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64100000011

第11章 店铺和里面的租户

伦敦的街道能提供无穷无尽的材料供你思考。我们怎么也不能同意斯特恩[1]的看法,他同情那个从达恩旅行到贝尔谢巴[2]之后竟然说那一带全是不毛之地的人;对于一个拿起他的帽子和手杖,从科文特加登走到圣保罗教堂墓地、而且还走了回来,竟然从闲荡中得不到什么乐趣(我们几乎要说“教育”了)的人,我们也毫不同情。有这么一类人,我们天天碰见他们。他们打黑色宽领巾,穿薄背心,拿乌黑发亮的手杖,脸上带有不满意的表情,这些都是这个民族的特征。其他一些人很快地擦过你的身边,有的拖着沉重的步子一直走到办事的地方去,有的在愉快地追求享乐。然而这些人却漠然地荡过去,像值班的警察一样满脸喜色、精力旺盛。他们什么都不放在心上;除了让一个看门人打倒在地,或者让一辆马车碾过他们的身子,什么也扰乱不了他们的平静。在晴天,你在任何一条主要的大街上都能遇上他们;晚上,朝伦敦西区的雪茄烟铺子窗户偷看一下,如果你能设法通过挡住外人视线的蓝色窗帘之间的夹缝,瞥上一眼,就可以看见他们正在享受他们生活的唯一乐趣。他们懒洋洋地躺在圆桶和大酒桶上,留着连鬓胡子,挂着镀金表链,气派十足。他们向那个穿琥珀色衣服、戴大耳环的年轻女郎低声细语,情话绵绵,由于这个坐在柜台后面的女郎,在辉煌的煤气灯光下受到人家炽热的崇拜,便成了街坊上所有女仆们的羡慕对象,并引起了周围两英里以内每个女帽头饰商学徒的忌妒。

我们主要乐趣之一是留心观察某几家店铺的逐渐发展——盛或衰——的过程。我们同处在城内不同地区的几家店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们整个历史十分熟悉。我们可以随便列举至少二十家,近六年来确实没有付过税的店铺。这些店铺从来没有被人连续租用两个月以上;而且我们可以肯定,凡是登载在《工商业指南》上的零售业,它们没有一样没经营过。

其中有一家店铺,它的经历是其余店铺的样板。由于自从它开张以来我们就知道它,因此对它的命运我们就特别关心。它坐落在泰晤士河靠近萨里这一边——马什盖特街稍过去一点儿。它原先是一幢十分坚固漂亮的私人住宅;屋主陷入了逆境,房子被大法院扣押,住户走了,房子成了废墟。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知道它的情况:油漆全都剥落了;窗户损坏了;因没人打扫,地下室前的空地上长满了青苔;盛雨水桶满溢;桶没了盖,临街的门显出败落不堪的景象。住在附近的孩子们的主要娱乐是成群地聚在门阶上,轮流使劲在门上连连敲打,闹得邻居们普遍感到实在太够了,尤其是住在只隔一家的那个神经质的老太太。大家纷纷抱怨,还用几小盆水去浇冒犯者,但也徒劳无益。在此状态下,在街角上的那个旧船具商人便摆出最乐于助人的态度,走过来把门环拆下,卖掉,于是这幢倒霉的房子显得比以前更破败了。

我们丢下我们的朋友几个星期。等到我们再回来的时候,不免大吃一惊,因为那幢房子竟然无影无踪了!代替它的是一家漂亮的店铺,正迅速地接近完工阶段,而且在护窗板上张贴着几大张告白,通知公众说它即将开张。“有大宗亚麻布制品和缝纫品供应。”它及时地开张了;上面有镀金的业主的名字和“股份公司”的字样,亮得几乎使人眼花缭乱,没法向它们望一眼。多美的帽带和披肩啊!在柜台后面的两个小伙子也多么优雅啊,他们都戴着干净的硬领和洁白的领饰,活像滑稽戏里的情郎。至于那个业主,他除了在店堂里来回走着、招呼太太小姐们坐下、同最漂亮的那个小伙子作重要的谈话以外,简直一事不干;而邻居们都机灵地怀疑后者是“股份公司”。我们伤心地观看着这一切,心里有一个不祥的预感,认为这家商店注定要遭厄运的——而且确实是这样。它衰败得很慢,但是千真万确的。标价牌渐渐在橱窗里出现;接着一卷卷附有标签的法兰绒伸出门外来;接着在临街的门上贴上了一张招贴,通告出租二层楼,不附家具;接着一个小伙子完全不见了,另一个开始用黑色领饰,业主则开始喝起酒来。店铺变得脏了,破裂的窗玻璃一直没有修配,存货一件件地不见了。最后自来水公司派人来截断供水,于是那个亚麻布制品商也截断了自己,不告而别,给房东留下了问候和钥匙。

