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8200000002

第2章 北京颂歌

1986年,一个辫子上绑了四根皮套(东北人管猴皮筋叫“皮套”)、头发乌黑、眼珠儿也漆黑的东北小土妞,紧跟在一个同样是头发乌黑、奔儿头锃亮、双眼皮大眼睛的小伙儿身后,一步一摇,在春天的熏风中晃晃悠悠迈进了北京城。

那就是当年的毛榛,大学四年级学生,跟着她的男朋友、大学同班同学陈米松,在外出实习往回返的路上,特地中途停留,来北京朝拜。

21岁的大四学生毛榛挎着个大书包,一条马尾辫被两根猴皮筋勒得像一条胖藕,翘撅撅地扬在后脑勺上,脑门儿两边细碎刘海儿也被一边一根猴皮筋勒着,牛仔裤把小屁股裹得溜圆,一双米色旅游鞋,小脸蛋红扑扑的,嫩得恨不能一把掐出水来。23岁的陈米松则具备了他们那个少数民族小伙子的一切特征:浓眉大眼,额头宽广,高鼻梁,厚嘴唇,面目洁净,睫毛忽闪忽闪,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咣里哐当挂在细瘦的腰上,一双白色旅游鞋鞋帮磨得马上就要咧开嘴。最牛气的是他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台“理光”牌照相机,据说价值六千多块人民币,是那个年代的高档货,从系里借来的。因为他是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常拿这个给老师和学生照相。所以全系唯一的这么一台好相机,就被他以外出实习拍片的名义借出来,一路上给女朋友照相。

那会儿他们已经到过济南和青岛,以毕业实习的名义,从沈阳那个干旱的城市来到了海滨,见到了大海,也登过了泰山,还游览过大明湖、趵突泉、青岛海栈桥和崂山。他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就是北京。他们都急切地想要到他们心中一直景仰的圣地来朝拜。

此行他们一共来了四个人,另两个男女同学也是一对儿。一起活动了一路之后,两对情侣都感觉出了不方便。于是在进京的火车上他们就商量,到达北京以后他们要一对儿一对儿分头行动,三天以后他们再在北京站会合集体返回沈阳。

火车是在一大清早进站的。下了车,两对情侣简单告了个别,然后就各奔想要去的地方。毛榛跟着陈米松,出了站,也顾不得休息,把简单的旅行包往站前小店里一存,就急忙查地图,找方位。他们想去看天安门,想看金水桥,想去瞻仰毛主席纪念堂。这个想法,已经在他们心里抓挠了好一阵子,又好像已经在身体里待了一辈子那么久。

早班的公共汽车还没启动,只有几个三轮车在站前广场上拉客。那时节,北京还没有普及出租车。陈米松对方向有着天然的敏感和辨别力,他只略扫了一眼地图,就说:“走,没多远。咱们走着去。”

毛榛表示赞同地点点头说:“行。”

一路上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只要陈米松说咱们下一站去哪去哪,毛榛就点头同意说行。在二人的关系中,看得出来陈米松是绝对的权威。对他的任何动议,毛榛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很乖顺地吧嗒吧嗒跟在后边。

他们就东张张,西望望,满眼含着虔诚和热情,眼神晶莹透亮,一步一步,走在了1986年北京春天的大街上。

走了不远以后,就上了长安街。

远远地,当天安门那个巨大的红彤彤的建筑物进入他们视野时,他们先是感到心脏咚咚狂跳,接着是“咯噔”一下子,一种触电的感觉从发梢直传到脚跟。他们的心哪,使劲撞击着那面红彤彤的墙。

遍地是红啊!满目是红!天安门!天安门!天安门如此伟大,那么一个伟大的天安门!

可是……呈现在眼前的,却怎么是一个建筑呢?!

怎么能是一个建筑呢?

天安门怎么能是一个建筑呢?!

天安门它怎么能是那么一个四平八稳、落地生根的建筑呢?!

这个打击把他们打得东倒西歪,震得嘁里喀喳。

天安门,天安门!你神圣无比的符号,你腾空而起的浮雕,你一代人和几代人横空出世的意志和理念,你、你……你怎么能够就是一幢建筑呢?!

