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7300000001

第1章 总序 精进不已与现实主义

谢家顺

安徽文艺出版社拟出版“张恨水作品典藏”,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安徽文艺出版社与张恨水有着很深的渊源,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先后出版过“张恨水选集”和“张恨水散文”两套丛书,对张恨水小说和散文的代表作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和呈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光流逝,然读者对张恨水作品的欣赏和阅读热情仍在。为了传承经典,也为了给读者呈现更多的精品图书,安徽文艺出版社策划了此套“张恨水作品典藏”。首辑精选了张恨水小说十种,合集出版。嘱我作序,幸甚之际不胜惶恐,谨以以下文字,与读者交流。

1944年5月16日,是张恨水五十寿辰。时在重庆的抗敌文协、新闻协会、新民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为其祝寿的活动。而重庆《新民报》《新民报晚刊》,成都《新民报晚刊》等报则于当天刊发“张恨水先生五十岁寿辰创作三十年纪念特辑”。“精进不已”四字是时任重庆新华日报社社长的潘梓年为祝贺张恨水创作三十周年而做的精辟总结,他在贺词中说:“恨水先生所以能够坚持不懈,精进不已,自然是由于他有他的识力,他有他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他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坚主抗战,坚主团结,坚主民主。”

当天,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消息《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创作三十年纪念重庆新闻界和文艺界打算举行茶会庆祝,张氏谦不肯受》并刊发短评《张恨水先生三十年》,以示祝贺。短评说:“他的小说与旧型章回小说显然有一个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道路。”并指出他的创作倾向是“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的‘母题’”。

随之,“精进不已”“现实主义”也就成了学术界评价张恨水小说创作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和标杆。

面对社会各界的祝贺,张恨水撰写了《总答谢——并自我检讨》一文,刊登在1944年5月20至22日的重庆《新民报》上,以表感谢。他在文中做了如下表述:

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要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水浒》,何以成为世界名著呢?自然,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个缺点,不是无可挽救的(挽救的当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夫匹妇对之莫名其妙。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灌入这一批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有人说,中国旧章回小说,浩如烟海,尽够这班人享受的了,何劳你再去多事?但这里有个问题,那浩如烟海的东西,他不是现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点写现代事物的小说,他们从何觅取呢?大家若都鄙弃章回小说而不为,让这班人永远去看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状元、佳人后花园私定终身的故事,拿笔杆的人,似乎要负一点责任。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可是不妨抛砖引玉(抛砖甚多,而玉始终未出,这是不才得享微名的缘故),让我来试一试,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我向来自视很为渺小,失败了根本没有关系。因此,我继续地向下写,继续地守着缄默。

为了上述的原因,我于小说的取材,是多方面的,意思就是多试一试。其间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者多,那是由于故事的构造,和文字组织便利的缘故。将近百种的里面,可以拿出见人的,约占百分之七八十,写完而自己感觉太不像样的,总是自己搁置了。也有人勉强拿去出版的,我常是自己读之汗下,而更进一步言之,所有曾出版的书新近看来,都觉不妥,至少也应当重修庙宇一次。这是我百分之百的实话。所以人家问我代表作是什么,我无法答复出来。

关于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风景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有时也写些小动作,实不相瞒,这是得自西洋小说。所以章回小说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渐淘汰手法,那意为也是试试看。在近十年来,除了文法上的组织,我简直不用旧章回小说的套子了。严格地说,也许这成了姜子牙骑的“四不像”。由于上述,质是绝不能和量相称,真是“虽多亦奚何为”?

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张恨水对自己三十年小说创作的总结与对读者的回应。

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选取张恨水十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做一梳理——

1.《春明外史》:1924年4月16日至1929年1月24日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夜光》连载。

这是张恨水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全书百万字,是一部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蓝本的谴责小说。小说通过新闻记者杨杏园与青楼雏妓梨云、才女李冬青的爱情故事,描写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逸闻遗事和社会风貌,其中有些片段可看作民初野史,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这是张恨水的成名作,而他自认为是一部“得意之作”“用心之作”。

《春明外史》单行本第一集共十三回,由其弟张啸空主持印刷,发行一千余册;第二集十三回。1927年,《世界日报》经理吴范寰合并一、二集出版。世界日报社于1929年出单行本三集,三十九回。现在看到的较早版本是1931年世界书局出版的八十六回本,分上下函,共十二册。

2.《金粉世家》:1927年2月13日至1932年5月22日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明珠》连载。

