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疤三人不敢看王苗,转身就跪。
扑通。
“长老,是我们无能,但经过我们推断,这两位兄弟应该不是那千面盗君的同伙,刚刚千面盗君扔给他的东西,也并非我们拍卖之物。”
刀疤念着李舍收刀之恩,此时面对长老,非但没有变脸指认李舍,反而替李舍说了不少话。
李舍也没想到刀疤因为自己收了一刀而如此念念不忘。他看着巷口来的人,知道今日事应该会有一个了结。
“推断?应该?”刀疤的耳中传来王苗听不出喜怒的声音。
刀疤的背上顿时汗如雨下,但他没有改口,仍然抱拳跪在地上。
“姜大人,你怎么看?”王苗的语气突然有些谄媚。
李舍在听到王苗的声音时,就看到了姜林。王苗伴在姜林身边,神情里满是崇拜。
“姜叔叔。”李舍打了一个招呼,刚才刀疤跪得速度太快,他都来不及插话和姜林打上招呼。
“嗯,小舍啊,你这摊子可有些大啊。”姜林玩味地笑道。
王苗马上站出来,语气确凿地说道:“既然是姜大人的晚辈,那必定是清白人。这事肯定是千面盗君栽赃陷害。姜大人,此事我们做得不对,待会我给您两位晚辈赔上一份厚礼。”
王苗常年负责拍卖会事务,说话圆滑滴水不漏,寥寥几句话就给足了姜林脸面。
“哪里,王长老客气了,是我这两个侄儿自己不安分。舍儿,铁憨,快来拜见一下王长老。要不是他出面,你俩可能明天就要成通缉犯了。”姜林客套了一番,他带着李舍和铁憨,给他们介绍起了王苗。铁憨没有见过姜林,但是之前听李舍提起过。
李舍和铁憨不卑不亢地行了礼,王苗点点头,称赞了一句后生可畏,然后就想下令让人把那五个办事不利武夫带走。
李舍重新背好了刀,他走上前来,对王苗一拜,道:“王长老,这五位并没有为难我们,反而处处留情,您看是不是……”
刀疤和另外两位武夫听到李舍的求情后,心里大为感动。刀疤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啊。这是刀疤的信佛老母亲经常对他说的话,他此前听到类似的话恨不得捂上耳朵,但此时一想,似乎冥冥之中,这些最烦人的话却是一直在影响着他。
王苗大笑,道:“李公子你重情重义,这种时候还能分清是非,真是不容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苗深知要拍好姜林后辈的马屁。
王苗转过头,对着刀疤说道:“这次你做得不错,还陪着李公子练了刀,我亲卫队还缺人,你今天办一下手续,明天就来亲卫队吧。”
刀疤听了连连感谢:“谢谢长老,谢谢李公子说情。”
王苗又将姜林等人请回了拍卖会,吩咐下人给三位贵宾泡上最好的茶,他摆摆手示意下人们退下,然后对姜林恭敬地说道:“姜大人,没想到您这次亲自过来,我可是整天都想着能够再见到您啊。”
姜林笑了笑,说道:“哪里,这次来还是麻烦王长老了。”
坐一旁吃着水果的李舍已经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姜叔叔不可能是刚好路过这,那就只剩下在暗中护着自己这一种可能了。
王苗和姜林讲了几句,又怕冷落了李舍和铁憨,他将话题往李舍身上引去,满怀期望地问道:“李公子姓李,又是贵殿的人,他身上背着的……不会是那把真的吧?”
姜林意味深长地地笑道:“正是你最敬佩的那位人的哲嗣。”
王苗听到后,盯着李舍看了好一会儿,重重拍了下大腿,道:“像!真的像!李公子就像是用李大人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但是这双眼睛又像公主。果然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李舍:“……”
铁憨:“……”
姜林:“……”
王苗也发现了三位宾客的的表情不大自然,打了一个哈哈,装作什么也没发现,道:“李大人当初可是吾辈楷模,以一人一口说得南方十六国群儒儒心崩溃,当时我有幸到场聆听,那场面可真是长我北舜颜面。”
李舍听后,觉得王苗口中的父亲似乎与自己接触到的父亲不大一样,这段事他没有听父母提过,他疑惑地看着姜林,姜林点点头,表示王苗讲得是真的。
“还有李大人那次带兵驻守极东关,原本上头只是要求他防守,尽可能地守住东崮大军就行,没想到他背着刀,潜入敌后,把东崮年轻一代高手全给宰了,东崮这到现在断层严重,早已威胁不到我北舜王朝。”
原来父亲做过这等伟业。李舍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有些大,当初对娘说超过父亲的话似乎有些夸大了啊。
王苗又说道:“李大人在东崮一役后,就成了京城里的名人,大家闺秀以找李大人这样的豪情男儿为标准,男儿纷纷报考儒门或是加入军队,当时的皇上都称赞李大人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北舜未来五十年的国运。”
“李公子,你看。”王苗越说越兴奋,他站起身,拉开了房间内的暗柜门,里头赫然是五把高仿儒刀,“这一把,是十哲殿出品的最早的精品乘桴。这一把,是李大人神念签名版乘桴。这一把,东崮系列典藏版乘桴。这一把……”
真乘桴:“这么骄傲的嘛?”