他们一时有点茫然。

他们有点被打蒙了。

在他们小的时候,在她小的时候,念的第一篇课文不就是“毛主席万岁”,学会唱的第一支歌不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吗?

多少次,他们都把天安门的图形工工整整地画在刚刚学会描红的本子上,他们虽然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但知道它应该闪闪发光,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上边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他们在画它,全神贯注,一笔一画。用蜡笔,画成四方形的轮廓,上面两道屋檐,涂黄色;下面有墙身,是红色;中间有四个门洞,用深棕色。正中央是一个四方毛主席像,这个不用画出来,只留出位置即可。旁边一左一右还有两条标语牌,也不用细写出来,只用铅笔打上格子,留出两个长条。对了,城楼上方每边还要有四面飘扬的小红旗。

一年级的毛榛总爱把红旗飘的方向往两边画,左边的朝左,右边的朝右,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老师说:“毛榛同学,风能从两边吹吗?天安门的旗帜怎么能朝两边分别招展?”毛榛不懂,她才6岁。她只觉得红旗往两边往外撇着飞比较好看,对称又稳固。

如今她见到活生生的天安门了。天安门活着展现在她面前。她看见总被她画错方向的那几面小红旗不怎么爱飘,在北京3月和煦的微风中,它们都显得静悄悄的。那满目的红色,却比美术本上静止的颜色还要通红,如火一般的灼红,如血一般的殷红,照得她的眼睛红了,甚至牙齿都要红了。

全世界啊,全世界古代王国的人类呵,谁敢用如此如火如血一般的红色装点他们的皇城?!

这满目的红啊!天安门,你怎么却原来就是一个建筑?!

他们有点整不明白。

清晨的太阳就要在他们眼前出来了。他们一步一扭走进了广场,那个全世界最大最大的广场。虽然天气还早,广场上早已经是人来人往。广场真大啊!那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不知还有哪国人民舍得用这么大一块地皮作为天子明堂前的空场?)

他们的眼神热烈、焦渴。举目四望,他们看见了一转圈那些曾经在少年时代梦牵魂绕过的伟大地方:高高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宏伟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些形容词儿,这些个名字,都是从小就写在教科书里头的。再往前,是前门那个灰蓝色的箭楼,以前在“大生产”牌烟卷盒上经常见到。那些高大的廊柱、腾空的浮雕,气势壮观,在北京春天清晨的空气中闪现出冰凉的光芒,让他们仰慕、让他们惊叹。他们努力把脖子伸长,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

遛早的、观风景的、放风筝的人都在逐渐朝旗杆下聚拢。他们也不由自主地聚拢过去。人群在高耸的旗杆下肃然地站立,仰望,等待,等待着天边第一抹朝霞升起,等待着升国旗那庄严的一刻到来。

终于,当国旗护卫班的战士们迈着丝毫不乱的步伐从天安门门洞子里走出,来到旗杆下,完成各种仪式动作,然后让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跟着初升的太阳一道冉冉升起的时候,他们的心脏又一次咚咚狂跳,他们站立的姿势笔直又笔挺。他们的脸蛋被映红了。他们的眼睛也湿润了。所有的大人们都在行注目礼,所有的小孩们都在敬着少先队队礼。

太阳升起来了。毛榛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广场上铺满金光。那种金光洒在天安门、金水桥上,跟那红彤彤的颜色相吸附、相对接,竟然把那原先那种刺目的红变得十分熨帖,变得十分柔和。那可真是一种天衣无缝、浑然天成的奇妙效果。在那种不可一世的伟大的红里,他们定定地站立,虔诚仰视着,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景色都在金灿灿的霞光里无比美妙地旋转、旋转……

从哪儿传来经久不息的歌声?那个歌声从童年的时候起就耳熟能详:

……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

啊,北京啊北京!

