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8500000005

第5章 叶舟:在地为马,在天如鹰

一、相见

1.在叶舟的诗集《大敦煌》的第137页,夹着一张十年前我顺手搁放的暂充书签的便条,就是宾馆床头柜上搁置的那种常见便笺。那上边的抬头是“敦煌市悬泉宾馆”。便笺底下,压着的是叶舟的诗《青海湖》——“心灵的继承者!/这野花沸腾的水面多么宁静”;便笺上边,有我涂抹的零星句子:“刀子中的刀子/你是/男人中的男人/王中之王”。

用铅笔,也是宾馆床头柜上跟便笺配套的短铅笔。

2.十年后,为了写这篇叶舟评记,我重新翻阅《大敦煌》,于是乎便与这张古老的便笺不期而遇。纸笺已经发黄,而铅笔字迹仍然清晰。

3.一折小小的便笺,见证了岁月,也见证了当年,一个文学女青年为一个诗人迷狂的过程。

4.还是要从这首《青海湖》说起。

5.“心灵的继承者!/这野花沸腾的水面多么宁静”。

——《青海湖》开篇的诗句,轰然作响!它构成了我跟诗人叶舟的第一次相遇。

6.1998年秋季,我跟随西南军区的队伍进了一次西藏。有过进藏经历的人都知道,人在高原时,顶礼膜拜,奋力向上,同时又头疼缺氧,生不如死;一旦回到平地,事后的回忆咀嚼里,全是圣洁的唱诵与光荣,很容易犯上“西藏控”。那种高原情结会持续一两年高烧不退。更有甚者,像当年同去西藏的刘醒龙兄,“高原控”一直延续了十几年,一提西藏就大脑缺氧、眼泪汪汪!醒龙兄终于在今年秋天又上去了,上去之后果然激动,含泪发短信,写诗,诉说被高原提升的海拔高度。

7.在地球的高地,无人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人群纷纷萍聚撞击。站得越高,脑袋越大。世界在太阳穴里嗡嗡作响。

8.我的西藏情结也持续了大概一年之久。回来后疯狂阅读有关西藏的书籍。某一天,在一家小书店的不起眼角落里,发现两本《西藏旅游》杂志,彩色铜版纸印刷,精美漂亮。我立刻如获至宝,站在架前翻阅。蓦地,《青海湖》,那些带着海拔、带着高原寒气与凛冽的诗句,咚咚咚撞击我心扉:

心灵的继承者!

这野花沸腾的水面多么宁静。

野蜂凄艳

蝴蝶呼喊

一阵阵高入天堂的狂雪引人入胜。

9.站在原地,逐字逐句读着,水汽潋滟诗句,写的仿佛不是青海湖,是西藏纳木错,我到过的那个有着海拔4700米高度的高原神湖。

10.像十万散失的马群——

披挂了精神的经幡。

哦,我内心的气象和海拔将毁于一旦

——《青海湖》

11.被这样的句子迎面击毁,痴痴的,呆呆的,一时竟不知今夕何夕、今年何年。高原上的峥嵘岁月扑面而来。将这两本杂志买下,回到家中,之后做了件更加痴迷的事情:将《青海湖》一字一句抄写,用那种湖蓝色的西湖水印信笺,然后寄给同去西藏的女作家川妮。当时她还在成都军区服役。沉浸在“西藏控”里的我俩,回来后还时不时互相写个信,回忆一下高原什么的。

12.川妮很快回信,由衷赞叹:诗人真他娘的伟大!

13.那个年代、那个岁数的文学女青年的为诗癫狂为人笑,由此可见一斑。

14.从那时起,就记住了一个叫“叶舟”的诗人。同期杂志还刊了他的另外一首诗《打铁打铁》。这么刚硬又翩翩的诗,作者一定是那种外表粗糙、内心细腻的西部大汉吧?或如我们在高原上见到的红脸膛藏族男子?

15.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这个名叫叶舟的诗人。

16.隔年,机会来了。又有一次跟随北京作家队伍去敦煌的旅行。先到兰州,要有一个程式化的两地作家对谈。看到预先发的与会者名单上有“叶舟”两个字,不禁眼前一亮:就要见到写诗者本人了!等到两边人马安定下来坐好,我偷偷打听哪位是叶舟。有人指向对方人群。顺手指的方向一看,跟想象中的形象相反,却是一个安静的白脸青年。不像西部汉子,却像古代南方遗留下来的白面书生。

17.看他瘦削的身材和面庞,我暗想:他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锻造出那么有力量的诗句,胸腔里能藏得下雷霆万钧?

