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00000030

第30章 西方文学思潮——古典主义

第2章第14节西方文学思潮——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产生

古典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法国,后来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仿古的风气,但是,古典主义这种文学思潮,却是17世纪法国专

制君主制时期的产物。那时的法国,经过持续30年的胡格诺战争,世袭贵族的势力已经大大

削弱,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在镇压各种反对王权的运动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王权在本质上是代表贵族阶级的利益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王

权为了消灭封建割据,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拉拢资产阶级的政策。这样既可以利用资产

阶级来削弱贵族阶级,又可以防止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联合,还可以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得大

量钱财,以满足宫廷的挥霍,豢养庞大的军队。所以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包括他的枢密大

臣黎希留)、路易十四(包括他的大臣马扎兰和柯尔伯),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他们采取

一些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政策,甚至给予一部分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在这种阶级力量暂

时平衡的情况下,对封建王权采取妥协的态度。他们拥护国王,以求削弱封建贵族势力,保

护自身的利益。上层资产阶级还可以用金钱购买官职,获得一部分统治权。所以,在当时历

史条件下,“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

方尚未压倒另一方”,专制政体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到了路

易十四统治的前半期,在镇压了一部分贵族反抗王权的“投石党”运动(资产阶级和城市平

民也曾参加)之后,法国的专制政体发展到极盛时期。国内已经消灭封建割据,政权集中在

国王手中。路易十四当众宣称“朕即国家”,宫廷成了国家政治生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政

治上的集中统一,要求文学艺术方面也消除无政府状态,实现规范化,要求文艺创作有统一

的法则,有必须遵循的权威。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种拥护王权,崇尚理性,以古代作品为艺

术规范的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

17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文坛还是一片混乱,那些依附王权、麇集巴黎的封建贵族,以贵夫

人的“沙龙”(法语“客厅”的意思)为中心,聚合在一起,自命高雅,雕琢词句,写一些

田园小说、爱情小说和抒情诗,美化骑士生活,缅怀中古封建社会,并借以显示自己的特殊

地位。那时,还有一种市民文学(也称“世态现实主义文学”),用粗犷、活泼的风格,描

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嘲讽上流社会。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维护王权,要求文学语言规

范化的文艺思想。亨利四世时代的诗人马来伯(1555~1628)最先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

,语言应该纯洁、明晰和合乎逻辑性,创作要有严整的格律。他的后继者伏日拉(1595~16

50)、沙普兰(1595~1674)、巴尔扎克(1597~1654)都积极推行这种主张。专制王朝也

曾采取奖金、年俸等制度来诱使作家为王权服务。黎希留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更注意控制文

学艺术。1635年,他拉拢一些文人成立“法兰西学士院”,作为推行他的文化政策、控制文

学艺术的官方机构。黎希留从各方面选拔了40名“不朽者”作为院士,让他们专门研究文化

艺术问题,制定文学和语言方面的法规。学士院的决定如同法律一样,全国都必须遵守。在

黎希留和法兰西学士院的倡导之下,古典主义文学很快发展起来。到17世纪60年代,古典主

义已经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其他各种文学流派统统受到排斥。

古典主义的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这是它的第一个显著的特征。古典主义要求作家为专制

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封建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职责。古典主义悲剧作品的中心主题

就是个人感情与国家义务之间的冲突,作家主张克制个人感情,服从专制国家的整体利益。

另外,古典主义作家都遵从凡尔赛的艺术趣味,带有明显的宫廷倾向。布瓦洛曾经提出要“

研究宫廷,认识城市”,完全轻视劳动人民的艺术要求。由于王权在当时还有一定的历史进

步作用,古典主义的这种政治倾向也有一定的进步性。不过最优秀的作家并不是盲目地颂扬

君主,有的要求国王以仁政治理国家,有的对专制暴政提出谴责,有的认为主权应该是反封

建、反教会斗争的支持者。

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文学就是一种崇尚理性的文学。古典

主义者或写理智对感情的胜利,或写丧失理性、情欲泛滥的人物而加以谴责,或写不合理性

的封建思想、风俗礼教而加以嘲笑。法国古典主义作家的“理性”主义实际上反映了这一时

期资产阶级克制自己、与王权妥协的政治态度。古典主义这种崇尚理性的特点,要求创作有

规范,要求作品思想明确,描写逼真,构思精密,语言规范化,同时就带来了创作上的片面

性和概念化。古典主义的作品往往缺乏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人物性格往往是固定的、片面

