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800000001

第1章 神骨鉴附录(1)

浅。金世宗发现他很有才干,便破格将他提拔为转运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又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了解到北京留守刘焕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很有政绩,就直接将他任命为辽东路转运使。

大定十七年(1177),金世宗对他的宰相说:“朕今年已55岁了,若过60虽欲有为,也无能为力了。为此,他规定,所有官员,只要到了60岁,便允许其辞去官职。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67岁,庙号世宗。

《元史·耶律楚材传》中记载,耶律楚材(1190一1244),字晋卿,契丹人。三岁时,父亲溘然长逝,由母亲杨氏教他读书。他博学多才,既有安邦定国的谋略,又十分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以及医药卫生、占星卜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善写文章,下笔如神。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燕京时,听说耶律楚材是个人才,立即召见并起用了他,后来官至宰相。

元朝以马上得天下,重武功,轻文治。成吉思汗在攻伐西夏时,得到一个名叫常八斤的制弓匠,此人以善造良弓颇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常八斤非常爱夸耀自己,他常说国家方用武,要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有啥用?”耶律楚材听到后说到:“治弓尚且要弓匠,治理天下岂不更需要治理天下的巧匠吗?”楚材这句富有寓意的话语,受到了成吉思汗的称赞,以后并逐步得到重用。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域时,对于中原的治理无暇光顾,官员们忙于为自己搜刮钱财,致使国库空虚。成吉思汗的亲信别达对成吉思汗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不如把他们统统杀掉,把中原一带变为牧场。”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并说:“陛下将要南下作战,需要筹备大批军需粮草,如果增加中原的各种税收每年可得白银50万两,布8万匹,粮食40万石,这怎么能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呢?”成吉思汗非常赞赏这一看法,并让耶律楚材负责办理。于是,耶律楚材为了加征各种税收,奏请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全部由有才能的人担任。结果征收课税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并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丞相),无论大小事情,都事先征求人的意见后方行实施。

元太祖九年,耶律楚材奏请皇帝开科取士。他说:

“制器都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元太祖准奏并令开科取士。于是,耶律楚材派宣德州负责教育的官员刘中到全国各地去监考。开考内容为经义、词赋、论三科。规定被俘沦为奴隶的知识分子也令参加考试,如果有人隐藏不让他们去考者,就处以死刑。经过开科取士,选拔了400名知识分子充任各级官吏。

耶律楚材担任丞相多年,除了将自己的俸禄分送给他的亲属外,从未任用过一个私亲做官。行省官员刘敏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用私亲做官呢?”耶律楚材回答说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就是说,对亲友和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物资上帮助他们就行了。如果派他们做官而违犯法令,这种徇求私恩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

淳佑四年(1244)五月,耶律楚材去世,时年55岁。他死后,有人诬告他“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太后乃马真氏派其左右亲近的官员亲到耶律楚材家中察看,其家中只有古琴、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数千卷,而别无其他。

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宪宗蒙哥的弟弟,拖雷第四子),出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史称其雄才大略,度量宽宏,知人善任,推崇儒术,他改蒙古国号为元,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皇帝位后,平定李、海都之敌,南下灭宋;统一全国后,又远征日本、安南,扩大版图;重视征边扶边,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元朝的昌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他之所以能够建树这样大的丰功伟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视人才。