李舍倒吸了一口气,自己父亲似乎有很多崇拜者。
“哎,我只是李大人身后微不足道的支持者而已。要说最疯狂的,绝对是当年京城的那批大小姐们,李公子有所不知,即使是现在……”
王苗意犹未尽地想给李舍讲讲李庆春的往事,被姜林咳咳两声打断了。
“不提了,不提了,我去给你们挑点礼物,你们先用茶点。”王苗停住话题,告了一声退,就快速地走出了房间。
等到王苗走后,李舍问道:“姜叔叔,你这半个月来在一直跟着我们?”
“恩,毕竟你们还不是修行人,真要出了意外,你娘岂不是恨死你爹了。这次要不是你会上通缉,我原本也不打算出手。”
姜林又仔细看了看李舍,有些意外道:“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入儒门一品了,虽然有些仓促,但貌似你浩然气品质还挺高。是赤色浩然气?”
李舍方才战斗时并没有施放出浩然气,姜林再厉害,也只能简单地感应个大概。
李舍小心地看了看四周,姜林见状道:“放心,有我在,任何人都听不到我们说话。”
李舍这才说道:“是赤色,但是赤上带着银丝。”
姜林有些不信,浩然气历来都是纯色,什么时候有过带其他颜色的浩然气?
李舍将浩然气施放而出,姜林眼中闪过一丝蓝光,看了一会,沉声道:“果然带着银色。这可能是好事。或许有进化成银色浩然气的可能。”
看到李舍惊喜的表情,姜林适时提醒道:“我只是说可能,舍儿你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聚出第一丝浩然气的,我当时看你还能跑,就去拍卖会找王苗了,没注意你的突破。”
李舍细细地给姜林讲了如何吸收三足小鼎的经过,又一字不差地背出了鼎上的内容。姜林思考半晌,才开口分析道:“鲁国是祖师当年的国家,是最早复兴诸侯祭祀的地方,听你所背的铭文内容,应该是祖师当上大司礼后的祭祀活动,但奇怪的是,祭祀这样的大事又怎会铭刻在小鼎上呢?通常都是刻在大鼎上才对。”
一直在吃着高档水果的铁憨这时说了一句:“可能是祖师勤俭节约,体恤工匠?我打铁时就可累了。”
姜林被气笑了,他看着铁憨,摇摇头道:“按照祖师对礼制的重视,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规格的鼎,就应该是什么规格的鼎。”
李舍也想不通这小鼎的来历,不过这浩然气应该假不了。
他向姜林问出了自己此时最大的疑惑:“姜叔叔,这千面盗君是何人,他是不是故意给我这三足小鼎的?”
“他呀,是盗门的人,在外头的名字是千面道君,擅长易容和伪装,性情古怪,就是一顽童。他和我们儒门有些交情,但算不上是至交。他可能是看出你身上的文意,就想在坑你的时候送你点礼物。不过他仅仅是盗门中人,应该看不透那鼎中深藏着的浩然气。这浩然气藏得很好,就连我当时也没瞧出什么来。”
姜林的回答让李舍更难找到解密的头绪了,难道这就是自己的拍卖会奇遇?
铁憨这时也劝李舍别过多地想这件事:“小舍,小说里的很多谜,都会在几百章后解开,说不定,以后等你强大了,答案就自己来找你了。”
李舍一想也是,就不再去想小鼎的来历。反正这件事,没有坏处,甚至还让李舍的浩然气品质比正常的十哲更加高一些。
“姜大人,姜大人。”门外传来王苗欣喜的声音。
姜林撤掉暗中布置的禁制,示意李舍二人别再提小鼎的事。
“姜大人,摄于您的威名,那千面盗君将定海珠还回来了,就放在会场大门的门槛上,门卫都不知道那颗珠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王苗的马屁让李舍大开眼界,无中生有这个词,大概就是指王苗的话术功夫吧。
李舍思忖道:这千面盗君还真是性情古怪啊,说不定他就是为了逗一下憨哥才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