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200000005

第5章 西施(2)

现在,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物寥寥无几。大夫伍子胥是其中之一,他一直主张对越国采取强硬措施。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因为遭楚王迫害才逃到吴国,被吴王阖闾重用。为了向楚国复仇,也为了报恩,伍子胥一直全力辅佐阖闾、夫差父子,帮他们出谋划策,把吴国治理得繁荣昌盛。伍子胥眼光毒辣,早看出越王勾践图谋不轨。现在这个西施分明是在以声色误国,坑害吴王!虽然吴王暂时听不进忠告,但伍子胥以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有机会就要借题发挥,数落越国的不是,屡谏屡败,屡败屡谏,乐此不疲。

另一个劝吴王的,不是别人,正是西施自己。西施初来乍到,还没在宫廷里站稳脚。如果吴王放纵过头,引起朝廷上下的警惕,过早暴露出“红颜祸国”的迹象,她以后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于是她也时常提醒吴王,不要总流连于女色,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不过西施的话就暗藏玄机了,她要让吴王看似务实,实则昏庸。她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建立霸业。英雄不是向来喜欢跟人炫耀他的功绩吗?吴王后来滥用兵戈、东征西讨,跟西施的怂恿脱不开干系。

越国的“灭吴九术”,除了贿赂和美人计,还有最毒的一条:消耗国力。有一年,越国借口遇到灾荒,向吴国要求借贷十万石的粮食。一石相当于百余斤,十万石是相当庞大的数目。伍子胥强烈反对借粮,伯嚭却极力赞成,各有各的道理,吴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回到后宫,吴王就跟西施说起这件事。西施沉吟片刻,计上心来,于是眼珠一转激将道:“您平时总以英雄自许,怎么连这么点事都决定不下来呢?各国之间本来就应该相互援助,当年秦穆公不是也卖粮食给他的敌国晋国吗,并说:‘晋的君王有罪,晋的百姓何辜?’一个雄才伟略的国君,应该有气量,胸怀宽广才是,对敌国尚且如此,何况越国还是大王您的属国呢,越国的百姓就是您的臣民,难道您要让自己的臣民活活饿死吗?”被美人这样一说,吴王果然虚荣心起,想到越国还是美人的“娘家”,他更不好意思拒绝。第二天,吴王就下令把粮食借给越国,气坏了伍子胥。

第二年,越国大丰收,把粮食如数归还给吴国。吴王见这些粮食颗粒饱满,就下令把它们作为吴国来年的粮种。谁知道这些粮食在吴国种下后一年颗粒无收,吴国顿时陷入饥荒。吴国人都以为是越国的种子在这里水土不服,他们哪里想到,这些种子其实是被越国人蒸熟之后晒干的,根本不可能抽芽。越国人故意让他们陷入灾荒,借以消耗吴国的财力,造成混乱。伍子胥是对的!只可惜,吴王正宠西施,一代将才的逆耳忠言根本比不上美人的枕边风。西施不只会撒娇,而且话说得非常巧妙,不但合情合理,又触了吴王逞英雄爱面子的软肋,怎么能不得逞?

不过西施也意识到,不除掉伍子胥,灭吴大计始终难以实现。这伍子胥是吴王父子两代的功臣,吴国之所以称霸于诸侯,很大程度是倚仗于伍子胥的辅佐。不拔掉栋梁之才,国家是不会倒的。而且伍子胥功劳这么大,说话极有分量,他处处跟越国作对,终究是个祸根。吴王虽然暂时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但也毫不怀疑他的诚意。于是西施一方面继续小心地影响吴王,让他不至于被伍子胥说服,另一方面策划离间吴王与伍子胥。

太宰伯嚭已经被越国收买为内应,一直在吴王面前说越国的好话。西施就与伯嚭配合,两股风一起吹,丝毫不给伍子胥机会。吴王好大喜功,总爱用兵。起初他也察觉到,在勾践的治理下,越国的国力逐渐恢复,军队也日益壮大,很快又要构成威胁。加上伍子胥的不懈催促,他又动了伐越的念头。西施和伯嚭费了好一番口舌,极力表示越王一直对吴王恭敬有加忠心不二,勉强把吴王劝住。为了巩固“成果”,西施外加了一番软磨硬泡寻死觅活,让吴王又是心软又是愧疚,再也不敢对美人的故乡有非分之想。