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

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

各族人民把你赞颂,

你是我们心中一颗明亮的星。

……

灿烂的朝霞,灿烂的朝霞。灿烂的朝霞只有在这里才能跟火红的北京相接榫、相依傍。谁说世界上只有海拔最高的地方才离太阳最近?只有看到这里灿烂的朝霞,这火红的北京,这巍峨的红彤彤天子明堂,才会知道,这座城,这座皇城,这座紫禁城本身就是砌在太阳里的啊!这才是一座日光城,真正的日光城。太阳就是它的图腾。红色的图腾。

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沐浴在这一片红里。他们也是怀着虔诚的心情,带着通红的眼睛,对那些伟大的地方进行瞻仰。

他们先去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那是他们这一代人不灭的神圣记忆。瞻仰完毕以后他们觉得放心了。也不知是为什么,就是觉得放心了。

他们还跨过了金水桥。原来金水桥也不是金子砌的,它只是有一些汉白玉栏杆,底下的水也不是金色,而只是从故宫宫墙里流出的普通护城河水。

他们还进了天安门,真的进去了,就从毛主席像下走进去的。原来天安门还可以进去,原来里面是通着的,里面就是故宫博物院,跟沈阳那个故宫样式差不多,就是规模大了一些。

原来,“天安门”就是故宫的南宫门。

他们对天安门太崇拜了,以至于踩在平整的青石地上,他们也感觉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像腿脚有毛病。但很快,明白它就是故宫之后,步伐就走稳了。最让毛榛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整个故宫里面光秃秃的,全是宫殿和石头,没有一棵草,也没有一棵树。连一棵草和树都没有的地方,人可怎么待呢?毛榛有点不明白。

“这里是紫禁城,皇上待的地方,为了防盗,所以不栽种花草树木。”

陈米松又在卖弄他的历史知识。在这方面他比毛榛强。

但是毛榛对这地方还是不太喜欢。她比较喜欢植物,走到哪儿,都愿意把花和草种到哪儿。

等到了后花园,她才高兴了。这里有假山石,有花架,有枯藤缠绕着树木,还有一些松树正在泛青,绿得灰不溜秋的。她就在这些东西面前忸怩作态,搔首弄姿,摆了几个小土妞常用的照相姿势。陈米松一边给她拍照,一边嘲笑她说:“看你,故宫大殿那么大你不照,偏要照这几棵树。这跟大明湖那里的树有什么区别?照完了人都看不出来哪是哪儿。”

她不听,还是拗着性子,要照这些花花草草。

用自己的脚把故宫丈量过后,这时他们才真切相信,天安门原来不过就是一个门。

他们真宁愿它不是一个门,而是永远被神化、被悬空置放到纸面上的那么一个平面浮雕。

可事实上,它就是一个门。它本是一个门。它怎么能是一个门呢?它不应该是一个门啊!

这个念头是那么不厌其烦地困惑、搅扰着他们。

他们手拉着手,在清晨的长安街上漫步徜徉。北京,伟大的首都北京,1986年春天的北京,微风轻拂,白云飘荡。小鸟在天空愉快地歌唱。柳枝儿吐出嫩绿,迎春花有着鹅黄色的骨朵。一树树洁白的玉兰在红墙外边曼妙地含苞欲放。北京的天多么蓝哪!北京的春天多么温暖!红墙碧瓦,一路芬芳。毛榛一眼就瞧见了长安街上几个骑自行车上早班的年轻女人,她们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薄呢裙子,车轮一快速滚过,她们的裙摆都像喇叭花一样骄傲地开放,乍泄一路惹人春光。

毛榛不禁惊叹:“北京啊,北京!北京的姑娘春天也能穿裙子啊!”

在她的家乡,在他们的家乡,那个出了山海关以后还要走好远好远的地方,这会儿的人们还都穿着棉袄棉裤呢!