如西藏首领萨班的侄儿八思巴(出生于1239年),从小聪明伶俐,7岁能熟读经文,并明其意,藏民都称他为“圣童”。“八思巴”是藏语,就是“圣童”的意思,后来便成了这个圣童的名字。八思巴在15岁那年,作为萨班的继承人,到六盘山去拜见忽必烈。忽必烈见到他聪明伶俐,将他留在身边。有一次,八思巴向忽必烈传授佛法,忽必烈听得津津有味,突然问道:“那么应该怎样修行呢?”八思巴告诉忽必烈说:“要口念真言(指念咒),手结契印(做各种不同的手式),心作观象(想象),没有任何邪念,就能成佛。”不久,忽必烈正式接受佛戒,成了佛教徒。忽必烈经过多次与八思巴接触,见其确有才干,即位不久,便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为加强对西藏的行政管理,忽必烈在西藏设立了总制院,由八思巴为首脑,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八思巴以他卓越的才能,实现了元朝对西藏“政教合一”的领导,从而结束了西藏割据和分裂的局面,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八思巴又奉命制订了“八思巴字”即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由忽必烈作为新的蒙古文字在全国正式分布使用,为中华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去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忽必烈在全国各地为他塑像,供奉在寺庙里,让人们瞻仰。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1;70)封为燕王,十三年(1;80)就藩北平。他自幼聪慧机敏,深有城府,深受太祖喜爱。靖难之役之后,4;岁的朱棣登上大明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明朝又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借以巩固皇权;建立东厂(特务机构名称),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派遣郑和下西洋,实际暗中寻找惠帝踪迹,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治理运河,畅通漕运,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编纂《永乐大典》,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成祖朱棣对于大明帝国多有建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资贤重直。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必须要有人才,特别是还要有敢于直言谏诤的人才。他曾多次告诉吏部君子为了国家不计个人得失,所以敢于直言,不怕丢官丧命;小人为了个人不考虑国家,所以溜须拍马,只想升官发财。”他还对其文武百官说道每个人的才识都不同,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我如果有了什么过错,你们就要敢于明确提出来,我决不会责怪你们。”永乐初年,浙江义乌县县吏上表,直述战乱之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意见。明成祖看后十分高兴,一一采纳。不仅对其直言相谏进行通令嘉奖,而且将其奏折拿给六部大臣传阅,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远在下面的官员都能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你们在我左右,更应如此。”原工部尚书郑锡,早年曾为明成祖的部下,后又曾为惠帝督师阻扼燕军。

成祖即位后,有人将他列入奸臣的名单中,并建议成祖将郑锡治罪。成祖朱棣深知郑锡才能过人,不忍将其杀死,便将其召来责问道:“你为何背叛我?”郑锡回答朱棣说我不过是对皇上竭尽臣职而已。”成祖听后不一278一仅不怪,反而笑着将其释放,并任命他为工部尚书。由于明成祖重视人才,不计旧隙,使得惠帝手下一大批有才之士,都归服了他。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归途中,率师到达榆木川(今蒙古乌珠穆泌附近)时,一病不起,七月十七日死去,时年65岁,在位22年。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1592年,卒于164;年)是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深于实践,经验丰富,不仅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富有远见。他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在大清河围城战中使他得到十分深刻的启示。他亲眼看见,明军长期被围,粮草断绝,杀马为食,马吃完了,就吃树皮挖野菜,尽管如此,仍不肯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中原汉人读书多,是非界限明确,每个人都把当亡国奴视为最大的耻辱。从这件事使清太宗认识到,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长久治天下;要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精于韬略,有一大批贤能志士辅佐朝政,这就是文治的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清太宗便十分重视读书,大力振兴文化教育,提高满族人的文化素质,他并作出规定,诸王臣的子弟,凡年在8岁以上,15岁以下者,都必须读书,如果子弟不读书,就责罚他们的父母。在提倡读书的同时,清太宗便开科取士,录取满、汉、蒙古族中学习优秀的人为官。

为了广选治国人才,清太宗经常对他的大臣们宣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他说:“金银财物是宝贵的,但终归是有数的,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人的才能却不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如果能得到一两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国家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他还告诫大臣们说我治理国家,以人才为根本,而你们这些做大臣的,也应该以推荐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否则,就是失职。”在用人的实践中,清太宗一贯坚持不问资历长短,不问身份贵贱,只问才学能力和品德,坚持唯才使用。如宁完我原是太宗侄儿萨哈嶙的奴隶,太宗发现他是一个人才,立即提升他为参将。后来,宁完我竟一举成为清初的一位治国有方的名臣。汉官范文程原是明朝名臣,富有治国才能,太宗将其收降后,敬若’