的,类型化的,缺乏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

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征是摹仿古人,重视格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已经掀起了

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高潮。16世纪后半期就有人研究古代的艺术方法,采用古代文学

的题材和体裁,还有人在研究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制定创作规则。到了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

义才形成为一种文学思潮,大力提倡向古代学习,“古典主义”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古

典主义者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和历史中选取创作题材,借用古代形象来塑造他们自己理

想的英雄人物。古典主义者还把古代文学作品所体现的创作原则看作任何时代都必须遵从和

摹仿的规范,他们定出的各种创作规则都从古代文学中找到根据。影响最大的是戏剧创作中

的“三一律”,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

过一昼夜,即24小时。他们说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规定。其实亚里士多德只提到情节必须 ·

,并没有严格限制时间和地点。在古代希腊,由于舞台条件的限制,戏剧演出表现不出白天

和黑夜的变换,而且多为独幕,自然不能变换地点,所以多数作品是符合三整一的情况的。

然而古典戏剧中的“三部曲”,相当于近代的三幕剧,它们的时间、地点就不统一了。法国

古典主义却因袭了16世纪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误解,硬性规定三幕、五幕的长

剧也要遵行“三一律”。正如马克思所说:“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剧作家从理论上构想的那

种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亚里士多德)的曲解上的。但是,另一方面,

同样毫无疑问,他们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因而在达西埃和其他人

向他们正确解释了亚里士多德以后,他们还是长时期地坚持这种所谓的‘古典’戏剧。”古

典主义重视艺术形式的完美,这是合理的,但是它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却逐渐阻碍了创作

的发展。

古典主义的影响

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学二百年之久。17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程度和

意义上,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末以后出现古典主义流派。在

德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时,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对它们起了借鉴作用

。它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才逐渐消失。

古典主义在17世纪法国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意义。它加强了法兰西人的民族观念和对国家的

责任感,推动了法国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形成。它强调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主张文学反映生活

,注意人物的心理分析。在这些方面,它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古

典主义也有它的局限的一面。它的创作首先是为宫廷服务的,必然要迎合宫廷和贵族的趣味

,不去考虑人民的爱好。它要求戏剧集中精练,往往使人物概念化,缺乏个性。它的理论家

把古典主义文学法则说成是永恒的法则,这就不能不成为限制作家创作的清规戒律。尽管如

此,由于法国古典主义作家善于在这些法则范围之内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们还是写出了

不少优秀的作品。有的作家有时突破这些法则,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民主传统,

始终和人民及民间艺术保持联系。古典主义戏剧标志欧洲戏剧在莎士比亚之后走上了一个新

的阶段。

同类推荐
  •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琥珀青春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琥珀青春

    新学期开始,夏琪带着满满的期盼来到了师大附中。在一次打赌事件中,她认识了帅哥叶森、沉默王子林一凡和“傲娇女”舒和玲。因为升学,夏琪和一起长大的闺蜜被迫分开,孤独而尴尬的成长时光中,舒和玲渐渐地走入了夏琪的内心,成为她的好朋友。然而,青春嫩绿美好的外表下时常埋藏着尖锐的硬刺,一不小心就会把人扎伤。因为性格原因,舒和玲在这段友情中首先充当了伤害者,她会“不小心”地在夏琪的妈妈面前显露自己的优秀,“不小心”地把夏琪的丑态公之于众。夏琪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嫉妒和怨恨的情绪像肥料一样滋润着它,在又一次打击之下,她来到实验楼顶楼的秘密天台上,在墙壁上写满了舒和玲的坏话,也给这段友谊埋下了一颗炸弹……
  •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是一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求知与探索为目的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读物。所选取的问题都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未解之谜,它们涵盖了人体奥秘、科技之光和数理迷宫。在写作风格上,编者力求生动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谜题深入浅出地道来。
  • 怒海余生