车流量很小,马路宽敞整洁。毛榛看到在宫墙下的绿柳枝旁,一群群老年人在悠闲地练着太极拳。他们慢悠悠慢悠悠地推手,抱拳,左抱球,右抱球,一下一下做着动作,节奏舒缓,不急不躁。北京人可真有耐心烦啊!打拳也打得这么慢。不像东北,老头老太太总扭节奏很快的大秧歌。

他们走进东单一家早点小吃店。北京的小店,看起来也很不一般,尽管摆设的也不过就是几把陈旧的木头桌椅,但是在毛榛看来却显得古色古香的,很有一股皇城年代久远的气息。小店的墙上挂着个小黑板,写着主食炒菜的名单。什么豆汁啊灌肠啊焦圈啊驴打滚啊的,她连听也没听说过,不知道是些什么玩意。

两个人商量研究了半天,最后她还是点了比较熟悉的油条豆浆,陈米松跟她点了一样的。然后毛榛就小心翼翼地在一张桌子面前坐下来,等待着陈米松去柜台交钱。她拿眼四望,见靠墙根站着两个无所事事的中年妇女,她们穿着白大褂,还戴着白色四方顶无檐儿的帽子,戴的胸牌表明她们是这里的服务员。早上人少,她们就叽叽喳喳扯闲篇嚼舌头,听那意思,正在背地里讲着另外一个女服务员的坏话。

一个说:“那娘们儿,特不是东西,就会卖弄风骚,成天价在家养汉搞破鞋。”

另一个说:“可不,前两天我还见她在柜上吊膀子,跟坶们领导眉来眼去的……”

她们说话时语速飞快,字正腔圆,一口标准地道的京片子,把个毛榛听得不由又心生羡慕,暗说:

北京啊,北京!北京的娘们儿扯老婆舌也像唱歌一样好听啊!

难怪大学的《现代汉语》课本里对“普通话”的定义就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呢。

北京到底是首都,到底是占了天时地利,跟外省就是不一样啊!

吃过饭,他们又乘上公共汽车慕名赶往琉璃厂。一路上,听售票员的报站,牛气烘烘,嘴里像含了块糖球似的,呜噜呜噜,含混不清,又说得飞快,舌头一打卷,一嘟噜,“下一站, ……”就报过去了,啥也没听清,像成心为难外地人。早上这会儿车里人多,看不见外面每一站的到站站牌,陈米松怕坐过站,就问售票员:“同志,琉璃厂到了吗?”

那男售票员一听他是东北口音,连脸都没扭转过来一下,仍盯着窗外看天,半搭不理、有气无力地说:“没哪。”

陈米松只能自己继续费力地透过人缝看到站的站牌。下一站,售票员报的站名他又没听清,陈米松忙又问:“同志,琉璃厂到了吗?”

售票员不耐烦地白了他一眼:“没呢。自己听着点报站。”

陈米松说:“同志,你能不能把站名报清楚点?”

“怎么着怎么着,有嘛不清楚的?”售票员挑衅似的,声音一下子高八度,仿佛刚才他还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现在却一下子兴奋度被提升起来。

“你这是什么态度?”陈米松血气方刚,一股火也蹿上来了。

“我就这态度能怎么着吧?”

“你……找你们领导来。我不跟你说话。”

“嘿,我说你这人,怎么着?领导?我就是领导,你说你想怎么着吧?”

旁边的乘客忙劝陈米松:“算了,小伙子,算了,算了。”

毛榛也在一旁胆怯地扯了扯陈米松衣角,叫他不要再说。她真不知道,北京人的服务态度怎么会是这个样。

她还不知道,凡是初来乍到北京的外地人,都会先被北京的司售人员来这么一个下马威。几乎概莫能外,谁都被他们给打击、折磨过。

北京的公共汽车的售票员,最先用他们呜噜不清的北京儿化音,用他们舌头卷曲得特别过分的当地土话,显示他们京腔京韵、生活在皇城根底下的老大自得和优越感,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个挤压式的印象,让他们立刻自惭形秽,从此就封住喉舌。

不就是仗着说了一口北京话吗?有什么可高傲的?

毛榛忽然觉得,又失语,又失落。

谁要是先看过北京天安门的红色,然后再遭到北京人用儿化音的一顿奚落,谁在这块地界上就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能做了。

真的是又失语,又失落。

这简直是一种创伤性体验。外省人进北京时的创伤性体验。这种创伤性体验,在他们进北京之初、在每一个人进北京之初就在心里打下了,活活被那些臭服务员的一嘴京油子给凿打上的。

从此以后每一个外省人就要为成为一个北京人、一个里里外外都散发着北京味儿的北京人而奋争。

在北京的三天里,他们住在一个最便宜的小旅馆里,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天黑才回来。他们几乎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出门甚至连口水都不带,每天参观各种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鲁迅故居、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徐悲鸿故居……全被他们走遍了。

