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3200000015

第15章 修真联盟

回到京城,云素素一头扎进莲舍。

一是加紧修炼——因她之故成为炼气士的人越来越多,她由此担负的连带因果也会越来越重,她需要以绝对领先的修为形成一种震摄,以便要求他们修炼身体的同时更重视心性和灵性的修行;

二是在莲舍中寻找灵纹。无论灵纹术原属于大神的古昆吾族还是顾家祖先的大夏昆吾国,它都是一门很具发掘前景和研究价值的修仙技艺。它的应用面那么宽,几乎覆盖全部修仙领域,又是整个修仙文明的肇始,云素素觉得想忽视它很难,就算不深入研习,日常的修炼也绕不开它。

为什么《青莲素义》中没有介绍灵纹术?她与大神隔得太远,无法咨询请教,但她相信大神不会反对她对灵纹术进行基础的了解和学习。

果然在莲舍的地板、墙壁、天花、栏杆上,她都找到了灵纹的痕迹。仔细观察的话,地下室那些灵木的纹理、灵石的切面、甚至院中的泉水、院外的灵土中都有似有似无的灵纹痕迹。原来,天下万物只要有灵,都会形成灵纹吗?那么,是先有灵纹后有灵物,还是先有灵物后有灵纹?

云素素基于兴趣,对灵纹的认识、推衍越来越深,不由得沉了进去。

云老太太也不管她,约束着两个孩子尽量不去打扰她,领着他们照常生活、修炼、雕刻,只在月中和月末代她到青隐阁巡查一次。

半年后,当云素素炼气大圆满从莲舍中出关时,她对灵纹术的研习也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当她带着一本手绘的灵纹图册出现在顾中和家的客厅里时,顾中和震惊了,激动得忘乎所以,直接对云素素来了一个熊抱,被云素素恶狠狠地推开后,扔下她抱着图册就回了顾家祖地。

然后顾家轰动了。顾家老祖——一位筑基后期的老人——顾远,领来顾家十几人,与云素素谈玄论道,当然主要是探讨灵纹术。顾远热情地邀请云素素到顾家的祖地去做客,以共同探讨灵纹术的奥秘、开发灵纹术的功能、促进灵纹术的发展,为振兴玄洲修道界、发展全球修真文明做出贡献。

原来不是只有俗世帝王和政客才熟知这样的念唱做打,修道界也有技艺精湛的戏精。

云素素拒绝了,只是邀请他们再到她租住的小院去做客。

顾远很有涵养,并不以云素素尚未入道而看轻她,反而引云素素为灵纹术方面的知己,以顾中和的别墅、云素素的小院为据点,与云素素做了一对忘年之交。

云素素家的小院一时风云汇聚,顾家的人、云家的人、顾家的朋友、隐居山林的同道,不时结伴来她家做客。修道者重修为道法,轻物欲俗规,诚心与人结交时非常率真随性,极好相处。云素素一时交了不少朋友。

这天顾远又带了两位同伴来到云家。这两位同伴和顾家老祖一样,是白须飘飘、仙风道骨的筑基后期老人。顾远介绍,这二人受了玄洲修真联盟的派遣,前来邀请她加入联盟,并登记师门所在、掌门修为、门徒数量。

云素素答以师门是不入世的隐宗,师父即掌门,她不清楚师父的修为,师父之上还有一位筑基大圆满的师祖,师门嫡系世代单传,门徒只她一个,有世代不许结盟的宗训。

开玩笑,她一个在俗世中单干、无亲长撑腰的独行修仙者若入联盟、深入修道界中,还怕隔绝仙凡的大阵内没有能人异士把她查个底掉,然后剥皮拆骨吗?

可是修真联盟不答应了,自这方人寰自从由两晋进入南北朝、修真道统渐渐式微、天地灵机明灭不定开始,他们就已成为修道界的领袖,千年以来唯我独尊,从未有修者像云素素这样孤影独立、不知好歹地拒绝他们的招揽。常规情况下,都是修者主动找到他们要求加入,寻求他们的庇护,至少也可以让他们不受别的修士欺压。没想到世上还有云素素这么不开眼的人。

他们开始调查云素素。早年为了掩护联盟的人在俗世行走,他们曾注册过一个社会团体:“道法玄学研究联盟”。有了这个便利,他们除了调查云素素莫须有的师门之外,还从云素素出生时的医院记录,到她求学、就业、结婚生子,离婚辞职,都明晃晃、煞有介事地派人到濮阳去一一了解。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不,然后就热闹了。

云父云母打来电话:“素素啊,你那玉石店开得怎么样啊?不会开不下去了吧?真开不下去的话你就把老底卖卖回来算了,卖得的钱我们也不要你的,你都拿去改建老院去,学我们先前,多盖几间房,除了自己住都租出去,得的钱也能养活你奶奶和你们娘仨。可千万别学人家去给人算命骗钱啊!咱可是女人家,丢不起那人!”

