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48300000005

第5章 兴亡象牙白

一见到元老院的废墟,我就想起恺撒——他在这里遇刺。那天他好像在演讲吧?被刺了二十三刀,最后伤痕累累地倒在庞培塑像面前。

我低头细看脚下,猜测他流血倒下的地方。这地方一定很小,一个倒下的男人的躯体,再也不可能伟岸,黯然蜷曲于房舍一角。但是当他未倒之时,实在是气吞万里,不仅统治现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而且波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和英国南部。他还为追杀政敌庞培赶到埃及,与埃及女王生有一子,然后又横扫地中海沿岸。

但是,放纵的结果只能是收敛,挥洒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就连恺撒,也不能例外。当他以死亡完成最彻底的收敛和服从之后,他的继承者、养子屋大维又来了一次大放纵、大挥洒,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当做了内湖。

我有幸几乎走遍了恺撒和屋大维的庞大罗马帝国属地,不管是在欧洲、亚洲还是非洲。在那里,经常可以看到早已残损的古罗马遗迹,一看就气势非凡。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征服,虽然也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你看那个纵横万里的恺撒,居然留下了八卷《高卢战记》,其中七卷是他亲自所写,最后一卷由部将补撰。这部著作为统帅等级的文学写作开了个好头,直到二十世纪人们读到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时,还能远远记起。

恺撒让我们看到,那些连最大胆文人的想象力也无法抵达的艰险传奇,由于亲自经历而叙述得平静流畅;那些在残酷搏斗中无奈缺失、在长途军旅中苦苦盼望,因由营帐炬火下的笔画来弥补,变得加倍优雅。

罗马的韵味倾倒过无数远远近近的后代。例如莎士比亚就写了《尤利乌斯·恺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等历史剧,把古罗马黄金时代的一些重要人物一一刻画,令人难忘。尤其是后一部,几乎写出了天地间最有空间跨度、最具历史重量的爱情悲剧。

既然提到了安东尼,那么我要说,这位痴情将军有一件事令人不快,那就是他对西塞罗太残忍了。西塞罗是他的政敌,但毕竟是古罗马最优秀的散文家,安东尼怎忍心,割了他的头颅带回家欣赏,然后又长久悬挂在他平日演讲的场所,让众人参观。正因为这个举动,我对安东尼后来失去爱情、失去朋友、失去战争而不得不自刎的结局,没有太多的惋惜。

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的皇帝总是有好有坏,不必刻意美化和遮掩,但也有极少数皇帝,坏到人们不愿再提起。

尼禄(Nero Clandius Caesar)这个名字,我早有关注,但一到罗马就被一种好心情所裹卷,生怕被这个名字破坏掉,因此一直避讳着。今天去斗兽场,听说前面就是尼禄“金宫”遗址,心想终于没有避开。

我以前关注他,与讲课有关。我讲授的《观众审美心理学》里有一个艰深的课题:尼禄在日常生活中杀人不眨眼,一到剧场里看悲剧却感动得流泪不止,这是为什么?人们很容易猜测是以虚情假意欺骗民众,但他的至高地位否定了他有欺骗的必要。这个课题关及人类深层心理结构的探索,我的历届学生都不会忘记。

说尼禄杀人不眨眼,实在是说轻了,因为这会把他混同于一般的暴君。他杀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妻子、弟弟和老师,听起来简直毛骨悚然。

当然这种杀戮与宫闱阴谋有关,例如他的母亲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人,我们且不去细论;让我愤怒的是,公元六十四年一场连续多日的大火把罗马城大半烧掉,这个皇帝居然欣喜地观赏,还对着大火放声高唱。火灾过后为了抑制民愤,胡乱捕了一些“嫌疑犯”处死,而处死的手段又残忍得让人不知如何转述。例如把那些“嫌疑犯”当做“活火炬”慢慢点燃,或蒙上兽皮让群犬一点点撕裂。