在北京,不做名人真是不行的。毛榛看来看去,不知怎的,得出这么一个奇怪的结论。

他们还在清幽的北京胡同里徜徉。碧蓝的天空下,那一方方沉稳的青灰,让她觉得北京的时间可以在胡同里无限延长。偶尔,哪家王府遗址大门上的朱漆斑驳,哪家四合院厢房的破落,哪家影壁墙的凋零,都让她感觉北京真是个又破又大的了不起的地方。

尤其像牛街那些古老街道旁一排排富有人情味的树,真把北京的气韵伸展到天上去了。那些树得活多少年才能活到现在?它们一生都看到过些什么?

毛榛喜欢看树,看植物,而陈米松喜欢逛博物馆,逛琉璃厂。他在那里买了一些石头、刻刀、古旧书。毛榛对古代文学不怎么感兴趣。他们又跑到王府井书店,毛榛买了许多外国小说。

三天后跟那对同学会合时,他们互相交流都去了哪里哪里。那一对说,他们去了北海、景山、颐和园、天坛、地坛几个公园玩。陈米松听了,暗自把人嘲笑一番,心说大老远地来北京,是为逛公园来的吗?公园哪儿没有?什么时候不能逛?这里可是北京啊!伟大的首都,祖国的文化名城。到了这里不为朝拜,难道是为了来玩吗?

他们那会儿都是多么有志向、有理想的好青年哪!陈米松和毛榛他们俩都是学生干部。他是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毛榛是团总支的宣传委员,还学习成绩拔尖,考试在全年级里总是数一数二的。而另外一对是两个普通同学,是两个乡下考到省城来的孩子,拿全额助学金上完的大学,平时在班上不显山不露水,学习成绩一般。他们多少还有点自傲,妄图瞧不起人家。

多年以后,他们全都按照各自的走向,完成了他们的青春历程:陈米松和毛榛这一对带着过分要强的理想、带着WTO带给他们的职业焦虑,黯然分手、分崩离析;而那一对同学,则一直过着平静幸福知足常乐的生活,两人一直在一所县城中学当着老师,在毛榛陈米松他们俩无儿无女分居闹离婚这一年,他们的儿子已经快要上初中了。

……

三天时间里,只要回到旅店,陈米松和毛榛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一起偷情做爱。在学校时,他们就已经偷尝禁果。初恋的甜蜜,初次窥破男女奥秘的新鲜和好奇,使他们每每不能自抑。在校园食堂图书馆相遇时,每一次四目相对,连眼神都差不多是气喘吁吁的,都分明是在说“我爱你”“我想要你”“我想再一次接近你的身体”。

这是恋爱之后他们头一次有机会共同出门旅行。异地陌生的景物越发激起他们的热情。在青岛陌生的海潮、山风里,他们就每每激动得不能自抑,恨不能立刻就到一起。然而因为是四个人同时出来的,互相成为电灯泡,明明是焦渴,谁也不好意思说破,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有非分的举动。看得出,那一对儿也早已经是箭在弦上,快要按捺不住了。从他们彼此接触时的眼神,他们假装无意间的身体接触、摩擦的亲昵动作,明确无误地昭告出来,他们也已经到过一起。

都已经是大四学生了,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哪还有几个还没翻滚交叠到一起的?先恋爱的女生开始还忸怩、压抑,瞒着老师瞒着同学,颇像地下工作者。当渐渐习惯了人们的眼光后,就有了一种优越感。到了四年级以后,那些还没有男生追的女生普遍会产生自卑和焦虑,她们的心理往往会变得怪怪的。

两对情侣再这样憋下去几乎就不行了。在崂山树林里,海风阵阵。趁那一对儿去买汽水的工夫,陈米松和毛榛紧紧地拥在一起,嘴唇饥渴地胶在一起。几天来他们只能互相望着,没有空隙接近。虽然订了两间房,但是男生跟男生住,女生跟女生住,总也不得下手。

