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5700000003

第3章 新版序言

本书的第一版,是我1946年9月2日离开昆明返回北平之前,把我在八年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在各报刊上所发表过的论文,包括不少较长的论文,费了许多工夫搜集起来,交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正式出版。由于这本书印数不多,读到这书的人可能较少,现在有必要再出新版。

这一新版与初版比较起来,有不少变动:(1)增加了几篇文章,如《论哲学纷无定论》《文化、武化与工商化》《漫谈教学生活》《向青年学习》等文章,都是新加进去的。(2)每篇文章所发表的时间和在什么刊物上发表,作了比较准确的标明。(3)其中有一些论文,初版时为了使标题简短,结果倒不能够正确表达原意了。如《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这篇文章,收入此书时缩短为《抗建与学术》,使人莫名其妙。又如,有两篇文章,一为《物质建设与培养工商业人才》,一为《物质建设与思想道德现代化》,初版中用《物质与思想》的题目概括两文,不细读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谁也不会知道这两篇文章里所涉及的新的、重要的问题。还有一篇文章,题目为《法治的类型》,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明确概括地讲来,法治大约有三种类型:一类为申韩式法治或西方当时所称谓的那种法西斯式的法治;其次为诸葛亮式的或有儒者气象的法治,如挥泪斩马谡;最后为近代民主或现代化的法治,我当时想到的是英美两院制那样的法治。但就今天来说,也应该包括社会主义法治或人民民主专政式的法治。

《文化与人生》一书虽然在编排方面有不少缺点和错误,但就初次在报刊上发表时,读者尚有较好的反响,我自己也感到相当满意。

我记得我在1947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哲学》一书,曾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我对于讲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的意义,驳斥傅铜、胡适、冯友兰等人反对此说的论点,及发挥知行合一说的理论,也还有其新颖之处。不过严重的错误在于用了一定的篇幅吹捧蒋介石的所谓“力行哲学”,殊不知蒋的目的、方针、政策均与孙中山相反,因而使得这书很早就在台湾出版。

至于《文化与人生》一书,我的老朋友徐佛观先生,因意见与台湾当权派不合,遂转到香港新亚书院任教和写作。他写信告诉我,《文化与人生》是他带在身边的书籍之一,同时他也嘱咐他的儿子把他自己的好几种水平很高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学和哲学的书籍亲送到我的家里。可惜佛观先生因胃癌不治,于1982年逝世。

一位朋友借给我一册韦政通著《伦理思想的突破》一书(台湾水牛出版社,《哲学丛书》,1985年6月)。从这书内了解到我的旧著《文化与人生》也已于1973年在台湾地平线出版社印行了新版。

韦政通本人在他这本书中首先提出,对于五伦的检讨,“第一,检讨者不但对传统伦理要有同情的了解,而且了解得要有深度。第二,既是检讨就必须有新的观点和新的知识,然后才能在新旧之间从事接合性的思考”。“据我阅读所及,贺自昭《五伦观念的新检讨》是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一篇重要文章,在他讨论的范围之内,自知不能说得比他更好,况且这篇文字似乎没有引起多少注意,趁这个机会做一简介”:

贺文的主旨是“要从检讨这旧的传统观念里,去发现最新的近代精神”。且认为“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他的文章写于抗战时期,距今大约已四十年左右,今天看起来,他所标示的主旨,无论是当作工作的目标,或是对方法的提示,仍然有新鲜之感,一点也不过时,现在我们仍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贺强调要批评五伦观念,须从本质着手。从本质上去考察,他认为五伦观念实包含下列四层要义:

(一)特别注重人,和人与人的关系,而不十分注重人与神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特别注重道德价值,而不甚注意宗教、科学的价值。……贺氏认为今后仍不妨循着注重人伦和道德价值的方向迈进,但不要忽略了宗教、科学,而偏重狭义的道德价值,不要忽略了天(神)与物(自然)而偏重狭义的人,这样才能把五伦说中注重人伦之义充实发挥。

(二)维系人与人间正常永久关系。因此人不应规避政治的责任,放弃君臣一伦;不应脱离社会,不尽对朋友的义务;不应抛弃家庭,不尽父子兄弟夫妇应尽之道。缺点是这种五常伦的思想一经教条化,发生强制的作用,便损害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而且把这种关系看得太狭隘太僵死了,不唯不能发挥道德政治方面的社会功能,反而大有损于非人伦的超社会的种种文化价值。

