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3700000233

第233章 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毛泽东谈中医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诞生于古老文明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积和推陈布新,为人类强健身体、延长生命作出的贡献,乃是难以估计的。毛泽东很重视中医。他对中医有非常高的评价。1953年他指出: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翌年1月,在杭州刘庄休假时,又对江华、罗瑞卿等说: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打麻将牌。后来,他又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两次谈话,略有不同,但都谈到了中医。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及卫生保健时说:“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之所以能解决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杨庆旺《毛泽东题词与联语纪事》上第201页)

毛泽东关节疼痛,抬不起胳膊。吃了不少西药仍无效。李鼎铭给了四付药,果然痊愈了。

毛泽东器重中医和他们的医术,其中一个就是李鼎铭。

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毛泽东名篇《为人民服务》。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到了三个人:张思德、司马迁和李鼎铭。其中李鼎铭是陕西米脂开明士绅,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也是一个颇有医术、但又注重现代科学的中医。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到达陕北时,李鼎铭已经是五十五六岁了。他在家乡米脂县城开了一家“常春医馆”,坐堂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又讲医德医品,很受赞誉,当地民众还送以一块“济世神医”的匾额。1941年11月,经毛泽东提议,李鼎铭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他在忙碌操劳边区政府各项会务闲暇,仍努力从事于自己所擅长的本草方剂之术,经常给中央和边区的领导人和群众看病,被人们尊称为医界巨擘。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因积劳患有关节疼痛之症。有一次旧病复发,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了不少西药仍未见效。李鼎铭得悉后,赶到杨家岭窑洞来给毛泽东看病诊脉。经观察、诊断后,当场就开了四贴中药。他满有把握地对毛泽东说:吃了第一贴药,叫你胳膊抬得起来,第二贴药叫你胳膊能转动,第三贴药胳膊就自由了,第四贴药就能让你爬单杠了。当时中央有关卫生部门不甚相信中医,不同意给毛泽东用中药治疗。毛泽东说:还是试试看吧!毛泽东按时服用了四贴中药,正如李鼎铭所说,他的关节疼痛消除,胳膊活动自如。自此之后,毛泽东有时患病,就请李鼎铭治疗,给他开中药方。李鼎铭还用按摩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毛泽东的胃病和关节疼痛。李鼎铭说:在阳光下按摩效果最好。毛泽东也欣然认同,经常到室外的阳光下按摩。

当时,延安有几家医院都是以西医为主体,人为地形成一股鄙弃中医的风气:有人让中医看过了病,西医就拒绝再作诊断和开处方;中医看病用药,不能报销医药费。人们对中医与西医孰是孰非,颇有争议。一种意见是认为中医落后保守、不讲科学,主张废中医,立西医;另一种意见是认为西医只是皮毛,只有中医才是世代相传的治本之术,因而鄙视西医,独尊中医。毛泽东在李鼎铭给他治病期间,就这个问题向李鼎铭提出来并聆听意见。李鼎铭说道:中医西医各有长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求得进步。毛泽东早有这种想法,因此对李鼎铭所说非常满意。他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毛泽东还推荐李鼎铭给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王稼祥、谢觉哉等中央和边区的领导人看病。在一些会议上,毛泽东常常也谈及中医中药的好处,称赞李鼎铭医术高明,要求人们尊重中医、支持中医,号召西医向中医学习,实行中西医相结合。有一次,毛泽东将别人送来的人参,特地派人送给李鼎铭,并附有亲笔信,说明这人参供他配药使用。在毛泽东的支持和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先后建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协会、中医保健社等社会机构和学术团体,并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口号。

