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7000000002

第2章 遗忘了的爱情

还蒙盖着一层冰盔雪甲的黑龙江大地上,早醒的乌苏里江带着“哗哗”的吵声,冲破冬的防线,流淌过来了。

江水缓缓远去,悠悠荡荡,那些匆忙得还没有来得及消融的冰块,不时地被浪头捧起,闪烁着一个一个的亮点,整个江面上银光粼粼,满眼金波。

傍晚,太阳跌进了山窝,江边升起了一层湿漉漉的雾气。一个年轻的姑娘默默地沿江而行。她在这里已经走了好久了,身后冰凉的沙滩上,留下一行一行徘徊的脚印。

自从看到那张刊载着张华英勇献身的报纸后,她常到这里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她追思着遗落在沙滩上的梦。

姑娘和张华就是在这条江边相识的。江面上荡漾着他们开心的笑声,小路上系着他们热烈的争执,树叶间藏着他们揪心的烦恼。这是爱吗?他们似乎没有谈情说爱的阶段;不是爱吗?他们心里似乎已经充满了爱的暖流。

难道那长在山坡的野花,真的是靠狂风吹籽撒在地上长出来的吗?

人生之路不但不是直的,并且还有许多岔口,能够搭个认识道路的旅伴,就可以少受一些波折,少走一些弯路……

“怀疑是认识的窗口。”这是不是普遍真理?不敢说。反正小白认识张华就是从怀疑开始的。

一九七四年的一天上午,红红的太阳象个火炉挂在瓦蓝的天上。一个新来的小伙子,满脸淌着黄汗,踏着长满野草的小路,来到了饶河县青年农场。他撂下行李就找食堂管理员小白办就餐手续。小白正在算帐,她拨下算盘珠子,打量着来人,细条个儿,额前扑着一绺茸茸的黑发,长长的粗眉,好象海鹰滑翔时的翅膀,还有那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很有精神,但充满了傲气。傲气,一个多么蒯人的字眼呀!人们爱说“骄傲的公主”,那是女的呀,她们骄傲是可爱的缺点。没听说过骄傲的男人会值得人爱。

“同志,你于吗要那么骄傲呢?不能把那高挑的眉梢收巴收巴?”小白当时心里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说出口罢了。

“有什么事?”她问。

小伙子把钱和粮票掏出来,指指嘴:“解决喂脑袋问题。”话是够风趣的了,可他却没有笑,眉毛依旧商高地挑着。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只负责开条子,饭票找食堂的同志取。”小白把一张填着自己名字的纸条递了过去。

山高皇帝远嘛,在这个农场,她的一张纸条是很管用的,下面的人接到便照办不误。

谁料,今日不灵了。站在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竞没有伸手去接,还摆开架势给她上起了课:“旧志,就凭这张白条子,我也会开,这样最容易出问题了。”他说这话时,黑眉毛变得更粗了,仿佛要立起来似的。

“那索性你自己去开好了,还找我干啥?”小白也不示弱,一甩手,走了。

怪谁?说不清。反正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当然,这天张华还是吃上饭了。不过,他觉得,那饭菜的味道太不正了,酸、辣、苦……除过甜味都有了。小白呢,心情也不顺。不管怎么说,不该甩手走呀,这也太给人难堪了,人家是新来的,作为一个先来一步的老同志,度量应该大一点!

他俩就这样认识了,谁给谁也没留下好印象。“这样的人,今后能相处下去吗?”小白暗暗地想着……

生活按照它预先铺好的轨道行进着。小白没有想到,张华留给她的那极糟的“第一印象”,很快就改变了。

食堂窗口前买饭的队伍排得长长的,该临时工刘师傅了,他拿出四角钱,伸出颤微微的手换了一碗米饭,一盘素菜。买好饭,他没有立即走,仿佛还有什么心事被窗口牵着。

“刘师傅,你七口之家,买这么点饭菜够谁吃?”站在后面的张华问道。

“……”刘师傅抬头望了望这个小青年,不认识,所以他没有言声。

“给,拿去用吧!”张华给刘师傅手里塞了一迭饭票和代金券。

“这,这……不,不……”

“别客气,刘师傅,我的饭量小,有节余。”

正在窗口里面卖饭的小白,目睹了这一切。张华那渐渐远去的身影,一直把姑娘的视线牵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姑娘这阵子忽然产生了一个没头没脑的奇怪的念头:

自己常年只身在外,多么希望有一个伙伴照应呀!展现在她面前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是笔直的,一定会有许多岔口,能够搭个认识道路的旅伴,就可以少受些波折,少走些弯路……

她默默地望着小窗下那微弱的灯光,终于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送给了他……

夜空里,月亮慢腾腾地爬上了东山坡。隐隐约约的山,隐隐约约的河,隐隐约约的树……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变幻莫测的奇特的画。

农场枕着月色沉沉酣睡。

那些知青们使用中国古老的农具干完一天活后,晚上回来累得骨头架都酥了,躺在床上就跟死过去似的。可是,张华的精力却是那样充沛,帮大家打水,到伙房做饭,去老职工家里干活……谁都感到他从来不曾有消闲的时候。

浮云遮蒙了淡月,夜风敲响着松涛。张华忙够了,也累了,这才拿着一摞书和本子,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宿舍,进了食堂。他在一张饭桌前坐下,摊开书本,全是中学的课本,有数学、物理、化学、几何……此刻,张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静得象古庙里的泥象,端端地坐着,只能听到一种轻轻微微的声音在食堂响着,那是书页的翻动声,还有电灯泡发出的温柔的光。

小白姑娘不满意了。她看到这个张华一连儿夜都来食堂学习,哼,食堂又不是学习室,于吗偏来这儿显示自己?

她还记着上次换饭票的不快,决定“治治”这小子。

小白转身拿了把扫帚闯进食堂,扫了起来,扫得柴草、纸屑、尘土满天飞扬。她是在扫地吗?不,她借着打扫食堂,想把这个书呆子一起“扫”出去。可是,她刚划拉两下,手就软了。瞧他学习得多专心呀,简直是入了迷,好象暑天抱着一罐蜂蜜汁在喝,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在“扫”他。唉,这个大木头人……

小白将扫帚顿在地上不扫了。书呆子啊,你让人又恨又可怜,还有点叫人喜欢……

她把扫帚往门角角里一靠,悄悄地走了。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生怕被张华看见。

其实,她并没有回宿舍去,仍站在院中央,久久伫立着,凝望着食堂那小窗下微弱的灯光,思忖着他和自己之间的那段距离……

忽然,她抱怨起了自己刚才的行动,怎么能产生这么可笑的想法,要把他“扫”出去呢?

唉,姑娘的心呀,怎么说呢?

又一个晚上。一弯金月,倒挂中天,非常好看。小白踏着一路银光,再次进了食堂。

她轻轻地走到了张华跟前,那脚步是多么轻呀,惟恐惊忧了他。不想,张华右手掌托着腮帮,胳膊肘撑在桌角上,睡着了。小白半步也不敢近前了,象钉子似的钉在地上。她不忍心踏醒这个书呆子的甜梦,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打量着他——

张华睡得好香呀!头上的军用栽绒帽歪了,捂住了一只耳朵,衣服的绉折里藏着灰尘,两只鞋上溅满泥浆点子。还有,嘴角流下了一股长长的口水……在他面前的桌上,堆放着一大堆书籍和笔记,里面夹着探头探脑的字迹清秀的纸条。他的手里还握着钢笔,笔尖戳在桌上……

他象是忽然被什么惊醒了。小白一慌,只觉得手没处放,脚没处藏,脸儿憋得通红通红,不知说什么好。张华的脸儿也红了。不是吗?面前猛乍乍地站着一位姑娘,叫谁都会惊得出一身大汗。

没想到在这种尴尬的场面里,倒是小白姑娘先开口说了话:

“你天天夜里都来这儿学习?”她的声音很小,几乎只有她自己能听到。

张华不好意思地笑笑,算是回答。

“真少见。这年月象你这样抱着书本啃的人,打着灯笼几十里地面上也难得寻到一个。”

张华还是笑笑,没吭声。他只是不错眼地望着他那些书本、笔记。噢,小白明白了,他是在下“逐客令”:要学习了。

“好吧,不耽误你了。以后你到食堂后面的小仓库去学习,那里的电灯亮,又暖和。瞧这儿,空当当的。”她说着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放在张华面前。

钥匙放在桌上,珵亮发光。张华却不敢去拿。仿佛那是一只小刺猬,一碰就扎手。

这难道仅仅是一把开仓库的钥匙吗?不!远远不止于此……

张华慢慢地将目光从钥匙上移到姑娘的脸上。他看见了,第一次这么大胆而仔细地看着她。瞧她笑得那么热情、诚恳,好象心底里藏着一汪满满的温泉,满得随时都能从眼窝里溢出温和而清澈的波!