(三)以等差之爱为本而善推之。贺氏认为这种主张不单是有心理的基础,而且似乎也有恕道或絜矩之道作根据,是最有人情味的。持等差之爱说的,并不是不普爱众人,不过他注重一个“推”字,要推己及人。此外,他对等差之爱的观念,提出两条重要的补充:第一,若仅偏重于亲属关系的等差爱,而忽略了以物之本身价值及以精神之契合为准的等差爱,则未免失之狭隘,为宗法的观念所束缚,而不能领会真正的精神爱。第二,普爱说与合理的等差爱之说并不相违背,普爱说中有“爱仇敌”的教训,是站在宗教的精神修养的观点说的,惟有具有爱仇敌的襟怀的人,方能取得精神的征服或最后的胜利。孔子的老安少怀,孟子的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就是普爱或至少距普爱的理想不远。普爱与孟子的学说并不冲突,乃是善推其等差之爱的结果。

(四)以常德为准而竭尽片面之爱或片面的义务。贺氏认为这种要求正是传统三纲说的本质。三纲说乃五伦观念之最基本意义,也是五伦说最高最后的发展。离开三纲而言五伦,五伦仅是一种伦理学,五伦说发展为三纲,才使它具备正统礼教的权威性与束缚性。他分两层来说明五伦说进展为三纲说的逻辑必然性:第一,由五伦的相对关系,进展为三纲的绝对关系;由五伦的相互之爱、等差之爱,进展为三纲的绝对之爱、片面之爱,所以必须有此进展,是因相对之爱(如君不君则臣可以不臣之类)是无常的,这种人伦的关系,社会的基础仍不稳定,变化随时可以发生,三纲说的成立就是为了补救相互关系的不稳定,进而要求关系的一方绝对遵守其位分,实行片面之爱,履行片面的义务,以免人伦关系陷入循环报复的不稳定的关系之中。第二,自三纲说兴起后,五常作为五常伦之意义渐被取消,作为五常德解之意义渐次通行。所谓常德就是行为所止的极限,就是柏拉图式的理念或范型,也就是康德的道德律或无上命令。五伦说注意人对人的关系,三纲说则将人对人的关系,转变为人对理、对位分、对常德的片面的绝对的关系,故三纲说当然比五伦说来得深刻而有力量。因此忠君完全是对名分对理念的尽忠,不是作暴君个人的奴隶。

以上四点对五伦内涵的分析,不但态度客观,且确已把握到传统伦理的本质,尤其对等差之爱的补充,以及对三纲的精神,更是作了颇富创意的阐释,很能表现一个哲学学者的思考训练。

以上全文引证自韦政通先生讨论我旧著《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一文。我读了他的这一部分文章,好似空谷足音。国内有的学者,多不加理会,甚至有对它作过左的批评者。而韦先生则称其“仍然有新鲜之感,一点也不过时,现在我们仍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又如说“不但态度客观,且确已把握到传统伦理的本质,尤其对等差之爱的补充,以及对三纲的精神更是作了颇富创意的阐释”。真令我感到“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

1986年10月中,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等四个单位曾举行关于我的学术思想讨论会。不少人都把这册《文化与人生》当作我在对日抗战八年期间关于人生、道德、教育、法制、宗教、中国哲学等文化各方面,寻找讨论批评的材料,并认为是我的前期思想代表作之一,另一册为《近代唯心论简释》。在这里,我还是希望读者同志们把这一新版的《文化与人生》作讨论批评的对象。

此书之出新版,哲学所杨君游和范建荣同志帮了不少的忙,特致谢意。

贺麟

1987年3月12日

同类推荐
  • 灯谜趣事

    灯谜趣事

    全书分10章,计灯谜知识、名人灯谜、名著灯谜、名句灯谜、名胜灯谜、历史灯谜、汉字灯谜、成语灯谜、杂项灯谜、网络时代。章内设节,以第五章《名胜灯谜》为例,共分中国名山谜、中国名水谜、中国名寺谜、中国地名谜等四节。该书使灯谜这种独到的艺术形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值得品读。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将广西世居民族服饰置于广义的文化视野下进行整体研究,采用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来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对服饰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族风俗等文化事项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对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作者赵新义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宗旨,写京城陈迹,摹西城民俗,发传统幽情,话人世沧桑。具有传承北京历史、留住都城根脉特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两城区委员会第九届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热门推荐
  • 专属你的香气

