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0800000002

第2章 毕业报到

公元2003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全球爆发了SARS疫情、美军占领了巴格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中国宣布裁军20万……还有,这年6月,在坦克兵指挥学院组织的一场演习之后,王春阳从军校毕业了,一纸命令将他甩向了千里之外的红旗旅。

随着改革大潮的滚滚向前,与学员离队命令一起宣布的,还有这座有着“坦克兵摇篮”美誉的军校也加入了裁撤的行列,全院官兵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向军旗告别仪式,场面气壮山河,却又催人泪下。王春阳和大多数学员一样,虽然有点留恋、伤感,却也对军校单调、枯燥的生活深感厌烦,恨不得立马离开。王春阳一遍遍憧憬着到作战部队一展抱负。

距离报到最后期限还有3天,王春阳顺路回了趟安徽河阳县老家。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一次回家,还是半年前的寒假。

王春阳老家虽然叫河阳,但没有什么河,只有村东头的一条用于蓄水浇地,小时候经常洗澡、捉螃蟹的路边长河沟而已,那里留下了他很多童年记忆。自从上了高中后,他就再也没在那“河”里洗过澡。

6月30日,是王春阳到河南红阳市红港县红旗旅报到的日子。他一大早起来,上身穿着带条纹的短袖,下身穿着一条浅灰色裤子,脚穿部队发的制式皮鞋,瘦高的他,略有点清瘦,却也显得格外精神。

河阳虽然离红港只有400多公里,却没有直达的火车或者汽车。

家人送他到村头,王春阳背着打好的背包、手拉一个部队配发的拉杆箱,早早到了汽车站,先是到了县城,又转车到红阳。到达红阳市已是下午3点,听车站人员说,这儿距离红港还有50多公里,坐车还需要1个多小时。王春阳顾不上吃饭,直接坐上了去红港的中巴车。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虫鸟也懒得叫了。但在王春阳心里,四年的军校生活终于结束了,虽然肩上挂着的只是红牌牌,走出校门可就是军官了,再也不用学习考试了,最重要的是能拿工资,可以补贴家用了。

想到这,王春阳并不觉得一路上有多辛苦,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在去往红港的中巴车上,王春阳心里时不时盘算着,红港,红色的港湾,会不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从红港县一个十字路口下了车,王春阳不知往哪里去,只好喊了一辆三轮车:“去红旗旅。”

“好嘞!你坐稳了。”三轮车晃晃荡荡开得飞快,声音跟拖拉机一般,还没等王春阳缓过神来,师傅又说,“下车吧,我们进不去,只能送你到这了。”

“这么近!”王春阳揉揉眼下了车,抬头一看,果然是一座军营的大门,门楼上有闪耀的“八一”字样的红五星,两旁各站着一个卫兵,一眼望不到头的主干道两旁插满了彩旗。凭王春阳的经验,这是迎接哪位大首长或是欢送部队出征的场面。

王春阳走到卫兵前,将自己来此报到的介绍信恭恭敬敬地呈上。

“你先到值班室登记一下吧,我们联系一下。”卫兵打了一通电话,又说,“排长,您今天来得真不巧,部队下午都去野外驻训了。政治部有通知,说是有新毕业排长报到,先在值班室等一会儿。”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在院校也快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何况,王春阳早上只吃了半个馒头,喝了一碗妈妈做的疙瘩面汤,中午更是粒米未进,便让卫兵帮忙照看一下物品,出去吃饭了。王春阳寻思:自己的头发也长了,第一次到连队报到,要给人留个好印象,趁吃饭的机会拾掇一下头发。

也许是坐车久了疲倦,也许是值班室的通风不好。走出大门,天气虽还炎热,但王春阳分明感到了丝丝的惬意。

王春阳靠路的右侧边走边瞧,发现几个小餐馆和一个店面好点的餐厅,他都没进去。不知不觉中,他走到了刚下中巴车的那个十字路口,这才发现,距离大门口也就七八百米远。不能再往前走了,他依稀记得来时坐车上看到前面都是五金店和一些商业区,根本没有吃饭的地方。王春阳随便找个餐馆凑合着吃了点,吃完了他还要理发呢。

“能理发吗?”王春阳来到一家理发店,里面一个客人没有。屋里有个楼梯通向二楼,迎接他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穿着粉色的连衣裙。姑娘抬头一看:“过来我帮你洗洗吧。”目光正冲着王春阳,像清泉抚过鹅卵石,淡淡的、甜甜的。

王春阳像是得了指令一样,跟着姑娘来到洗头的地方,躺在洗头的沙发上。姑娘调节好水温,轻轻洗了起来。可能是因为真的累了,或者是太舒服了,长这么大,还没有这么漂亮的姑娘给自己洗过头,还有洗发水的香味夹杂着姑娘身上的脂粉香拂面而来,幸福的滋味让王春阳几乎入梦了。