原精神病医院的同事打来电话:“素素,你成大仙了?啥时候回来了别忘了给我们也算算命啊。你就别不承认了,人家‘玄学研究联盟’的人都到咱医院调查你了,说你是高手,要邀请你入盟呢。”

许光打来电话:“你还好吗?孩子们怎么样?在北京到底行不行?不行回来吧,可别不走寻常路啊。我可一直单着,就等你们娘儿仨回来呢。你要真不想回来,我把咱家房子卖了给你凑点钱?比你给人算命强!”

在俗世众人心里,玄学就等于算命,研究玄学的人就是从事‘半仙’职业的人。

云素素暗暗叫苦,她现在后悔死了,不该那么实心眼儿,这么着急把就她在莲舍中发现的灵纹记录下来送到顾家,最终引来这么多修道者的关注。

她此时炼气已修到大圆满,能感知自己道机已开,入道在即。

可她就是在这样重要的时刻,天才地给自己挖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坑啊!

入道对每一个修者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危险的时刻,要经历修道九劫中的第一次大劫:入道大劫。这次大劫会有三重雷劫,每重九道,共二十七道雷劫。雷劫之后,还有心劫。

先说雷劫。

人身近乎道体,灵元命元俱全,形体相对清芳,无大恶者十有七八能够渡过入道大劫,而且雷劫几乎等于上天送来的福利,不仅洗筋伐髓、改造肉身,还能扩张丹田,拓经通脉,使人从此超凡脱俗,履道入仙。

而木精兽妖、物灵阴鬼自古有“人身难得”之叹,原因就是它们的入道大劫重于人类太多。他们或筋骨浊于人体,或命元弱于元胎,或根本就没有根骨形体,唯有一灵而己,这一灵还比灵长人类暗弱许多,自然难合于道。由于天道的自然选择,入道大劫会成为它们修道生涯中最大的一道坎,横亘在它们道途最开始的地方。因此它们的入道大劫往往天雷激荡,天地失色,成功者只有十之二三。但危险虽大,得到的福利也大:渡劫成功之后,妖精自此开智,物灵起始聚形,阴鬼渐得生阳。

然后是心劫。

无论灵长人类、妖精灵鬼,伴随入道雷劫的还有无声无息的问心劫。在问心劫中,每一个修者都会受到来自灵魂的拷问,问的是那颗心已往之状、当下之态,以及随身善恶。问心劫就是心关,心境达不到入道要求的修者,没有任何办法晋身真正的修仙道途。

对于人类来说,从来是雷劫好渡,心关难越。因为人类惟有一颗心最难宁定、最难淡泊。

入道要求的合格心境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人任性放情,却一劫而入道;有人一生修善,劫屡屡被阻于大劫之外。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渡劫之地安静与否对渡劫修士能否渡过心劫相当重要。

而云素素还没有选好渡劫之地。却自作死,在此时招来这么多人的关注,她可到哪里寻一个安宁的渡劫之地呢?

深山静壑,幽谷深涧,多有世外修者的足迹;广湖近渎,名山大川,都被各级政府圈占为旅游景点;遥云远海,冰雪极地,她现在还没有能力过去。更何况身后跟随着众多窥探的目光呢。

现在也就国家政权覆被之下的红尘人寰他们不能随意窥探了吧?可就算她到市郊现买一栋别墅,如此临近市井,那浓重的尘浊气息也无法让她安心渡劫。既使她不怕惊世骇俗,侥幸抗过了雷劫,她觉得十有八九也过不过随后的心关。她该怎么办?哪里能让她一心一意应付心劫对灵魂的拷问?

