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7600000006

第6章 汉家天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的汉高祖真的是用一生在践行着这句话,前半生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可以说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四十来岁的老男人了,家徒四壁连个老婆都娶不起,想想我自己比他强多了,好像也找不到老婆,哎,真是不同时代的人也有同样的悲伤啊!

如果不是秦末农民起义,我想刘邦的一生也许也就是个农村小瘪三,天天靠吹牛逼混日子过完他的余生了吧,不得不说他真的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这一点即使时间过去几千年也没见哪个史学家出来反对的,他就是命里注定的天命,你不得不感叹,一个农民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像他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似乎他从造反后就认定了自己就有天命,誓要与项羽争天下,与诸侯争天下,与外邦争天下,他本有机会在汉中安安稳稳的当他的汉中王,一个农民能达到他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我想呐如果我是他肯定就安心享受下半生了,管他天下纷纷扰扰呢。也许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都有他的过人之处吧。

这两年我发现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点爆棚啊,动不动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其实就是出于汉朝,原句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格外的霸气外露,盛气凌人!

如果你以为这句豪言壮语是开国皇帝刘邦说的,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汉高祖刘邦虽然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成立了西汉王朝,但是这时候的汉朝说实在话根本没办法跟当年秦始皇时期的秦朝相提并论,当年秦始皇鼎盛时期也被北方的匈奴人欺负的只能去修长城抵御外敌,更不用说现在刚刚成立的汉朝,秦始皇时期苦心经营的国力在胡搞组合和秦末农民起义军的破坏下,国家早就千疮百孔了。更不用说现在汉朝刚刚成立,远在北方的匈奴先不说,就算是在汉朝国内也不太平。

西汉成立之初为了稳住当初一起打项羽的功臣(包括六国遗民啊,韩信这种打出来的大将军啊,还有一些土匪山大王啊),毕竟当初一起合伙过嘛,这才刚打完项羽难道你刘邦就敢过河拆桥吗?虽然我们刘邦是个无赖,但是各方势力那都是有实力的,可不允许你刘邦耍无赖的哦,为了安抚各方势力,刘邦的汉朝就实行了郡县和分封并举的方法,也就是中央直辖的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封给各个王的地盘你们自己管,但是名义上我是你们的大哥,你们都要听我的。就这样分封大会就完成了,似乎大家都挺满意的,毕竟各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嘛,只有两位大佬对这结局比较不满,一位就是功高盖主,逼的项羽乌江自刎的大将军-韩信。我们韩将军可是有苦说不出啊,戎马多年,为刘邦上刀山下火海,可以说没有他韩信就没有他汉高祖的今天,本来韩信在齐地混的风生水起的,可是刘邦对他相当不满和忌惮,这次分封大会上他故意把韩信调了个位置,分了个名义上的楚王,还给人家软禁起来了。你还别说,人家刘邦也怕啊,这种厉害角色你说项羽都被你搞死了,哪天你要是一个不高兴把我也搞死了,我上哪说理去你说是不是。

第二个不高兴的,那自然是我们汉高祖刘邦啊,他是想啊我半生戎马跟项羽斗的活来死去,死去活来的,结果还得跟你们分天下,而且我这当大哥的分的地盘还不如你们这些小弟的油水多,这不符合我刘无赖的气质啊。于是乎他时不时的就去压迫下某某小弟,逼的人家起来造反,然后他趁机平叛再把人家的地盘吃掉。你看一把年纪的人了,也真是不容易,就这样一点点的又增加了不少地盘,最后有些北边靠近匈奴的小弟就不爽了,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你这么欺负人的,我单挑打不过你,我找人跟你群殴。于是乎这些人就联合了匈奴人一起来干大哥。这么一来单方面的内斗就开始演变成了国与国的战争了,刘邦也不怕,灭了一些小弟之后让我们的汉高祖自信心爆棚啊,匈奴嘛,野蛮人而已,不用怕。于是他亲自统兵几十万去跟匈奴人群殴。

历史再次证明,只要是我刘邦亲自带兵打的仗——就没赢过!