毛泽东说:我们有一支中医队伍,中医加西医,我们的力量就大得多了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中西医作了更多的阐明,要求中西医结合,发展我们的医疗事业。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毛泽东作了重要指示: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1年9月30日,毛泽东在庆祝共和国成立二周年晚宴上,对坐在他右边的黄家驷医生说:中国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而医生的数量在世界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有一支中医队伍,中医加西医,我们的力量就大得多了。他非常注意中医事业的建设,提出西医要向中医学习,中医也要向西医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956年3月20日,毛泽东在与医务工作者谈话时说:中国文化遗产丰富,中国历来有很多好的文化遗产,科技方面,如天文学与医学,经验很丰富、很宝贵,但是因为过去科学技术差,不能发扬,这是提出西医学习中医的根本原因。在西医学习中医方面,他还具体地指出:在学习中应该把一些古代的经典性医学著作由专人翻译成白话文,印成古文与白话文对照本,以便于西医阅读学习,例如《本草纲目》就不好懂,不好在科学基础上理解,最好由一些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中医或懂中医的西医来讲。毛泽东同时也号召中医向西医学习。他说:对于一些精力较充沛、有一定经验的中医,应给予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如物理、化学、生物细菌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这样对于古代医学经验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会有很大帮助。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中国音乐工作者谈话时,又次提到了西医学中医。他说: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我们要西医学中医,道理也就是这样。又说:应该学外国的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如果先学了西医,先学了解剖学、药物学等等,再来研究中医、中药,是可以快一点把中国的东西搞好的。他最后指出: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毛泽东为中国医学的研究、开拓和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坦途。

毛泽东始终关心中西医合作。有一次,毛泽东和有关工作人员谈话时,有人提及,有个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老同志,如今竟死于白血病,因而埋怨医生无能。他问毛泽东,中西医结合好不好?毛泽东说:中西医结合好。因为中医和西医他们的任务相同,目标一致,各有特长,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奋斗。就像你们的工作一样,各个部门,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大家联合起来一分工合作,共同奋斗,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中西医能够密切合作,把中国的传统医学经验同西医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出的成果就可能多一些,治病救人的办法也会多一些,对人民的贡献就更大了,我们的医学是大有希望的。

毛泽东说: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气变、环境联系起来,是很高明的

毛泽东对中医史里的名家颇感兴趣。1955年,他对中医工作指示,其中就提及: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中国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历史证明它对人民有很大贡献。

河北安国县是我国江北药材主要集散地,有药都之称。当地有北宋时所建的药王庙。相传此位药王就是东汉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邳彤。1958年8月5日,毛泽东赴安国视察,车进南关大街,经过坐地3200平方米的药王庙。他问:这庙里的药王姓什么?安国县长回答说不知道。毛泽东有点不满意:一个县长不知道药王姓什么?安国药王庙建有名医殿,供奉有秦越人(扁鹊)、张仲景、华佗、朱丹溪、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十个名医的塑像。毛泽东对这些名医的业绩都很熟悉,多次谈及。例如他曾引用孙思邈名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开导做经济工作的人,要有清醒的头脑,胆大心细,多思慎行。也曾谈及过李时珍自学成材、深山采药,治病救人的感人事绩。至于东汉名医华佗的事迹他谈得更多。

毛泽东很欣赏古代中医医术高明。195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了清朝苏州名医叶天士。他说:“鲁迅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对清代名医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不以为然。其实,正是以叶天士取秋天的梧桐叶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懂得人的疾病受自然环境影响。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气变、环境联系起来,是很高明的。这种认识即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先进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各地人民的体质,都有很大差别,不能以一概全。而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差别,才派生出各种学派,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不断发展,汇成了中医这个整体的渊渊巨流,这对现代科学也有可以借鉴之处。”(《健康报》1983年12月15日)

正是因为对中医和中医史的熟悉,毛泽东有时也常谈些中医之道。有一年,他与保健医生就保健养生谈到了孔子。毛泽东说:孔老夫子吃饭很讲究,有几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不吃,食物变色变味不吃,烹调不合宜不吃,不到吃饭时间不吃,这些都很合科学卫生嘛!不过孔老夫子有病啊!你应该给他诊诊病,我看他有胃病。为什么呢?他接着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东西搞得那么精细不是消化不好吗?再说,他喜欢吃姜。姜性温,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暖寒胃,老百姓不是喝姜糖水嘛,去寒发汗治感冒。我看他还有胃下垂。他胃不好,又忙着周游列国,吃饭了就坐车子颠簸,还不得胃下垂?有次在舞会间,一些年轻人和他谈了看病麻烦事时,毛泽东就说:医生看病还是应该仔细一些,中医看病不是讲要望、闻、问、切吗?不能快刀斩乱麻,要防止欲速不达,就是十个病人都得了同样的病,症状也不会完全相同,得病的原因和病情的轻重也会各有不同,用药也就应该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不能像吃大锅饭一样,“一锅粥人各一碗。”