同类推荐
  • 仙界阴影

    仙界阴影

    暗红色的血液从断角上流淌而下。漆黑的金属鳞片仿佛化为了活物。在面具上不停蠕动着。发出了沉闷肃然的金属敲击之声。鳞片开合间。一股股白色水雾涌出。……
  • 灵藏记

    灵藏记

    灵藏出世,三界震惊!无数强者出手争夺,促使大陆界面坍塌,灵藏中混沌宝物也不知所踪。一个平庸少年无意中踏上逆天改命,夺天地造化的修仙之路,尽管这条路充满曲折艰险……
  • 碧剑连天

    碧剑连天

    碧剑连天——是流传万界的传说。“过去”是唯一改变不了的命运。伤心人伤天害理,可怜人可歌可泣。 主角是个喜欢解密的数学天才,穿越到仙侠世界后身体有些变化。修练天赋奇高无比,但却一直无法自如使用各种仙家术法。他有个师父,人很好。原本是个修练废柴,但自有机缘,不可小觑。 四洲之地,四片大陆,四种不同风格的修仙世界,各有各的风土人情。四洲中间是名为“九幽”的巨大空洞,传说通往另外一个世界?!故事从东洲开始,那里是一个由各种修仙宗门控制的地区。
  • 花仙子下凡

    花仙子下凡

    她,九天之上,百花仙子。他,人间百花谷谷主,“花痴”郑无邪。她触犯仙规,被贬下凡,落入人间百花谷。
  • 玥汐传

    玥汐传

    没有简介,没有简介,没有简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穿之我是娜木钟

    清朝的皇帝里头,阿轻一直对皇太极情有独钟。若是能够成为皇太极的爱人,一定会非常幸福,而自己也会努力成为能够与他并肩的那个人。然而一朝穿越,阿轻没能成为宠冠后宫的海兰珠,却成了那个倒霉的西宫大福晋娜木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话供应商

    神话供应商

    制定神话,传承三千世界。黑白无常、二十八星宿、雷神、宙斯、四御、三清.....这个世界仙神本已灭亡,自我来后,神话再启!韩立、秦羽、荒天帝.....若这些人本来就是神话,那就神话加持我身,成就万古第一至尊!
  • 好女十八嫁

    好女十八嫁

    那啥,把书名想歪的人统统面壁去……捂脸……偶只是说好女十八了,好嫁了而已……老爹是大侠,叔叔是高手,听来这个家世不错啊!可等等,为啥这一家子个个都这么面黄肌瘦?什么,家里连锅都揭不开了?怒啊,既然当大侠如此没钱途,何不做个小地主?且看史上最有潜质的一代未来侠女如何发愤图强,誓奔小康!
  • 释天帝归传

    释天帝归传

    前世,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帝释天今生,他转世成为了云州小爵爷本该富贵逍遥的过完此生,却在六界里的几股势力暗中纠缠对抗下,一步步将他再次推向了最痛恨的天帝宝座前世的挚爱,今生的至交,甚至自己的双亲都因这六界人人垂涎的宝座而枉死当他终于觉醒,恢复了一切记忆并得知所有真相后,他又该何去何从是选择惩罚六界还是惩罚自己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复生之酒

    复生之酒

    没有人能想到,世界第一猎魔人,竟然会是个女的。魔王更是没想到,这个女的还是他的妻子。?每天睡在枕边的总是想除了我,怎么办?
  • 凤卿天下之质子为妃

    凤卿天下之质子为妃

    大元国权势滔天的镇远侯有一女,貌丑无盐、性格乖张,出了名的恶女一枚。大元国权势滔天的镇远侯有一子,朗月清风、天纵风流,出了名的才子一位。不好意思,都是我一个人。一朝无奈,女扮男装化作质子进京,大都波云诡谲、危机四伏,遇到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不正常?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要赐婚?女人怎么娶女人?这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怎么是个男人!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 India

    India

    In 1931, Britain's Conservative Party proposed the India Bill--a piece of proposed legislation that made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way India governed itself under British rule. Winston Churchill, with a distinguished history of military service and war correspondence in India behind him, took a position on this bill independent of the party line--and fought for it with characteristic conviction and oratory brilliance.This book contains seven speeches and three important addresses on the subject, printed originally to generate popular support for Churchill's opini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hurchill's opposition to Indian home rule is one of his more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positions. Despite the strength of his oration, his attempt failed--and the India Bill was approved by Parliament in 1935. Documenting a rare loss for Churchill, these speeches provide an important insight into his mind and strategy as a political 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