本来我们老刘是抱着秀肌肉的姿态去的,他是想亲自统兵打个翻身仗让各个分封王都看看我这个大哥的厉害,也证明自己不是非韩信不行,所以这次他御驾亲征,亲自上前线跟匈奴作战,没想到肌肉没秀成,自己都让匈奴包围在了白登山,无奈啊,真无奈。一把年纪了还要遭受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这下真是丢脸丢到国外了,如果是项羽他应该也没脸回去见国人了,可是他是刘邦啊,丢脸又不是第一次啊,丢国内跟丢国外有什么区别呢?都丢那么多次了哪里还有脸啊,赶紧想办法逃出去啊,你还别说,要不怎么说人家有主角光环,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命,但是就是死不了啊,被项羽包围了那么多次他能逃,那只能感叹人家有群众基础啊,不过这次都打到国外了,他还能逃的了啊,你说神不神奇,意不意外。我们的大帅哥陈平献计贿赂了人家匈奴单于的老婆,你别问我为啥人家单于打战还带老婆在身边,这个我也不知道啊,反正人家就是贿赂成功了,真是感叹金钱的力量啊,果然是万能的。

就这样刘邦有惊无险的逃回了汉朝,虽然他是逃回来了,但是这一战汉军精锐也损失的差不多了,而且从此以后汉朝开始屈辱的和亲政策,简单点说就是送钱送女人。虽然两方是签了合同的,但是匈奴人似乎并没有所谓的契约精神,往后很多年,匈奴人还是该抢的照抢,你送的照收,刘邦经此一役也是彻底认清了自己,他也曾感慨: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整顿吏治,调拨粮饷他不如萧何。论统兵百万,征战沙场,他不如韩信。他唯一的能耐也就是会用人而已。可是汉朝成立后,张良隐退了,萧何老迈了,韩信又不敢放出来,他也难呐。

说实在话我们也不能说人家刘邦无能,他一个农民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前无古人了,人家秦始皇怎么说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统一天下的,刘邦呢?人家就一农民出身,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他没有巨人的肩膀站也就算了,他还要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项羽争天下,你说他容易嘛?就好像现在一个刚创业的小屌丝要去挑战上市公司一样,你说这样的对垒公平吗?你看看人家项羽,虽然说个人实力也很强,但是你还得看看人家的家族背景,人家怎么说也算个名门之后,从小那也是有受家族熏陶和大力培养的人才,如果他跟刘邦一样是个穷困的农民,那即使他力能扛鼎最终也就是英布彭越那一类的三流人物,而且他后来也是站在叔父项梁的肩膀上开始发家的,所以说论出生,论教育,论实力,不管比什么我们刘邦都是不入流的,就连那些土匪山大王都不如,人家起码有能耐能打仗。就这样一个资质平庸,出生平凡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对他有那么高的要求?就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他就该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那以后刘邦开始信奉道家“无为而治“,虽然大政方针是与民生息,但是在针对各个分封王上刘邦还是加紧了脚步进行兼并和收购,毕竟年纪大了,得给自己的孩子留一个稳定的天下,要不怎么说中国的父亲伟大,你看几千年来都一个德行,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能行,他们总是觉得孩子不行。刘邦是想自己现在在世还能镇的住这些诸侯王,到时候自己死了我那孤儿寡母的可不一定能镇的住这些人,所以坏人干脆做到底,把能灭的统统都灭了。当然我们多多益善的韩信也在被灭的名单里,虽然这时候的韩信已经没有兵权了,但是各方造反势力似乎都挺好学,一有困难就偷偷写信给韩信问计,韩信也很热情,人家这么好学那我得教啊你说对不对,我可是兵仙啊,粉丝这么热情怎么好意思拒绝呢?于是乎他就成了清算的重点对象了,现在很多人说韩信其实是勾结那些造反的人打算里应外合造反,我也不敢说韩信没有这个野心,但是更多的我是感觉同情,为啥这么说?因为很多人站的角度不一样,如果是站在国家民族大义上,那确实汉朝好不容易统一天下,再次爆发战争那天下百姓又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说分久必合,秦国统一时天下百姓还没安定就又开始秦末起义,再到楚汉争霸这么多年,可以说最受伤的往往是天下百姓。可是有谁站在他韩信的角度替他想想,他也只是个开挂的普通人,他为刘邦的事业征战多年,可以说刘邦的公司应该分他三分之一的股份,从做事业的角度来说这个无可厚非吧?但是凭什么现在公司干上市了,我韩信却下岗了呢?不仅没了实权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而且名义上还要再来恶心下他,冠冕堂皇的给他分了个楚王,谁不知道项羽当初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下场不就是他韩信的下场吗?有谁站出来为他韩信说话吗?如果只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说我都为他鸣不平,凭什么?我死心塌地为你干事业,现在你赚的盆满钵满了就把我一脚踹开了,我能心里平衡吗?见过耍无赖的没见过你这么无赖的,既然命运不公我就跟他斗到底!

