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用力抹了把眼泪,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她先拿油纸包起房契和田契贴身收好了,金条只拿了两个,其他的跟族谱一起放回了原处。族谱里还有沐家其他人的名字,这个是绝对不能带走的,否则就成了隐患了。
李墨打开书柜用眼睛扫了一下,里面的书都啃了好几遍了,医书和毒典里的内容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匣子里的刀法和剑法能收发自如了,这里没什么可带的了。
李墨脱下身上的衣裙,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这套衣裳是江氏一针一线缝起来的。
头上的各种首饰一一都拿了下来,头上顿时变得特别轻了。
各个都是实心的金饰,也跟衣裙一起收了起来。
再从炕柜中拿出几套男装和一大包月事布,李墨的葵水还没来,但是江氏提前给她备了一大包月事布,出门还是备着合适。
再找了个背囊装了必备的药品和点心干果。
李墨把所有准备好的东西用一个包袱布包了起来,炕桌上的点心和干果也放进去了。
一切东西收拾妥当,穿了一身轻便男装,头发也束了起来。
将几个匕首分开放好,拿起了一把柳叶形的弯剑。这把刀是按照柳叶剑法剑谱后边的图案定找人定做的。经过几番练习后,她觉得还是柳叶剑法适合自己,就找人打了这把剑。
轻轻地拔出剑,一抹青青的剑光闪烁,联想起“青青的圆月弯刀”。
李墨背起大小包袱,回头巡视一下自己的房间。
也许,也许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看到了鸳鸯被褥,盯了几秒钟,还是决定带走了。
将弓箭和箭筒包好放下被褥包袱里,也一起背起来,斜绑在胸前。
深吸一口气后,拿起剑,走出了房间。
主屋和东边两个屋的灯都灭了,应该已经过了子时了吧。
李墨轻轻放下剑,向主屋磕了一个头,拿起剑绕到后门,跳出了围墙。
雪越下越大,李墨顺着太平河往南走,并没有走村道。
飞雪打到脸上,直接融在满脸的泪水中,周围除了风声只有沙沙落雪的声音……
李墨没有直接去京城,而是一直往东走,到了东海边,再顺着海边一直南下。
到了江南游玩了一番,当她再往北走到京城的时候,身上的盘缠用的差不多了,金条也早就用掉了。
身边只剩下一匹马,一辆马车,和两套鸳鸯被和几身换洗的衣裳。
……
中秋将近,京城格外热闹。
因为见识过了江南的繁盛,到了京城,并不觉得有多热闹。
唯一的大区别就是行人的步伐。江南人走路轻盈利落,而京城人走路一步三摇,晃来晃去,慢腾腾的,看着直着急。真怕一不小心撞上来回频繁的马车。
经过几次问路,未时末,李墨终于来到了槐树胡同十二号。
高高厚厚的大门紧闭着,上方挂着“李府”二字的牌匾,左右挂着两个白色灯笼,上面写着大大的“李”字。大门左右各有一个小门,俗称偏门,高高厚厚的院墙延伸得老长。
李府,难道是我的府邸吗?
心里虽然笃定,但是难免有些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