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2400000007

第7章 俯仰易位:杂吧地天桥的北京

在上海研究蓬勃之势的威压下,“北京学”在近些年也日渐热闹起来。最早倡导“北京学”的学者陈平原依然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2003年,他参与发起和组织的“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会后出版的同名论文集无疑是“北京学”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陈平原有守护“用文字构建的、带有想像成分的北京”之意图,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哪怕是已经成为残片的历史记忆,有着要“基于沟通时间与空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口头传说与书面记载、历史地理与文学想像,在某种程度上重现八百年古都风韵的设想”,但他最终的本意还是“希望借此重构中国文学史图景”。[95]这与早年研究孟姜女故事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极为类似。作为历史学家的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不是因为对故事本身的兴趣,而是要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之新史学理论添砖加瓦,“为研究古史方法学举一个旁的例”,“研究了民俗学去认识传说中古史的意义”。[96]但是,正如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一直被中国民俗学界视为经典一样,作为文学史家的陈平原对北京学的倡导与实践同样推动着北京民俗文化研究的发展。

与二位方家明确的学术定位不同,作为长期从事经验研究的我,研究的起点是民俗学,终点还是民俗学。将北京城视为灵肉俱在、活生生的肌体,“透过肌肤,深入其肌理与血脉”,兼及“史学与文学、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将“城市作为文本来阅读、品味”是本书的旨趣之一。[97]同时,把“地理学与社会学的想象力结合起来”[98],在北京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并局部有着电灯、自来水、电车等外在景观的背景下,关注地理与社会之间、社会空间与人及其文化之间的联系,探究“霓虹灯外”日常生活中[99]的杂吧地天桥亦是本书的旨趣所在。

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北京城,杂吧地天桥同样是人本主义地理学所强调的“活生生、有思想的”个人的存在,是在地化的,更是一种地方感觉结构。但是,杂吧地天桥不仅仅是供人回忆、写作与想象的城市意象,它有着自己的呼吸和脉搏,有着宰制人和社会的力量,而非仅仅被人和社会所宰制。它绝对不是静默、沉积甚至死的,也不是与时间无关甚至敌视时间的空间,而是指向时间、历史、权力的活生生的空间。如此之故,景观上已经面目全非的杂吧地天桥今天依旧是人们思维、斗争、妥协的工具和场域,“天桥艺人”“草根相声”等也才再次从这里焕发出活力。

在解释为何要将一项原本复杂研究的书名定为“人力车北京”时,大卫·斯特兰德提出了两点理由:一是这种小的、单个乘客的交通工具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非常普遍,二是人力车这种新旧、人工与机械、中外融于一体的杂糅性是民国时期中国和北京困境的一种暗示。[100]本书关注的主要是20世纪前半叶的天桥。斯特兰德所说的民国时期人力车有的普遍性、杂糅性都在天桥同样有着体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我研究的是“天桥北京”或“杂吧地北京”。

这里要再次提及在斯特兰德等人研究基础之上的董玥关于民国北京的杰出研究。如前文所述,在董玥的研究中,天桥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和描述对象。基于天桥的估衣铺等旧货市场,她将天桥誉为一个巨大的回收站——具有强大吞吐功能的“胃”——十分有新意。她强调要借天桥来说明北京在20世纪早期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空间组织和文化想象等各个方面新旧、传统与现代、东西杂乱纷呈、交错并存的局面。于是,她竭力勾画了大量的旧货、假货云集天桥,草根艺术经过变形融合了新的元素之后现身天桥等所体现出的由旧到新、新旧并呈的局面。最终,董玥的旨趣回到了对北京城、中国社会现代性(modernity)的探讨,并雄辩地指出中国社会现代性有别于西方的复杂性和混融性。