当然大势所趋有时候是不以某个人为转移的,那种能轻易改变格局的人往往不是被天收拾了,就是被人收拾了。韩信最后被吕后和萧何用计杀死了,后人感慨当初月下追韩信的是萧何,如今献计杀韩信的也是他,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韩信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跟那些上过名校的还有世家出身的名人不同,这是个自学成才的人,现在还有很多史学家在研究韩信到底是师出何人?但是得到的结论:不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是自学成才的。你说要是在太平盛世,出身在好一点的人家你能读书也算是正常,但是韩信不是啊,他算是身在乱世,而且好像是个流浪汉,我都无法想象他的兵书到底是哪里偷来的?那时候可不是现在有首都图书馆啊,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出书的呀,而且刚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的书籍是管的比较严格的,他到底从哪学来的之乎者也呀?真的不得不感叹真是个神人啊。当然我更感叹的是他跟刘邦的脸皮差不多厚呀,人家刘邦起码还有家的概念,这韩信那就是个流浪汉了,天天只能靠着在亲戚家蹭饭度日,他也不下地劳动,天天就手拿天书,腰佩铁剑到处晃悠,有一次在街上碰到一屠夫,人家就看这韩信十分不爽,你说你这小白脸天天大摇大摆的,穿的破破烂烂的装的跟个公子哥似的,还敢佩戴宝剑,在古代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宝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哪,于是他就伙同几个地痞流氓来欺负韩信,这可能就是古代版的霸凌吧,屠夫威胁韩信说:要么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要么你就抽出你的剑砍死我。韩信被逼无奈最后只能从他胯下钻过去,这就是胯下之辱的由来!你要问我当时的韩大将军有没有屈辱的想自杀?我想应该没有,反正他后来因为天天蹭饭又不干活被亲戚赶出去了,后来又在河边蹭人家洗衣服的大妈的饭团吃了一段时间,如果他脸皮薄我想他早就饿死在路边了,但你要是说他没有尊严那也是不行的,只能说大人物往往能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这种事就算是放在今天这个社会我想也是适用的,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韩信天天下地干活,只在晚上温习功课,那他估计要多花几十年光阴,那样他是能吃饱饭也保有尊严,但是他绝对成就不了那样的事业。就好比在这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很多小姑娘选择对象也是希望对方既有良好的教育水平,又有丰厚的物质基础,试问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儿他如果把时间花在了学业上,他又有什么精力赚钱?他如果不读书早早进入社会赚钱,那他又哪来的学问根基?世人的苛刻要求从来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试问他韩信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又不好,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学更不用说住什么学区房了,他热爱读书忽视了劳动有错吗?你看看现在一个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有干活吗?他们又何尝不是接受馈赠的韩信,为什么他们就那么的心安理得,韩信就该被后世口诛笔伐呢?我们可否将心比心,站在人家的角度看看,如果换成是你,你会做的比他更好吗?他在本该受父母关爱的年纪却无奈四处流浪,他刻苦读书努力奋斗最后总算在刘邦的公司混到了合伙人的职位,他是付出过艰辛和努力的,为何没有人为他说过公道话?难道民族大义就该牺牲他韩信吗?如果命运不公,为何要任命运摆布?

收拾完这一切,我们的汉高祖刘邦也已经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刘邦就只比秦始皇小几岁,但是感觉好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人生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刘邦还是对后事不大放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老刘家的子孙能更好的掌握国家权利,刘邦杀了一只白马用马血跟群臣一起立誓,今后非他刘氏子孙不得封王,这就是白马之盟的由来!

就这样,也许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做,也许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说,那,就这样吧,劳苦半生的汉高祖刘邦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他无疑是成功的,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整个汉帝国,虽然说当时的时代背景给他了很好的创业机遇,但是你不得不说这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然为什么天下那么多起义者,不乏六国王公贵胄,不世出的英雄豪杰,最后却只有他达到了顶峰。站在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说,他是成功的也是艰难的,创业起码不用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可是革命那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你看刘邦的创业生涯,那几乎绝大部分是在被包围的途中。没有强大的信念的人是做不到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多数人都放弃在了黎明之前!

