了南宋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金统治者认识到,光凭武力是不能征服南宋的,于是,改用以议和辅佐攻战之策。高唱议和之高调,既可使南宋王朝放松警惕,亦可诱使南宋的投降派破坏抗金斗争。为了达其目的,金统治行还采取了更毒辣的一招:派遣北宋降臣南归,充当内奸,从内部瓦解南宋王朝。金统治集团经过周密分析,认为能胜此任者,非秦桧莫属。一则秦桧已完全对金人伏首听命,足可信赖;二则秦桧当初曾上书金营力主保存赵氏,必为南宋王朝器重。秦桧不胜荣幸地接受了这个派遣,和妻子及婢仆离开军中,取涟水而归。

回到南宋,秦桧编织了一个谎言,说他随挞懒从军,中途“杀金人监己者奔舟而来”。然而,群臣无不感到疑惑:秦桧与司马朴等同拘一处,为何他能归?“自燕至楚二千八里百,逾河越海,岂无警觉之者,安得杀监而南?”即便是令其从军于挞懒,金人对其戒备不严,但必然将其妻属作为人质,他怎能与妻王氏同回?,总之,群臣对秦桧的归来,都觉得其中有诈,怀疑他可能是金朝派回的奸细、唯有宰相范宗尹、知枢密院李回与秦桧交好,“尽破群疑,力荐其忠。”

宋高宗也不是能力挽狂澜的圣明之君,他毫无收复失土之意,只想偏安一隅。他早就知道秦桧是力主议和的,这正符合他的心意;秦桧又从金营新归,掌握金人情况,肯定会拿出议和良策。所以他立刻召见了秦桧,秦桧当面向宋高宗提出:“如欲王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话说白了,就是:承认金人对吞占的北方领土的拥有权,只维持南方的偏安;不再抗金收复失地,天下才能太平无事。并且呈上了他代高宗草写的给挞懒的求和书。一心只求乞和的高宗,看出秦桧能为其与金媾和出力,顿时大喜过望,对群臣说:“桧忠朴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当时就任命秦桧为礼部尚书,秦桧从行人员王安道、冯由义等均改为京秩。三个月后,秦桧又被升为参政知事(副宰相)。足见高宗对秦桧的器重和信赖。

秦检一回到南足,就力倡议和,并促使局宗采取以议和为上上策,这正是金人遣其为内奸的首要使命、在派他南归前,就与他约定,金兵以武力在外威胁,他以议和在内相助,迫使南宋朝廷降服。史称:“始,朝廷虽数造使,但且守且和,而专与金人解仇议和,实自侩始。”

秦桧虽然成了副宰相,但他还嫌权力不大,时刻企图爬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宝座。为此,他简直费尽了心机。

韶兴元年(1131年比月,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崇宁。大观以来滥赏”,以图肃正纲纪。年初,秦桧以为此举定会得到高宗钦准,便极力赞成此议。不料高宗却是执意不允,秦桧见此,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自己打扮成此议的坚决反对者,并且借机大搞名堂,排挤范宗尹。

范宗尹曾为其“力荐其忠”,秦桧为了达到图谋用位之目的,变诈反复,恩将仇报,终于迫使范宗尹被罢相看着相位已虚,秦桧便扬言说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问其何以不言,他露骨地说:“今无相,不可行也。”这简直就是迫不及待地公开要宰相当了。当年八月,他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事(即右相,为二相之一)。;秦桧终于爬上了仅次于高宗的高位。

然而,九月,高宗又任命吕颐浩为左相,与秦桧共同执政。对意欲专权的秦桧来说,岂容别人与他分庭抗礼?他便唆使其朋党向高宗进言说周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任内外。”其意甚明,就是想将吕顾浩排挤出足都,朝中仍由秦偿一人掌权。高宗不明究里,居然做出了“颐浩专治军旅,桧专理庶务”的决定,令吕颐浩建都督府于镇江。

秦桧通过一系列卑鄙的手段,罢掉一相,挤走一相,从而达到了独自控制朝政的目的。

秦桧将吕顾浩挤出京都以后,愈发胆大妄为,竭力培植党羽,排除异己。绍兴二年(132年)设置修政局,自为提举。设置这个机构,名义上是为了讨论并实施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实则是秦桧为了大权独榄。

