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扯了扯陆锦生的袖子,示意他弯腰。陆锦生顺从地弯腰凑近,就听余欢在耳边悄声问道:“你知不知道除了豆腐,还有没有豆皮、豆干、腐竹之类的豆制品?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
陆锦生沉思一瞬,摇头道:“没听说过,倒是知道有豆汁和豆花。”
余欢闻言眼眸一亮,在这没有真空包装、冷藏工具和防腐剂的时代,干豆皮、腐竹这样可以长期保存的食材是可以扩大销售范围的,而且制作并不复杂,纯靠手工就可以完成,还可以发黄豆芽,自己作坊里或许可以尝试增加业务了。
陆锦生对于余欢知道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并不是没有想法,但是他从不曾过问,毕竟他自己也是有秘密的人,他可以不去窥探她的秘密,只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伸手即可。
余欢拉着陆锦生快速地结了账,等小厮把东西都搬上马车,就上了马车催促小厮赶车去粮店。
粮店里的黄豆并不多,因为黄豆并不是正经作为主食的粮食,而做豆腐生意的主要靠自己下乡去收或者买家拿黄豆来换豆腐。
余欢先买了一麻袋黄豆,想着若是回去试做成功,就可以再去周边村子里收黄豆了。
接下来俩人又去书斋各自挑了几本书,自然也有陆锦良的份。
最后从布庄买完布料出来,时间已经快过了午饭点儿了,俩人决定找一家酒楼吃一顿,然后再回章府告辞。
尽管两人要单独给两个随行的小厮单开一桌儿,也没让尊卑观念深重的两个小厮敢坐在酒楼里用餐,坚持要守着马车。
余欢只得另点了四个菜,让酒楼的活计给两个小厮送到马车处,随他们在马车边吃喝。
大酒楼的厨子都是有手艺的,虽然余欢仗着拥有现代的见识知道一些新鲜的菜谱儿,也不得不承认大厨子都是专业的,材料、刀工、火候都是很讲究的。若说余欢做的都是新鲜的家常菜,那人家大厨子做的都是上档次的宴席级别。
陆锦生看着余欢端着小碗一口一口喝着老鸭汤那副餍足的模样,不自觉地柔和了面部表情。
“你若是喜欢,以后可以经常带你来吃,还有娘和小弟。”
余欢点头:“是应该带娘和小弟尝尝大酒楼的菜式,不过这些菜偶尔吃吃就行了,珍馐美味若是日日吃可真就不如自己家里的饭有滋味儿了。”
“是,什么都不如家里的饭香。”陆锦生越来越喜欢听余欢说起“家”时那种自然的反应了,她认可了他们的家,那离认可自己还会远吗?
饭毕,回到章府,两人也不再多待,收拾好随身行李,就准备去主院跟白氏告别。
白氏回府也就一刻钟的时间,得到丫鬟的回禀,就吩咐人将她提前准备好的礼物往余欢他们车上搬。
彼此又寒暄了一番,白氏连连嘱咐余欢要经常来,才送了两人出府。
回去的路上,陆锦生依然把马车赶得稳稳当当,余欢坐在车厢里冥思苦想豆皮、豆干和腐竹的做法,前世也只是知道些理论,并未实践过,要想做成还要试验几次。
待新业务的事儿想无可想的时候,余欢不自觉地又想到了她跟陆锦生的事情上,她并不是一个遇事退缩的人,若是认定了什么事情还是喜欢去尝试、实践,自然感情的事情也被她冠上了以往处事的套路。
就是不知道若陆锦生知道余欢想跟他尝试谈恋爱会作何感想?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谈过之后若两人不合适再分手的,更不要说思想陈旧的古人了。
好在余欢还心有顾忌,没有直言要与陆锦生试着谈谈恋爱,要不然她这副对感情如此“儿戏”的态度必定会惹恼陆锦生,这可是个对感情一旦开始就会执着到底的直男子啊。
临近秋季,气温渐渐凉下来,太阳也比夏日落山得早了一些。
赶在天黑前,马车驶进了陆家的院子,却是没赶上跟周氏等人一起吃晚饭。
两人简单洗漱了一下,吃了周氏给他们留的晚饭。
周氏也告知余欢,今天第二拨晒好的绿豆已经入库了,没再出现什么问题。
饭后,余欢从一堆货物里先翻出买来的蜡烛点上,然后在比煤油灯明亮了很多的烛光里开始跟大家一起清点今天逛街的收获。
不用说戴上新手镯的彤彤很是开心,就是拿着玉钗小心翼翼摩挲的周氏也笑完了眉梢,嘴上却还要念叨着母亲惯常说的那句“花这个冤枉钱干什么?给自己买点儿首饰才是正经”。
余欢拿过玉钗帮周氏插在发髻上,笑嘻嘻地道:“我不是说过了,等我遇到心仪的首饰肯定不管多少银子都会买的,我怎么会亏待了自己?这是我们孝敬娘的,怎么能是花冤枉钱?”
陆锦良则早已经开始翻看那几本新买回来的书籍了,对女人的首饰、布料丝毫不感兴趣。
余小欧也沉浸在主人赏赐的肉骨头里无暇顾及其他了。
整理好东西,余欢就跟周氏交代了买人的事情,因为算是救人一命的善事,周氏也不再反对,只是跟陆锦生和余欢开始商量请人盖新房的事情了,家里人口多了,住房问题就急需解决了。
之前盖作坊时合作过的牛师傅很得周氏和余欢的眼,所以陆锦生也不坚持用自己的人,只把做家具的事儿揽了过去。
不过自己房里的家具余欢坚持自己来画图纸,毕竟有些家具确实是现代的设计余欢比较习惯和喜欢。
而周氏母子三人对余欢都很信任,便顺水推舟把所有的家具设计都交给了余欢。
因着徐叔一家最近还要忙兰花的婚事,所以等徐叔闲下来去接洽牛师傅之前还有时间琢磨画新房图纸,这事儿自然也就落在了兴致勃勃的余欢头上。
一家子大大小小兴高采烈地商量起新房子的事情,就连小彤彤都要求一间自己的小房间,余欢细心地记下每个人提出来的要求和建议,毕竟新院子是大家共同的家,自然要保证每个人都喜欢和满意。
睡觉前,余欢才想起发黄豆芽的事儿,于是跑去仓房装了一小盆儿黄豆进厨房先泡了起来。
夜深了,蜡烛熄了,众人也都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