公元前484年,齐国得罪了吴国,吴王又想去攻打齐国。这是进一步消耗吴国力量的好机会!于是伯嚭极力赞成出兵,西施也在后宫频频怂恿。越王勾践也不失时机地率领官员前去朝贺,并赠送大批礼物,还表示愿意派出三千甲兵帮助吴王伐齐,以表“忠心”。伍子胥深知其中利害,于是向吴王进言:“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是想报吴国的仇。齐国的问题不过是一个人皮肤上的毛病,而越国才是吴国的腹心之疾。大王不应该伐齐,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灭越。”可是吴王根本听不进这种劝告——齐国是块肥肉,他还指望建立战功,向西施展现他的英雄气概呢。

吴王率兵讨伐齐国,打了胜仗回来。满朝文武都向他道贺,唯有伍子胥泼了冷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吴王听后非常不高兴。他只顾着沾沾自喜,根本没注意到这一仗损失了多少精兵良将,得罪了多少“国际势力”。伍子胥谏言无用,只好叹道:“大王不听我的话,再过三年,吴国就要变成废墟了。”吴王觉得这话晦气,更不高兴,回宫后就对西施说起这事。西施闻言暗喜,伍子胥这是自寻死路!于是她添油加醋地挑拨道:“伍子胥他是楚国人,却攻打楚国,还把故主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这是何等残忍毒辣的人,您重用这样的人在身边,不觉得危险吗?他要灭越,我就是越国人,您要听他的,就先杀了我吧。”说得十分哀切,让吴王很是于心不忍。西施就这样屡次撒娇,吴王哪受得了,伍子胥在他眼里逐渐变得面目可憎,所谓的功绩和忠心也渐渐经不起推敲了。

西施与伍子胥势同水火,然而她一直躲在深宫搬弄是非,令伍子胥奈何不得。伍子胥只能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跟伯嚭平分秋色,可对于主子枕头边的事,他就鞭长莫及了。固然伍子胥雄才伟略,对吴王的说服力也不及一个宠妃。伍子胥屡次碰壁,终于明白吴王已经被蛊惑得不可救药。吴国灭亡是迟早的事了!

伍子胥打算尽忠臣之道,与国家同生共死。不料,在西施和伯嚭的挑拨下,吴王送他先走了一步。伯嚭在吴王面前陷害伍子胥,说他早就对吴王心怀怨恨,有叛国的企图。吴王将信将疑,就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自己视死如归,但不打算牵连家人,就把儿子寄养在齐国的一个大夫家里。当时齐国跟吴国仍然是敌对关系,这事就成了伍子胥“谋反”的证据。吴王大怒,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尽。伍子胥恨吴王不识好歹,但事已至此只好认命。

越国最大的绊脚石终于不在了。伍子胥死后,吴王上朝宠伯嚭,下朝宠西施,把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吴国的政治更加腐败昏暗,曾经的大国一步步走向衰亡。公元前482年,吴王带上全部的精兵北上,到卫国黄池大会诸侯,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国中仅留下太子友以及一干老弱残兵。勾践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兵出击,一举攻占了吴国都城,俘获了吴太子友。此战之所以顺利,西施也功不可没。越国出兵伐吴前夕,她画了吴国地形图,并将图折成一朵白花,托人带回越国交给文种和范蠡,从而辅助越国制订了精确无误的作战计划。早些年吴王为她筑的养鱼城也派上了用场,越国水师从太湖出发,浩浩荡荡直奔吴都,便捷得很!这条水道全由吴王开凿,却最终没有挂吴王的名,而被后人唤做“越来溪”,见证了西施的不朽功绩。

吴王听说都城沦陷,就派人向越国求和,勾践暂时答应下来。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出兵伐吴。吴军的主力部队在往日的过度征伐中已经损失大半,而越国的兵力蓄养多年正当精壮。两者交锋,吴军很快溃败。吴都被包围了三年之久。公元前473年,吴王日暮途穷,派使臣再次求和,被勾践拒绝。吴王想起伍子胥的劝诫,悔恨不已,挥剑自杀。就这样,越国吞并了吴国,成就了一代霸业。