“不过,仓库里的东西少了我可找你算账!”姑娘竭力保持一个管理人员的尊严,但是,可以看出,那是强装的。

张华说:“我只求有个好的环境,学点东西,不会干偷鸡摸狗的坏事,你放心好了!”

他说得一本正经。唉,这个老实疙瘩,姑娘本来是开个玩笑,谁、让你搜肠刮肚地找词儿下保证呢?无奈,小白只得转了话题,说:

“这年头上大学兴推荐,找工作靠走后门,你这里埋头用功,有谁知道?再说,学得再多还不是个拉小杆的?有啥用场?”

她讲的全是实情。张华不由得一阵惆怅。然而,他没有多想下去,只是淡淡地说:

“我没敢想上大学的事。反正,我觉得学点知识迟早会有用的。”

这一夜,姑娘一直没有睡好,直到鸡架上的公鸡拍翅打呜……

当入冬的第一场雪覆盖了冰冻的大地时,刘师傅一家得到了暖心的火苗。

姑娘对张华的认识也在上升……

半夜里,雪花开始轻轻地降落到乌苏里江边。房屋变成了白色的大斗篷,树枝变成了臃肿的银条,那残缺不全的墙垣象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暮色的烟霭里。

是谁在这洁白而且寂静的雪原上留下了第一行脚印?

张华披着一身雪铠甲来到一间被积雪压得低矮的小平房前,这里没有烟火,冰凉的烟囱从屋顶上伸出,上面裹了一层白霜。房檐口吊着长长的冰溜子……间或从屋里传出轻轻的叹息声,还有娃娃们的躁动。张华本想叫醒刘师傅,可是他不忍心敲门。

张华难分准舍地望了小屋一眼,无可奈何地走了。最后他停在姑娘们的宿舍前。张华把刚刚睡醒的小白叫到屋檐下,悄声地说;“入冬了,刘师傅的五个孩子还没有准备好棉衣,我们大家伙想办法支援一下吧!”

“嗬,张华呀,你真是块当场长的好料,如果让你领导这个农场,大家的日子准会过得丰衣足食。”也许出于无能为力,小白打断了张华的话,不成不淡地这样感慨着。

这时,和小白同屋住的另一个姑娘小孙也出来了,当她明白了张华的来意后,也不以为然地说:“象刘师傅这样的人都是临时工,到时候拔腿就走,你对他们那么好有啥用?”

“不,我了解刘师傅,他是从灾区来的,在家乡混不下去了,才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他们孤身在外,无亲无友,这个冬天过得不温暖,心里会多么难受!”张华顿了顿,用手抹掉鼻子尖的雪粒,又说:“他们心里有创伤,我们要对他们关心,使他们感到亲人就在身边。”

小白不吭气了,小孙也不言声了。“温暖”,刘师傅需要温暖,可是,她们能给他添几缕火苗呢?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大草甸子上,她们的房子也是临时盖起来的,全部家当是从家里出来时带的小木箱。有时,累得支持不住了,姑娘们擦着眼泪喊叫着“妈妈”。刘师傅一家是够穷够苦了,可谁让他们到这里来呢……“哎,你俩怎么抱着葫芦不开瓢呀?”张华焦急地问道,“你们没去过刘师傅家吧,咱们一起去看看他好吗?”

“看就看,反正这冰天雪地的也没处玩去。”小白拉着小孙跟着张华走了,推开刘师傅家那扇吱吱呀的木头门,两个姑娘都住了:依着一张用一根木头支起来的三条腿的破方桌,五个没有桌子高的孩子,像小萝卜头似的屈缩在光线阴暗的角落里。张华象自家人似的逗逗这个,双抱抱那个。他对刘师傅的爱人说:“我们几个来看看您,冬天到了。屋里冷,该多浇点柴禾,不够烧的,过些日子,我拾些来。小白小孙,快坐呀。”听,他倒真象主人了,招待起别人来了。

小白只觉得眼睛酸溜溜的,她一把拉起小孙头也不回地跑出了屋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以验,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理解现实生活给他提出的问题。次日,小白来找张华了,她带着一个包袱,身后还跟着小孙,她也带着一个小包袱。

