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700000024

第24章 心理疾病的预防(7)

心理学的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生命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威胁的上面,因而所剩余的精力,就往往难以用在“创造性的适应”上。而正常的心理适应却应当是,不仅能够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进行创造性的适应。

消极被动式的心理适应,可以叫做“顺应”。中国有句俗话说“逆来顺受”;基督教宣扬耶稣在被别人打了左边的脸部时,不仅不反抗,反而送上右边脸部,以示耶稣的“宽容大量”的气度;还有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的甘地,曾提出“非暴力抵抗”口号等等,这些看来都可以算做是消极被动形式的心理适应。

为了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在心理上适应周围社会环境,需要采用一些更富有积极主动意义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斗志,培养奋发向上的志向。

心理健康专家D·B·克莱因在1944年出版了《心理卫生》专著。他在这本书里,把心理卫生的意义解释为提高士气、促进士气的“士气”。他说:士气是一种经常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有了士气,人们就能乐观地、勇敢地、有效地去面对各种困难与危机。士气的对立面就是失望、忧郁和畏缩。这种士气,在学校可称之为“校风”;在军队里则可称之为“斗志”。这也可以说明心理健康学的意义,主要在于积极地引导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增强斗志,而不是消极地防范或治疗心理疾病。

由士气所产生的激发行为力量,往往比由纪律所产生的约束行为力量更加稳定、持久。工业心理学的实验证实,生产效率和士气的关系非常大。工作条件和管理方式对生产效率并不起直接的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看来对提高生产效率不是直接相关的“中间媒介”的士气。在集体劳动中,士气就是“风气”、“道义”,道义感比起金钱物质刺激的力量要大得多和持久得多。

西方工业心理学家,曾经不止一次地用“问卷回答法”,列出各种重要的工作诱因等级,让青年工人回答,结果“酬金”一项都不是首位,而“同事友谊”却总是居首位。有些青年工人表示,宁愿同自己喜欢的同事一起工作,或者宁愿在“志同道合”的友好气氛中工作,即使降低薪金也不在乎。从这里可以看出,集体的士气就是自发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能使集体一致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因此,可以说集体的士气又是集体的精神、集体的意识。

士气,实际上也就是“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排除万难,无往而不胜。1921年,法国人维克多·格林尼亚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有人描述他怎样由一个纨绔子弟变为卓越科学家的历程时指出,由于他年轻时遭受别人的羞辱和讥讽后,幡然悔悟,立志要摘掉生活奢侈的、不务正业的、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帽子,在悔恨和羞愧中奋发图强,历时八年便成了著名的化学家,不久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国建国以来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位理学博士,四十二岁的张筑生,谈起他的往事时说:“上小学时,我的作文常名列前茅,可是算术成绩却很糟糕,有一次珠算还不及格。当我走进补考的教室时,脸烧得象熟透的柿子,从那以后,我发愤而起……”

“发愤而起”,就是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志向,也就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性的结论:士气高的标志就是面对困境而不屈不挠;而提高士气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展望美好的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有了这样一些崇高的、奋发向上的志向,就能激励我们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说上面这三句话的是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周总理光辉战斗的一生,也的的确确地是实现了他为“中华之崛起”和“中华腾飞世界”的崇高志向。

也许有人会说,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志向,不一定是人人都能有的。其实,高尚远大的志向,只不过是属于高层次的个体需要,而“需要”,则是人人都会有的本性、天性。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我并不比你差”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培养、提高,就可能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志向。古语说:“人患无志!”只要我们树立了奋发向上的志向、信念;在心理上设立一个积极的、富有吸引力的、优越的奋斗目标,从而点燃起心头上的希望之火,就会保持健康的心理,也就会成为能对社会、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增进心理耐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两种迥然不同的情况:面对相同的困难情境,或者是在同样性质的问题面前,有些人会很容易地引起心理挫折,并导致不适应性的行为;而另外一些人却相反,他们能够沉着地对付这些问题或困难,并且冷静地去解决它们。

这种现象说明,对于来自外界的挫折的抵抗力是因人而异的。心理学实验和生活实践也证实,人们对于挫折的“抵抗力”,或者说对于挫折的“容忍力”,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这就如同当外界的病菌侵入人体时,对病菌抵抗力强的人不易于发病,而缺乏抵抗力的人,却会很容易地病倒那样。