刘邦走后他儿子刘盈登上了帝位,成了汉朝第二任皇帝,这位仁兄让我们深刻认识了什么叫虎父多犬子啊,当然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人家现在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宝宝,你看晚生也不一定优生啊,历史告诉我们生孩子还是要趁早,不然你可能来得及生,却来不及教。刘盈本身性格也比较软弱,我很不能理解,为啥一个地痞流氓加一个有文化的女强人,却生出了一个软弱性格的孩子?真的是感叹基因太强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还有可能突变。为啥说他老妈是个有文化的女强人?人家有文化大家都是知道的,女强人吧,有可能是被逼出来的,现在就得来说说我们的吕雉阿姨,因为刘盈小皇帝已经不重要了,汉朝在这段时间暂时姓吕而不姓刘。

这位富家女的一生经历也算传奇,从投资一个一无所成的地痞流氓到成为一个国家的国后,这简直是风险投资界的鼻祖。

她原本是个小资家庭的孩子,人长的也还可以,故事要是正常发展这种人应该也就是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然后相夫教子,平平凡凡的过一生,但是这姑娘偏不,当然我也不知道她当时到底是被迫的还是真的能算命算准了刘邦这个四十多岁还找不到老婆的老流氓将来能当皇帝,反正他真的是嫁给了这样的男人,当时的刘邦都还没开始创业,家里家徒四壁,穷的那是叮当响,据说长的还相当猥琐,就这样的人你说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会嫁给他也真是应了那句歌词:一定是有特别的缘分,才让她们兜兜转转变成了一家人!

话说后来刘邦开始创业了,生活总算有点盼头了,但你以为吕雉的生活就跟着好起来了,命运从来不会善待任何一个大人物,当时刘邦趁项羽陷在齐地时召集各路诸侯偷袭项羽老家彭城,攻占彭城之后刘邦以为项羽就这样完蛋了,所以把一家老小都带到彭城去举办庆功宴了,没想到后来项羽杀回来又夺回了彭城,刘邦自己是溜走了,但是老爹和老婆可是被项羽抓住了,后来楚汉对峙之时项羽说要烹煮了他爹的时候其实是要把吕雉一起煮了的,幸亏项羽最后碍于面子没下手,不然吕雉也早就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吕后了。

汉朝成立以后吕雉也就成了正宫皇后了,虽然刘邦风流成性在吕雉没在的日子里身边也是有大堆的美女环绕,但是凡事总要讲个先来后到,中国人是很讲究名分的,吕雉人家是第一个明媒正娶的,也就是夫妻,后来的都只能算妾。当然人家吕后的位置也不是十拿九稳的,刘邦的小妾有很多,最宠爱的是一个叫戚夫人的小妾,毕竟人家戚夫人现在还年轻貌美,吕后这时候也人到中年,已经没什么魅力了,那么多年的贫穷生活我想也早就把一个富家姑娘磨成大妈了,不要说皇帝了,就算现在的一个暴发户嫌弃原配的也很常见。

汉朝成立后后宫也就演起了宫斗剧,戚夫人占着刘邦的喜爱时常不把正宫吕后放眼里,甚至怂恿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做太子。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人家吕雉可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过多少次鬼门关的人,她怎么可能被你一个靠脸吃饭的小姑娘斗倒。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吕后也是显示出了她的政治手腕,不得不说有些人的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你说这种天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没有执政经验的女人,她为何就懂的宫斗?那时候也没有宫斗剧可以参考借鉴,真的就是天生的才华。吕后团结了大部分的精英人物,就连丞相萧何都唯她马首是瞻,不仅为她保住儿子的皇位出谋划策,还为除掉韩信牵了个线。