小白说:“这是我弟弟妹妹穿剩下的衣服,送给刘师傅的孩子们吧!”小孙也说:“还有我一份呢!咱们大家都来拾柴给刘师傅把这炉炎烧得旺旺的,让他一家暖暖和和度过这一冬。”

张华一把攥住小白、小孙的手,由于过分激动,变得口吃地说:“这就对了,咱们想到一起了,我的家不在这里,要不,我会象你们一样的。”

他们三人手牵手地向那间小平房走去。留在雪窝里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但那是欢乐的音符,是炽热的火苗!

他们在这条路上相识,又在这条路上分手。离别前,他对她讲起了这条小路。

月夜,他俩在这条通往小河边的路上,已经走了两个来回了。是路太短了,还是话太长了,为什么不觉之间又走到了尽头?

明天张华就要离开农场了。他将穿上崭新的军装,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他是个威武的军人了,为了祖国夜晚那甜蜜的鼾声,为了家乡清晨那迷人的霞光,他不得不暂时的离开生他养他的爹娘,离开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好友。这一别,也许三年五载,也许十冬八春。哪一个离别的人,心里不塞满嘱咐,寄托,心思?

“你怎么不说语呀?”张华鼓足勇气说了第一句话。

“你就那么忍心离开农场吗?这里有你洒下的汗水,有你播下的种子,还有……”姑娘害羞,说不出口了。

“当然我舍不得家,舍不得亲人。可是我总在想,一个年轻人一辈子都不出饶河,就瞅着鼻子尖下那块天地,那一堆人,会有多大作为呢?我想到外面去,到更广阔的世界去闯,去见世面。”张华激动地说着。

“人走远了,心别远离。三天两日寄信来,免得让爸爸、妈妈挂心。”小白说话总是打“迂回战”。爸爸妈妈当然会挂心,可她呢?

“会的,你有什么困难或想法,也常给我写信。我一到部队就把地址给你捎来。”张华说罢微微抬起头,望着隐没在蒙蒙夜色中的小路。

在这条路上,他们曾经咬着牙挑起了一筐又一筐的土,用肩头的血迹和汗水迎来了一个个红霞满天的黎明,在这条路上,他们曾经跳着,蹦着,唱着,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看电影,打篮球,把一天的疲劳都忘光!就是在这条路上,她看到了张华这个与别人不一般的知青,执著地、顽强地在贫穷而富有的土地上跋涉,步履是艰难的,但是留下的脚印却象一串串音符。

那是个晚霞飞红的傍晚,小白踏着坑坑洼洼的草甸子向场部走去。在草甸中间,小白看到有几个同学在跑前跑后的忙着。她知道他们要从这里拉一条电线,接到场部去。那两头驮着电线的牛,仿佛也急着收工,显得烦躁异常。突然,一头牛象钉子似的站住不动了,急得两个赶牛的女同学又是用树枝打,又是用拳头砸……牛被欺侮得发怒了,它猛的一声吼叫,又踢又蹦,吓得几位女同学丢下牛撒腿就跑。慌乱之中,在前面牵牛的一位女同学被绊倒在地,糟啦,眼看牛蹄就要踏上……

小白出了一身冷汗,就在这时候,一个身影从她眼前掠过,只见一个人飞步上前一把抓住了牛笼头……

当得救的女同学从牛蹄下站起来后,小白才看清那个拦住惊牛的人是张华。

姑娘的心被这个高大的身影完全占据了。就在这一瞬间,她突然觉得苦苦觅思了半年之久的问题有了答案;自己不是要找一个征途旅伴吗?他应该就是眼前这个人……

那草句子,那草丛中的路,那惊牛,还有自己寻找的那个答案,当天夜里,一齐进入了姑娘的梦中……

她想找个机会向张华把自已的内心世界表白,最好是单独的推心置腹地交谈,而且就在这条路上……可是,羞得难于启唇,忙得难于有暇。

一切都来不及了,明天他就要起程了。今晚,在送他远行的前夕,给他讲了吧?不,不……就让它象一朵还没有展蕊的花蕾一样,藏在心中吧,在心中开放,在心中结籽。待他来日凯旋而来,再把这朵已经吐蕊飘香的花从心房中拿出来,献给他,让他大吃一惊,也让他美得咽不下饭……

姑娘从往事的回忆中清醒过来,分别在即,她还想再一次摸摸对方的心,便说:“哎,该你说话了,不想说点什么临别赠言之类的吗?”