同样是研究天桥、北京、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我的研究与董玥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我的兴趣并不在于借经验材料来思索“现代性”这样众说纷纭的复杂命题,而是在于杂吧地这类都市空间的价值理性。天桥固然是北京的一个部分,是体现北京发展变化的一个部分,但我更强调北京是天桥的。换言之,董玥是从宏大的北京来研究天桥,也是在世界都市发展与现代化历程的比较视野下研究天桥,是外向的,虽然天桥是她研究的重点甚至核心,但天桥并非她研究的起点与终点;而我则是从杂乱的“小”天桥来研究“大”北京,杂吧地天桥本身就是我研究的本体,是我研究的起点和终点,是内敛的,我要表达的是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结构和人们观念世界中的“杂吧地”的价值理性。由此,我的研究是历时的与过程的,但更是心意的和结构的,也似乎是静态的。

虽然是内敛的、专注于本土的,但也与专从传说的角度研究北京的历史学家陈学霖不同。陈学霖的研究非常精彩地梳理了哪吒城传说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历程,并探析出其中隐含的不同族群之间、官民之间的斗争与妥协,但他基本上还是“眼睛向下”的俯视,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传说这种口头文学最为重要的“情感”特征和“闲坐说玄宗”式的生活意义。[101]换句话说,与理性、智慧、精英、超然有着关联的传说在流布于街头巷尾的时候,已经不“讲理”了,而是民众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而言,我是从民众的情感世界出发,来研究他们嘴中的也是他们地方感觉结构中的“杂吧地”天桥。另一方面,陈学霖的研究也承袭了与传统史学不同的新史学研究传说一贯有的求真伪、析缘起、明意义的传统,本意是要告诉世人流动传说的真相——是一种“虚妄”的美丽。这实际上是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在当下掺杂了权力、话语分析后,国内外学界传说研究趋之若鹜的新范式。但是,由于已经近乎有些教条主义,传说本身有的率性、单纯、神圣等丰富的情感特征和娱人娱己、赏心悦目、仅供一乐、止增笑耳的美感与快感反而被忽视,承载着太多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功能的传说等民间叙事已经不堪重负。正因为如此,如前所述,我对于有关天桥言说、景观和行为的研究是无意于定格真假的。事实上,感觉、言说以及行为都是微妙的、流动性的,甚至是一次性的,但也是实在的并能感觉到其美丽的。毫无疑问,这种实在与美丽和诗人北岛的感官记忆之北京与“玩家”王世襄的实物记忆之北京大相径庭,相去甚远。[102]

作为一项具体而微的“小研究”,本研究既非“眼睛向下”的俯视,也非意在教育、改造、提升民众“到民间去”的有些一厢情愿的亲民,而是下层、下体不卑不亢的“眼睛向上看”的平视,是地平线一端的杂吧地天桥对地平线另一端的紫禁城、天安门的对视和呢喃细语。这或者是我所理解的民俗学的本色。俯仰易位,攻守易也,结论也自然不同。但是,本书并没有建构理论的诉求。因为就如今天人们口中的“杂吧地”的能指和所指那样,日常生活的“琐事”常常能揭示出复杂深奥的理论所无能为力的简单明了的真理。更何况,当卑微的人在冥思苦想时,上帝会在一旁偷笑!

总之,本书仅仅是作为一种方法与视角的民俗学感受、认知、阐释北京及其空间、人群、文化艺术的尝试,是从“下体”读解那个简单的“凸”字,想说明不但杂吧地天桥是北京的一部分,而且北京也仅仅是杂吧地天桥的一部分。尽管将杂吧地天桥作为“北平的焦点”“人生的正面”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渺小的我还是要谦卑地说:这些自说自话的记忆和诠释都仅仅是“我”所知道的那点儿“我的天桥”。

同类推荐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
  •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是继《永康百工》后推出的第二本反映浙江金华永康市地方特色的系列图书之一,是对永康民俗文化横纵交织、古今汇总、图文并茂的全面反映。既有对各种民俗渊源的追溯,也有对当今变迁的描述;尤其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相机,永久地记录下了反映永康民俗文化的场景,使其意义更加深远。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照片多。作者是永康本地人,又是著名民俗摄影专家。本书为永康人写永康事,永康人拍永康照,将永康民俗用最家乡的视角、最永康的语言进行了描绘。该书对于永康、金华市及至周边省市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热门推荐
  • 我有一颗仙骰