想想刘邦也是挺可怜的,死前把天下所有有能力威胁他儿子皇位的人要么搞死了要么搞废了,千算万算居然把自己枕边人给算漏了,可能是我们吕阿姨藏的太深了吧,别以为我们这位家庭主妇是好欺负的,有些仇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刘邦一死吕后就仗着儿子是皇帝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利,她才不管刘邦生前定的什么白马之盟,什么人都没自己娘家人可靠啊你说对吧,不姓刘又怎样,我就给他们封王谁能奈何啊?就这样吕家外戚就渐渐进入了国家各个权利机构,朝堂上以萧何为代表的群臣也是敢怒不敢言啊,我们吕后虽然是个女人,可是也不得不说人家真的很有政治手腕啊,不知道这家人都哪来的政治觉悟啊,那时候好像也没有什么MBA培训基地啊?反正这对夫妻那真是天生的政治家,搞权谋手段那是一套一套的。反正在吕后掌权期间连匈奴人都被她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也暂时不敢趁机来占便宜。整理完前朝她又开始整顿后宫了,终于可是逮着机会了呀,要说这吕阿姨平生最恨的人那莫过于情敌戚夫人啊,恨到什么程度呢?那个时代所有形式的虐杀手段都不足以平息她多年积压的仇恨,于是她针对这个情敌独创了一种死法,她把戚夫人砍掉手脚,挖掉眼珠,剪掉舌头,然后泡进酒桶里,在扔进厕所里,让她慢慢的在痛苦中死去。。。真是太残忍太残忍了,到底是有怎样的仇恨才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你说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你偷偷让人去做也就算了,她还觉得蛮有成就感的,不能单独欣赏,还得叫上自己的儿子一起去欣赏,愣是给我们小皇帝吓傻了呀。搞死了戚夫人之后她就计划着把她儿子刘如意也给处理了,但是没想到这刘如意和刘盈私底下是铁哥们啊,为了不让老妈搞死这铁哥们,刘盈愣是上厕所都带着刘如意,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最终铁哥们还是被吕后弄死了,我们小皇帝刘盈那是伤心欲绝啊,这简直是遇到变态老妈啊,没法活了,真的没法活了,于是可怜的刘盈小皇帝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人呐,有时候做事真的不能太绝,都说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种东西叫做:报应!

吕后虽然独掌了大权,但是却中年丧子,不知道她是否痛心不已,是否有过忏悔,作为母亲她应该是痛苦的,但是作为帝国统治者她也是幸运的,儿子死后她又另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她继续在幕后掌控着帝国的最高权利,没过多少年吕后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如果单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她的成功远超过后来的武则天,如果从一个女人的一生来说,她其实是不幸的,年轻时没有嫁给爱情,青春时期都在流亡,中年斗小三,晚年丧子,死后恶名昭彰,似乎没人同情她,没人可怜她,如果她当初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爱情,也许她不会被写进史书,应该也不会活的如此艰辛,然而,人在江湖,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

吕雉一死新的一波清算又要开始了,当然现在是老刘家的子孙出来清理老吕家的人了,这天下本来就是人家老刘家的人打下来的呀,你们老吕家算什么东西啊,赶紧滚一边去。于是那些墙头草当官的看形势对老刘家比较有利,赶紧的都加入反吕联盟了,当然这里面也很多当初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当初吕雉掌权时手腕太硬他们也不敢公开反对,现在吕后一死一个个墙头草马上随风倒啊,吕家的势力很快就被清空了,当然连吕后立的傀儡皇帝也被清理了,这是吕后立的呀,不能算数,我们得重新立一个新皇帝嘛,新年新气象嘛,于是他们就把当初刘邦一夜情生下的孩子刘恒立为了新的皇帝,为啥说是刘邦一夜情生下的孩子呢?原来他的母亲是当初魏王豹的宠妾,被汉军俘虏后在汉军后方负责卫生工作,后来某天被刘邦遇上了,于是,你懂得。就那么一次没想到就有了,你说神不神奇。由于他老妈地位太卑微为人太低调,所以一直没有被吕雉注意到,所以才能活到现在。历史告诉我们做人有时候还是要低调点地,枪打出头鸟是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感慨: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几波人抢来抢去没得到的皇位,最终却让一个无心争夺的人得到了天下。

从此历史拉开了文景之治的新篇章!