然而,高宗命参政知事翟汝文与秦桧同领修政局。秦桧本想借此专权,哪能容得别人插手!于是,他罗织罪名弹劾了翟汝文,罢其职,一人独揽了修政局大权。秦桧掌管的修政局都干了些什么呢?“薄书狱讼、官吏差除、土木营缮”等等,“事无不统”。就连他的党羽都说,所做之事“俱非所当急者”,还设立修政局干什么呢?因为谁都晓得,“内修,修其所谓外攘之政”。然而,秦桧本来是以议和为金人做内应的,岂敢修“外攘之政”?修政是假,揽权是真。同时也暴露了他内奸的嘴脸。

秦桧的所作所为,直接危害了南宋专制统治集团的利益,更危害了南宋的广大军民,势必遭到朝野的强烈反对。吕颐浩自镇江归京都,筹谋废逐秦桧。几经周折,黄龟年上奏弹劾秦桧“专主议和,阻止恢复,植党专权,渐不可长”,说他胜过当年的王莽、董卓。八月,罢相,贬为观文学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秦桧之所以至此,主要的原因是南宋最高统治者高宗已对他极为不满。一则秦桧曾提出二策以河北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刘豫曾是南宋济南府知府,后降金。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九月,被金人扶立为大齐傀儡皇帝。高宗召直学士院秦密礼说:“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我是北人,将安归?”高宗的话说白了,就是:如按秦桧之策而为,我岂下成了无家可归的天子?这还了得!二则,秦桧当初为相,曾说他能“耸动天下”,高宗说:“今未闻。”就是说,高宗根本没有看到他有什么耸动天下之举。秦密礼便把高宗之意写成训词,告知中外,使天下人都认识到了秦桧是个奸臣。

绍兴五年(1131年),金主既死,挞懒主持了金朝的朝政大权。即位的熙宗采纳了挞懒的建议,决定把伪齐统治的地区交给南宋,并归还已死在金国的徽宗梓宫、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及河南诸州。但是,必须以南宋向金称臣、贡纳岁币为交换条件,高宗得知这个音信,虽觉条件过于苛刻,但还是认为议和是上策,考虑到秦桧与挞懒的关系非同寻常,执行议和之策亦非他莫属,于是,绍兴八年三月,又将秦桧迁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枢密使(右相)。

当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议和。高宗神色揪然地对秦桧说先帝梓宫,果有归期,虽待二三年尚庶几。惟是太后春秋高,朕旦夕思念,欲早相见,此所以不惮屈己,冀和议之速成也。”可以看出,高宗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希望议和速成,但又觉得委实屈辱。秦桧则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借助颂誉高宗之孝道,促使高宗坚定议和之决心。进而又说见主卑屈,怀愤不平,此人臣之忠也。”他居然把自己美化成忠臣了。不过,秦桧看出,高宗在议和问题上态度并不坚决。他耽心若一再群臣聚议,会使高宗转变态度。于是,他对高宗说对于议和之事,臣僚们畏首畏尾,各持己见,这样怎能决断大事?如果陛下决意讲和,那就将此事单独交臣处理,不准群臣于预。”高宗表示同意。老奸巨猾的秦桧,对一度曾被罢相的教训记忆犹新,所以,他对高宗仍然有些放心不下,请高宗考虑3日再做决定。过了3日,高宗对议和的态度愈发显得坚决,但秦桧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仍像上次那样,请高宗再考虑3日。又过了3日,高宗态度毫无变化。秦桧看出其意已决,于是才在朝廷上传达了高宗的这个旨意。

不久,秦桧又玩弄两面派的手法,使反对议和的左相赵鼎受到高宗怪罪,继而被罢相。赵鼎一去,秦桧便独专了相权,更加肆无忌惮地公开主张议和。朝中贤士,凡反对议和者,都相继遭贬。

金国特使张通古、萧哲来南宋议和,却捧着金国皇帝的诏书,“以诏谕江南为名”。这哪里是什么派遣使者议和,简直是一副主子对奴才的架势。秦桧见状,唯恐受天下人责骂,便与萧哲等商议,将“江南”改为“宋”,将“诏谕”改为“国书”,想以表面上虚假的平等,掩盖其纳降称臣的实质。京淮宣抚处肯使韩世忠数次上书力谏,说金国待南宋就像待大齐傀儡皇帝刘豫,不能与其讲和。其议当然不会被采纳。金国使者到了泅州,居然提出:要所经过的州县像迎奉宋天子的诏书那样迎奉金帝的诏书;到了临安,南宋的天子髙宗要像金臣一样跪拜金帝的诏书。这不仅是对高宗的侮辱,而且是对南宋爱国军民的鄙夷。南宋的许多臣将和爱国军民愤怒至极,又一次掀起了反对议和的浪潮。主战将领韩世忠上疏说:“金以诏谕为名,暗致陛下归顺之意,此主辱臣死之时,愿效死战以决胜败。”然而,在秦桧的专权下,未能如愿。