    专属你的香气

    【1v1,甜死人不偿命的宠文】一次寻香之旅,让她遇见了他。徐湘楠是一个调香师,一种被称为“鼻子”的人。顾尚北是顾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享誉盛名的摄影师。他从初见便对她一往情深,无论留她在身边工作;还是在她失明后的悉心陪伴,不离不弃;又或是陪着她看遍人世间的千万风景……婚后的他对她说:“遇你之前,我的镜头之中是万千世界;遇你之后,镜头之中只剩你的身影。”想知道每瓶香水背后的故事吗?这里会告诉你那些迷人的芬芳。
  • 蓝筹股

    蓝筹股

    贺亚江这人有毛病,我们说他是“毛”有病。贺亚江的毛病在哪呢?他是个卷毛,一头黑发卷得异乎寻常。卷毛在欧美非洲可能不算稀罕,在我们这里却基本可称异相,本地民谚有所谓“一斑二矮三卷毛”之谈,说的是凡男子有此三相者,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因为与常人有异。三相中所谓“斑”指面有胎记,类似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脸上那东西。所谓“矮”者可类比武大郎,按照民间传闻,古时候此郎曾卖炊饼于东瀛,据说还往日文里塞进若干错别字。所谓“卷毛”指贺亚江这种天生自来卷,不是现今美容店里用火钳或者化学药水在时髦男女头上手工制造的那种。
  • 我的舰娘来自深海

    我的舰娘来自深海

    某天一觉醒来你发现世界末日了怎么办?当你以为你药丸的时候突然发现游戏中那些梦寐以求的角色出现了又该怎么办?人类被来自深海的怪物不断的压迫着生存空间,李无念带着自己的深海舰娘又该何去何从?夹在深海和人类之间的他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鲁滨逊叔叔

    鲁滨逊叔叔

    《鲁滨逊叔叔》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计划写3卷,已完成部分共24章。作品约写于1869~1870年,但在1870年7月被出版商拒绝出版,后来作者将其改写成了《神秘岛》。而《鲁滨逊叔叔》直到1991年才被出版。“温哥华号”是一条运载苦力的船,在一次航行中二副发生暴动,杀死了船长,并把船上的克里夫顿一家放逐到大海里,任其自生自灭。海浪把这家人和海员费利送到一个孤岛上,被孩子们敬称为“鲁滨逊叔叔”的费利率领这家人在孤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 养一斋李杜诗话

    养一斋李杜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火影的人生

    在火影的人生

    这是一个秘密重重的穿越者,在火影世界生活的故事……(⊙﹏⊙)
  • 睥睨天下废柴三小姐

    睥睨天下废柴三小姐

    她,一代天才,人人羡慕的天才制造家,莫名穿越,竟成世人唾弃的废柴三小姐。高傲如她,怎能被踩在脚下?双修体格,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华丽逆袭,她亮瞎众人眼!女扮男装,她迷倒一群女子。现代科技融合异世修炼,一切皆有可能!一套房子,一群损友,令世人羡慕。莫名得到魔凤,奇异的权仗,还有一大堆的宝物,这是运气逆天的节奏?身世成迷?她不会放弃,你不告诉我?好!我自己寻找答案!阻止她的人,杀!一路走来,却有一人不离不弃。他绝世无双,冷眼面对世人,一朝相遇,识破了她的伪装,从此携手。世人皆知他心如铁石,身份高贵,却不知他们的缘分是早已注定的。面对任何人,他都可以杀之,却独对她温柔宠溺。看她与他携手,睥睨天下!
  • 狼狈为婚

    狼狈为婚

    一千万,是苏慕清和寒懿达成未来协议的价格——未来五年当他的女人,很廉价,却能换来她万万不能失去的一个人的性命。本以为五年时间一过,他们就会形同陌路,不想却彼此成仇。再回来,她变成了冷艳的商界女强人,对他处处打压。而他,却甘心折下骄傲的头,只为获得她的爱……
  • “囚犯”的救赎

    “囚犯”的救赎

    这是一个未掺杂任何水分的原版故事。去年冬天一个雪花飘飞的夜晚,笔者与几位律师朋友在京城一家酒楼小聚。酒酣耳热间,一个缠绕已久的问题浮上脑际,笔者斗胆发问:“各位,你们都是知情人,当今究竟有多少冤假错案?”朋友们先是一怔,继而不假思索地抢答起来。A律师:“没有作过统计,10多年我辩护的近百案件中占大多数。B律师:“我的几乎是全部!”C律师:“我的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