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这不是一个人,这是一对父子,老爸叫汉文帝,儿子叫汉景帝,由于这对父子配合的太过完美,同时又都是奉行祖上无为而治的国策,所以吧可以把他们俩的历史放在一起说。由于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大功绩所以他们的名头基本上都被汉武帝的光芒给掩盖了,在中国,似乎有一个铁律,那就是人们往往只记得金牌获得者,银牌啊铜牌啊往往无人知晓,就好像人们只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老秦家祖祖辈辈为他打下的基础,如今也是一样,人们似乎只记住了汉武帝,却没人知道文景两位皇帝为他的财务自由付出了多少努力。在文景两代人的努力下汉朝的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富裕了,国家有钱了,军事实力也提高了,人民腰板直了底气也就足了。刘邦给儿子留下的可以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底子,可是到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接过的权柄却是个异常强盛的国家,你看都说拼爹,这就是真的拼爹。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为什么秦皇汉武听着这么顺口,原来这两个都是富二代呀!

这时候的汉朝到底富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中央银行的钱多的连系钱的线都腐烂了,,国家储备粮多的都吃不完,在粮仓里放着都发霉了,整个国家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昌盛,当然不管什么年代那总有穷人的嘛,很多史学家就挑刺说那时候街边也还是有乞丐的呀,大山里的孩子也还有读不起书的呀,这种人我相当瞧不起,就算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也照样还有穷人,也照样还有乞丐,也照样还要扶贫啊。除非世界真的实现了乌托邦,不然我想再过几千人地球上也仍然还有穷人,当然一个国家富贵还是贫穷得看整体比例,同时代的外星人是不敢比,但是同时代的地球人里汉朝人活的还是相当滋润的嘛,你就对比下匈奴人就知道了,当初汉朝刚成立时人民穷的叮当响,匈奴人也是穷的叮当响,你想啊,如果匈奴人个个都跟马云一样富有,那人家吃饱没事干出来干这种掉脑袋都活你说是不是,他们也可以天天叼着冰棍到处吹牛逼啊,谁愿意出来打劫呢?但是现在汉朝人开始渐渐富有了呀,以前大家都是我喝汤来你夹菜,我穿貂皮你穿大褂,现在是我还喝汤你吃肉,我还穿貂皮你却穿丝袜。你说气不气人,就问你气不气人。

汉文帝执政期间国家还是相对比较和谐,对匈奴还是沿袭和亲国策,对内各个七大姑八大姨还是相处的比较融洽,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你们不要太夸张我也不会管的太多,汉文帝本人也相对比较友善,这人比较随和,见谁都亲切的叫声大爷,早上好,吃饭了没。除了这人本身性格比较随和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的底气不是很足,毕竟自己是各方势力扶持上台的,那些人要不就是跟着刘邦一起创业打天下的,要么就是功勋卓著的人,一个个都是大佬咱也惹不起,干脆就当个和事佬,我好,你好,大家好。所以在汉文帝执政期间天下各方都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可是他的儿子汉景帝可不是个善茬啊,汉景帝继位后不久就开始对七大姑八大姨下手了,为啥要同室操戈呢?你还真不能怪人家景帝,这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皇帝当的都快给亲戚打工了,当年刘邦刚建国天下还比较动荡,一方面是当时功臣太多不好不封王,另一方面是当时刘邦的兄弟和子孙都没几人,天下又那么大,实在是不够安排,所以不得已只能封异姓王,但是后来刘邦的子孙多了,很多功臣也都被他们夫妻俩一个个搞残搞废了,后来又通过杀白马起誓今后非刘氏不可封王,而且封的刘姓王是可以世代世袭的,就是老子死了儿子继任下去,一代代继承下去。本来刘邦是以为当初秦朝之所以会短期灭亡就是因为天下实行郡县制,导致中央出事的时候地方都不去救,他是想如果把自己的子孙分派到全国各个地方当王,给他们自治的权限,到时候如果中央有难地方就肯定会来救啊,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你说对不对。当然想法是好的,但是他高估了他子孙的品德,低估了人性。到汉景帝时期天下已经遍地刘氏王了,但是这些地方刘氏子孙非但没有起到保护中央的职责,反而越发的嚣张跋扈,实力都可以跟中央相抗衡了,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大汉王朝就会渐渐的被地方诸王架空实权。其实在汉文帝时期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但是汉文帝不愿当了一辈子老好人了,到老了还要冒着跟七大姑八大姨闹翻的风险,想想还是算了吧,干脆就把问题留给子孙去解决吧,儿孙自有儿孙福。所以他就这样挥了挥衣袖去找他老爸刘邦去报道了,可是到汉景帝执政时,这年轻人火气比较大,他可没他老爸那么好的脾气,你们这些七大姑八大姨敢跟我吹鼻子瞪眼的,我要削了你们的爵位,看你们还敢这么横,于是有一个叫晁错的大臣就献计让汉景帝开始大面积削藩,结果年轻人用力过猛,手段不够委婉,藩没削成却引起了各个诸侯王的联合反抗,他们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共同起兵了,虽然只是说要杀给皇帝献诡计的晁错,但是实际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大家其实就是实力强了,不服管了,都想当老大了。年轻的汉景帝这会真害怕了,没想到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呀,这反贼都要杀过来了,可怎么办啊,我还年轻还不想挂呀,于是他赶紧对外宣称是那个晁错出的馊主意,我本来是没想跟各位七大姑八大姨闹翻的,毕竟大家亲戚一场你们说是不是呀,要不我把晁错杀了,各位叔叔阿姨你们就退兵可好啊,于是他就把晁错推出去当替罪羊了,可是这些藩王看到皇帝这么软弱,本来是想吓吓他的,现在是真的不怕了,于是大家继续挺近,丝毫没有退兵的意思。汉景帝这下总算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看来讲亲情讲利益已经没用了,这些造反派是不干死绝不罢休了,于是汉景帝也只能豁出去了,他派出汉朝开国元老周勃的后人周亚夫为帅,最终平定了动乱,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七王之乱。

