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生依靠灯光照明,打开了四周的视野,再根据记忆中的印象,很轻易的找到了安置发电机组的位置,看到的景象让人直皱眉头,有点糟糕,陈旧又破败的发电机偏离了原来的位置,撞击在墙的一角边上,原有固定发动机的位置上,可以看到锈迹斑斑的螺丝断裂的中心处,有一顶点的钢铁质感的新断口,由此可以推断出,飞船着陆后不久,自己就被唤醒了。
上前查看了一下,发动机受损不怎么严重,自己能够修理好,怎么说自己也是一位自学500年以上的老古董了,不敢说自己很专精,但起码的修修补补还是没有问题的。
找来工具箱,利用钢丝把小型发电机牵引回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就开始了修修补补了,撞击损坏的地方拆除掉,然后跟换备用的零部件,最后把线接回去,前前后后用了约1小时,按下启动按钮后,发电机就发出运转的声音,听声音很正常,看来已经没有问题了。
之后用它来启动飞船上的小型核发电装置,由于在星际航行中,加速和减速都耗能巨大,所以目前的浓缩铀储量并不多了。
为什么着陆的时候,小型核电装置会关闭,可能是中型飞船智能电脑做出的安全措施吧!
小型核电装置并不适合着陆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太空航行的持久加速续航,而目前着陆的主要方法,依靠的是伞降和底部化学能喷射减速着陆。
要说中型飞船想滑翔着陆也不是不行,只是在陌生的行星上,复杂的地形可没有合适的平坦的长跑道,让人平稳的滑行着陆。
为了稳健着陆,就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了。
检查下浓缩铀的仪表,储量还剩余一丝,看似不多,但那只是对比宇宙长途航行而言的,现在已经着陆了,这剩余的一丝浓缩铀储备,完全足够前期的机械运行消耗了。
通电之后,飞船上的主机智能机器已激活,莫斯就马上跟谭秋生打起了招呼,并说明了前因后果,这跟谭秋生预测的差不多,简单的了解一下,就让莫斯给其它智能机器人充电,把他们激活起来。
十几台智能机器人都向着谭秋生打着招呼,很是热闹,他们有大有小,都有着各自的职能,其中最大的智能机器人是飞船本身的系统,它也是谭秋笙的青梅竹马,是的,智能机器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伙伴。
中型飞船航行的前期阶段,确实系统被锁死了,无法更改航行,但自从飞离一段距离后,莫斯接已经完全接管了整艘飞船控制权限了。
太阳系发生的问题,莫斯也多有了解,理智的它,当然没有返航飞回去的想法,既然目标已经有了,就继续向前航行,根据它的演算,目的地有很大的概率能够发展下,又在于谭秋笙的沟通后,才达成了目标一致的结果。
其它的还有烹饪的智能机器人,打扫卫生的智能机器人,医疗型智能机器人(兼日常护理的工作),检修型智能机器人启动后,就开始在一边忙碌了起来,其它智能机器人见状,也就开始干活了。
还有一些一直没有被启动过的智能机器人,也被谭秋生下达了命令要求激活,他们都是生产系的智能机器人,一直封装着,就是等待着陆后,来生产作业的,他们有采集型智能机器人,冶炼型智能机器人,土木型智能机器人,生产制造型智能机器人。
本来还有专职战斗的智能机器人的,可惜中型飞船的运载量有限,就没有携带上来,好在这些生产系的智能机器人多多少少还算有点战斗力的(蛮力+携带的一些工具),虽然没有携带热武器,但可以自己制造啊!
