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100000001

第1章 汉学新动向

第一节 域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检讨

本章对当代中国学术界所进行的域外中国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但他们关于域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不够,由于在研究的方法论上没有太多的自觉,从而使这个领域的研究存在着诸多的混乱与分歧,如果不从研究的方法论上加以辨明,将不利于对域外中国学研究的深入展开,为此,本章就域外中国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批评必须给予回应

近年来,学术界有个别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学术界所展开的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对西方中国学的翻译工作,是一种自我殖民化的“汉学主义”。他们认为,“广义的汉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汉学包容在汉学主义中。”在此汉学已经不仅表述知识,而且表述权力。

由于域外中国学没有学术的合法性,中国学术界对西方中国学的研究也就没有了合法性,所以他们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汉学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是一种自我殖民化。

以下我们从知识论的角度来回答所谓对“汉学主义”自我殖民化的批评。

(一)对汉学的理解问题

“广义汉学”和“狭义汉学”是作者的一个发明,实际上在西方作为专业的汉学和作为一般思想和文化观念中的中国认识或中国形象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将中国作为19世纪后的东方学中的一个学科领域研究,后者则是在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界和一般民众对中国的想象。

(二)“汉学主义”观点缺乏对西方汉学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

这些学者从后现代主义对知识的合法性质疑出发,来质疑西方汉学的合法性。他们的思路是汉学在西方的学科体系中属于东方学,而在西方的学科体系中历史学、经济学等的研究对象是西方文明的世界,而人类学、东方学是研究野蛮的非西方的学问。

(三)“汉学主义”提出者对美国中国学的评价缺乏常识

这位作者说:“费正清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与中国》中指出,美国对华的观念‘或是一厢情愿、主观主义、感情用事,或者干脆就是一无所知’。从1848年卫三畏的《中国总论》到1948年的《美国与中国》,百年美国的中国研究,总体上是误解多于了解、虚构多于真实。在以后的50多年中也并没有多少改观,莫舍尔在1990年的《被误解的中国》中绝望地指出,无知、误解、一厢情愿、异想天开,依旧是美国文化构筑中国形象的基础。即使是一些研究著作,也难以摆脱各种幻象,因为中国研究基本上是意识形态的。”

二、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

当我们批评那种认为国内学者做域外汉学研究就是“自我殖民化”的观点的时候,是否就完全认同了域外对于中国的研究呢?

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研究,这种批评的中国学是站在中国学术的立场上,在一种开放的态度下与域外汉学界展开对话;是秉承着一种学术的态度和精神,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域外汉学的历史展开研究,将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给予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对西方汉学的西方中心主义和基督教本位主义给予学术性的批判。对当代的域外中国研究也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其研究之长,批评其研究之短,在平等的对话中推进中国学术的建设和研究。

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是我们展开域外中国学研究、展开西方汉学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对待域外汉学家的基本文化态度,求真与务实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审视西方汉学的基本学术立场。

批评的中国学展开有赖于中国学术界对汉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有赖于中国学术界各个专业学者进入汉学研究这个领域,与国外汉学家展开对话。只有如此,中国学术才会在世界上真正展开,对汉学的研究才会从单纯介绍发展到真正的研究阶段,西方一些汉学家再也不能轻蔑中国学者的研究。

三、走出西方汉学研究范式,重建中国学术叙述

晚清政府在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这已经表明中国在知识和思想的叙述上,传统的注经方法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性国家,在晚清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自然发展历史被西方列强强行打断,这是资本第一次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结果,是西方国家对世界财富的第一次强行掠夺。中国对西学的最终接受是表现在对西方汉学研究中国模式的接受,西学作为外学只是工具,只有当其运用到对自身文化的分析时,它才由外而入内。批判的中国学不仅仅在于纠正西方汉学家在知识上的差误,在常识上的缺漏,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出汉学家中国研究的一些范式,重建中国学术的叙述。

第二节 转型期的汉学新动向

近年来,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有很大变化。已不是过去的好奇、掠夺、不得不了解,而是从他们遭遇的危机和困境出发,或是向东方寻求新的开拓,或是以东方文化为他者,反观自己,重新回归和理解自己文化的源头,以寻找新路。笔者举三个例子:

(一)关于“天下体系”的讨论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描述了一个拥有普世正当性的中国的世界秩序模式。他指出希腊城邦开始了国家政治,而中国的天下体系则开创了世界政治。

(二)关于对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重新思考

中国的礼乐文化,一向不强调理性分析,而以“情”为核心。这里所说的“情”不同于动物的自发之情,而是一种文化伦理之情。它在中国文化中有极深的根。人之道是由人们之间存在着情感而开始的,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是由人性中发生出来的;人性是天所赋予的。

(三)关于正在发展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解构思潮轰毁了过去笼罩一切的“大叙述”,使一切权威和“强制性的一致性思维”都黯然失色,同时也使一切都零碎化、浮面化,最终只留下了现代性的思想碎片,以及一个众声喧哗的、支离破碎的世界。后现代主义者夷平了现代性的壁垒,为人类精神解除了旧有思想教条的束缚,但每个人却被迫孤独地寻觅自己的道路。

第三节 期待海外汉学中思想史的回归

纵观近十多年的海外汉学研究,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是:传统思想史式微,地方史与专门史兴盛。本文意在通过梳理数十年来的海外汉学之思想史研究,召唤真正“思想史”的回归。

一、总体视野

在海外汉学家当中,早期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史家,自然是1999年去世的史华慈。于总体视野之外,史华慈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流行的“中西不同论”提出质疑。在《寻求富强》的开篇,史氏即对一般所理解的“中西冲突”提出挑战。他希望通过一个人物的思想实践,重新思考中西冲突。史华慈曾自述他当初做严复研究的初衷,是出于这样的认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问题,不应该只是中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问题,而是什么是现代性的问题。”

二、儒教中国、世界史与地方史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性视野上,华人学者与西方学者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华人学者更多把他们对中国文化之危机的思考,内化入他们的研究。但美国学者作为旁观者,则更多从抽象或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经验”,并将其纳入他们对“全球”与“世界”的反思当中。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以前,没有世界,没有全球历史,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地球。欧洲、中东、亚洲、非洲、美洲,各自都是汤因比所称的“文明的历史单位”。

三、思想史,还是文化史?

