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轰炸内涵及简史
飞机诞生后,其主要用途即指向军事,但早期仅用于侦察。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一架飞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它作为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事件而被载入史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先后组建了空军部队,飞机的侦察、轰炸、扫射、骚扰功能得到了初步发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各国的空中对决成为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在瞬息变幻的国际风云中,军事轰炸依然作为主要作战方式和威慑力量而表现出巨大的现实存在感。
二、中国早期轰炸事件述略
1910年,清政府向法国买进一架“法曼”双翼机,并在南苑的“毅军”操场内开辟了飞机场,这是我国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和首座机场。
继之而起的袁世凯北洋政府是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的主要推动者。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成立,用以培养陆海军航空人才和研究航空器制造,飞行家秦国镛担任首任校长。该校培养了中国航空事业的骨干。
同年冬,北洋政府派陆军围剿蒙古叛军,在作战中使用飞机进行了空中侦察,开创了中国第一次空中作战行动。
翌年4月,在镇压白朗起义的战争中,北洋政府派飞机实施侦察和轰炸,为中国战争史上首次空中轰炸之作战行动。在护国战争中,袁世凯派遣航空队入川、湘作战,但未能挽救败势。
1917年7月11日,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中国航空早期最重要的轰炸事件发生了,目标竟然直指少年皇帝溥仪居住的紫禁城。此次空中轰炸,以3颗手榴弹的威力,“颠覆”了一个朝廷。
三、抗日战争中日军的轰炸罪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0月8日下午,关东军组成侦察机和轰炸机编队,相继在锦州上空投掷75枚炸弹,炸死居民16人,重伤12人,这就是著名的“锦州轰炸”。
上海也是在此时遭受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轰炸。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东北事件的关注,向上海的中国驻军十九路军展开突袭。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上海又一次被置于轰炸蹂躏之下。“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日本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和中国空军展开搏杀之时,出动大批飞机对非军事目标展开轰炸。
从淞沪战起至南京沦陷的4个月时间里,日军对中华民国首都进行了持续性轰炸。广州是南方最大城市,也成为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广东全省受日机侵袭死亡人数14587人,受伤人数10166人,合计24753人。
在整个抗战时期,乃至整个“二战”所波及的区域内,中国战时首都重庆遭受轰炸持续时间最长,后果也最为惨烈,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战略轰炸的思想”摧毁过的城市,有人称其为“广岛之前的广岛”。
1938年2月18日,日机对重庆进行了首次轰炸,9架飞机投弹14枚,炸伤3人。从1939年起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这3年时间,是重庆遭受轰炸最频繁、最惨烈的时期。1943年8月23日最后一次空袭之后,重庆终于摆脱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轰炸困扰。在大轰炸中,中国军民被炸死11889人,炸伤14100人,经济、文化财富损失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