下一个住户是一个花式文具商。店铺漆得比以前朴素,然而很整洁;可是不知怎的,我们从店铺前面走过时,总觉得它看上去像一家可怜巴巴、极力挣扎着的商店。我们希望那个男人交好运,但是我担心他不成功。他显然是一个鳏夫,在其他地方有工作,因为他每天早上在往城里走的路上都遇见我们。那家店铺是由他最大的女儿经营着。可怜的姑娘!她根本不需要人帮助她。我们偶然也瞥见两三个小孩,像她一样正在服丧,坐在店堂后面的小起居室里。我们在晚上打那儿经过时,总看见那个大姑娘在忙着,不是为他们做着什么,就是在做什么准备出售的别致的小东西。她苍白的面孔在暗淡的烛光中显得更忧郁凄凉,使我们常常想,妨碍这样的穷人做一点可怜的生意的那些没头脑女人,要是知道她们为了挣得菲薄的生活费,在这种高尚的努力中所忍受的痛苦和极度贫困,只要知道一半,那么,或许甚至会放弃可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机会,会不再无节制地以自我炫耀为乐,而不去逼迫她们采取那最后的可怕手段,而这些仁慈的太太小姐们只要听人家说出这样的手段,她们的脆弱感情就会受到震撼的。

我们这么唠叨着,却把那家店铺给忘了,嗯,我们继续观察它吧,只见店里的人日益贫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孩子们固然是干干净净的,可是他们衣服的绒毛磨光了,破旧了。楼上的房间租不出去,他们原打算租出楼上来弥补部分房租。加之,大女儿又患上了慢性结核病,不能继续尽力干活。季度清账日[3]到了,房东吃过上一个房客的苦头,他对后来的这个房客的挣扎毫不同情;他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一天早上我们经过那儿,看见扣押财产估价人的雇员把屋子里寥寥无几的家具往外搬,我们从一张新近才贴出来的招贴,知道那幢房子又“招租”了。最后那家租户的情况如何,我们无从得知;我们相信那个姑娘已不再受任何痛苦了,也不再会忧伤了。愿上帝保佑她!我们但愿她如此。

我们很想弄清楚下一阶段的情况——因为这地方如今是决不可能发达了,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不久那张招贴被取下来,在店堂里进行了一些变动。我们焦躁地期待着;我们殚精竭虑地猜测着——我们设想了一切可能在此开张的行业,由于我们认为那幢房屋日益破旧,没有一种店铺适于在这里营业。店铺开张了。我们因自己竟然没有猜到这个实情而惊讶。这家店铺——一向不大——已经改成两间,一间是帽子衬垫制造商店,另一间是烟店,这爿店还经营手杖和星期日报纸。两家店由一块薄板隔开,上面糊了有花哨条纹的廉价的纸。

那个烟店老板留在那儿的时间比我们记忆中的任何租户都久。他是一个红面孔、厚颜无耻的无用的废物,显然习惯于随遇而安,善处逆境。他尽可能地推销雪茄烟,把剩下的自己抽掉。只要他能够同房东和平相处,他就一直住着;等到他再也得不到安宁的时候,便冷静地把房门锁上,把自己关在里面。从这个时期以后,这两间又小又脏的屋子经历了无数的变迁,继那个烟草商之后的是一个剧场的理发师,他用形形色色的“戏剧中的角色”和激烈格斗的形象来装饰窗户。帽子衬垫制造商让位给一个蔬菜水果商,那个演员的理发师也由一个裁缝来接替了。变化实在太多了,因此近来我们只能注意到这所被住得不成样子的房子的一些特殊而确实的迹象。这几乎是以一种觉察不到的进度发展着。店东逐渐把屋子一间又一间地退租,到末了只留下小起居间自己住。开头在独用的门上出现一块铜板,上面字迹清楚地雕着“女子学堂”的字样;没过多久,我们瞧见另一块铜板,接着出现一只铃,后来又出现一只铃。