“小白,你知道我最留恋的是什么吗?”张华反问。

“什么?”姑娘的心收紧了。

“是眼前这条小路,我觉得它就象我们一样,从无到有。

还记得吗?刚来那阵,这里是荒片一原。今后,我无论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条小路的。因为小路上留有我们共同的脚步。”

究竟应该按在哪个琴键上,才能使它发出号召人们走向合理和幸福生活的声音呢?他一直在思忖着教练机在万米高空疾飞。机舱口是呼啸的气流,机翼下是苍翠的大山,张华站起来,要求第一个跳伞。按说新战士学跳伞时老兵要在后面踹一脚,新战士才能离开机舱。可是张华不要别人踹自己,还睁着眼睛跳了下去。他跳得那么快,那么果断。他觉得自己是向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扑去,也是向姑娘的身边扑去!当他吊在一朵花似的降落伞下面,徐徐下降的时候,他感到幸福。他第一个着陆了,着陆时的要领掌握得很好,部队首长还让人专门为他拍下了着陆那一瞬间的镜头。多么漂亮的一张照片呀!太美了。

张华想到应该得到照片的第一个人,就是小白。信发出了,照片随着飞到了乌苏里江边……

现在张华是空军某部的一位战士了。军营的生活是严肃的,军事训练任务是紧张的,张华太忙了。但是,他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没有忘记家乡的姑娘。他常常给小白写信,尽管有时只能写三言两语,可是姑娘也是满意的,因为她能从那些熟悉的字迹上闻到自己所渴盼的、亲切的气息,甚至都听到了他的声音。真的,她能从信里听到声音。

然而,不久姑娘就受到冷落了,她掐着指头算了算,已经二十天了,没有收到张华的信。她一连去了三封信,也没换来一个字的回音,她象丢了魂似的立坐不宁了。就象生活中缺了盐一样,她觉得没有味了。小白呀,先是焦急,接着便产生了几分怨气……

姑娘呀,你别怨他。此刻,他心中的矛盾比你的心焦还要折磨人!就在保伞室值班的小房里,他刚刚复习完了高中的化学,已经是深夜十点了,他的思绪刚从化学公式中爬出来,绷紧了的神经该松一松了。可是,他没有休息,又提起笔,准备给你写信。这封信已经写过两次了,还没有写完,这回总该完成了吧!然而,当他提笔写了一个字时,忽然想到,今天的英语作业还欠着账呢。按他的计划是每天早晨到树林去学习英语,可是今早保伞室有一位同志病了,他天不亮就起床照顾,误了学习的点。眼下,两头里掂了掂,他把英语课本拿起,信被放在了一边。他的心又钻进了那弯弯曲曲的洋字码里去了……

姑娘呀,为了请你谅解张华对你的冷落,我们不得不把他每日的业余学习计划在这里给你公布:

早上四点半学习英语:

中午学习数理化;晚上收看电视讲座。

他是个平平常常的人,全身上下没有一点比别人特殊的功能。八小时内,他有一个军人应有的共同科目。八小时外他也有一般人所必需的业余爱好和要干的事情,他的衣服需要洗,他的头发需要理,他的二老需要儿子的安慰,他的战友需要同志的友谊……“时间,现在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我需要时间!”他多次这样对同志感叹。

他做出牺牲是为了换取时间。当然喽,牺牲与牺牲并不完全一样,牺牲看电影、玩扑克、下象棋,这总还是比较容易的事。但要牺牲自己不忍心丢掉的事情,包括给你写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你不知道,曾有几个晚上,张华在一天紧张的军事生活和业余学习之后,他不能入眠。他在想你,想远方的那个日日夜夜望着明月怀念军营的多情的姑娘。不知为什么,这时想到你,他的心中涌上一股深深的不安,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他不是不爱你,而是觉得爱得太早了。他是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青年,在他的面前,有比爱情更重要更紧迫的事呀,那就是事业,事业!

早熟的爱情是一个苦果,千万别把它吞咽下去!

怎么办呢?张华在徘徊,因为这毕竟不是舍去一次看电影的机会呀!他思忖:眼前放着一架琴,究竟应该按在那个琴键上,才能使它发出号召人们走向合理和幸福的生活的声音呢?