既然已经来到了新的星球,那么就好好的开发它,利用它,统治它,这地方以后就是自己的领地了。
谭秋生在一群生活系的智能机器人悉心照料下,吃饱喝足,大保健了一番后,精神面貌恢复的很快,于是不再浪费时间,又回到了休眠舱中,躺好之后,舱壁上伸出了很多辅助器械,手臂上的输液管、后脖子上链接数据线等等,一切就绪后,密封的休眠舱开始释放冰冷的特制气体。
刺骨的冰寒并没有持续多久,身体上的五感就跌破临界值,大脑好似一瞬间就陷入了完全封闭的状态,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是微乎其微少,等一切平稳了,计算机也测得了目前身体的各项数值。
估算出身体对大脑的负荷情况,意识层面,谭秋笙的面前出现了自身的身体信息和倍率选项,身体素质下降了很多,大脑功率比以前差了不少,再考虑到之后需要对外界探索和生产。
那么现实虚拟世界的画质音质就不能太渣,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颗行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也必须全部开启。
这样一来数据量就比较大了,对于大脑的负荷也会大上不少,为了平衡外界体验与最大限度的延长大脑寿命问题,倍率修改十几次,才找到最佳灵界点。
谭秋笙的虚拟体出现在飞船内部,现实虚拟世界里的飞船看起来也非常的简洁,这里就像黑白线条构造的世界,所有事物都像写实的线稿3D建模一样,这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视觉冲击,并没有给他造成多少困扰,因为比这还糟糕的3D现实虚拟世界,它也经历过了,都习惯了。
伸展运动了一会儿,手触碰了一下自己,触觉有点弱,鼻子努力的嗅了一下,闻到了一些空气中的食物气味,是现实世界中就餐的后残留的气味,这让他又冒起了食欲来,晃两下脑袋,清除这样的念头,食物什么的不多了,好在植物培育室已经重新开启,粮食又可以产出一点点,但这还不够,等物质充沛后,一定要建造一个大型植物培育室,种植大量的水稻、玉米、西红柿、土豆。。。
他实在是饿了太久了,闹饥荒的日子,他是再也不想体验了。
不行了,他点开虚拟菜单,肉馅蒸蛋、鱼香鸡丁、丸子汤、酸辣洋白、蟹黄豆腐、麻婆豆腐、炒肝尖、豆角焖饭……
然后一边走一边啃食这些食物,味道还不错,但还是好饿啊!(画饼充饥,能吃饱才奇怪,那不过是对大脑的脑电波模拟出来味觉,会增加大脑的负荷,好处就是让心情好了一些。)
工作着的自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只是哒哒的声音,完全没有现实世界中那么的复杂。
(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因为再大的容量也有极限,要知道人类平日了获得的信息量是超级巨大的,好比眼睛看到的东西,在相同的一秒钟时常,获得的信息量就远超数码相机的像素信息量,而人类的信息来源有物种,也就是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每一样的信息量都超大,并且是无时无刻的,好比眼睛闭合后,实际上眼睛还是会感应到外界的光线的,并不能完全封闭一切,在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的过程中,这先信息都会通过神经网络传递到大脑中,然后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也就是形成了脑电波图形,脑电波图形又因思考深度的不同而有影响深浅之别,脑电波图形还会首先大脑病变的影响,而发生无法联结一些大脑区域的情况,也就是想不起来了,健忘、失忆等等。重复的相似的内容将会被覆盖,这就是印象不确定,也是大脑自我删除多余信息的一种优化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大脑好像能够无穷无尽的记忆信息的缘故。就好比大脑内存在着无数的符号,这些符号分散在大脑的各个区域,在要往哪个方面想象东西的时候,这些符号会自然的组合在一起,在脑皮层闪现出来,然后通过神经网络传递出去,让五感获知大脑想干什么?)
分析着当前的情况,制定发展路线,然后给智能机器人下达着各种指令。
先行工作的智能机器人,跑到外头,把覆盖在飞船上的巨大降落伞卸载到一边去。
露出中型飞船全貌后,飞船的顶部就打开了一个口子,一架无人机平稳的飞了出去,(外面还无法构建出实时现实虚拟世界,在现实虚拟世界中,外面的世界就是一片黑暗,谭秋笙无法踏出去,只能打开虚拟计算机,然后通过虚拟计算机远程遥控现实世界中的无人机,进行超限制区域的探索。)
环绕着这片区域进行地形地貌的扫描和预警,很快就获得了这片区域的信息了,飞船着陆在大峡谷中,大峡谷宽约200米,深150米,长度上百公里,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里的植被稀疏,有一条冒烟的小河流淌着,只不过水质可能有些问题,两侧存在着一些死去久远的小型生物的遗骸,看来是被毒死的吧!(收集到的信息也会同步上传到大数据中,智能机器人也会上网,搜索需要的信息。)
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有水有生物,这表示科学家的推测出这颗星球有生命得到了验证。
只是有生命的星球对于当前的谭秋生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说可能会被外星生物攻击的可能性,就说最基本的呼吸问题,有生物意味着空气中有外星的微小生物,他们存在于空气中的各个角落中,无处不在的它们,可是最致命的无形杀手。
只要谭秋生被这些微小生物的东西跑进呼吸系统,并进入到体内,或者干脆附着在皮肤上,钻进内部,那都是致命的威胁,它们就是每个星球特有的最强护卫,会自主的抵抗外来文明的入侵。
无疑的是,谭秋生在这个星球的土著看来,就是外星人,也是正准备着全面介入进来,带来毁灭的魔鬼一样的存在吧!