该小说连载五年,一百一十二回,共两千一百九十六次,百万言。这是张恨水又一代表作,奠定了他在小说创作界的地位。小说描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与普通人家姑娘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分离的故事,表现了豪门的盛衰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层社会的腐败,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1932年12月,上海世界书局初版单行本,正集五十六回,续集五十六回,加楔子和尾声,共计二函十二册。单行本中,删去了上场白,加上张恨水自序。

3.《啼笑因缘》:1930年3月17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连载。

《啼笑因缘》共二十二回,约二十四万字。小说通过平民化的阔公子樊家树与唱大鼓书的女子沈凤喜的爱情悲剧,揭露军阀罪行。该书是一部以言情为经,以社会为纬,旨在暴露的作品,于爱情纠葛之中穿插封建军阀强占民女及侠客锄强扶弱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体现了“社会”“言情”“武侠”三位一体的艺术大融合。张恨水曾说:“到我写《啼笑因缘》时,我就有了写小说必须赶上时代的想法。”小说注意映照现实,也注意到了读者群文化意识的变化,因此在《啼笑因缘》里,“才子佳人”角色被普通民众所取代,反封建思想和平民精神得到了张扬。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打通南北的一部作品,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言情传奇”。

1930年12月,上海三友书社初版单行本,有插图八幅(其中作者像、手迹各一幅,明星公司所摄制的《啼笑因缘》影片的剧照六幅)、李浩然先生题词、严独鹤序、作者撰写的自序以及《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

为防止此书被盗版,张恨水被迫续写了十回,续集由三友书社于1933年1月初版。而《啼笑因缘》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小说至今再版三十余次。

这部小说入选20世纪“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4.《北雁南飞》:1934年2月2日至1935年10月18日在上海《晨报》连载。

小说描写了辛亥革命前至北伐战争时期,女主人公姚春华的一段不自由的婚姻悲剧。张恨水在单行本自序中称:“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承继、浪漫的才子情调、佛的空寂幻灭、侠义精神的弘扬及礼教的坚持与维新等方面,《北雁南飞》均体现了张恨水鲜明的文化立场。该书被称为“中国版的《伊豆的舞女》”。

1946年、1947年山城出版社出单行本,二册,共三十八回,三十四万字。

5.《燕归来》:1934年7月31日至1936年6月26日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连载。

1934年5月,张恨水携北华美专工友小李,离开北平,前往西北考察,历时近三个月,途经郑州、洛阳、西安、兰州等地,足迹遍布西北地区,并在西安拜会了杨虎城和邵力子。这次西北之行,张恨水目睹盘踞在西北的封建军阀的种种恶行——横征暴敛,抓丁拉夫,弄得民不聊生,亲耳听见了西北人民的痛苦呻吟,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

他曾写道:“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变了,文学也自然变了。”

《燕归来》描写了三个男学生陪同一个女学生杨燕秋回西北寻亲的故事,记述了旅途中所见的风土人情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作品让读者目睹了一个不幸家庭一步步被饥饿、战乱逼向毁灭的过程,呈现了西北人民的苦难和坚韧。作品还以游历者的角度,对历史文化古迹遭到践踏进行反思。

《燕归来》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有二:一是打破了章回小说写一件事的发展单线直下的手法,采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在情节发展中拦腰插进有关人物身世的章回,读来跳脱有致,富有机趣;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作家注意对人物性格、行为的刻画,并运用大量细节点染,使小说中人物的神貌、性格,更加生动,栩栩如生。[1]因此,这部小说成为张恨水创作转型期的标志性作品。

6.《夜深沉》:1936年6月27日至1939年3月7日在上海《新闻报》副刊《茶话》连载。

小说描写马车夫丁二和与卖唱姑娘杨月容的爱情生活及不幸遭遇,是张恨水所写的最后一部纯言情的著作。此书将主要人物——车夫丁二和与卖唱女杨月容的情致与心理处理得十分委婉、细腻而动人,与《啼笑因缘》并列为张恨水两大言情著作。《夜深沉》最动人的是对人物情感、情致与情绪的刻画。

小说先后创作于南京、重庆,单行本于1941年6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初版。

7.《八十一梦》: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在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连载。