越王的“答谢”

吴国一亡,西施就不见了踪影。关于她的去向,众说纷纭。

越国灭吴,有三个人的贡献最为关键:大夫范蠡、文种一直为勾践出谋划策;间谍西施牵制吴王,传递情报,与越国的计划暗中配合。现在大功告成,该是行赏之时。

范蠡是个精明人。功高震主并不是好事,他写信给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说勾践做人不厚道,容不得功臣,劝文种快离开。之后他自己就携家带口,隐姓埋名,去齐国做生意了。文种没走,只是称病不去上朝,最后果然被勾践找个理由赐死了。

所以普遍看法是,西施也跟文种一样,被勾践除掉了。间谍,虽然功劳极大,但毕竟名声不好。古人是很重声誉的,勾践功名显赫,这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成了他的污点。何况西施掌握了吴越之间的很多机密,留着是个隐患。还是杀了更放心!西施用美色拖垮了吴国,那她就是“亡国之物”,今天亡了吴国,以后同样能亡越国。于是勾践命人把西施装进皮袋,沉入江中。

可怜了西施,风华正茂时以身许国,多少年来身处异乡,一直期望亲眼见到越国东山再起,却落得这个下场。人们对她的死很是惋惜,后世有许多名士写文章纪念她,字里行间饱含不平之意。的确,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国家的灭亡全部归咎于一个弱女子。西施祸国,奸臣伯嚭就不是祸国?而吴王堂堂一国之君,不能明辨是非,难道就不是过失?吴国灭亡是因为女色,那越国后来灭亡又是为什么?何况西施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了半辈子,最后的沉江之死更是有种“牺牲”的意味。文人们不只是表达对西施的褒赞,还寄托了这样的想法:愿意为国尽忠,但希望好心有好报!

另一种说法比较浪漫,说范蠡最初见到西施的时候就艳慕于她的美貌,只是以国事为先,没有将西施据为己有。后来吴国灭亡,范蠡退隐经商,顺手就带走了西施。从此才子佳人泛舟五湖,好不逍遥。这种说法也合情合理,毕竟好色之心人皆有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施失踪了,她的故事却流传千古。她的美貌聪慧,她的深明大义,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位华夏第一女间谍,在战火纷飞的男权世界里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她巧妙运用“温柔攻势”,收服了一个霸主,削弱了一个强国,成就了一般将才勇夫办不到的大事。

人物点评

很明显,西施是用美色征服吴王的。她看似温良,除了传递情报就是吹枕边风,并没有直接加害于人。这大约也是她名声较好的原因之一。既然目的是灭亡吴国,为什么不直接用投毒之类的手段暗杀吴王?其实,西施用的是“慢毒”。荒淫的生活,昏庸的朝政,渐衰的国力,一切都是在通过腐蚀国君而慢慢地侵蚀整个国家。暗杀吴王,在道义上会受到周围邻国的谴责,也无法很好地削弱吴国的国力——尤其兵力。而且,一旦暗杀失手,吴王发怒,越国马上就会被消灭。所以,西施的“色诱”本身就是一步计算精妙的棋。

而西施善于利用的不只是自己的美色和巧语,还有吴王的“英雄气概”。英雄的才能超乎常人,而“色令智昏”,英雄一旦变昏庸,他的自毁能力也是极其惊人的。吴王的特点有如下几条:第一,比多数人更好色。在西施这样的绝色佳人面前,他轻易失去了控制力,什么也不能拒绝。这一点是实现所有计划的前提!第二,吴王爱面子,好逞强。为了哄西施开心,他不惜大肆挥霍;为了向西施表现他的大度,他冒着风险把粮食借给越国,结果吃了哑巴亏;为了拿出战绩给西施看,他又不顾兵力透支,硬去跟强大的齐国“玩命”。第三,吴王惯于意气用事,对喜欢的人纵容无度。他宠爱西施,于是西施的好恶就成了他判断事物的标准。吴王打越国,西施就要不高兴;吴王信任伍子胥,西施也表示不认同。于是吴王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混事:任由越国这个最大的敌人休养生息,却杀死忠心耿耿的栋梁之臣。