    我有一颗仙骰

    穿越进仙侠世界,赵清获得了一枚来历不明的青铜骰子。推荐新书《诸天最强人族》
  • 最强开挂少年

    最强开挂少年

    【无敌爽文】天生无法修炼的云星河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奈何人生开挂,天道当靠山,没有力量也可以吊打一切。对于一般的废物,你们可以嚣张,但是遇到带挂的废物,最好低调做人。绝世天才如果太装逼,只会被花样吊打。倾世美女如果太傲娇,只会被花样征服。顶尖势力如果太霸道,只会被花样蹂躏。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牛逼,因为我的人生全靠浪,天生就注定牛的一批。当云星河开始装逼的时候,如果不愿意瑟瑟发抖,那么后果……超级严重。
  • 末世神级房车

    末世神级房车

    末世公告:所有幸存者请注意,末世后的第一场活动即将举行,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活动为时三天。第一名奖励一阶段极品蓝色戒子一个,积分1000。第二名奖励一阶段普通蓝色护腕一个,积分800。第三名奖励一阶段极品白色衣服一件,积分500。……什么这个榜那个榜!王大能从来就没稀罕过,房车里的世界,他们不懂,种种田,浇浇花,偶尔被妹子调戏调戏。房车中有四道门,地摊、宿舍、娱乐、厨房。地摊可以升级成巨型超市!宿舍门一开,那就是一个世界!厨房里的食物每日生成,豪华的套装厨具带着神秘的效果,做出的美食堪比灵药,一不小心又升了一级!娱乐室里最神秘……
  • 此后再无余生

    此后再无余生

    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女儿的人生绝笔:认真活过爱过,才能好好告别。里格斯生长在一个有癌症基因的家族,在被确诊患病后,她没有失去自我、放弃生活,甚至还要面对母亲的离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照顾患有先天性糖尿病的大儿子,以及关照两个儿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接受妈妈将要离开的现实。里格斯的人生看似已天塌地陷,生活中的一切被打乱,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热爱,对丈夫、孩子、父母、亲友,以及书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安然离去。
  • 树魔有属性

    树魔有属性

    这是一个重生成魔界树苗,靠着能够吸收属性的树根,吸收各种奇怪属性,营养属性+1,坚硬属性+1.前期猥琐发育,改造自己,然后创造各种奇异生物,扫荡魔界,重返地球的故事。
  •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本文又名:你以为你穿越了就是主角吗)赵二牛一大把年纪了,莫名情况就穿了,还年轻了好几十岁,正发慌呢,就顺手救下个小崽子,一瞅,老儿子你咋也来了,还变成个小毛头……赵保国:这穿越了没金手指也不怕,他带了一个爸!
  • 喜欢你,是我的地久天长

    喜欢你,是我的地久天长

    她,是世界黑客排名第一的天才少女,9岁那年因为母亲的病去了国外。从此,青梅竹马两地分离。慕殇雪不知道的是,她的小竹马夜桀曦在她7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一心一意对她好(1v1男女主角身心干净)(宠文!!!)
  • 最强佣兵任务系统

    最强佣兵任务系统

    任务失败,生死一线,眼角膜刚移植给相恋七年的女友,女友就跟主治医生好上了,紧接着他就莫名其妙食物中毒,宣告“死亡”……林野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完了,可没想到,遇到神秘博士,他竟意外的苏醒了过来,并获得无法想象的能力,这一次,他不想再这样窝窝囊囊的活着!
  • 十字架上的正义

    十字架上的正义

    本书作为独角札丛系列的又一本重磅之作,能够继续增加这一套丛书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作者经常在《法制日报》《法国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报刊上发表法学随笔和学术论文,具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特别是在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本书对于法律爱好者、法学界、法科学子及普通读者来说,都是值得期待和阅读的一本书。
  • 魔王的逃跑小仙妻

    魔王的逃跑小仙妻

    “师傅,小奶娃尿了您的床榻!”“无妨无妨,拿出去洗净晾干!”“师傅,小师妹砸了您炼丹大鼎!”“小事小事,若不然要炼器师何用?”“师傅,小师妹被魔族首领劫走了!”“没事没事,早该劫走了,害老头子我帮着养了那么多年!”“可是,那是魔族!”“魔族怎么了?滚滚别挡着老夫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