“我都快憋不住了。”陈米松拥着她,把身体紧紧贴在一起,让她感觉他那葱茏的勃起。那里鼓鼓的、硬硬的,有她心爱的神秘的东西。她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又甜蜜,又羞涩,也紧紧回贴着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他低声呢喃,她的脸羞成一块红布,埋在他的肩上。

第一次,在学校附近的百鸟公园的小树林里求欢时,他就是这么句话:让我进去。她不干,又害怕,又羞怯,两腿闭得紧紧的,连裙子下摆都拢到腿里,不让他碰。又是在他多次恳求哀求下,一次次慢慢渗透……她的神经逐渐松缓下来,不像最初那么震惊、过度紧张了,就由着他,一步步得寸进尺。到后来竟恍惚在配合着他,似乎也急于想知道游戏的谜底,想知道男女关系的谜底。

以后,“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就成了他俩之间不变的爱语。

眼下,来到了北京,终于各自行动,终于避开别人耳目了!第一天,他们游览完那些著名的广场、琉璃厂什么的,晚上一回到小旅馆里,顾不得疲劳,他跑到她的房间(为了行动方便,他给她包了一个双人间),门一插上,他们就相拥在床上,他滚烫的嘴唇紧紧把她的嘴唇堵上。像是渴望了一百年似的,他们的身体都像是在发烧打摆子,滚烫滚烫。她用身体感觉着他,憋闷着喘息着,两个年轻的尚嫌稚嫩的身体,拼命地紧贴在一起,乱冲,乱挤,恨不能把对方的命给挤出来。他的感觉就是她的感觉。他的震颤就是她的震颤。他的灼热的呼吸,热乎乎地吹在她的耳畔。震颤之中她听得他由衷地说了一声:

“咱们这可是在北京做爱呀!”

在北京做爱的感觉就是不一般,恨不能一下子把一辈子的爱全都做完。

他们就在北京华丽的咏叹调中,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恨不能把他们的爱情,全部抛洒在这块土地上。

四个月以后,当1986年秋季来临时,陈米松如愿以偿,分配到北京的一所大学来工作。而毛榛,则因为在来北京实习前就报考了本校研究生,回去以后不久即发榜,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所以她暂时还不能跟来。也就是说,她还必须滞留一些时日,大约是三年的时间,等到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能到北京来与未婚夫陈米松相聚。

从此,两条铁轨,从沈阳到北京,牵起了东北土妞毛榛的梦,爱情相思梦,和进北京的梦。

同类推荐
  • 大糖坊

    大糖坊

    作家的种类有千万种,最简单的分类可以搞成会讲故事的和不怎么会讲故事的两种,这么划分与肯定否定无关(局限于肯定否定是投资商和经理的做事习惯)。作为读者,我这么说是想告诉你,谢自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
  •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东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周梅森的《沉红》、《家仇》、《英雄出世》三篇中篇小说。
  • 琥珀

    琥珀

    周喜良他们上班头一天,看见了那个叫菱香的女人。上班头一天,不是下井,是参加培训。新工人下井前,都要进行一周时间的安全培训。参加那次培训的是新来的农民工。松塔儿沟一共来了他们五个人,除周喜良外,还有王乐、郭永顺、江玉水、刘树山。那时候刚过了年,汽车在飘飘洒洒的小雪中整整跑了一天,才来到了这个井口。巨大的矸子山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高高的贮煤仓就像卫星发射塔。宿舍的火炕上摆放着他们自己带来的被褥,地上一个个摆放着他们盛杂物的箱子,还有一个暖壶放在箱子上,再就是他们下井带饭用的饭盒子。他们新奇着,兴奋着,又说又笑。
  • 人间游戏

    人间游戏

    身为心理学专家的邵长歌找到好友夏晓波,委托他帮忙查找其失联已久的女友林珑。而此时作为刑警的夏晓波却对自我职业的认知产生严重怀疑,想离开警队。海城大学巨人观女尸案发,夏晓波无奈被派往现场,在命案和朋友委托之间奔波的他,还要考虑自己和神经外科医生戴琳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焦头烂额之际,一个喜欢莎翁戏剧的水电工进入了夏晓波的视野,在拜访了退休警察老丁后,夏晓波苦闷地发现,他身边所有的人和事似乎都被裹挟了进来——命运的漩涡从未放过任何一个人。23年前街头背尸的大提琴手,7年前的连环开颅人屠事件,夜半隐约的歌声和深山道观中飘荡的红绸,一切被漠视、被遗弃、被扭曲的,在空旷寥寂的人间舞台上隐现,一场灰色大戏拉开了厚重的帷幕……
  • 等待第十朵花开