神明,凡事都要征求范文程的意见后,才下诏去办。洪承畴是明朝一位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战将,在几次战斗中,都是由于洪承畴的指挥,明军力战清太宗所率领的清军,并使其连连失利。因此,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样一个有才之将十分敬慕,并决心将其弄到自己的身边,为清廷出力。1641年,洪承畴率军13万、马4万去解锦州之围。当时,洪承畴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就序,一时没有出战。然而祟祯帝却一天几次下诏催战,洪承畴认为圣命难违,被逼仓促出击,结果大败,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听到俘获洪承畴的消息十分高兴,急忙下令将其解到盛京,并让明将范文程劝降,洪承畴不仅坚持不降,而且骂不绝口。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种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便更加敬佩,于是便亲自前去探望,将自己身上穿的貂皮大衣脱下以赐。面对此种景况,洪承畴沉思良久,深感清太宗为有识之君,于是便叩头请降(也是史书记载,清太宗以其宠爱的妃子相许诱降成功的)。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非常高兴,曾陈百戏以表庆贺。对此,清廷诸将非常不满,说道洪一羁囚,为何待他这样重?”清太宗闻言笑着对他们说:“我们这些人顶风冒雨进行征战是为了什么?”众人臣道:“欲得中原。”太宗说既然如此,我们有了明朝这员勇敢有谋之将,就像一些瞎子在到处乱撞的时候,忽然得到了一个领路的向导,难道不值得大贺特庆吗?”文武百官听后,认为太宗讲得很有道理,个个心悦诚服。后来,洪承畴在清军人关、挺进中原、荡平江南等战斗中,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尧舜禅位用贤能的史实。记载如下: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灌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曰:“磋!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恭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

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升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诸修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尧向大臣们问道:“将来谁可以继承我的帝位呢?”大臣放齐答道:“你的儿子聪明达理,可以继承。”尧说唉!这个孩子品德不好,不能用。”兜说道共工功劳很大,可以提拔。”尧说:“共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阿谀逢迎,貌似恭敬,心地不正,不可重用。”接着说:“哎,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诸侯中有贤明的人能奉命继承我的帝位吗?”四岳回答说:“臣等无德无能,有辱于尊贵的帝位,我们不能胜任。”尧说道:“既然如此,请你们为我寻找贤才,不分贵贱亲疏,在位不在位的都要替我推荐上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对尧说道:“民间有一个死了妻子的人,他的名字叫虞舜,非常贤能。”尧说道唔,我听说过,此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一个瞎老头的儿子,父亲很顽固,后母凶狠泼辣,弟弟骄横傲慢,舜却能够孝顺父母,关心弟弟,使家庭和谐。”尧说道我要考验考验他。”尧自知儿子丹朱不争气,不足以托大任,决定把天下重任交给舜。把重任交给舜,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对丹朱不利;如果把重任交给了丹朱,则对国家不利而对丹朱有利。权衡利弊后尧说道终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最后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了舜。

舜登位39年,到南方视察死于苍梧的郊外。舜的儿子商均也无才能,因此,舜在死前就预先选定了治水有功而又贤能的禹做他的继承人。禹受到诸侯的拥护,后来登上了天子位。尧、舜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当时还在氏族公社的后期,部落首领老了,不让无能的儿子继位,而是“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人,这就是古代的“禅让”制度。尧、舜选择继承人都做详细考察,不分亲疏贵贱,胜任不胜任,实际广泛推选荐举,尔后进行考验,如果合格,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这种在选拔人才问题上,“终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精神,值得从政者借鉴。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有的人不是立党为公,而是不讲原则,分亲疏,图私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无能或品质不好的也被重用,相反,再有才能也不予重用,甚至排挤、打击、陷害。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历史的实践证明,这样只能危害国家,危害民族,危害事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大臣叫淳于髡,赘婿出身,身高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但是,却很有智慧,又善于识别人才。齐戚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任他为大夫他曾用“一鸣惊人”的隐语进谏齐王戒淫乐和长夜之饮,亲理政事,振作图强。又与邹忌论政,支持其改革。楚攻齐,他求援于赵,使楚王主动撤退。后至魏游说,魏王欲任为卿相,他辞谢而去。

