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800000021

第21章 刚柔鉴评析(7)

那么,容人之隙应注意那些问题呢?容人之隙必须做到两条。一是不念旧恶,度外用人。度外用人是历代智能之士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恶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曹操用人的一大特点也是度外用人,甚至连为袁绍写檄文,骂曹操为“赘阉遗丑”,辱及三氏的陈琳,也被重用,封为祭酒。因此,杨阜说曹操宽宏大量,“能用度外之人。”唐朝武则天时,胳宾王为徐敬业起草檄文,骂武则天“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武则天读后仅是微微一笑,可是当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马上问:“谁为之?”当她知道是骆宾王所作时,激动地责问:“宰相怎么能忽视这样的人才?”一边读着辱己檄文,一边赞赏作者之才,恨相见太晚,惋惜未遇之憾。足见武则天气度之大,胸怀之阔。如此容人之隙,何愁“江山”不保。二是以德报怨,厚施薄望。即不仅怨隙可容,而且施以“恩德”,给予关心和重用。唐代名臣魏征。曾经是李世民之政敌,李世民夺取政权后,宽宏大量,仍然重用了魏征,俗话说:“隙莫大于叛”,在一般情况下,叛我投敌之人“十恶不赦”,可是,汉高祖刘邦对于那些背叛过自己又重新回归之人,都能以宽厚之心容纳使用。如韩王信守荥阳时投降了项羽,后又逃归刘邦。刘邦不但没有杀他,反而“与信剖符,王颍川”;雍齿原是刘邦起沛时的一名属将,为刘邦守丰。不料他背叛刘邦,几乎使刘邦无立足之地。后雍齿再次回到刘邦身边,仍被封为地方侯,以至许多对刘邦心存畏忌、企图谋反之人都感动地说:“雍齿封侯,吾等无忧也。”从而平息了一场酝酿中的叛乱。

为什么度外用人,以德报怨会收到如此之效?因为它体现了一个“诚”字,而待人以诚却又是理解人、感化人的最重要的条件。

如果说,容人之隙尚为勉行,而容人之仇则更为不易。因为,“仇”者,必有你死我活之矛盾,杀亲灭族之仇恨,若能容之,其“量”何其之大。但是,反过来说,“大仇”尚能容之,则小怨小隙更能谅解,其震动之大,感召力之强,效果之妙,非一般用人措施所能及。

但是,容人之仇亦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它不仅需要极其宽阔的胸怀,而且需要远大的眼光,高尚的思想品质以及对人的深刻了解,尤其必须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以事业为重,以私仇为轻。古人曰:“私仇不及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各种斗争中,尤其是政治斗争中,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私人之间或家庭、家庭之间的各种仇隙在所难免,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必须慎重处理,若以私仇为重,感情用事,则必使公务原则紊乱,贻误事业发展;若能为事业为重,不计私仇,则必使“人心归我”,事业得人。据《三国志》载,宛城之战中,张绣率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曹操自己的右臂也在乱军中被流矢所中。后来,张绣听从贾朔的劝告投靠了曹操,曹操热烈欢迎张绣的到来,不仅没有报杀子之仇,而且还同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拜他为扬武将军。张绣十分感激,他在后来的作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汗马功劳。假如曹操以私仇为重,则必失良将,亦无统一北方的顺利发展。

第二,以长远为重,以眼前为轻。“大仇”当前,应首先考虑长远利益,切勿为眼前私仇所激,更不能因一时之激而轻举妄动,遗害事业发展,正所谓“小不忍必乱大谋”。汉光武帝刘秀在称帝之前,一度隶属于刘玄。一次,突然接到立有赫赫战功的长兄被更始皇帝刘玄因嫉谋杀的消息,禁不住捶胸顿足。这种打击,为一般人所难忍受,但是刘秀考虑到王莽未除,复汉事业未成,一旦与刘玄分裂,则兵力分散,必为王莽所灭,因而强忍悲痛,容刘玄杀兄之仇,亲赴宛城向刘玄谢罪,“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长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刘玄自感羞愧,只好封他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也因此而得生存,兵力迅速发展,终至推翻王莽,恢复汉室,一统天下。假如刘秀不能忍悲容仇,一时激忿,兴兵讨伐刘玄,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王莽“新”朝灭亡,东汉王朝的建立。