小说约十八万字,以散文体形式,采取“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对国民党统治下的“陪都”腐败的官场和社会上的种种黑暗现象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有力鞭挞。由于书中人、事均有所指,所以受到了进步人士的欢迎,也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除了楔子和尾声,只有十四个梦。其原因,作者在楔子中有交代,说是因为稿子上沾了一点油腥,“刺激了老鼠的特殊嗅觉器官”,因而老鼠钻进这些“故纸堆”中“磨勘”一番,结果只剩下一捧稀破烂糟的纸渣,但“好在所记的八十一梦是梦梦自告段落,纵然失落了中间许多篇,于各个梦里的故事无碍”,暗示小说因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而触犯了当局,引来了麻烦。

《八十一梦》运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笔酣墨畅,恣意挥洒。全书充满了诡谲玄幻的悬念,上下古今,纵横捭阖,犀燃烛照,对那些间接或直接有害于抗战的社会现象痛加鞭挞。文学界盛赞该书是“梦的寓言”,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奇书”。

该书1942年3月由重庆新民报社初版(《新民报》文艺丛书之一),简称“新民报社十四梦本”。1955年1月,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经作者删节后再版,简称“通俗文艺版删节本”。

8.《傲霜花》(又名《第二条路》):1943年6月19日至1945年12月17日,长篇小说《第二条路》在重庆、成都《新民报晚刊》连载。

1947年2月,上海百新书店初版,易名《傲霜花》。小说描写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一群文化人歧路彷徨的种种行状与心态,对战时知识分子的行为与心态做了深刻的文化反思和人性自省,被誉为“张恨水笔下的《围城》”。

9.《大江东去》:1940年在香港《国民日报》连载,1947年1月24日至次年7月21日被北平《新民报》转载。

小说约二十万字,以抗战时期军人家庭婚变的故事为主线,并在其中详细记述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抗战、言情兼而有之,是“中国20世纪小说史上唯一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惨况的小说”。

《大江东去》既有对人物形象、心理的细致刻画,又有宏大的历史场景;既展现出国家的灾难、人性的裂变,又能抚慰创伤,振奋民族精神。其创作技巧也在张恨水小说中独树一帜,采用双视角的叙述手法:一是从男性视角描摹战争,交代故事发生的客观环境;一是从女性视角抒发缠绵之情,反衬战争的残酷。不足的是,作品中的抗战与言情未实现有机结合,有疏离、浮泛之憾。

1942年冬,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单行本时,删去原稿第十三至十六回及第十七回的一部分,增加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保卫中华门战斗的片断及对日军屠城惨状的描写。全书一册,二十回,近十六万字。

10.《巴山夜雨》:1946年4月4日至1948年12月6日在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连载。

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以大学教授李南泉一家的生活为中轴,描写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们生活的清贫困苦,达官和奸商们生活的豪华奢侈,老百姓痛苦不堪的日常生活和种种社会现象。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也是张恨水病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文人李南泉的生活见闻为主线,把抗战时期生活艰辛的文人、醉生梦死的太太们、堕落荒唐的伪文人、卑微多劫的女伶、发国难财的游击商、飞扬跋扈的公馆子女以及狗仗人势的副官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抗战时期的社会风俗画。

“巴山夜雨”源于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以此为题,隐含着作者抗战时期生活困苦、漂泊无定的家园之思。《巴山夜雨》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后的“探索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战争暴行的同时,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劣根性”,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台湾学者赵孝萱称该书“是张恨水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作品最高峰”。

小说单行本于1986年3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

通过对上述十部小说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现张恨水作为小说家的特点:

第一,他的职业是报人,是报人作家。他以报人开阔的眼光、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感觉来洞察社会,追求和表现社会现象的新闻性,描述和评判社会风气的变幻性,以一种形象的方式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奇闻逸事、风俗习惯、民间疾苦、民族情绪,具有较强的社会历史价值。

第二,在小说文本的表现样式上,张恨水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继承和改良,形式上由“章回”变为“章”。他以特定的身份,从特定的角度,对传统文学智慧加以继承和点化,对新文学智慧(包括外来文学智慧)做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吸收。他精进不已地使自己从旧文学营垒中探出头来,迈出脚来,最终走到可以和新文学相比较的探索者的地步。(杨义语)

第三,他的小说故事性、画面感强,极具现实表现力和艺术穿透力,小说文本实现了从报纸连载到单行本,再至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传播的良性循环。

我们从这十部小说里,还可以窥探到张恨水小说创作模式与风格的转变,这就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界,前期为“言情+社会”,后期为“社会+言情”。这不仅仅是创作侧重点的转变,而且是从过去的“叙述人生”上升到自觉地“要替人民呼吁”的现实主义新境界。我们可以这么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恨水创作意识发生大转变,1934年西北之行后张恨水的创作发生了思想、文字大变迁。正如汤哲声先生所言:“他的前期小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文学魅力,后期小说展示的是作为一个作家的人格魅力。”

