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5900000002

第2章 站在高处的记录者

李泓冰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这70年,中国从战乱后的积贫积弱,直到通过持续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走出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新中国70年的波澜壮阔,事关一个亿兆人口的古老民族的前途命运,无论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一场极其醒目的历史叙事。这70年的中国,从数千年的封建观念笼罩中,从盘根错节、积重难返的旧体制中,锐意革新、艰难突围,其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改革开放究竟是由哪些人、哪些事一一促成的?碰到过哪些坎坷、采取过哪些应对措施?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放思想在各个领域具体所指又是什么?

这本《中国寻路者》,或许可以借助采写的人物之口,一一解开这些与改革史息息相关的扣儿。开卷之益,就在于仿佛读了一部新中国强国之路的缩微版“史记”。

这本书选自作者的“高访”系列访谈,该系列甫一问世便颇引人注目。很有一些同行钦羡。一是羡慕高渊的文字,二是羡慕身为党报记者,有这样自定主题、采写人物的“随心所欲”。

作者确实得天独厚。借力上海报业的全方位改革,他成为解放日报的特聘首席记者,这个“特首”,让他没有了职务和条线的羁绊,可以做一些颇具学术意味的采访调研,也就有了重磅的“高访”人物系列。

其实,即便有了这样的“得天独厚”,也不是谁都能像作者一样成为如此水准的高访主笔。细数他笔下的人物,你会发现,都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分量的人物。没有充分的积累、学养和见识,是不可能在他们面前,拥有平等对话的机缘和底气的。

且看他曾采访的那些人物:

陈锡文,黑龙江知青出身的前中财办副主任,一直是中国制定农村政策的参与者之一,连续参与起草了17份农村改革“一号文件”。他回忆80年代初成立“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之际,邓力群和杜润生都来了,他还记得当时让他感觉振聋发聩的一席话,“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农民如果还贫困,那么国家就富裕不了……就不可能现代化”。

石广生,前外经贸部部长,主持中国入世谈判,代表中国政府在多哈签署《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十几年后他感叹:“实践已经回答了我的担心,中国入世是成功的!如果当时再拖下去,不仅中国会晚受益,而且为入世付出的代价会很大。”

王新奎,曾经和一些青年学者一起,同几任上海市主要领导定期务虚,感受了上海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历程。作为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深度参与了浦东改革开放进程。他认为,改革“就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王赓武,出生在印尼的澳大利亚公民,国际影响力颇大的中国问题专家、香港大学前任校长。他提出“中国正面临第四次崛起,目前中国的改革动力,可以和两千多年前秦统一中国时的爆发力相提并论”。

郑永年,浙江农村家庭走出的书生,继王赓武之后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他说:“我总觉得80年代是很好的时代……那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思考的一代,当然有点过于理想主义。”

……

这些人,构成了新中国70年崛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话,在历史长廊中余音绕梁、经久不息。在高渊的书写下,新中国道路上的诸多细节纤毫毕现、熠熠生辉。这样的一些人物,显然是高渊有意识的选择,是有意在为新中国、为中国改革史留下珍贵实录,这些实录发人深省,也深具史料价值。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后人,都太需要了解改革的来处,都不能忘了当年为什么“非改革不可”,也由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决策层不曾动摇过改革共识,包括当下对“改革再出发、思想再创新”的一再鞭策。也许,越到后来,如“高访”这样的人物选择、这样“保真”式的书写,会愈发凸显出其分量。

看得出,每访一个人物,作者都做足了功课。他的发问不温不火,尽量隐没自己的主观意志;同时又有和受访者平视、对等的姿态,仔细拿捏着访谈的节奏。中国从来没有停顿过攻关克难,“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而他像是一位熟门熟路的向导,带同读者一起,随着受访者一同重走新中国70年的深川和大山、泥淖与渡口。

作者有时会出人意表地从ABC问起,比如问王新奎:今天我们聊天的主题是上海的改革开放历程,在你的心目中,“改革”是什么?引出了王新奎很棒的回答:“‘改革’这个词,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广泛流传的。原来不说这个词,讲的都是革命。”“‘改革’有它的特定含义。简单地说,改革往往没有预设的抽象目标,更没有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改革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之后,上海以及浦东改革开放的繁花,从王新奎的叙述中一一过眼。

有时是闲到不能再闲的闲笔。比如作者问郑永年:我关注你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你每隔一两周都要写一个“周日徒步日志”,每次都要走上三四十公里,只走不跑吗?结果引出郑永年的回答:“我一直觉得,男人需要三种感觉:饥饿感、疲劳感和孤独感。走路可以同时获得这三种感觉。”他还提及在浙江四明山区的童年,“经常吃不饱饭,而且干农活很累,劈山造田、修公路、种树,等等,我都干过。当农民其实是很孤独的”。农民的儿子这条线,一直在访谈中若隐若现,或能解释网友眼中郑永年“曲线救国”的心路历程。

当然,“高访”的采访对象,并非都是“改革人物”,比如也有东京审判的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法学界泰斗倪征的女儿倪乃先,还有媒体人白岩松……但是,尽管不在改革的核心位置,他们的工作仍然和新中国的过去和当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拓宽了新中国复兴之路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维度。

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本书也值得一读,甚至具备某种教科书的意义。

新闻人物的“高访”,在20世纪有一位标杆式的记者——法拉奇。她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采访方式,以迂回、逼问甚至挑衅的提问方式采访世界政要,具有浓重的“法拉奇”标签。在采访中,她就仿佛站在聚光灯下,当仁不让,咄咄逼人,甚至会把对方问到气急失态,由此采访出了很多经典作品。