在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初步考察的一篇文章中,史华慈提出了两个问题:“(1)我们如何界定思想史的范围与局限;(2)我们如何理解思想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就第二个问题,史氏明确表示,在历史领域之内,他个人反对将思想史“当作一种单单只与思想本身发生关系的‘自主过程’”。

当“文化史”逐渐代替“思想史”,此种彻底“改朝换代”式的“方法论转型”,是否值得加以反思?

具体说来,就“思想史”的范围而言,由大家拓展到普通民众,沟通大传统与小传统,自然是绝大之发展,但并不意味我们应该放弃对大家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3年卷)

    本书收入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天下为公”与“天下大同”》、《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动态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等。
  • 中国后妃政治

    中国后妃政治

    《中国后妃政治》认为后妃位于最高权力中枢,她们的政治活动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会产生重大影响。以此为立足点,《中国后妃政治》全面扫描了从春秋到清王朝的后妃政治活动,系统研究了后妃政治所涉及的重大关系领域,综合分析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后妃政治朝代,典型剖析了参政后妃的具体政治作为及其影响。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

    本研究的对象是政治思潮,意在从整体上把握政治思潮的共性问题,探索政治思潮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政治思潮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时代精神变动、社会矛盾、社会主题及社会发展走势的“感应器”。通过把握政治思潮的基本情况可感受时代脉搏,探寻社会热点,丰富和发展社会精神生活。当代中国诸多政治思潮起伏跌宕,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意识领域的重要现象。把握政治思潮的总体状况和运行规律,有助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在合资企业做党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党务工作的心血,有作者独到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踏实的行动和实践,是作者对党务人生做的总结和思考。
热门推荐
  • The Yellow Crayon

    The Yellow Cray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必拼狠劲,姐有洞察力:职场女性最讨巧的升职术

    不必拼狠劲,姐有洞察力:职场女性最讨巧的升职术

    13年前,它只是一个概念,我开始了观察成功的女性,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质——职场女性奋斗靠巧劲。要知道,光凭直觉敏锐还不行,只有上升到洞察力,往往最先洞察人心和先机,因而他们年纪轻轻就取得了非凡的业绩。
  • 宝宝夫人带走了

    宝宝夫人带走了

    她偶然间穿越到虚拟王朝,遇上他,他很霸道,很酷,有时候也很坏!他是诺特国高高在上的王,遇上她,她很倔强,很怪,有时候也很可爱!因为误会,两人分开,她穿越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后她才发现怀了他的孩子,顿时思念,痛苦涌上心头。她的离去,他猛然觉得空虚,他发现自己其实不能没有她。问题是,他该这样穿越回现代带回他的女人?
  • 重生之武痕天下

    重生之武痕天下

    四朝鼎立,九族相争,群雄逐鹿三门六派十二帮,强者辈出江湖意气,恩怨情长武道、秘术、神通、天地通玄……参禅、逐鹿、逍遥、阳间人屠……这是武者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李延于苍茫中重生,走向这世界“天下武者三百万,试问谁与我共江湖?”我是李延武痕,你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命归天:傲娇帝君,追妻难!

    凤命归天:傲娇帝君,追妻难!

    华夏顶级医师,中西结合,特种兵王牌,却没想到被自己的坑队友而活活炸死。穿越后,她却意外的遇上了他。他坑她,损她,玩她,却把自己的心也给了她,俗话说得好虐妻一时爽,追妻葬火场……当他向她表达心意时,而她却拒绝了。谁叫你扣我工资?谁叫你逼我服侍你?谁叫你光明正大的吃我豆腐?现在姐可以翻身农民把歌唱了!想要我接受你,还早着呢!
  • 玉溪子丹经指要

    玉溪子丹经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技能会暴击

    我的技能会暴击

    上古文明破碎,残败的天界里埋藏着逝去仙魔的遗骨,融合它就能继承不可思议的力量。祝融仙骨,焚灭万物!巨灵仙骨,万丈神躯!剑光仙骨,攻伐无双!阎罗魔骨,断人生死!林铮融合增幅魔骨,开发出修行提速、拳拳暴击的能力,将武道推升至前无古人的境界!“老子既不会变身,也不会喷火,更不会发电。”“可明明一招十倍暴击拳就能解决的问题,整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干什么?”PS:增幅魔骨,全面增幅能力者的被动、主动技能,增强防御能力,提升技能伤害。缺点是频繁爆发对身体负荷大,必须强化肉身来平衡。
  • 快穿:主神大人很会撩

    快穿:主神大人很会撩

    【1v1耽美,顾弃X池尘笺】顾弃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惨的影帝,居然被自己粉丝给砸死。还绑定上了一个系统。系统曰:上了贼船就跑不掉了。做任务就做任务吧,可这个黏上他的男人是什么鬼?池尘笺:“你说我?我是系统送给你的福利!”顾弃:“不好意思,请把这福利收回去,谢谢。还有你,手往哪摸?!”系统:[抱歉,一经送出,概不退换。]—本文甜宠,没有什么可虐的,一路甜下去。
  •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