    等待第十朵花开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三,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惊悚恐怖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类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这本《等待第十朵花开》收录的都是惊悚恐怖精品力作!故事情节跌宕,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

    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

    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学,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主题为“怀念青春,回味温暖”。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在曾经的得与失中反复纠缠,到底是一件太过累人的事情。但看到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照至稿纸上,忽然领悟到记录的意义。即是让那些曾经温暖过自己的人事,不至于全然湮没于黑夜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地诛戮

    天地诛戮

    荒古逝去,近古走向终点,一个少年肩负着天地的使命。他迈过众生的尸骨,踏过诸天万界的残骸,独自漂流过界海,穿行未知的世界。那是一个人孤凉的旅程,一个人独自血战。如今,三千纪元已到末路,他依旧在走。无尽星空诸圣争霸,乱天动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璀璨乱世中崛起,一切,从这里开始...
  • 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冯子材

    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冯子材

    在中国近代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由于中外军事水平的巨大差距,因此,这些民族英雄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关天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定海三总兵、中法战争中的杨玉科、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抵抗八国联军战争中的聂士成等,都因战败而英勇牺牲,壮烈殉国,永受后人尊崇;也有一些民族英雄曾经英勇抵抗外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而先胜后败如中法战争中的刘永福,或先败后胜如中法战争中的刘铭传,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一直为后人们肯定。而像冯子材那样,在湘、淮、桂、黔、滇等省军队都先后被侵华法军战败的不利情况下,率领新募而成的萃军,勇当前敌,指挥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完胜猖獗一时的侵华法军,迫使法国内阁倒台,法国政府放弃对中国“踞地索偿”的侵略野心,从而创造了中国近代抵抗外国侵略战争的奇迹,同时代无人可及,鲜有可与之比肩者。因而,称冯子材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应该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我在时光里守护你

    我在时光里守护你

    突然出现的林澄,唤起了穆青那段有关顾安的回忆,当她怀着忐忑打算面对自己曾经的最爱时,却发现……那种家伙怎么会是顾安呢!!!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之前的真相浮出水面,原来……不论时光如何变迁,你,一直在守护我
  • 蛮妃

    蛮妃

    一间香名远播的酒店,亦让其艳名远播,于是、、蝶蜂涌而来、、、、皇上?照样恶搞!后宫?照样落跑!首富?照样不鸟!统领?照样耍弄!古代?你奈我何!他是皇上,后宫佳丽三千,被她恶搞,冰雪层层挖解,蓦然惊觉?那抹笑,最能牵绕!他是洛阳首富的公子,性冷却情真,他们的婚约,由他来拒绝,可是,当那一抹纤细的身影驻进他的心灵时,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赎情?他是候爷之子,霸气无常,玩弄她的下场,他自食其果,雷雨中,他死死守护的是内心唯一的悸动?小王爷,如风随风,目光淡而悠远,有缘无缘,依然迎面擦肩,她望着他,他却望着别的女人,清灵的心一次一次被伤害!感情的追逐,像是一场游戏,亲身其中才发现,原来痛的是那无情的漠视!以下是月牙儿亲为我建了一个交流群,在这里很感谢她!群号是:22532061请想加入此群的亲们快快行动吧!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

    像奶奶所有的故事一样,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从前。有个孤苦伶仃却又勤劳的青年,他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只硕大的田螺躺在一条干涸的沟里,善良的青年怕这只田螺渴死了,就把它带回了家,放在盛有清水的瓦瓮里。一天,外出劳作的青年回到家,竟意外地发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门窗完好,三间茅草屋一览无遗,除了自己,并没有另外一个人。青年虽然满腹狐疑,但饿极了的他管不了许多,先填饱肚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