他决定了。把过去每周给你写一封信延长到十天、半日、一月写一封。舍弃是为了更倾心地追求,暂时地冷落将会储存更大的热能。你明白吗?小白:

也许,你暂时不能理解他。可是,你终究会理解他的!

一九八二年七月初,她给他写了一封信。

没想到,信被退了回来。收信的人啊,你到哪里去了?

一只白鸽在蓝湛湛的天空飞翔。它从乌苏里江畔起飞,飞到古城西安上空,展翅,收拢,落到了军医大学的院里。

并非家书,这是她给张华的一封信。然而,信被退回了黑龙江……

收信的人,你到哪里去了?

听说,他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可是,怎么没有给写信的姑娘留一句话?不,他没有远去。那不是:

你瞧他走得多急促,鼻尖上渗着一层细碎的汗粒。他找到革命军人委员会宣传委员李新生,一起商淡如何办好暑期小报《学员生活》,他是革命军人委员会副主任。

告别李新生出来,他才似乎记起今天是星期天。对啦,给妹妹买的衣衫,给弟弟买的鞋袜,必须今日送到同学那里,让捎回老家去。这个假期他不准备回家了,要进行一次北至泰山南到杭州的长途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出了校门走了。桶包里装着给亲人的衣物,还有自己的一件破衬衫,顺便到街上修补修补,还可以穿一个夏天,也许明年还能再对付一个春天呢,缝缝补补又一年嘛!再就是有一架照相机装在提兜里,他准备今天找个好地方拍几张风景小照。当然,要选一张给她寄去。因为她已经来信讲过几次了,说很想看看他。

他正这么想着,走着。走着,想着,不觉之间,来到了康复路口。这个路口并不算大,但在郊区来说,就算够热闹的了。听,西瓜摊上的叫卖声,喊得人心甜丝丝。羊肉泡馍的香气,半里外就能闻到……

忽然,传来一阵呼救声:“快救人了!掏粪老汉掉进粪坑了!”

于是,他冲了上去……

就这样,他与这个生活了二十五年的世界告别了,与和他相好了五年的小白姑娘告别了。

浓浓的阳光照着静静的粪池口。他躺在池口,睡着了一般,安详地闭着双眼,眉毛还是那么粗,那么黑,那么高挑着!骄傲的小青年呀,直到你离开人间,也没有把你那高傲的眉毛收巴收巴。改不了的毛病,“骄傲的男子汉”!

他把风华正茂的年华献给了一个掏粪的老汉,丢下了双亲,丢下了同学,丢下了战友,还有可爱的姑娘。遗憾吗?不,他在康复路口奋力攀上了人生的制高点,把一个不屈的、骄傲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如今,张华已经远去几年了。对于他的思念,小白还保持着,因为他不是日光听能驱散的水气,也不是风暴所能刮去的沙丘,他是石板上所刻的名字。

她觉得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他不过是在一次长途行军后睡着了,等到疲劳消失了,体力恢复以后,他还会醒来的。

小白觉得有一件事甚为遗憾,她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向他坦露过少女的炽热的爱情。而他呢,也总是把感情的闸门关得紧紧的,不让爱的琼浆溢出来。然而,她确实是爱着他。她明白,他也是爱着她的。

同类推荐
  • 岁月

    岁月

    本书讲述了北京西郊一座煤矿职工家属三户私交甚笃的煤矿工人家庭,黄子余家、焦吉祥家和于富礼家的故事。主要围绕三家人的第二代——焦建国、黄国强、于一心以及后搬入这座院子的刘保国,这“50后”四兄弟不同的命运,讲述了“50后”一代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了共和国建立的高歌奋进,并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成长的故事。
  • 爱的狂想曲

    爱的狂想曲

    生活像没有表情的水一天一天流过,日子剥落一层又一层甜美,露出狰狞破碎的本相。朋友妻脸往下一沉,先是言语相劝,后来直言警告,但朋友如中了毒般,总是回不了岸,后来两人如水火势不两立,她苦苦纠缠,跟踪他,查他的手机,以死相威胁,却依然得不到他的心,后来她索性转身,毅然决然提出分手,不料朋友这下乱了方寸。
  • 夜之国的库帕

    夜之国的库帕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 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你想去旅行,你向往远方,然而回不去的地方是家乡。所以,听猫咪的话,现在就回家吧!
  • 白乌鸦