这样一步步下来,吴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全面彻底的“堕落”。西施别有用心,吴王自愿入瓮。吴王临死前表现了最后一次“风度”,只提自己的过失,对伍子胥忏悔不已,却没有怪罪西施,这简直像一种自嘲式的人生总结——对贤臣“翻然醒悟”,对美人“糊涂到底”。

同类推荐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章太炎家族:革命元勋文化遗民

    章太炎家族:革命元勋文化遗民

    他是开创民国的革命元勋。一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狱,未有惧色。他学问深湛,在高人林立的晚清民国,被公推为大师。几经世变,这位国学巨公,从早岁的激越,渐变为晚年的苍凉,他的离去,也把世人赠予他的“颓唐”,留给了他所热爱的民国。
  •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说的话。古今中外,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许多烛照千秋的杰出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颖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讲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几的人生!
  •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内容介绍我觉得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想必如此”,一个“理所当然”。这个世界说话的人太多了,应该少说,如果要说,就应该说些像话的话!——《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本书没有“想必如此”,也没有“理所当然”,作者从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写到张爱玲个人成长的家族史,包括清朝末年珍贵的内政外交史料,参差对照张爱玲的作品,互征推敲,逐线追溯,铺展成这部百年家族史。张爱玲是张氏家族中最后的贵族,本书就是从她的豪华家族对她影响的分析中,打开一条能读张爱玲的新路,既是丰润张氏的百年家族史,也是从另一角度写的张爱玲传。
热门推荐
  • 匆匆光阴夏蝉鸣

    匆匆光阴夏蝉鸣

    缘起于夏,相遇梧桐,夏蝉一语,便得一鸣,蝉鸣盟誓,相约盛夏,匆匆光阴,正值当下,夏蝉犹在,可否一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逍遥仙邪

    逍遥仙邪

    故事里,爱情凄美刻骨铭心,兄弟义气豪天义薄云天。现实中哥们是用来插刀的,挚爱是用来背叛的。可惜徐朗上演的正是被背叛和被插刀那个倒霉的。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从此后徐朗放逐自我,不再谈爱情不再讲友情,君子面前邪气凛然,恶人眼里道貌岸然,亦正亦邪把酒抚刀笑傲人世间。
  • 修仙轮回道

    修仙轮回道

    修仙,为长生,纵使千百劫难,也绝不妥协,迎难而上,方证大道。三千大道,我修雷道,掌轮回,立志不做笼中之鸟,跳开这樊笼,从此超脱。
  • 尸命

    尸命

    我有三个师父,他们分别姓李、王、徐,可我的故事从被借走三十年阳寿说起……
  • 庭芜绿

    庭芜绿

    正剧模式她是当代鸿儒之后,却天性古灵精怪。他乃戍边大将之孙,却从来淡泊名利。两个看似不会有交集的人,自小相伴长大。国仇家恨,乱世始,谁人毅然相决绝。再相见,恍如隔世……犯二样本一个三岁就会逗猫爬树,一言不合撸袖子的小霸王。遇上了让她一见就变萌宠的小哥哥。“小哥哥别跑,本姑娘来啦。”
  • 妃本张狂:王爷夫君有礼了

    妃本张狂:王爷夫君有礼了

    慕容璃从来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传说中最腹黑的七王爷娶回家。可惜,真相就是这么悲催。“启禀王爷,王妃又去炸人了,现在正浑身狼藉的回府中!”“备好干净的水,本王要伺候王妃沐浴。”“启禀王爷,王妃又去骗人了,现在正被人困在锦绣楼等您去救呢!”“谁居然敢幽禁本王的王妃,活得不耐烦了,给我把锦绣楼夷为平地。”“启禀王爷,王妃又去偷人了,现在……”正带着奸夫回府呢,侍卫话音未落,便听到自家向来云淡风轻的王爷一声暴喝,“慕容璃,你给本王滚回来!”本文一对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孛经

    佛说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行九歌之王妃太嚣张

    天行九歌之王妃太嚣张

    现代杀手组织NO.1的杀手和花满萝穿越到了古代,还可以修炼?逗我玩吧!这才刚来一天,这升阶就跟吃饭那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