萧哲等到淮安,气焰更为嚣张,说先归还河南,同时册封高宗为帝,然后再慢慢商议别的事情。高宗乃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金帝居然还要对高宗加以册封,何其猖獗无礼!闻知此讯,“军民汹汹”,兵欲变,民欲反。高宗尽管想议和,但对金人欲册封他也满腔愤怒,说朕嗣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册封。”秦桧审时度势,看出若让高宗受册封,议和之事定然告吹,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给事中直学士院楼召给他献上一策:向金使说明,高宗重孝在身,不得行礼,跪拜之礼可由宰相代替。秦桧左思右想,非此而无万全之策,便和金使秘密商议,金使看出南宋军民反对议和之势,唯恐坚持原来要求而得不偿失,只好做出让步。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哲学深处的漫步

    哲学深处的漫步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毋庸置疑。出生的不平等本身就在起跑线上让许多人失去进入上流的勇气。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个不平等而放弃努力。虽说人命天定,但我们仍然有理由选择灵魂的高贵。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不同代表人物的各种表达、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话语裂变与思想困顿。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意识形态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代性问题,研究和发展中国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 人生就是放下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热门推荐
  • 独降天宝:夫君,接住我啊

    独降天宝:夫君,接住我啊

    她渣男,渣女傻傻分不清,智商通常不在线。她一朝穿越,变身逆天神才。现在,渣男渣女通通被踩脚底,如女王般,倾泠天下,改朝换代,神丹妙手,逆天功能,宠妹狂魔的哥哥,女儿控的爹,美若天仙的娘亲,老顽童的爷爷统统在手。本以为可以称霸天下,唯一人所有。站在九天之上,俯视众生,一旁却站着怎么甩都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他,一人之上,万人之上的当朝王爷。帷幄运筹,掌控天下,要颜有颜,要身材有身材,要智商有智商,要情商有情商的王爷。却到了臭名远扬的叶家大小姐面前,智商从188掉到只剩负数了!(1v1爽,甜,宠,全程无虐,全程开高甜直冲顶端一直延伸!甜到你喊我爸爸!咳咳,说过了,过了。反正就是甜!)
  • 另一方向的家园

    另一方向的家园

    在未来的世界,宇宙旅游已经出现,意外在所难免,一位热爱宇宙的青少年与家人一起承受了这次意外,他幸运存活,来到了宇宙另一个方向的一个星球。在这里,他开始了从未想过和与众不同的一生,当追求实现不了与世界完全改变的时候,他又会有怎样精彩的人生······
  • 感悟人生的格言

    感悟人生的格言

    本书收录了数千句有关人生哲理的名言名句,全书共分八个部分,内容包括:“一得之见”、“晨光短笛”、“心香一瓣”等。
  • 东林十八高贤传

    东林十八高贤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四个河南(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完成两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紧扣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一路一带战略”中,探索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 逆光的幸福

    逆光的幸福

    霍香,八零后的天蝎女,注定是几代单传的霍家未来的掌门人。霍家的掌权派挖空心思地想把她打造成一条龙而她却执意的要做一条自由的虫。不够乖的她经常和父辈勾心斗角,甚至是恶语相向……一系列的家庭变故让我行我素的她学会了在妥协与抗争中蜕变成长。朱未是她的“同桌的他”,无疾而终的初恋让她痛彻心扉。她的大学同学谭水清对她情有独钟,不止一次地发动“护香”运动。黯然神伤的他曾远渡英伦,不懈的坚持最终让他抱得美人归。梁家栋是她感情生活中的不速之客,与霍香在酒吧偶然重逢的他,痛不欲生的霍香历经了一次生死之后,以为自己可以摆脱噩梦的缠绕。谁知侵犯她的人却阴魂不散……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菩提醉了

    菩提醉了

    本书系作者刘醒龙的中篇代表作,收录了作者的中篇小说精品9部,包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百花奖获奖作品《凤凰琴》《白菜萝卜》《分享艰难》,“联合文学奖”获奖作品《秋风醉了》等。作品直面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社会现实,笔触老辣,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 山鹿

    山鹿

    山有林兮林有鹿,不见山兮不见鹿。此生此世有你一人足矣。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