    白乌鸦

    煤气公司改制了。两年之后,工人们闹起了罢工。公司党委书记竟然并不反对本厂工人罢工,他一会儿去和董事长周旋,一会儿又去和工人谈判,作为这个公司的党委书记,他到底想做什么呢?严峻的现实,激烈的冲突,复杂的矛盾,使这部小说悬念迭出充满力度。“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杜惠如的手机响了一遍又一遍,彩铃很动听,可杜惠如没听见。彩铃声音本来就不大,现在又躲在文件包里,包上还盖着慌乱中扔下的衣服,所以,“桃花开”的时候,杜惠如还在梦中。窗外起风了。
  • 野枪

    野枪

    天生便是职业军人的陶野曾是大名鼎鼎的‘老虎团’中最出色的突击兵,离开倾注了理想和青春的军营后,为了继续从军梦,他毅然加入法国外籍军团,成为黑桃小组的一员。飞溅的鲜血,奔涌的热泪,爱与恨。憎恶与怜悯,阴谋与荣誉,时刻发出惊天动地的碰撞,中国军人的传统理念与当代佣兵信条的冲撞恍若惊雷。不弃不离,自己搞定!一日从军,终生为兵!血与火的生涯中,看陶野和他的战友谱写一曲当代中国军人的赞歌。
热门推荐
  • 宇宙虫皇

    宇宙虫皇

    打架?我一个响指,亿万虫族小弟瞬息而至,跑路?我一个口哨,创世之门让我任意穿梭宇宙。对于掌控了虫族学院的天涯来说,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响指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吹个口哨!
  • The Female Vision

    The Female Vision

    In this brilliant and strongly argued new book, Sally Helgesen and Julie Johnson demonstrate why “the female vision”—what women notice, what they value, how they connect the dots—constitutes women’s most powerful asset in the workplace.
  • 我的女孩

    我的女孩

    第一次,她设计他,她却跑了!第二次,她引诱他,他没让她跑,结果却掉进了她的圈套!第三次,他主动出击,却惹来了艳照!第四次……这就是姚家小末女,书香世家,传闻中的大家闺秀——再一、再二、再三、再四!真以为他富可敌国的乔家二少是吃素的?说好的大家闺秀呢?那女人就是只狐狸,不仅是狐狸,还是狐狸精!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迷恋上了她的味道,该死!他不介意收她的心!
  •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蝴蝶勇敢的破茧,美丽地翩翩起舞。很多时候没有勇敢和坚强,就无法渡过难关,也就见不到最美的风光。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最危险的地方,只有勇敢和坚强的人才能欣赏到。我们应该让自己一直保持着坚强和勇敢的品质,这样无论危险还是困难都不可怕。
  • 大佬的布局

    大佬的布局

    澹台笑其实是个系统控,重生而来的他好像和网吧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广告投放系统、平台开放系统、手机操作系统等杠上了……
  • 逃梦游戏

    逃梦游戏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秋小羽,在一次睡梦中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发现这个空间中并不只有他一个人,之后他们一起经历了一个危险而又惊悚的游戏并且发现一个惊天秘密,他们是否会逃出生天,在梦中生还呢?
  • 剩男之傻男的故事

    剩男之傻男的故事

    家族仇恨,妹妹失踪,青梅竹马的发小,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以及打工遭遇之异地恋……平凡的生活里,盘根错节,激荡着阴差阳错,并不太聪明的主人公白添,凭着耿直的性格,如何从千万剩男中脱颖而出,收获成功之后方知人生价值,患难之中方见人间真情,经历种种,方得省悟:原来,我的心里一直有你,只是,差一个机会。
  •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华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今夜月色宜嫁娶

    今夜月色宜嫁娶

    初见,他是禁欲系牙科医生。再遇,又成了兢兢业业的猫奴。转眼,站上讲台,竟还是个一丝不苟的大学助教。当萌系数学系女生韩奈遇上顾景司,美色当头,深情告白:“顾医生,今晚夜色真美。”某人淡定望向天空,“眼瞎?”韩奈再接再厉:“顾医生觉得风怎么样?”某人直接沉默。当顾景司逐渐沦陷,在女孩耳边低低呢喃:“风也温柔。”韩奈毫不留情:“台风温柔?”
  • 散打(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散打(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