有鉴于此,张恨水自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创作的这十部小说,可看作他小说创作黄金时代的典范,代表了作为小说家的张恨水的最高创作成就,值得我们永远品鉴与珍藏。

戊戌初夏书于池州寒暄斋

(谢家顺,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

注释

[1]杨义主编《张恨水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第181页。

同类推荐
  • 一爱难求

    一爱难求

    宋茴出生在显赫的宋家,自幼丧母,父亲宋平嘉在她出生后便远走马德里。她由宋老太太带大,虽备受宠爱,但自小生活在堂哥宋世和堂姐宋言的光环下,令她的性格里除却乖张傲慢还多了几分自卑感。遇见汤季辰,爱上他,是她人生中最恣意的事情,他们一见倾心,却得不到祝福,因为他是宋言喜欢的人。他们努力过,挣扎过,最后却变成了她被送走,他赌气娶了宋言。这些年,他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能与她再在一起的机会,然而,她终于回来了,却视他为洪水猛兽,执意要嫁给李其琛,然而李其琛只是为了成全宋言的幸福才会来到宋茴的身边。当一切的纷纷扰扰落幕后,汤季辰终究是用深爱禁锢住宋茴的心,得到了一生的不离不弃。
  • 作价

    作价

    现今的古玩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尔虞我诈,防不胜防。而对于资深藏友,这些还不是最操心的问题,他们更操心的是,如何用一个合适的价钱买到中意的藏品?又如何让手中的藏品稳稳升值且能卖个好价钱?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有实力但无名气的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窥见这个行业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运作内幕,并情不自禁地被卷入一场专业炒作之中。一夜之间,他的画作被拍出天价,隐藏在幕后的各种炒作手段及潜规则令他瞠目结舌……
  • 日本故事

    日本故事

    我对面单元住的是亲姐儿俩,一个姓山本,一个姓柴田。山本是她们娘家的姓,妹妹结过婚,随了夫家的柴田姓氏,后来从夫家出来,也再没改。姐姐没有结过婚,至今仍旧姓着娘家的姓,是个待字闺中的老姑娘。这样一来她们家信箱上标的名字就成了山本柯子和柴田榕子。“柯”和“榕”都不是日语里的常用字,有一回我问及她们的名字,她们说是父亲给取的,父亲战前是中学的国文先生。
  • 老人与鸟

    老人与鸟

    那是一只狡猾的鸟。鸟不同于走兽,想飞哪就飞哪,鸟在天空翱翔,是自由的象征,总是让人忍不住要抬头张望。老人已经老了,懒得去外面的世界走动,他再看鸟,就觉得鸟也不容易,鸟也有它的局限。比如,鸟虽然可以飞来飞去,但除了燕子大雁那样的候鸟外,大部分的鸟都是留鸟。留在哪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它似乎可以随便选择,但事实却并不是那样。母鸟把它生在什么地方,它的影子就留在了哪里。天空无限,它的生活圈子却是有限的。
  • 手排挡车

    手排挡车

    四十六路车又晚点了,李丹急匆匆下车,可是前面拐角处的七十二路车已经启动,她朝前跑了几步停下了,眼睁睁地看着七十二路车转过路口不见了,气得她直跺脚。又得在这儿等至少四十五分钟了,李丹不无气恼地想。天渐渐黑下来,路灯亮了,照着形只影单的李丹和她身后那根孤零零的路牌杆,眼前的大街上,除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外看不到一个人影。李丹想起自己在国内等公共汽车时的情景:站牌周围是人头涌动,人声喧哗,只见一辆接一辆的车鱼贯而来,往往是车还没有完全停稳,人们就一窝蜂地涌了上去,车门关闭时,经常有人被夹在两扇门之间,这时售票员就会大声吆喝,让大家往里面挤一挤。
热门推荐
  • 幸福的秘诀是学会珍惜

    幸福的秘诀是学会珍惜

    《幸福的秘诀是学会珍惜》遇到你真的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要用微笑向他感激,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要祝他幸福,因为你喜欢他时,不,是希望他幸福快乐吗?遇到匆匆离开你生活的人时,要谢谢他曾经陪你走过的路,因为他将是你回忆中精彩的一部分。遇到现在和相伴一生的人,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因为抓住了,所以拥有着;因为拥有了,所以幸福着;因为幸福了,所以珍惜着。
  • 国服第一包打听