这样一个人,居然迷醉希腊文化,迷醉到忍不住要亲自登台表演。甚至,当他发现罗马人对他的表演不够推崇,居然花了一年时间在希腊从事专业演出!一个人的艺术和人品很可能完全是两回事,尼禄就是一个极端化的例子。

如果说,一个国家最大的灾难莫过于人格灾难,那么,尼禄十余年的统治也像那年在他眼前燃烧的大火,对罗马的损害非常严重。人们由此产生的对于罗马的幻灭感、碎裂感、虚假感,无异于局部的国破家亡。惊人的光辉和惊人的无耻同根而生,浓烈的芬芳和浓烈的恶臭相邻而居,尼禄使罗马有了自己的阴影。所幸的是,不是尼禄消化了罗马,而是罗马消化了尼禄。

罗马帝国最终灭亡于公元四七六年,最后一位皇帝叫罗慕洛斯·奥古斯都。当代瑞士出生的剧作家迪伦马特写过一部《罗慕洛斯大帝》,颇为精彩。几年前曾有一些记者要我评点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我点了它。

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物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却试图去扶持,反而会成为历史的障碍;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就会成为一种反动。于是,他以促成罗马帝国的败亡来顺应历史。他太了解罗马,知道一切均已无救。

但是,作为战胜者的日耳曼国王更有苦衷。他来攻打罗马,是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他没有儿子,按传统规矩只能让侄子接班,但这个侄子是一个年轻的野心家和伪君子。国王既已看穿又别无良策,只能通过攻打来投靠罗慕洛斯,看看有没有另一种传位的办法。

于是,败亡者因知道必败而成了世界的审判者,胜利者因别有原因而浑身无奈。

由此联想到,人类历史上的多少胜败,掩盖了大量的反面文章。

我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喜剧,也是最高层次的历史剧。

跳开虚构的艺术,回到真实,我又低头俯视脚下。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里立即荒凉。不久,甚至连人影也看不到了,成了一个彻底的废墟。野草、冷月、断柱、残石,除了遗忘还是遗忘。

文艺复兴时大家对希腊、罗马又产生兴趣,但对希腊、罗马的实址又不以为然。文艺复兴需要兴建各种建筑,缺少建筑材料,这里堆积着大量古代的象牙白石材,于是一次次搬运和挖掘,没有倒塌的建筑则为了取材而拆毁。

考古发掘,是十八世纪以后的事。

难得这片废墟,经历如此磨难,至今威势犹在。

在一千多年野草冷月的夜夜秘语中,它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份降低,没有把自己的故事说歪。

今天的罗马,仍然是大片的象牙白。只不过象牙白不再纯净,斑斑驳驳地透露着自己吓人的辈分。后代的建筑当然不少,却都恭恭敬敬地退过一边,努力在体态上与前辈保持一致。结果,构成了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传代强势,这便是今日罗马的气氛。

就在写这篇笔记的三小时前,我坐在一个长满罗马松的缓坡上俯瞰全城。应该是掌灯时分了,但罗马城灯光不多,有些黯淡。正想寻找原因,左边走来一位散步的长者。

正像巴黎的女性在气度上胜过男性,罗马男人在风范上胜过女性,尤其是头发灰白却尚未衰老的男人,简直如雕塑一般。更喜欢他们无遮无拦的热情,连与陌生人打招呼都像老友重逢,爽爽朗朗。此刻我就与这位长者聊上了,我立即问他,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

“先生平常住在哪个城市?”他问。

“上海。”我说。

他一听就笑了,似乎找到了我问题的由来。他说:“哈,我刚去过。上海这些年的变化之大,举世少有,但是……”他略略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不要太美国。”

细问之下,才知他主要是指新建筑的风格和夜间灯光,那么,也算回答了我的问题。

他把头转向灯光黯淡的罗马,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我从心里承认,这种说法非常大气。不幸的是,正是这种说法,消解了他刚刚对美国和上海的批评,变成了自相矛盾。因为与罗马一比,美国和上海的历史都太短了。它们没有资格怀抱着几千年的安详,在黑暗中入梦。它们必须点亮灯光,夜以继日地书写今天的历史。