灭了这些较大的刘氏王之后,其它没有反叛的刘氏王已经不足为惧了,而且敢动乱的人已经灭了,不敢造反的也暂时不会有什么威胁,所以在汉景帝时期中央的实权又进一步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而且与民生息的国策继续发挥着作用,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到汉武帝时期刘彻又实行了推恩令来进一步弱化各个诸侯王的实力,所谓的推恩令简单来说就是老子死后财产要每个儿子都分点,古代那可都是一夫多妻制,所以不会像现在是独生子,一般的王都有几个儿子,一个分一点结果就是权利越分越小了,那样就没有实力跟中央对抗了。为啥要说它有恩在里面?因为这是中央制定的法律,本来每个诸侯王死后权利是继承给某个儿子的,其它的孩子是没有分财产的权利的,但是现在中央立法了,你必须得雨露均沾,不然其它的儿子就可以起来反抗,在这样一个国策下面,地方的权利就渐渐被中央稀释了,真是杀人不见血的骚操作。

就这样汉景帝也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文景之治把国家从贫穷带向了富裕,可以说没有这两位优秀的皇帝,就不会有我们后来的汉武帝,没有这两位老子给他存下的巨额财富,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实说实在话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活在中兴的年代里的,在这种时代里我们也许不会感受到民族多大的自豪感,但是往往我们是过的最踏实的,没有战争,么有内乱,大家齐心协力高生产,开开心心上班去,高高兴兴把家还,努力赚钱还房贷,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说这样的日子不香吗?

但是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你想好好过日子也许就有人不让你省心,这时候其实汉朝人和匈奴人的心态都变了,以前吧大家都比较穷,但是匈奴人比较霸道,汉朝人比较弱,比较弱吧那被欺负了咱也只能忍了,送点钱送点女人装装孙子,也许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但是现在汉朝人富起来了,有底气了,我们有钱了,军队战斗力也上来了,加上我们这一届老大那也是暴脾气啊,不是个能装孙子的人呀。但是匈奴人可不管这些啊,匈奴人过了几十年好像也还是没进化,依然靠打劫为生啊,你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与时俱进你就肯定会被时代所抛弃。匈奴人是想:他姥姥的,我们抢了几十年了,突然不让抢了,这怎么行啊,突然被失业了呀,坚决不同意,我们坚决反对!