    怒海余生

    《怒海余生》是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897年出版的儿童题材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哈维·切尼的15岁男孩的冒险故事。哈维从小家庭富裕,父母对他百般宠爱。一次跨大西洋的航行中,他不幸落水,后被一个葡萄牙渔民救起。这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渔民不为他许诺的财富所动,没有立马把他送回家,而是给了他一份工作。他不再衣食无忧,整个夏天都必须在船上劳动。于是哈维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 爱望乐趣味游戏

    爱望乐趣味游戏

    全世界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爱玩游戏!爱望乐趣味游戏——已在一百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适用于户内户外任何场地深刻剖析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和兴趣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为组织者提供内容详尽、操作简易的指导,通过一起游戏帮助父母更多的了解孩子,享受美好的亲子时间和孩子一起制作喜欢的游戏材料,增强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和社交障碍,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游戏里没有失败”,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
  •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们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子、身体是怎样构成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种瓜得瓜”的秘密、“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升级”——提高身体性能等等。
热门推荐
  •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本书将会教会你:赢得他人赞同的说话技巧;赢得他人合作的说话技巧;有效说服的说话技巧;当众说话的沟通艺术;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如何克服恐惧建立自信;如何学会当众讲话让别人相信和接受你……如果获得了这些技巧,你将迎来崭新的人生!
  • 联对佳话(阳光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阳光智慧故事)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以故事的形式,配上注解,为读者展现出对联这种语言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是对联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红色节日:中学版

    红色节日:中学版

    今年秋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走过90多年不平凡历程的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红色的游船开始,走出了一条红色的旅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当中,无产阶级领袖和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时刻,成为我们精神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红色节日。
  • 你不爱我,从不相瞒

    你不爱我,从不相瞒

    秦悠然所谓的情深似海,不过是阴谋和算计,她家破人亡,再无可依,所有的痛彻心扉,都不及他说一句,“我从不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后现代文化景观

    后现代文化景观

    本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勾勒后现代的来龙去脉,并逐一解析它从文学、哲学到文化研究的脉络和进路。不光谈福柯、拉康以及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也谈列斐伏尔、德勒兹和伽塔利,以及波德利亚和布尔迪厄。本书的后现代叙述,可以说是对当年走红美国,然后向全世界传布的“法国理论”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最终希望读者对于“后现代文化”这个今天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认知。
  •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者的法宝。两个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牢房的窗口同时向外望着:一个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
  • 浮生一梦欢几何

    浮生一梦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路上,谁不是一边跌倒,一边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一边受伤,一边擦干眼泪笑对人生。唐晓芸也莫不是如此,缠绵悱恻最终找到真爱的爱情故事和讹虞我诈血雨腥风的职场沉浮,都是她从一位天真懵懂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位成熟干练的职场精英,所必须经历的挫折与坎坷......
  • 小小舰娘物语

    小小舰娘物语

    曾经的人类守护者,被迫成为指挥官想要安安稳稳发展?从而找回自我?别做梦,敌人不允许,世界不允许当麾下的舰娘们重伤垂死,提督府濒临灭亡,你该如何抉择?现在下达指挥官命令,所有舰娘,撤退吧,有我在,没有任何存在能伤害你们!这是一个属于舰娘们的时代,讲诉了塞壬与舰娘之间的兴败史;PS:从零开始写的舰娘文,圈外人也可以放心阅读
  • 花言灵

    花言灵

    “拒绝说话”的咲田继实在一家丧礼花专卖店打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逐渐了解每一种花的花语,以及每个花语所承载的功能,认识到了“花言灵”的神奇力量。在这段期间,他也通过花言灵知晓了自己家庭的秘密。花语无声,物语有情。花店版的《深夜食堂》。
  • 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一个不愿作帝王的人,最终成为了帝王。一个不愿娶的妻子,最终成为了他的永世爱人。从少年到成年,他送走了母后,弟弟,父皇,爱子、爱妻、挚友,只剩他一人独守着宝座,守着天下,恪守着“只为一人奉天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