勘察的差不多了,方圆几万平方公里内没有可疑的生物存在,至于那些小型的生物,并不会给机器人造成什么麻烦。
只要谭秋生不作死的跑出去,那么这里暂时就是一块很安全的地方。
采集型智能机器人陆续的跑出去工作着,有采集干枯的植被,也有采集矿石的,还有搭建营地和房子的,河流旁边俨然成为了一小片的工地。
机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又在长达几百个小时的工作下,好在谭秋笙也能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处在大脑低功率活动,就好比一直在睡梦中一样,一直处在休息的状态。(这个星球的公转速度与地球不一样,所以不以它的公转为时间单位,而是沿用地球的时间表来计算过去了多久。)
搭建了很多厂房,有几座冶炼厂房,专门负责提炼那些采集运输回来的矿石,分离出各种金属原材料来,然后这些金属原材料又会根据需求的不同,而合成特性不同的合金材料,再之后拿去加工成零配件,最后又把这些零配件组装起来,变成一架又一架的粗糙的机器人,这些粗糙的机器人没有智能,需要其它的智能机器人远程操控,才能正常工作,说白一点,粗糙机器人就是智能机器人手中的工具。
智能机器人的运算能力都很高,思维能力非常接近人类,处理起工作问题来,比起人类还要高效得多,至少有一点,是人类拍马屁也跟不上的,那就是它们可以不知疲惫的24消失工作下去,只要信息量不要太多,出现处理器超频现象,在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那么就可以一直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强悍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轻易的操作几百架粗糙机器人进行工作,(吐槽:你们那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所以这里的发展变成了滚雪球般的快速变化着,一天一个模样,只是核燃料消耗的有些快,急需补充一批浓缩铀才行,不然很难继续滚雪球般的发展下去。
据探测表明,这里的矿物质中的铀含量很高,只要提炼出来,就应该可以满足日常所需,前期的建设,让这里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提炼浓缩铀可以进行下去了,这让谭秋生大大的松了口气。
就这样又过了几千个小时,能源充足,矿物质富裕,几千架机械人,众多的其它大型机械设备,铺在这条延绵百多公里长的大峡谷中,俯瞰大地之上,大峡谷里的机器人感觉密密麻麻,野蛮的工作着。
但这已经是极限了,智能机器人管理是有上限的,在没有发展出更多的智能机器人前,生产再多的粗糙机器人,也没有人手来控制它们,放任它们无序的工作,那可无法带来有效受益的,因为这些家伙没脑子,不会自己工作啊!
于是生产芯片就提上了日程,但这里缺少稀土资源,没有材料,怎么办?只有向外扩张了,扩大勘探范围,找出这些矿物来。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谭秋生下达了武装指令,全力生产武器和装甲,导弹,核弹等等。
还有大量的运载工具,车辆和飞机。
这样又忙碌了几千个小时,集结出发前,谭秋笙利用无人飞机,从高空的视角望去,下边的场景很是壮观,挤满的运载工具和武装到牙齿的狰狞机器人,以及那些运载导弹的重卡,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无敌——
以前在地球上,有着各种的限制,大家都提倡保护自然环境,不搞大开发,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发展,所以地球上很难出现这样的场面。
这里就不同了,限制是不存在的,各种粗糙的开发方式,那是怎么快怎么来,理所当然的发展迅速了。
再说了,身处这样四壁荒漠的环境里,要什么保护自然环境啊!本来就非常恶劣,不赶紧发展,那就是等死。
智能机器人强是很强,但同时操作几百倍数量的粗糙机器人,还想他们精细的工作,那就是强人所难啊!
为了改变这一点,谭秋生无论如何,也要找到生产芯片的大量稀土资源不可,让精细的生产模式从新回归,才是最为急切的事情,理由是什么?还用说,那当然是谭秋生已经把这个星球看着自己的东西了,浪费资源可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