    国服第一包打听

    本作者‘放飞自我放飞文笔放飞小心灵放飞所有的一切’之作。
  • 田园娇宠:猎户家的小娘子

    田园娇宠:猎户家的小娘子

    清贫的小山沟里,禾麦与一只身躯伟岸容貌不详的猎户成了亲,仗着自己有几下拳脚功夫,她抱着与猎户井水不犯河水的决心。不曾想,猎户生的人高马大,却是个守身如玉的主~下厨,打猎,种田,样样精通!最要命的是,疼媳妇技能满分!
  • 造化武皇

    造化武皇

    (新书:我当真不会修炼)五百年前,绝代人皇叶擎天撕裂虚空,触怒神灵死于九天神雷之下。五百年后,少年叶风觉醒造化神树,观想万物,自创命魂,在不断追寻自由的旅途中,打破束缚人族万年之久的枷锁。若神要灭我,便碎了那至尊王座,屠神灭道。若天要葬我,便摘了那日月星辰,自掌乾坤。
  • 美国中小学最佳课外读本: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

    美国中小学最佳课外读本: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建筑三个部分,不是简单的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而是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对作者生存时代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的介绍,以及作品创作过程的讲述,介绍艺术的发展历程。独特的写法使得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
  •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渴望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我们每天都为之奋斗。但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我们的初衷,在每天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当所有的一切都堆积在我们面前,压抑在我们心上的时候,我们茫然了。我们不知道自己如何拿得起,放得下。所以,就从这些角度出发,本书为你一一解开心中的疑惑,让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徘徊、迷惑,更好地找准位置,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真诚地希望每一位阅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 来自平行世界的他

    来自平行世界的他

    一觉醒来,余诗洋来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平行世界,这是一个汉语为国际通用语言且全球普及率高达78%的世界;这是一个华语歌坛引领全球音乐潮流的世界;这是一个虚拟歌手与现实歌手并驾齐驱的世界……调皮的杰伦:“大家好,我是杰伦,这是我的新歌《晴天》。”发飙的峰峰:“大家好,我是峰峰,这是我的新歌《飞得更高》。”耍酷的谦谦:“大家好,我是谦谦,这是我的新歌《丑八怪》。”……这是一个属于余诗洋的时代。
  • 霓歌传

    霓歌传

    瑶霓歌,天之骄女,她被契哥捧在手心上疼爱,没想到后来阴阳交错下凡,遇到了爱她至深也伤她最深的魔君...还有一直在背后守护著她却亲手把她推入政权斗争的那个人,当然也遇到了些有缘无份却爱慕她的人。这将会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演绎著她这个奇女子的一生
  • 揣着空间好修闲

    揣着空间好修闲

    文星死了,又活了,这是重生了?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咱就等着享福然后发现是穿越了,还是胎穿,虽然要娃娃养起,说起来有那咪咪心酸,但不用占着别人的身体,好哇!接着又发现了架空?咱喜欢。农村?这好啊,没有高门大院所谓的宅斗,终于可以不用为上班找工作着急了。但...被亲妈厌弃这是咋回事儿?什么她之前已经卖掉了三个姐姐,太狠!哎哟,爹妈丢下亲娘亲闺女溜了?还把家里房屋地契田产,鸡鸭猪狗、锅碗茶罐都卖了,这让祖孙,老的老小的小咋活?好在还有一处旧房子起身,奶奶撑着个把力气养气了家,等着,咱还有无敌种田孔家,等咱长大些,就把空间里面丰富的物资拿出来,也让奶奶享享福,跟着咱一起宅着养老!
  •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顺天府推官唐泛初入仕林,便遇上武安侯府的大公子意外身死的案子。原本武安侯要以婢女加害草草结案,唐泛却在尸体上发现了疑点,固执地追查下去,结果牵扯出了武安侯府上盘根错节的家族纠纷,还无辜小婢女以清白。在查案过程中,唐泛结识了锦衣卫副千户隋州。两人配合默契,携手解决了东宫案、京城诱拐案、威宁海子案、真假太子案等一系列复杂诡异的案件,为成化年间的官场上带来一股清流。本文不仅真实还原了明朝成化年间的历史风貌,而且塑造了三个充满了反差萌的角色——玉树临风的文官唐泛背地里是个吃货,高冷的锦衣卫隋州为了救人可以男扮女装,恶名远扬的东厂汪直其实只是个傲娇————三种选择,三种萌点,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