18.轮到要说话时,我说:来到甘肃,与作家都不太认识,就是想见见叶舟,很喜欢他的诗,还曾经抄录下来与朋友共赏。现在终于见上了!我非常高兴……

19.叶舟接话说:我们在北京见过。

20.底下人群“轰”的一声笑起来。北京这边小怪话就起来了:瞧瞧,瞧瞧,献媚没献好吧?见过人还装作不认识。

21.我的脑袋也“嗡”的一声大了,无地自容,赶紧自我解嘲说:是吗?可能是当时人太多,不记得了。人记不住,却能清醒地记住你的诗。

22.同时,心里却在愤愤:不插话,给人留点面子,会死吗你?!

23.下会以后,才去握手寒暄,问他:我们什么时候见过?叶舟说:去年,在民族大学旁边,张颐武兄组织的饭局上。

24.他这样提示,我仍记不得曾经的相见。颐武兄的气场,那叫一个大啊!雄震万里,笼盖八方。有他在场的场合,哪还有别人什么事儿哟!统统成了蹭饭的蹭会的蹭镜头的,摆设。别人互相记不住,也是应该的。

25.好在,现实生活当中,叶舟是个随和柔软的人,对朋友很尽心。不一会儿,酒宴上一喝起来,就把前嫌忘了。

26.一场指认的笑话,还是让北京方面军取笑揶揄了我一路。

27.我们的队伍还要继续往西部腹地深处走。临别,叶舟赠我诗集一册,《大敦煌》。

28.今日我再翻这部诗集时,发现,除了有我自己的数处眉批,整个扉页都是空白。竟然连个“请惠存”“请指正”的字样都没有。

29.足见,当年,那个写诗的小子,那个白脸青年,内心何等狂傲、狷介、不羁、怠慢!

30.“那正是他的黄金时代,是他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胆狂徒、醉鬼和侠客时代。”——十几年后,李敬泽在《叶舟小说集·序:鸡鸣前大海边》里这样说。

二、《大敦煌》

31.《大敦煌》就这样碰巧伴随了我的敦煌一路行。既是行游指南,更是精神指北。漫长的路途,翻到哪页读哪页。有时临睡前的小憩时刻,我和同屋的女作家轮换着朗诵他的诗,《敦煌的月光》《敦煌十四行》,献给常书鸿的《敦煌小夜曲》,献给张承志的《致敬》……

32.“大雪封山,只剩下我和敦煌/于最后一片草原,占山为王。/诗歌的王,女儿敦煌。”——《大敦煌·卷一·歌墟·西北偏北》

33.“哦,当日光渐近/ 屋梁或玫瑰的传唱:日光渐近——/这悄然的引领,只为青年知道/这神示之上的预支,只为美德听取。”——《致敬》

34.这些淬火的诗句,撞得人眼睛生疼。简直是要吐血的写法,一口,两口,喷涌,飞溅,喷薄而出,一直抵达命定的高度。

35.写完这部诗集的人,我想,应该气绝身亡。

36.有评论为证——颜俊:《叶舟诗歌中的速度》,见《大敦煌·附录》

37.有关“叶舟”的词条:“七印封严的书卷。/这白脸青年抱紧的药箱:在地为马/在天如鹰”——《大敦煌·卷一·歌墟》

38.果然,在诗人的举念、青春的盛会、祝颂和祷词都已供奉和捐献之后,在新世纪的黎明和曙光里,小说家叶舟开始呈现。俱形。

三、羊群入城

39.对于诗人叶舟来说,假如,诗是一种攀登、永无止境的上行,那么,小说的下坡路,就是直接通往死亡的。珠峰登顶的人,往往死在下山的途中。

40.叶舟用写诗的句子,来策划小说,语言仍然凛冽、倨傲,充满内在的紧张和爆发力。他用起承转合的情节,用故事的戏剧性逃脱了注定下山乏力的命运。

41.《羊群入城》《目击》《两个人的车站》……仍是一片诗歌的阵仗,处处燃烧有《大敦煌》余烬的火光。像一个蓦然闯入的孩子,以自己顽强的逻辑,不肯与生活和解。

42.到了2006年,他摸到了下山营地,节奏舒缓,平心静气,宣布登顶后的撤离已然成功。评论家雷达这样评介叶舟20余万字的长篇情感悬疑小说《案底刺绣》:“叶舟是著名诗人,他一旦着迷起小说,这个诗人的主体和小说便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文本。因为,诗人小说家的想象力比一般人的想象力飞翔得更远。诗人的敏感洞烛了小说,对人性的挖掘会产生幽深的影响,诗人灼热的目光面对女性,使女性更加美丽。《案底刺绣》一书,就是小说跨上了诗人想象力的产物。”