第三,以理解为重,以成见为轻。处事谨慎的原则之一,就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拿现在的话讲,就是多予理解。容人之仇也应如此,应考虑到事情所处的背景、条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如此而常常能使仇恨化解,宽容之德也必自然而生。春秋时期,有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着名的管鲍之交的主人公,便分别是两位公子的师父。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管仲曾半路拦截,射了小白一箭。小白继承王位以后,管仲归来,齐桓公(即小白)考虑到管仲当时“各为其主”,忠诚不二,给予理解,重用管仲,委其为相,管仲竭力报效,遂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唐朝武则天时,契丹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契丹名将李楷固和骆务整屡败唐军,杀死很多唐军将领。后来,他俩前来归降,许多被李、胳杀死的唐军将领亲友、大臣纷纷上书,请求武则天杀李、骆,报血仇,但是武则天听从狄仁杰建议,理解李、胳尽力事主的背景,以国事为重,抛弃个人恩怨,委以重任,派驻边防,边疆很快得到安宁。假如武则天不能理解李、骆,容人之仇,恐怕边疆仍有流血,难得安宁。

领导者若能做到以上“三重、三轻”,则必能胸怀宽阔,气量宏大,容人之仇也就自然形成。

尊严,是大多数领导者所看重的东西,失之不行,辱之不可。但是,世上恃才傲物者、刚正不阿者也为数不少,他们常常不把领导者的尊严放在心上,不把权力、地位放在眼里。因此,而使领导者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即能否容人之傲的问题。

所谓容人之傲,意即为了事业得人,而对那些傲视于己的刚正不阿或侍才傲物者予以宽容,或者热情接纳。然而,真正做到容人之傲却也不易。因为,容人之傲必须具备“纡尊降贵”的气量。《吕氏春秋》《下贤》篇曰:“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汉代张良曾游下邳桥上,有个老汉故意堕鞋桥下,要张良下桥拾取,张良强忍怒气为老汉拾鞋,并替老汉穿到脚上。老汉很欣赏张良的气量,于是送给张良《太公兵法》一书。后人苏轼就此事评论说:“倔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廉颇不服宰相蔺相如的能力和地位,多次在路上阻挡蔺相如的车子,羞辱蔺相如,蔺相如总是谦恭避让,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以诚相待,使廉颇大为感动,负荆请罪,终于结成“刎颈之交”。

但是,真正做到“纤尊降贵”,必须解决一个对“良马难乘、良才难令”的认识问题。有些历来喜欢唯命是从的人,一见“傲慢无视”之态,怒气便油然而生,他们不懂得“良弓难能,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技艺超人,学识渊博的贤能之士,因其看事透彻,具有远见卓识,说话处事自有其独到之处,非同凡响,有时甚至态度生硬,口吐“狂”言,这种“狂”,不是无知,倒常常是能力的外露,是自信的表现,不仅不可怕,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甚至是可贵的,必须予以热情欢迎和容纳。闲居隆中的诸葛亮,虽“躬耕陇亩”,但常论晏婴,自比管(仲)乐(毅),高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就是桃园三兄弟三顾茅芦,也是雪天跑空路,两次闭门羹。可见其“狂傲”到何等地步。但也正是这个“狂徒”,使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智慧超人,功勋卓着,名垂青史。

另有一种“傲”,即“含谏之傲”。这种“傲”是作为一种旁观者,明察秋毫,洞悉当权、当政者之弊,以“傲”为谏,诱其注意,陈述利害,以达其规谏、自荐之目的。春秋时,齐桓公领兵伐宋,一牧牛人,迎面而来不避让,鞭敲牛角,高唱:“……生不逢尧舜之时,贤才常穿粗布衣,喂牛从黄昏到深夜,漫漫长夜漆黑墨然。……”齐桓公听后,勃然大怒,令人把牧牛人抓来问:“寡人治齐,百姓安居乐业,诸侯宾服,草木茂盛,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你为什么说‘生不逢尧舜’,‘长夜漆黑’?”牧牛人回答:“尧舜在世,不用自言,百姓信服;不用发怒,就很有威望。尧弃亲子丹朱,让位于舜,舜避于南河,不得已而继位。而大王杀兄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怎能与尧舜相比?”齐桓公暴跳如雷:“匹夫出言不逊!”喝令斩首,牧牛人毫无惧色,仰天长叹:“桀杀龙逄,纣杀比干,今宁戚要与龙逄、比干齐名,排在第三了!”齐桓公见其不附炎趋势而临危不惧,念头一转,怒气顿消,笑对宁戚说:“寡人试汝耳。”于是委以重任,并以宁戚之责为戒。唐朝武则天时,贤士张嘉贞被召到洛阳,进宫叩见女皇武则天,女皇仍照从前接见小臣的习惯,隔着厚厚的绣帘,“垂帘与之语”。胆大的张嘉贞很为不满,跪奏日;“臣以草莱,而得人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竞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女皇听罢不仅不认为是狂妄,而且深感其诚,即命令:

卷帘!”“与语,大悦”,破格授以朝官监察御史。作为一代君主,容人之傲如齐桓公、武则天的确是很少,而在其“傲”中受责、从谏如流者更是凤毛麟角,大概这也正是齐桓、武后成为一代明君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对侍才傲物者也应具体分析,如果是桀骛不驯,故弄玄虚,则应拒之于门外;如果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则应设法挫其傲气,使之认识“天外有天”;如果是确有真才,甚至是高才,则应不计较其傲态,礼待有加,委以重任。

容人,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容人之私,即对部属的私交、私利和隐私,不予干涉,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因为,人之为人,自有其独立的爱好、追求和社会交际,这是人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实际内容,既不可压抑,也不可缺少,更不可全部取消。存在是正常的,不存在倒是极不正常的,不仅作为上级对部属不可予以干涉,即使是父母对子女也不可予以干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私生活正常健康的发展,正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这部分生活,必将导致人的畸形发展,必将产生变态或病态心理,这不仅伤害其本人身心,也将伤害工作和事业。

但是,不少领导者恰恰在这点上无容人之量,他们或者大肆宣传:“在领导和组织面前无隐私可言。恨不得洞察了解部属的一切;或者“教育”部属“以公司为家,献出一切”,其中包括献出个人的一切时间、一切精力及一切隐私;或者以“公”字衡量部属的道德和事业心,见私利,则大发雷霆,罪之为“私心太重”;见私交,则侧目而视,罪之为“拉帮结派”;见私隐,则眉峰紧皱,罪之为“心术不正”,恨不得部属把一切都交“公”,除了工作,别无其他才好。而某些领导者自身在强调“公”心的同时,却大发私欲,或则“权力不授,调资不漏,受贿唯恐不厚”或则“喝酒不醉、跳舞不累,钓鱼打猎全会”。不但如此,还常常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责任重则应报酬高”、“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合同敲于酬酢之间,生意成于舞乐之中”、“谢安敲棋,决战千里;我之闲乐,运筹成败”,而实质上恰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这一方面显示了这些领导者的虚伪面目,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自命“品质端正,道德崇高”的某些领导者自身也是“食人间烟火”,私欲有求的。

当然,容人之私,不是说容人一切私欲,仅是指正当的、正常的、国家政策法律所允许的私欲,那种违法乱纪的私欲,损人利己的私欲不仅不容,而且要绳之以法,严加惩处。

那么,容人之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是,容人私交。即允许部属享受交友的权力、交际的权力、参加各种合法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活动的权力。对此,领导者既不可“以己之交,强人之交”,亦不可“欲交必交我,欲从必从我”,更不可因自己的感情变化而“爱屋及”或“殃及池鱼”。

二是,容人私利。即允许部属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追求、交换、赠与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利益,作为领导者既不可限制部属私利,也不可伤害部属私利,即便是部属在追求私利以及个人消费上有些缺点,只要不是违法乱纪,都不可横加干涉。当然,适当加以劝导是可以的。清时,胡林翼任湖北巡抚,官文为两广总督,督抚同城,权责难分。初,胡对官文私费挥霍,很有成见,拟纠参。但想到,督抚不和,非国家之福,且官文私费豪奢乃私事耳,便一改初衷,诚心结纳,遂以精细之用心,使内眷既如家人,更与官文相约为兄弟,真正做到交欢无间,相互援引,公情与私谊均极融洽。因此,他在抚鄂期间,能作到事权归一,而威震武汉,支援了曾国藩的东南战争。胡林翼的这种容人之私而顾全大局的态度,于今大有可鉴之处。

三是,容人隐私。世上所有的人,都有其各自的隐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隐私是人身权力的一部分,尊重别人的隐私,其实质就是尊重别人的人身权力。反之,通过各种手段窃取、了解别人隐私的行为,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注意。当然,如果双方都乐于交谈隐私,那当别论。但是,如果以窃取别人隐私为乐,甚至作为败坏、陷害人的材料,那就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这种事如发生在部属同事之间,领导者应予以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如发生在领导者自身,那他至少是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起码条件,更失去了做领导的起码资格。