于是乎,针尖对麦芒,汉匈两国终究难逃一战。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待续)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战神召唤

    三国之战神召唤

    新书末世文《当地球再次格式化》,望诸位读者大大支持。本文为系统流的三国穿越小说,主角韩武穿越后很牛B,貌似什么话都不想说。QQ交流群:648315109。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365天读历史

    365天读历史

    本书根据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副主席的相关谈话宗旨,为党政机关、公务员、高层领导干部出版的一部有关历史常识的书籍。本书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四方凌云志

    四方凌云志

    男儿当展凌云志,一步青云踏四方!一封书信引动天下风云,沉寂多年的宝木王朝,终于迎来了这乱世的到来。追溯过往的道门道子,守国平乱的年轻将军,霸刀镇世的铁血刀客,在宿命的安排下相遇。三种不同的选择,三条不同的道路。苍茫乱世,谁能勾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壮阔四方?
热门推荐
  • 我有随身造梦空间

    我有随身造梦空间

    父母意外失踪,一觉醒来,柯维失去所有记忆,同时莫名获得随身造梦空间。凭借造梦空间,柯维从无名小辈,短时间内成为业内造梦佼佼者。与此同时,一场与父母有关的惊天阴谋,开始在他面前一点点揭开。造梦对抗,梦境窃取,虚梦改忆……柯维凭借造梦空间,神秘系统美女的引导,一点点深.入这场惊天阴谋。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一滴水,可以折身太阳的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本书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有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47辑32类。这些精辟的小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明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戴流苏耳环的少女

    戴流苏耳环的少女

    【同名电视剧安徽卫视热播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出现了无线电台,一时间,上海居民耳目一新,一些私人电台蜂拥而起,不仅播放文娱节目,还负责传递商业业务。阮清恬在学校里学过无线电知识,她因为帮助任浩铭建立电台,从而和任浩铭相识了。任浩铭由于一个误会,迁怒于阮清恬,他将阮清恬最重要的传家宝流苏耳环拿走了。阮清恬必须要拿回耳环……
  • 生意场上必懂的读心术

    生意场上必懂的读心术

    本书分别从品牌构建、客户心理、商业炒作等问题入手,以生意人要懂得的人脉心理学、客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自身必备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并结合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分门别类的讲述了有关生意人如何看透人心、操控人心的策略和技巧,教会你最易学、实用的生意经。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我站在20层楼顶的阳台,约了人,怎么也等不来。对面的楼房刚刚剥去绿色塑料护围,裸露出灰蓝墙砖。空悬的载物电梯无声无息移动着,将黑影投在另一幢高楼的玻璃墙面上,影子也随之上下移动。我等得不耐烦了,就从一扇黄色矮门走出,走向电梯,走道又暗又潮,只有电梯口的红色数字变化着,像心跳。电梯在我面前突然停下,张开口,白亮的光几乎让我睁不开眼。我进去,揿了一下1。电梯没声息地合上嘴,光滑地,缓慢地,下坠,到12层,突然又停下,张开,一个男子穿深蓝衬衣、裤子,含笑望着我,似乎要进来,我满心高兴,正要叫他,门就合上了。
  • 吞噬就超神

    吞噬就超神

    开局一人一狗,故事全靠编。“吃掉一条雪原狼,获得‘怒嚎’技能,震慑+1”“吃掉一只火眼鸡,获得‘飞翔’技能,火眼+1”“吃掉一条黑角蟒,获得‘风暴’技能,抗毒+1”……“吞噬一只浴火凤凰,获得‘天火燎原’技能,威严+1”“吞噬一条雷霆巨龙,获得‘雷霆咆哮’技能,威严+2”……“吞噬一名武修者元神,获取全部修为…”一个地球吃货带着一条狗来到异界大陆,获得吞噬系统,开始了吞噬之旅。整个大陆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 遇君属我幸

    遇君属我幸

    堂堂天界皇子,竟然为了一个魔种弃掉神位,沦落为废神。流落凡间,被以前得罪过的妖怪欺压,生不如死,落的什么也不是。谁知曾救过的魔种已经长大甚至成为了四海八荒都惧怕的大佬,默默守护着楚宁两百年才敢与他相认。“能遇到宁哥哥,真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只要能守护你,生死无悔!”
  •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本书是小学生注音版,为了更好的教导小朋友,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助人,从小学抓起。
  • 总裁你家前妻瘦了

    总裁你家前妻瘦了

    【一个胖子的逆袭记:契约结婚当他一年的妻子是意外,任务没完成逃离他却是意料之中。】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既快又健康的减肥,曾经是大胖子的许悦会告诉你,要么失恋,要么失婚,要么失败,那么问题来了,一百四十七斤的许悦,要瘦到什么程度才能拿下谭御昇?PS:都说胖子是潜力股?许悦说长得好看的才叫潜力股,长得难看的叫跌爆股,关键还是得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