43.作为小说家的叶舟,里里外外,完全是一副入世的样子了。在小说的会议上,也常见到他。在《十月》杂志那次笔会上,一见面就看他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问是怎么回事,说是儿子在学校打架,被老师找上门来。我们一群写小说的不可救药世俗主义者齐声拱火,说:这有什么!男孩子,就该打架!大不了,你去代表家长承认错误,给人家赔偿赔礼道歉不就完了嘛!叶舟想了想,好像觉得也对,这才是生活的逻辑。于是眉头舒展,高高兴兴跟我们喝酒去了。

44.2010年,叶舟的中篇小说《姓黄的河流》,写出了类同《大敦煌》的雄厚气象。在杂志上读过之后,我立即给他发去短信,赞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朗读者》。当然,也许他自己并不愿意这样被比附。

45.《姓黄的河流》是他十年下山、十年磨砺,励精图治、肝胆相照之作。他已经技巧圆熟,指挥调动有力,想象力丰沛,对母语遣词造句有讲究,自如地将跨文化情境、悬疑色彩、诡异情节……这些好小说里该有的元素都运用起来,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个“文化论”的王国。

46.在地为马、在天如鹰的诗人!

这一地鸡毛、醉生梦死的小说时刻,

可还记得,

那野花沸腾的水面,

曾经多么的宁静?

2010年10月24日

同类推荐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进步的回退

    进步的回退

    演讲、对话、接受采访是释放思想、感觉的明快方式和“简易程序(韩少功语)”,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一位。韩少功学养深厚、思想敏锐、具有勃勃的创造活力,总是走在时代思潮与文学的最前沿。《大题小作——韩少功、王尧对话录》精彩纷呈,其第一章《革命追问》获2005年《当代作家评论》年度奖。
  •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作者赵国忠多年从事散轶文的搜集、整理、研究。很多鲜为人知的名家名作在读者的视野中得以回归,这些散轶文学术价值很高,作品的作者诸如李健吾、巴金、凌叔华、林徽因、陈梦家、曹宝华、卞之琳、穆时英、俞平伯、巴金、徐志摩、、范烟桥、张爱玲、钱君陶、周黎庵、赵萝蕤、穆时英、徐志摩、郁达夫、俞平伯等,这些散轶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鉴赏和研究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诗意的叙述讲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从年少时的恐怖遭遇到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再到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最后是令人哀叹的孤独晚年,带领读者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带领我们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
  • 路边书

    路边书

    《路边书》是作家罗伟章的一部散文随笔自选集,分“小笔记”“路边书”“对谈录”三辑。其中“小笔记”记录罗伟章读书、写作的心得;“路边书”记录了行走祖国大地的感悟;“对谈录”记录了作者作品创作过程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霸道公主拽天下

    霸道公主拽天下

    这辈子,再也不是好欺负的女人!谁敢惹我,百倍奉还!
  •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沈氏诞下死胎,有负皇恩,羞愧自尽死胎?明明是你的小妾捂死了我的儿子忘川水不止,奈何桥不断,此恨不休沈清漓含恨重生,回到未出嫁时吃软饭的爹,势利眼的祖母虚伪冷血的未婚夫,阴毒狠辣的姐姐去你丫的,一包药粉通通毒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妖精入凡尘

    快穿之妖精入凡尘

    女主性格可能并不是很稳定,因为每个位面都会继承原主的一种性格或者情感。女主每个位面都不是人,偏向妖怪。男主不定,过客不弃坑,此文不是成长文,女主天生强大!(别问我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亲自开的后门…)请做好心理准备,剧情狗血且无厘头…第一个位面田螺请跳过,这个位面越写越歪了,推荐从第四章观看。
  • 寄雨星菲

    寄雨星菲

    重生于这个世界,从无到有,有些霸道的老妈,温柔体贴的老爸,从踏入这个娱乐圈子就注定了要辉煌的一生……
  • 柳宗元文集(第1册)

    柳宗元文集(第1册)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神级手机的备忘录

    神级手机的备忘录

    激起你已经淡忘的辉煌岁月!
  • 潘德世界

    潘德世界

    本作是一部受《西部世界》启发,潘德的预言为蓝本,创作的一部科幻类网游小说。骑马与砍杀,热血与激情,竞技场与角斗士,骑士与佣兵,财富与地位,非凡与平凡等等,都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 他的ID叫刺客

    他的ID叫刺客

    仲夏的夜晚,知了不知疲倦的歌声伴随着空调机单调的嗡嗡声,让本来就没有睡意的我感到更加的烦躁了。我翻了几个身,头脑却越发地清醒,瞥了一眼床头的时钟,凌晨3点18分。早知如此,傍晚的时候真的不应该喝那么多的咖啡,我叹了口气,索性披衣起身,打开电脑想看看又有什么闻所末闻的八卦。最近半年多,我的日子过得颇为颓废,整日里除了上网聊天看八卦就是抱着DVD看电影。原本以为前些时候的精神不济是工作所累,可是现在辞职不干了,反而变得更加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