与容人之私类似,还应容人之爱,即允许部属有自己的爱好、爱情和追求。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自有其喜、怒、哀、乐、忧、愁、思;人,有表露的天性,露才、露欲、露爱、露憎,自是难抑;人,有追求的欲望,求知、求爱、求财、求利、求进取,不可遏止。所以,人在工作之外,必有各种爱好和追求;即使对于工作本身,也有其爱好和不爱好的区别。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希图取消部属的各种爱好,或者抑制部属爱好,或者把部属的爱好纳人自己爱好的渠道,那都是强人所难,都是极不公正、极不合理、极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只能是容人之爱。

同类推荐
  • 儒的气场

    儒的气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业、大境界。本书从“修身”开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自我修养的理论,帮助人们修炼好德行、具备仁爱之心,从而在“内外兼修”中成就完美的气场氛围、凝聚强大的气场能量,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技巧。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中庸》通解

    《中庸》通解

    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儒学家杨朝明教授对中国儒学经典著作《中庸》的通俗性解读作品。全书分为“中庸之为德”“人生难得中庸”“儒家,耕耘在社会中”“哀公问政”“至诚与至圣”等五章,从为人之德、为政之道、治世之法等方面对《中庸》中蕴含的儒学思想进行了详实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儒家文化,为现代人修身正德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热门推荐
  • 订阅才能变强

    订阅才能变强

    这是一座寂灭的宇宙,由一亿八千万个大世界组成。陆阳坐在一颗陨星上,望向眼前的宇宙:“炼化这座宇宙,应该够我订阅后半部内容了。”叮......您炼化一座宇宙.....账户充值......一万年后的未来,人类从废土中挖掘出一台残破的服务器,揭开史前修炼文明!陆阳重生,发现他拥有登录服务器权限的读者账号!订阅小说,领悟功法,提升修为......在这个世界,订阅才能变强!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霸业英雄

    霸业英雄

    新书《重生三国之盖世吕布》已经发布,请多多支持春秋战国,秦失其鹿,汉末三雄,南北并立,五代乱世引出无数的英雄可歌可泣。但此世界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洋武末年,神宗暴政,以迟道为首的迟派作威作福,最终使天下英雄共诛!四足鼎立,三分天下,世平争雄到底谁?能真正的统一这大好河山?是平屠尽天下?是世以仁爱治国?是明乘胜追击?还是兴后而崛起?乱世出英雄,但,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个!所以,虽然会有人壮志难酬,但决不忍辱偷生!“我,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那江山如此多娇!”“我,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我这边独好!”“我,才是天之骄子,开辟自己的治国之道!”
  • 議處安南事宜

    議處安南事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交易所

    三国交易所

    本故事讲的是主人公齐天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雷劈,而穿越到三国的世界。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 格杀令

    格杀令

    穿越异界,淡定修行,不求好运,但求无怨。被全世界通缉?不要慌!不要乱!慢慢来!鹿死谁手最后才知。
  • 幺女好养活

    幺女好养活

    哎呀,真不容易,总算穿到一个幺女的身上了,这下不用发愁了,有爹"疼",有娘爱了,还有哥哥姐姐的"宠",为什么想象总是美好,现实却是骨感的,嘛的,爷爷奶奶极品,跟他们斗,村里人极品,跟他们斗,为啥总是不停的斗来斗去,这辈子穿来的任务就是为了斗嘛?没事,斗斗更健康。
  • 快穿之我变成了一只小妖精

    快穿之我变成了一只小妖精

    钟情在意料之中死去,却在一片神奇的纯白空间之中醒来。震惊!少女身患绝症,却死而复生,这其中隐藏的秘密,竟然是——她变成了一只小妖精!任务之前:系统淡然:“宿主你的任务是陪在男主身边,帮助他走上人生巅峰!”任务之后:钟情悲愤:“系统你出来!说好的只是需要奉献爱与关怀!”“……”系统默默装死。早已经锁定猎物的男人:“宝贝儿乖别闹,来,跟我回家。”
  • 鹅城人物志

    鹅城人物志

    继《少年游》这部平凡人物的非凡传奇之后,羽戈推出了一部普通人的家族史《鹅城人物志》。不同于《少年游》的写实风格,《鹅城人物志》则介于虚实、真幻之间。在虚构的鹅城,那些源自历史与现实的人和事,或神奇,或平淡,或热血,或悲凄,然而无不情深意切,无不直击人心。就此而言,《鹅城人物志》承接了《少年游》的香火,共同谱写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生死之旅。如果说《少年游》可比“朝花夕拾”,那么《鹅城人物志》便是对“生死场”的穿越、思索与记录。羽戈的文字平淡、节制而不失韵味,讲究留白,书中故事仿若乡间的袅袅炊烟,悠远绵长,又似雨前清茶,回味无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