齐宣王执政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统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为其出力,因此,就让淳于髡为其推荐。结果,淳于髡接受任务后,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个贤士。对此,齐宣王十分不理解,就向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十分难得,千里之内能选拔一个贤士就是相当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现一个圣人就是很难的了;你怎么竟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向我推荐七个贤士呢?看来贤士太多了。”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成败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沉浸在国学大师思想的汪洋中,渡光浮动,光华闪现,无价的瑰宝呈现在你我眼前。
  • 点亮自性之光

    点亮自性之光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日不落盛唐

    日不落盛唐

    这是隋末唐初?我来我见我殖民,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统统要有,让我与天同寿,我要让全球都成为大唐殖民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南北情书(1992.6—1997.7)

    南北情书(1992.6—1997.7)

    1992年海南小伙江碧在某杂志页下发表一则个人名言,附通讯地址,收到三十多封来信要求交笔友,黑龙江省建三江的一位职高女学生雪儿回信总是很快,于是你来我往,五年两个人共写了近五十封信(这里只选登了部分),直到1997年7月11日两个人在哈尔滨市某学院第一次见面,一桩姻缘成了。至今,两人生活在海南岛的西部,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的小男孩。
  • 高冷校草:大神喂养记

    高冷校草:大神喂养记

    高冷男神,在游戏里面,居然是个暖心的大神。杀人打劫喂养游戏小白。一步步养成。现实却是个高冷,目空一切的男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转世魔王的异世之行

    转世魔王的异世之行

    当自己的种族被灭,死亡边缘的「魔王」来到了2019年的现代,在这个能力至上的都市,他成为了最不起眼的「Zero」。一年后,他的下属路西法找到了他,并说:杀死自己的「天族」战神也在这个世界?魔法使、能力者、大厦、16巅;魔力、十字大陆、天族、人族;「魔界」与「现代」的对抗,声称已经告别魔族的撒旦遭遇了关乎全人类的选择……
  • 玄门天宗

    玄门天宗

    天有多高,他就有多傲。地有多阔,他就有多恶。最狂的道士有多狂?最凶的道士有多凶?如来说:出家人要低调。他大笑:你低调你过来磕个头先。玉帝说:放肆,给我拿下!他大怒:找死,猴子扁他,一个将三界归一的道士,一段热血沸腾的玄门传奇。
  • 快穿救世档案

    快穿救世档案

    【这个救世主无所不能】当黑暗笼罩世界时,她,就是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黎明的太阳!这个呢,就简称为救世主。对此,陈宛竹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中二病的。
  • 菊花尘(二)

    菊花尘(二)

    事件发生于明治42年秋。这年秋天,韩国总监伊藤博文于哈尔滨车站身中三枪倒地。划破满洲寂静夜晚的三发枪声,正如日俄战争以来,低靡而暗潮汹涌的平稳世局的响声。不仅季节,连时势也走向暗黑的冬季而舞落最后一片落叶。地点是包围着旧德川幕府广大的武士豪邸白砂町的一隅。入夜突然一阵狂风,风声切破了闇夜,又再次凝结成寂静。此时武士豪邸外长长的石墙,仿佛连夜尘也一扫而清般浮现一条丝带般的白色夜景——至少在那时如此。
  • 汉末浮生记

    汉末浮生记

    因为一个机器人和一次事故,郁郁不得志的颜鹰奇异地回到了古代,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但背叛、责难、攻击,重重阴影围绕在他的身边,他被迫为生活而努力,为生存而战斗。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冲破了重重迷障,在昏乱的汉末,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