高渊的人物访谈却完全不同。他的公号署名“水米糕”,颇能说明他的采写风格——很糯、很温润、很纯净,没有华丽的描写、锐利的词锋,也没有炫技式的枝枝蔓蔓,却使记者和受访者、新闻和历史、人物和时代不落痕迹地深度交融,难分彼此。他访谈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惊心动魄或至少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都和国家命运和改革的命运休戚相关。但在他,每每只是闲闲地起个头儿,或在受访者沉浸或稍歇的时候,悠悠地随意递个话儿,话题就这么长江大河地流淌下去、漫过历史的沟沟坎坎……在看似温糯和软的访谈中,却充盈着某种“虽九死其犹未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息,透出属于新中国、新时代的痛与快乐、爱与哀愁。

高渊和法拉奇也不无相似之处。比如善于把握谈话节奏,访谈中的控制能力,以及在权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这一切,唯有站在“高”处,方能做到。

其实没有资格作序,就算一篇导读罢。

同类推荐
  • 艺术

    艺术

    法国当代喜剧《艺术》是法国新锐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成名之作,皮肤科大夫塞尔吉近来迷上了现代派艺术,他用二十万法郎买下了一幅著名画家的作品——一幅全白的油画。这件事在他与老朋友马克和伊万之间引发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感情风暴……全剧一气呵成,作者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刻画了三个男人情感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诙谐、讽刺,令人捧腹。曾获莫里哀奖最佳编剧奖、托尼奖最佳戏剧奖、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喜剧奖。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轻舟已过

    轻舟已过

    人生是一条回不去的河流。泛舟其间,苦乐自知。品兴亡更替,看世态炎凉,悟人情冷暖,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老舍散文集

    老舍散文集

    本卷收录了老舍各个时期的主要散文代表作《想北平》《猫》《趵突泉的欣赏》等。老舍的散文无论写人、写景、写情、写事,感情真挚,爱憎分明;简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热门推荐
  • 辉煌的骑兵

    辉煌的骑兵

    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乱世人命如蝼蚁看主角如何在·穿越来的乱世里开辟出一片天地。
  •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学龄期的孩子更是步入了竞争的行列,他们需要有独立的心理、思维、行为,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表扬、肯定他;当他们失落时,家长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漫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多点沟通,多点理解,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数功法傍身

    无数功法傍身

    穿越修仙世界,林梦获得‘诸天万界功法获取系统’。“完成以下任务之一获得相应奖励:选择一:击杀破土境修者(完成任务,获得功法【吸掌】,来自《斗破苍穹》位面。)选择二:人前显圣(完成任务,获得功法【玄玉手】,来自《斗罗大陆》位面。)选择三:洗精伐髓,提升修炼境界(完成任务,获得功法【七十二变】,来自《西游记》位面。)”从此,一个集天下功法于一身的强者出世...PS:本书以无厘头搞笑为主,这种写法应该不多见,大家非喜勿喷!
  • 恋爱都是甜甜的呀

    恋爱都是甜甜的呀

    腹黑傲娇的男神vs可爱搞笑的少女她是个十足的声控加颜控。只因一次听见男神的声音,从此她就缠上了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追男神的模式。“男神,你有喜欢的人吗?”“没有。”“男神,我可以当你女朋友吗?或者你当我的男朋友。”“不要”“男神男神,既然这样那我们先谈场恋爱吧~”“……………”当男神得知自己喜欢上她之后,就开始疯狂的撩妻。
  • 薇妮天使旅行

    薇妮天使旅行

    新学期伊始。一个从未曝光真容的神秘怪盗洛奇在女中学生间掀起了一股“怪盗热潮”。他的作案手法多变。从欧洲古董、南非钻石到世界级机密文件都成了他的盗窃目标。极有经济头脑的财团千金齐雅雅利用女生们的盲从心理。与废材跟班池千明和电脑宅男胡齐组成“怪盗社团”。大量发行怪盗洛奇同人志。宣称社团跟怪盗洛奇联系紧密,但其实。同人志照片上的怪盗全都是池千明假扮的!这样一个不靠谱同人社收到了一封“死亡少女”的委托信.为制造话题,齐雅雅欣然接受委托,派池千明假扮成怪盗洛奇与少女见面,没想到.临阵脱逃的池千明竟遇到了真正的怪盗……
  • 鲁sir,先生:一个会哭的笑话

    鲁sir,先生:一个会哭的笑话

    鲁Sir是一个平凡的只剩下各种麻烦的人,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但是从工作、情感到生活上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就连他最爱的伴侣狗狗大咪也走丢了。在寻找大咪的路上,他被企图自杀的李淼意外砸伤,又在无意中炸毁了邻居三胖的房子,生活彻底失去了方向。试图走出困境的鲁Sir又被卷入绑架谋杀案,鲁Sir的生活彻底跑偏了……
  • 穿越到逃学威龙的世界当卧底

    穿越到逃学威龙的世界当卧底

    新书《我师父真的是仙尊》正在连载,诚意之作,欢迎入坑!
  • 另类讲述红楼梦:惜春纪

    另类讲述红楼梦:惜春纪

    在《红楼梦》里,四丫头惜春的身世是个谜,也是十二钗中曹公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叫人过目不忘。在安意如的笔下,惜春成了秦可卿和贾敬的女儿,为公公和儿媳妇爬灰所生。这样的身世注定了惜春的冷淡和自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