“洗好了,你自己擦擦吧。”王春阳接过姑娘递过来的毛巾,使劲地擦头。

姑娘随手拉开一把转椅,王春阳端端正正坐了下来,等着姑娘给他理发。

“理什么发型?”姑娘边给王春阳系遮头发的围巾,边问道。

“平头就行。”

眼见漂亮姑娘要动手了,王春阳怦怦直跳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爸,客人头发洗好了,您下来给他理发吧。”姑娘说着上楼去了,下来的是一个中年男子。

王春阳紧张的神经这才放松,心里念叨,自己是不是有点鹌鹑想吃红樱桃——想得太美了?

“你是部队上的吧?”中年男子一看王春阳这坐姿、这发型,就猜个八九不离十。

“我今天刚来报到。”王春阳依旧端坐着。

中年男子没问王春阳理什么发型,就直接理起来了。他知道,部队上一准是要理板寸。

中年男子果然是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不一会儿就理好了,王春阳对着镜子照了照,也感觉精神了不少。只是那个姑娘再也没有出现,最后帮他洗头的是眼前的这位理发师。

返回门岗值班室,老远就听到了《新闻联播》那段熟悉的开头,王春阳知道已经7点了。卫兵队也在组织大家看新闻。一名卫兵说:“排长,刚才政治部值班室来电话了,说是让您去那里。”

王春阳打听好路线,就带着行李走了。

天已擦黑,走在大马路上,空无一人,不知何时刮起了微风,下起了细雨,彩旗随风飘动。王春阳顺着路尽力张望,能望见的只是无限延伸的路和树,不免感叹:这营区真大呀!

大约走了1公里,好不容易到了机关办公楼门前,四周都是树,王春阳心里嘀咕着:“不愧为野战部队呀,隐蔽工作做得这么好,别说晚上了,白天离远了也难辨认。”

王春阳短暂停留了一下,直接来到了二楼政治部值班室,屋里已经有了两个“红牌”,还有一个政治部的公务员。

王春阳刚放下行李,一双热情的手就伸了过来:“你好,我叫关舜,通信专业,老家山东的。”

王春阳细细打量了一下关舜——个头和自己差不多,只是白白净净的,不像是一个在军校里吃过苦的人,倒像一个国防生。他也简单做了自我介绍。

王春阳的猜测不假。关舜确实是一个国防生,父亲关尧是总部一名将军,母亲是国家公务员。本来他是可以留京的,叛逆的关舜不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坚持来了这里。在他心中有过誓言: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决不再依仗父母。

“我叫杜长伟,步兵专业,本地人。”刚松下关舜的手,又一只手握了上来。此人中等个头,握着手,眼睛却并没有看王春阳,大热的天还一手插兜,身体往后仰着,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傲慢之情。他父亲是做建材生意的,家境殷实。和王春阳、关舜不一样,杜长伟当过两年兵,是从部队考学的,年龄偏大了些,也显得老成。

负责分配的干事,还没过来。3人在值班室边看电视边聊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看起来并不像刚认识的,或许这就是部队天生的战友情,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吧。

“什么鸟红港,我还以为是多好的地方呢,原来就是一个破县城。”关舜心直口快地说。

杜长伟却不断向公务员打听旅长是谁、政委是谁、主任叫什么、干部科长叫什么,又都是哪里人。关舜不耐烦了:“你是包打听呀,你打听那么多干什么?”

杜长伟这才有所收敛,转身问王春阳:“兄弟,你哪年出生的?”

“1981年8月1日。”王春阳丝毫没有隐瞒。

“好生日呀,两个八一,一听就是当兵的料。我1982年7月出生,你是哥。”关舜又看了看杜长伟说,“你问别人,自己怎么不报上生辰八字?”

“在我面前,你们都是小字辈,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我,我,我是1979年出生的。”杜长伟很不情愿地说出自己的出生时间。

除了聊生活,王春阳并不发表政见,来之前,他谨记着学员队教导员的告诫:“紧开口,慢张言。作战部队人多嘴杂,言多必失。”

整个聊天,听得最多的就是关舜发表的感慨,一番又一番。

不知不觉中,晚上十点钟已过。终于等到负责分配工作的干事回来了,赶紧给3人按专业进行了对口分配:王春阳坦克营,关舜通信营,杜长伟步兵一营。

不一会儿,3个营都来了留守干部,各自将3人领了回去。来接王春阳的是负责留守的坦克二连郭副连长。

路灯在树丛下显得特别昏暗,有的路段根本没有路灯。郭副连长打着手电筒在前面走着,王春阳跟在后面,穿过一条细长的小路,又走了好像比进大门时还长的一段路。

终于到了坦克营。这是一个三层楼的营区,二楼三楼住着一连,营部在一楼,后面还有一栋三层楼,住着二、三连。王春阳忍不住说了句:“真远呀。”

