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虽然是首善之都,但是要说起来本地美食,那是正八经的鄙视链底部。
数的出来名气的,也就是烤鸭、豆汁、卤煮、炸灌肠和糖葫芦。问题是对外地人来说,京城的名吃对无数进京工作、学习、开会、旅游、经商的人是绝对不友好的,如果说做个除法,以京城小吃的名气/小吃的口味,那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商。
单说豆汁儿这一项,在晋商入京之后,部分有钱的晋商也想着当上京城人,其中一项评判标准就是能不能喝得惯豆汁儿。
听说某家知名的白姓晋商老爷,因为自家二孙子从小喜欢喝豆汁儿,高兴地合不上嘴,直夸自家孙子:“还不懂事儿就会喝豆汁儿,我家孩子那是天生的京城人。”由此可见,京城的小吃是多么地“独具特色”。
所以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境地,54年全国范围来了一场援助京城的运动。抛开一大堆别的项目不谈,其中最受京城百姓欢迎的项目之一,就是各地美食小吃援京,瞬间拯救了这个美食荒漠。
许士元他们现在就直奔一家新街口的老店,54年进京的西北风味名店——西安饭庄!
西安饭庄开在新街口大街的一个丁字路口,招牌是手写的金字招牌,看着就比隔壁的“沙县大酒店”要上档次,但是价格确实着实不贵。
西安饭庄的招牌菜不少,其中最受同志们喜爱的就是——羊肉串!他们家的炭烤羊肉串用红柳做签子,单独开了个窗口在街边卖,您要说进店以后点羊肉串,人家还不卖,就得出来排队买,多买几串还送瓶北冰洋。(前几年去的时候已经是电烤了,铁签子)
刘思思小姐姐毕竟是文学系的学霸,心思缜密令人佩服。今天是她特意选的老西安饭庄来请许士元吃饭,一是因为新街口比较热闹,对面就是新街口百货,二就是因为这西安饭庄的讲究风味。
不少人都喜欢老西安饭庄家的羊肉串,所以总要在街边排队买,人多的时候这队伍长的你都不敢相信。这时候穿着T恤套着衬衣的小姐姐就可以借口天热把衬衣扎在腰上,新潮又不失优雅,而且能显示出自己的杨柳细腰。
这排队站的久了,小姐姐是不是腿酸呀?
“许士元同学,我腿有点酸,能不能扶你一下?”就在刘思思同学计划说出这就话的时候,崔术老哥开口了。
“这队伍有点长啊!要不刘媛媛和刘思思你们先进去坐会儿吧,我和许士元在这排队,你们可以先点菜,我们等下买了肉串就进去,正好就能吃。”崔术简直是完美的暖男思维,安排体贴且周到。
“没事,我也不累,大家一起排队好啦,还能聊聊天。你说是吧,媛媛?”小姐姐想都不想就否决了崔术的提案。
“那也好,我看媛媛穿的是高跟鞋吧?”崔术把关切对象缩小到了一个人。
“嗯,毕竟你们三个都很高嘛,我稍微穿高点,不能拖后腿呢。”刘媛媛眯着大眼睛笑的很温柔。
“那肯定腿很酸吧,要不我们两个进去坐会吧,就让思思和许士元在这排队好了。我感觉有点热,没想到今天天气这么好,哈哈哈。”
“思思你不来就交给你了哦,我要6串,不加辣椒。”刘媛媛一口答应。
“啊?啊!好的。”
“那我也要6串好了,士元兄,辛苦一下,微辣。”
“没问题。”
说罢,两个人脱离了“大部队”开开心心钻进了饭店里面,看上去崔术好像半路上就扶着刘媛媛的胳膊了?这分头佬这么绅士的吗?
刘思思小姐姐脑子好像慢了一拍,合着崔术才是“计划通”?
这下我们的文学女孩就成了一个,我不热,我不累,我没问题的独立女性,在买到肉串之前也没找到合适借口搭一下胳膊,但是好歹和许士元聊天还是很开心的。
老西安饭庄的羊肉串的确是名不虚传,肥瘦相间的大肉块上撒着带着焦香的香料,肉汁和油脂的平衡近乎完美,肥而不腻,唇齿留香这两个词达到了完美的诠释。
羊肉特有的一点点腥膻味在口中伴着羊油扩散开来,配上送的北冰洋汽水,绝对是一流的享受。
而西安饭庄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羊肉泡馍了。作为一个有风骨的西北餐厅,他们家的羊肉泡馍是自己掰的,当然客人也可以选择机器切的,但是毕竟少了灵魂。
很多第一次吃泡馍的朋友们都不知道怎么吃,店家上来一个大碗,里面放着一块硬的跟石头有一拼的干饼和几个小菜儿就走了。没有羊汤、没有羊肉,独留自己在桌前凌乱,说好的泡馍呢?
这就是刘思思小姐姐的第二个小心机了。羊肉泡馍是自己掰馍掰好了,然后交给店家配汤来泡的,合格的羊肉泡馍,要亲手把馍馍掰成黄豆粒大小,一点点掰少说要掰出去半个小时。
店家上来的小菜就是让客人一边掰馍一边吃的,如果是几个人一起来,大家就开开心心吃着小菜,一边聊天一边掰馍,半个小时都是说的少了。这个吃法放到9102年可以有效杜绝那些吃饭玩手机的人,保证饭桌上的和谐气氛。
在思思同学的设想里,如果是只有自己和许士元同学来,那不就是典型的“围炉夜话”?两个人一边守着一个碗,一边掰馍一边聊天,少说能聊个半小时,而且羊肉串和小吃也好吃。手掰疼了还能让许士元帮自己掰,自己揉揉手装可怜,再看看许士元同学英俊的脸庞,计划通!
结果现在变成了4人行,怎么说呢?也挺满意哒!刘思思同学偷偷看了看对面认真掰馍的许士元同学,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