中医治疗察颜观色,即是注意病人的心理行为的。毛泽东深知此道,颇见认同。他曾回答有人所问的治病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关系时,就讲《三国演义》一段故事:蜀国的军师诸葛亮精通心理学,摸透了东吴领兵的大都督周瑜的心理,于是在互相搞统一战线时,他帮助东吴军大败魏军,解除了周瑜的重重忧心,治好了他的心病。但是当蜀吴双方进入交战状态时,他又利用周瑜争强好胜的心理,加剧了他的心病,气得周瑜心病发作,不战而亡。由于熟悉中医,毛泽东有时还能向患者对疹提供处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当他得知京剧演员李和曾有高血压和肩周炎时,就说:有高血压,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老查表,有负担,可以找找中医,吃点中药慢慢会好的。肩周炎可以贴膏药,贴膏药的效果比吃药更好一些。后来,他向李和曾介绍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子。

同类推荐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吕后

    吕后

    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来雕琢,终成历史巨著《曾国藩》。唐浩明独辟蹊径,跳出传统习贝探索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既写他一生的政界传奇,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更写透他行为背后的精神和灵魂,成功塑造了一个在血雨腥风的时代,突破艰难险阻脱颖而出、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热门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何如仙

    何如仙

    南儒华洲-盛夏国-锦绣城-柳荫学院-平凡的少年。一段漫长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曾经往事如云烟,翩翩少年欲成仙。历经风雨千百载,品尽苦酒方卓然。鸿鹄之志誓不忘,爱恨情仇最难言。持剑问天谁人圣,扪心自问何如仙。
  •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
  • 师父你茶里有毒

    师父你茶里有毒

    穿到书里遇到了自己的男神怎么办?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拒绝男神狗带并送他迎娶女主走上王者巅峰!身为男神和女主的CP粉,裴乐觉得自己是时候展现一下自己真正的实力了。“女主和我男神真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裴乐笑眯眯到处扣糖。“珰珰别闹,为师与小白只是朋友。”正主亲自下场拆CP!裴乐听着自家师父的话,觉得心里苦,她只想自己粉的CP结婚,怎么就这么难呢?冥思苦想怎么给男神和女主凑对儿的裴乐看着自家师父抬手就要喝茶,连忙扑了过去:“师父,茶里有毒!”【简介废,1v1身心干净,爆宠文,无虐!全文无虐!】
  • 曲话

    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体育活动过程的审美阐释

    体育活动过程的审美阐释

    本书介绍了美学与体育美学、体育美及其表现形态、体育文化的美学建构、体育传媒修辞学研究、体育文化人的言说方式选择内容。
  • 情断天决

    情断天决

    一场意外发生后,雷巽无意之间解除了体内未知的封印,激发出他的潜能,救了自己一命。然而,他却不得不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被整个世界遗忘……七年后,兄妹重逢,他选择了亲情,而她却选择了爱情……
  • 我焉知君子非魔

    我焉知君子非魔

    “你彼岸重生,来到这世间必然无依无靠,我却能保你一生无忧。”
  • 穿越之米虫难为

    穿越之米虫难为

    介个是个神马情况?偶们莫家不是中医世家的么,怎么成了古武世家了?搞不懂呀搞不懂!莫小颜此时乃是一个找不到地府之门的孤魂,被一枚紫玉环吸了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在玉环里睡了一觉,居然身处古色古香的房间里,成了待嫁娘!顿时感觉天雷滚滚,她,穿越鸟!还是带着空间穿的!想想她此生的宏源:一愿走遍天下山水,二愿米虫一生,三愿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是,介个是古代,嫁人了就木有自有了,第一个愿望被扼杀;看看房间摆设,倒是能成为米虫。古代滴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第三个愿望,pas鸟!当个米虫也好,赏花看戏没事逗逗别人,小日子还是过的去的!可是.可是,介个王爷是怎么回事?本想当个看戏人,无奈已成戏中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