当我们在我们老朋友面前停下来,注意到这些无可置疑的贫穷痕迹,然后转过身去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幢房屋已经落魄到最低限度了。可是我们错看了它。因为我们最后一次经过那里的时候,瞧见地下室前的空地上已经建起一个“牛奶棚”,样子忧郁的鸡群正前门进、后门出地奔跑嬉戏着。

注释:

[1] 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1713—1768),英国小说家兼牧师。

[2] 达恩(Dan)和贝尔谢巴(Beersheba)都是巴勒斯坦的城市。前者位于北方,后者位于南方,因此“从达恩到贝尔谢巴”意指“从这一头到那一头”。

[3] 英格兰的四季清账日分别为3月25日、6月24日、9月29日和12月25日。

同类推荐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 召政诗

    召政诗

    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我的乡思抽穗了;第二辑是楠竹林中静坐;第三辑是在另一个夜里;第四辑是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亚东干文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亚东干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俄罗斯文化、游牧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方法,分析东干文学在复杂多元的异域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在勾勒东干文学创作概貌、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美学、文化等层面揭示东干文学的独特研究价值,确立其在世界华语文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 草原轶事

    草原轶事

    草原上的公安局。正是夏季,十几个干警围坐在办公室里的炉火边,听达瓦局长布置任务。县城的人早已有了第一代身份证,大多数牧民却没有身份证,有些甚至不知道身份证是干嘛用的。那几年为了推广使用身份证,每年夏季要组织干警去牧场、牧户,给牧民拍照、登记,而后集中送拉萨办理。这项工作开展了两年,今年是第二年。抽到这个工作中,会耗费掉整整一个夏季,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更要命的是乡下的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摊上这份差事。炉子刚刚升起,炉火不旺,办公室里异常地安静。
热门推荐
  • 别惹那个穷修真

    别惹那个穷修真

    吹牛版《天分》:我有点穷,但是我还能忍,是不是修真我还算有点天分…但你们这些修真界的大佬们,为何连身无分文的穷比也要抢,这特么怎么还能忍呢!叔可忍婶不可忍,我本佛性修真,奈何这又是个牛逼人生。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 变世online

    变世online

    毫无知觉,大变将至,整个世界变成了游戏的世界,怪兽纵横,在此变世之中,人们奋进拼搏,皆为那一线生机!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用语言成就世上最强

    用语言成就世上最强

    本来说好只是穿越拯救世界,结果你告诉我这只是个开始。什么?我的任务是开创属于我自己的神话体系?还让我打上神界?就凭我这个话都不能随便说的吗?江米表示,他真的好难。
  • 原始部落里的冒牌神明

    原始部落里的冒牌神明

    李青彦在雕刻木雕的时候,不幸的被时空乱流带到了蛮荒。被部落的原始人当成了神明大人,而木雕却被当做了图腾。这里奇花异草遍地,巨兽毒虫横行。不仅生活着百万年前的史前生物甚至还出现了6500万年前就灭亡的恐龙一族不仅如此,这片大陆气候异常,磁场颠倒,环境恶劣。他搞不清自己所在的时代,只知道这里的生物体内又含有特殊的能量。但为了生存,他用上了所有的知识,武装部落。带领着这群原始人在这片蛮莽又神秘的土地上开拓出一片自由之地。本文比较纯的远古生存小说,注重发展,基本靠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开店赚钱步步诀

    开店赚钱步步诀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开店过程中的调研、选址、促销、人员管理等各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侧重于创业及操作性实务,不故作高深,和读者娓娓道来。
  • 将军农妃要种田

    将军农妃要种田

    "娘家倒台,夫家也跟着倒霉,心狠手辣的婆婆竟要致孤儿寡母俩于死地。原主死里逃生,她一朝穿越,扛着一把锄头种地去!安稳日子没多久,战争居然爆发了!“你的国家欠了多少账,大不了我种地来还就是了。”因此,这是一个地主婆让自家将军一步一步“解战袍”的故事。"
  • 万历驾到

    万历驾到

    穿越到了大明万历皇帝的身上,你们将会听到一个声音:万历驾到!简介无能,就是穿越附身万历做皇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