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2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一、海外科技人才的内涵与外延

海外科技人才是我国海外人才库中的核心资源,也是祺祥政变以来最受国内各界关注和期许的海外人才群体。从广义上讲,海外科技人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海外理工科留学人才,身为中国公民;

2.源自中国、漂洋过海的技术移民,身为华侨抑或华人;

3.外籍华裔科技人才,身为外国公民,与中国已无主权意义上的权利至义务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公派及自费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批理工科留学人员滞留海外,成为了海外科技人才群体的最主要来源,并直接决定了这一群体的结构特征、内部关联及学术网络向度。无论身处何处,这一群体都为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接轨提供了重要桥梁,也为中国有效延展并有序承接国际科技网络、追赶并赶超世界科技前沿提供了独特渠道。

近年来,随着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的层次性特征日渐显现,并逐步呈现四个较为清晰的群体:

1.海外华人科学家;

2.海外理工科华人教授;

3.海外理工科研修人员,如访问学者、博士后等;

4.海外理工科博士生。

其中,后两类之间的层级区隔相对不太明显。

二、海外科技人才队伍的形成与政策演进

自崖山之役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的农技和手工艺未能与工商业良性互动,并顺利演进为独立、系统的科学技术,从而与西洋及明治后的东洋背道而驰,以致在近代科技勃兴与竞逐过程中,渐趋边缘化。国门洞开后,一个全新的历史命题摆在了面前:到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地带虚心学习。由此,大批有志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国人从近代满清版图或其藩属奔赴东洋、西洋,并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海外科技人才群体。综观这一群体在以往一个多世纪中的演进历程,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绝大多数直接来自于近代中国版图之内,并以沿海省份居多;

2.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科技人才队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3.中国本土与东洋、西洋之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差距不仅始终存在,而且是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学成不归的根本原因。

这就不仅需要通过公共决策过程的跨时空分析,追溯决策依据及政策风险评估过程,而且需要直接从微观层面进行实证调查,探求政策初衷与政策效应相悖的深层次原因,并准确掌握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与未来发展意向。有鉴于此,本项研究开始之前,需要对当前海外科技人才队伍的形成背景与过程进行简要梳理:

1.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赴外留学的历史使命

2.改革开放之后:赴外留学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历经劫难之后,我国从总体上不仅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科技发展差距拉大,而且远落后于当时的苏东地区,从而在整个世界科技领域处于被动状态,并对改革开放造成了巨大压力。1978年6月23日,在视察清华大学时,邓小平与国家教委几位负责人谈话,并郑重指出:“我赞成增大派出留学生的数量,派出去主要学习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的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一定调对后来的留学生政策有三层含义:

1.在审慎分析了中外科技发展差距之后,近代以来的派遣青少年学子赴洋留学政策在国家层面得到重新肯定;

2.近代以来赴洋留学的主要目的始终是学习科学技术,或者说,是以自然科学为主;

3.要求实现留学生派遣的规模化与常态化,而不是如晚清、北洋、南京政府时期那样,断断续续、稀稀拉拉。

以这一宣示为标志,现代中国的大规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大幕拉开了。

迄今为止,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七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至1982年

2.第二阶段:1982至1985年

这一时期的基本方针是强调“解放思想”。

3.第三阶段:1986至1989年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针是“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

4.第四阶段:1989至1991年

这一时期,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定了“调整结构,精选精派,力争保质保回”的方针。

5.第五阶段:1992至2000年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厘清了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围绕是否“姓社”的诸多困惑,尤其是超越了基于经济体制属性的长期争论和误区,正式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发展阶段的开始。针对当时出国留学人员的去留问题上,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要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6.第六阶段:2000至2008年

2000年6月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人事部印发的《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意见》。

7.第七阶段:2008年以来

2008年是中国的出国留学工作与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拐点。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诱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世界经济科技的中心地带呈现连带性、持续性的经济衰退与失业率攀升,重击了欧美国家传统的留学生政策及技术移民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千人计划”正式出台,向全球科技人才尤其是留学不归的海外科技人才发出了响亮的号召,标志着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回国创新创业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自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海外科技人才规模的持续扩大,这一群体的海外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呈现“全球性散布、区域性集中”的格局,集聚速度显著加快,流动模式多样化。这不仅将深刻影响这一群体的自组织行为,而且将对我国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战略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信息采集、实证调查、实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等,厘清海外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的宏观背景、动因及趋势,勾勒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全球分布与流动的图谱,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亟须深入调查这一群体的流动与集聚态势,提高引智层次、质量与效率

(二)调查分析海外科技人才的流动与集聚态势,是重点引进领军式科学家、大胆实施高端研发团队引进、加快培育创新集群的重要依据

(三)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流动与集聚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在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分级分类分专业引进的有效路径

(四)调查分析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流动与集聚态势,是全面勾勒海外科技人才分布图谱、为出国留学工作及海外引智工作提供指南的重要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1.关于全球层面的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态势分析:

Victor Yan认为,新兴经济体的人才回流正在改变全球人才流动的模式,并对传统的人才目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产生影响,认为永久性迁移将不再是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形式,短期交流、阶段性流动和人才环流将更为普遍。Bruce Weinberg的研究发现,1981至2003年间的全球最杰出科学家中,每八位就有一个出生于发展中国家,但这些科学家后来都移民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