“那是,我们营是最远的。”郭副连长带王春阳来到三楼一个房间,里面连一张床也没有,地上凌乱地铺着3张凉席,好像以前住过人,还没来得及收,吊扇还呼呼地转着,“你就先住这吧,我们这是新营房,新床还没配发到位,旧床都被拉山上去了,明天正好有车下来拉东西,你随车上山吧。”王春阳还想问点什么,郭副连长已经走出了房门。末了,郭副连长回头来了句:“明天七点半开饭,我会让小值日带你去饭堂。”

王春阳快速打开被子,铺好“床”,到洗漱间胡乱地洗了洗,倒头就睡了。

同类推荐
  • 人杰

    人杰

    他现在叫萧杰,他只能重头开始。他有一个姐姐叫萧玉,对他很好,萧杰所有的记忆,就从这里重新开始。他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拥有奇异力量的少年,在一路阴谋陷阱里,他一步步沦陷,一步步揭开真相。当他撕开那层神秘的面纱时,面临他的是幸福还是真正的劫难?
  • 望儿山

    望儿山

    沛河边上,有座悬崖峭壁,苍松挺立的高山,人称它鱼龙山。人们所以称它为鱼龙山,并不是因它高大雄奇,而是它肚里有一洞,洞中有一潭,其深无比,直通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的子女常来潭中,嬉戏作耍,散落下无数龙虱,变成世间稀有的小鱼,当地农民称叫龙鱼,又有叫着霉鱼,因为只在霉雨季节,在潭中方可捕捞到此鱼。不管是叫什么鱼,此山是因鱼而得名,故叫鱼龙山。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了。不过,潭中确有一种鱼,很为罕见。
  •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是司汤达在一桩真实的刑事案件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平民,因精通拉丁语而被聘为家庭教师,从此走上奋斗之路。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但却无法通过从军一展抱负,于是隐藏雄心,穿上黑袍成为教士,渴望通过教会之路爬上高位。自尊与自卑、真诚与虚伪、雄心与野心、正直与伪善、妥协与反抗等矛盾特征一直在于连身上对立存在。他的爱情也掺杂了野心和计谋,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爆发出真实动人的火花……
  • 出轨

    出轨

    生活中的好多事情,都是事儿赶事儿赶到那儿的,看似是巧合,其实是宿命。发生在法官刘世续身上的事儿,就是如此。本来,这件事跟他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就因为他为人热心,这事就跟他关联上了。当然了,一年前他要不是作为优秀法官调到诉讼服务中心来锻炼,即便他再怎么热心,也不会遇到这件事。因为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窗口单位。这天上午快接近中午时分,当事人马鼎盛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有很多窗口,马鼎盛当时的位置离刘世续所在的窗口很近,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冲刘世续的窗口去,而是直奔他的同事王一梅的窗口去了。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著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一次,青年维特参加乡村舞会,与少女绿蒂相识,一见倾心。无奈绿蒂已名花有主,定婚在先。为了摆脱这无望而苦恼的爱情,他决定离开绿蒂,到公使馆担任秘书。官场的腐朽、虚伪、庸俗无聊,使他不能施展才能。维特愤然离去,应邀在一位侯爵的庄园客居一段时间,但他同那里的环境照样格格不入,于是又回到绿蒂身边。此时绿蒂已经结婚,他不再能随意厮守在她身旁。爱情破灭了。在那腐朽、黑暗的社会,他找不到出路,终于在绝望中自杀。
热门推荐
  • 人生能有几回搏: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人生能有几回搏: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 无毒不女配

    无毒不女配

    穿越成炮灰小女配,她能怎么办?当然是小命要紧啊!!!救命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幸兴

    幸兴

    “在下王宽,你呢?”“小景”从未想过的相遇,却是扯不断的缘分。我一辈子恪守礼法,你却是让我破戒之人。第一次想着法扯谎,第一次想知道你是谁,第一次想保护一个人一辈子。你就是我的克星啊,小景。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

    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

    周锐幽默系列之三:《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是上海作家周锐的童话故事集,作者以独特的幽默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阐明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寓教于乐。本书所收作品题材多样、幽默风趣,语言质朴,非常富有中国特色,在看似不经的故事中暗含中思想与厚重。是优秀的少儿课外读物。
  •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

    雨水沾染了她的衣衫,梨花落在她的发间,她在人世间,寂静的等着梨花开了又落……淑梨笑了,…疏离…她笑颜如花,看着一个个待她好的人,心如槁木……从此一朵朵梨花残败于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