老人不知道,当时真正与罗马城并肩立世的,是长安。但现在西安晚上的灯光,也比罗马明亮。西安不端元老的架势,因此充满活力,却也确实少了一份罗马的派头。

同类推荐
  • 红楼梦风情谭

    红楼梦风情谭

    《红楼梦风情谭》作者2011年9月起在《济南时报》每周连载一篇,从风物的角度趣谈《红楼梦》。此为这些文章的合集,但每篇由原来的2000字扩展为4000字,从而加大了内涵,提升了品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作家。主要致力于古典小说研究,在《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几部作品方面成果最多。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又是雨季

    又是雨季

    范小青,女,苏州人。现为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著有长篇小说十七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等,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等,电视剧代表作有《费家有女》、《干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彩虹雨

    彩虹雨

    这本书是8年卷首语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叫作《旷野的鸟》,这本就叫作《彩虹雨》。有雨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虹的,而有虹的时候也不应该是有雨的,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雨与虹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说旷野的鸟,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像大鸟那样飞翔;那么彩虹雨,是渴望生活和事业的滋润和美好。这是一种矛盾后的期盼,人生如斯。
热门推荐
  • 滨江膳祖

    滨江膳祖

    这是一九〇〇年的北京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七雄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蓟城。星移斗转,经秦、汉、隋、唐、宋、明、清各朝代,它不仅仅是北方名城,而且还是交通要道,曾名涿郡、幽州、范阳、燕山。1153年,金海陵王占领后,改称中都。由此开始了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1276年,忽必烈攻占中都,认为其右拥太行,左注沧海,南抚中原,北枕居庸关,背靠朔方,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天府之所,于是在中都的东北郊外大建新都——大都。参照汴洛中都旧制,分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呈南北长方形,外城周60里,11座城门。其东西分别相当于今北京的内城东西旧城,南至今长安街一带,北城在德胜门外。
  •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亿万盛宠:程少你老婆跑了

    亿万盛宠:程少你老婆跑了

    南城炙手可热的程少竟然单方面的宣布即将结婚了,在大家都没来得及细想的时候,程少的准新娘却跑了!!!跑了!!!大家都以为新娘要完蛋了,却没想到程少没有任何的动作,都以为他是改性子了。直到三年后……某落跑的准新娘咆哮道:谁特么说他改性子了,还不是一样喜欢把人往死里弄……程少笑得一脸宠溺:老婆乖,你还是先把欠我的一千零九五天还了吧。“……”(内有萌宝,欢迎跳坑哦!)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无法投递之邮件

    无法投递之邮件

    《无法投递之邮件》是一本由许地山创作的散文集,作品中共14札。
  • 爹地太坏,妈咪亲亲举高高

    爹地太坏,妈咪亲亲举高高

    五年前,她被送进监狱。心死如灰,想在监狱结束苦难折磨,却不料已有身孕……五年后,她出狱,对前夫避之不及。可四岁的萌宝却说,他深入敌人内部打探过了,那个爸爸其实很不错?!
  • 民国国文课

    民国国文课

    民国文化可谓承上启下,既延续了前清的儒学,又开启了新文化的序幕。在不过三十多年的民国时期里,名家辈出,诸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鲁迅、徐志摩等,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力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时代。因此,我们再度研究民国文化,并予以取长补短,对今人而言还是很有裨益的。
  •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大名鼎鼎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大名鼎鼎的大熊猫温任先生

    这是一本风趣幽默的童话书,书中讲述了可爱的大熊猫温任先生一家的故事——刚刚成为父母的大熊猫温任先生和太太对如何照顾刚出生的小大熊猫一无所知,甚至闹出了笑话……作者用他那纯善的内涵、专享的语言风格,带给我们一部童话经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