借助于税收记录的相关数据,对在美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去留状况分析,发现1996年是中国理工科博士生滞留美国的最高峰96%,通常基本维持在92%左右,但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专门对2000至2010年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外籍博士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进行了研究,并从个人、组织及国家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目的地,认为无论如何流动,都会对其祖国的经济发展、知识流动、科技创新等产生积极影响,但以英语为常用语言的发达国家仍在全球人才流动中占据显著优势。

2.关于中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态势的调查分析:

Cao Cong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批海外青年科技人才回流中国的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在长期“人才流失”之后真正开始获益,并预示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科技人才流动中的新角色;Robert Zeithammer调查了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近300名中国籍理工科学生,发现目前中国的博士生更愿意留在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薪水高得多,而不是内心深处希望留下。Emilio Zagheni借助于LinkedIn等学术社交媒体的基础数据分析,发现美国在全球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动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收获显著,很多海外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谋职。

3.关于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

Metka Hercog分析了主权国家在全球人才大争夺中的角色定位,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需要通过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设计,大力延揽国外人才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意向。国际移民组织2014年12月发布的“Global Migration Trends:an Overview”也显示,全球已有39%的国家出台了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举措,而这一比例在2005年仅为22%。Richard Van Noorden对全球2300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影响力的期许最高,但这些来自欧美的受访者很少愿意移居中国,恰恰是很多海外华人科技精英热衷于回国发展。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科学人才流动的大趋势是,科学家总会跟随研究经费迁移,中国研发经费增加为回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机会。

不难看出,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生了诸多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2008年以来,国外学术界格外关注中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流向问题,研究成果持续增加;

2.数据分析与实证调查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几千个样本的大型调查;

3.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变化,并对中国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趋于肯定;

4.开始借助于LinkedIn、Academia、Research Gate等新兴科研社交媒体进行网络调查,这对中国同行开展海外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外人才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编译、介绍发达国家、“四小龙”等的成功经验;

2.对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滞留不归现象的反思与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外人才的关注迅速增多,相关研究成果更是连年递增。本研究团队通过“中国知网”对1991至2015年期间的文献分析惊人地发现,以往15年间共有3121篇以“海外人才”或者“国外人才”、“外籍人才”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剔除了会议论文、媒体文章等,2008年之后的增速显著。同时,有相同关键词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计115篇,自2011年以来的增幅也非常大。

从具体内容来看,专门或者主要研究海外科技人才的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约占四成。其中,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外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态势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海外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态势的实证调查:

同类推荐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赛博武林2033

    赛博武林2033

    未来世界,武功变为程序,可随时输入人体基因,武侠不再是普通人的梦想。生活在垃圾城镇的小机械师,将踏入武林的纷争之中
  • 重生之秀色农女

    重生之秀色农女

    一个自学成才的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废物女青年,在弥留之际,居然穿越到一枚农家女身上。身为家中不上不下,爷不疼奶不爱的赔钱货,极品亲戚也不少。凭借医术眼看日子越来越好,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人强行拉去做了人家的未婚妻,未来相公还是个快死的病人,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蓝色火焰:中国海洋战争简史

    蓝色火焰:中国海洋战争简史

    本书从有记载以来的中国初次海战——春秋时期吴齐海战争霸开始,讲述了海洋在维护国家安全、祖国统一上的重要作用。其中有中日唐朝的初次海战“白江口之战”(这一战打得日本向中国臣服了900多年。直到万历时期才敢再次猖狂起来欲侵略朝鲜,结果再次大败于中国)的骄傲。也有崖山海战的悲壮。还有澎湖海战收复台湾的壮举,讲述了中国军民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安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谈到了马尾海战、甲午海战、虎门海战、江阴海战等中国与法国、日本等侵略军的鏖战。
  • 茅山之孤星照命

    茅山之孤星照命

    传说,六阴之体克父克母克长克幼克夫克友,甚至连自身也克,天生带来不详,死后灵魂不散不灭,永世不坠轮回。心智不坚者,积怨含恨,涂炭生灵,为祸世间……但她父母双全,还有个傻缺舅舅,学业进步,天天向上,在道术上的天赋也是得天独厚。莫非六阴之体根本不是什么坏事?一切都言之尚早,六阴之体的最大诅咒要从女体成熟的那天才开启……
  • 含羞草

    含羞草

    本书是贾永新的作品集,收录了作者的诗歌、散文等多部作品。本书包括散文和诗歌两部分,作品所表现的均为作者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题积极向上,语言文字质朴感人,可读性极强。
  • 公主的相公

    公主的相公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所以就养成了外冷内热的性格(其实也不算是冷啦,只是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我们的女主即文静有温柔还善解人意,只是有点路痴,其实只能算是左右不分),一朝穿越到不知名朝代的一个婴儿的身上,从此从四个月大的婴儿开始从头活起。
  • 穿入北欧神话之改天换地

    穿入北欧神话之改天换地

    身不由己便如水,水到曲处有锋芒。世界不小,故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