心理学把对于挫折的抵抗力(容忍力),叫做“挫折耐力”,或简称为“耐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再具体些讲,所谓“耐力”就是指一个人在遭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防止、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换一个说法,耐力是一个人可以承受来自环境的各种打击,或者是能够经受得住各种挫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耐力和习惯、态度等十分相似,它也是经过学习、训练而获得的。它和每个人的人格整体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挫折耐力低,那么,经过几次挫折的打击后,这个人的人格就可能会失去完整性,甚至会分裂。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行为失常或产生心理疾病。

最初使用“耐力”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性格心理学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他给耐力下的定义是:“能够战胜、驾驭心理适应。也就是说,可以抵抗挫折而没有什么坏适应反应的能力。”可见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特征。有耐力的人不会轻易地产生不适应的行为,不会表现为行为失常;他们和周围的人们可以保持与创造和谐的圆满的人际关系;他们的生活是愉快的、轻松的。相反地,缺乏耐力或者丧失耐力的人,则会恰恰相反。因而,耐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主要标志。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心理耐力呢?首先可以从缺乏心理耐力的原因讲起,看一看为什么会缺乏心理耐力,从而也就可以了解应该从哪里人手、怎样培养心理耐力。

缺乏心理耐力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1)“挫折经验的不足”。这可以从那些自幼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身上明显看出来。这类孩子在家里,因为经常可以容易地、而且及时地满足要求,因而当他们到了伙伴集体中时,就往往会经受不住哪怕是稍微一点阻抑个人要求、愿望的刺激。当他们的要求和愿望遭到挫折、碰壁时,就常常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的反应。特别是那些生活条件优裕的独生子女,从幼小时起,父母对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几乎都是“有求必应”,达到了所谓“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地步,因而长大后,如果缺乏必要的锻炼,听任他们娇惯任性地恣意发展下去,当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风风雨雨”或“磕磕碰碰”的时候,就往往会表现为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不合群的、被人嫌弃的人。

(2)“挫折经验的过剩”。比如,那些家庭穷困、双亲不和的孩子们,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以致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这些自卫性行为,日久天长地持续下去,就会逐渐地成为习惯,最终难于适应日后的生活。这类儿童长大成人后,往往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作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借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也有的人与此相反,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情感不易表露,抑郁寡欢。

(3)“挫折经验的断续”。这是指这样一种情况:比如,一些在情绪变化无常、没有准脾气、而又不坚持管教的双亲养育下的孩子,由于同样一件事,父母昨天可能许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或愿望,可今天又变卦不允许了,致使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或意愿为什么会受到阻抑,不知就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这种不正当的家庭教育培养、熏陶下的孩子,往往由于莫名其妙地克制自己,思想上不明确规范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于是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了耐力。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表现为优柔寡断、胆小怯懦、反复无常的不良性格。

针对上述三种不利于培养心理耐力的因素,培养训练心理耐力的办法,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经受适量的挫折经验,让他们适当地去“经风雨、见世面”。

这里所谓的“适量”或“适当”,意思是说:如果挫折经验过多、过强,会失去信心,觉得“高不可攀”、“永无希望”;因而,在心理上会经受、招架不住,导致消极不良的后果。相反地,如果挫折经验过少、过弱,会麻痹斗志,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往往会养成人们吊儿郎当、敷衍了事的性格倾向。总而言之,挫折经验不可没有,但既不要不足、过多;也不要断断续续地变换不定。

不论是做父母的、或者是当事者本人,掌握这个“适量”的挫折经验的分寸、火候,委实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心理技巧。至于怎样才能做到“适可而止”地不多也不少、不强也不弱的心理抑制状态,留待后面专门讨论。

另外,心理耐力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为生理上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精神上的能量。一个人若想能够妥善地、现实地解决外界的阻力,排除心理上的抑制状态,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身体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中”的意思。

加强心理攻力

1984年6月17日上午,河南省淮阳县齐老乡大王村二十一岁的女共青团员孙桂梅,在铁路桥上,从火车前一米多处抢救素不相识的65岁的农民刘树林老大爷的事迹传出后,报社记者采访了火车司机,请他谈谈他当时目睹的情况。

这位火车司机激动地对记者说:“列车和姑娘同老人的距离差不多,她怎么能赶到火车的前面?火车虽然滑行,但速度还是不慢;而且前面那座狭窄的铁路桥几乎和机车一样宽,到桥上救人又怎么救法?……孙桂梅仍以最快的速度同列车展开了一场抢救生命的特殊竞赛,终于提前跑上桥头。当她跑到老人(耳聋)身边时,滑行中的列车离她仅有一点五米。只见她伸出双手,用尽全身气力把老人推出铁道,随即向后一个退步,还未站稳,机车推障器就把她撞倒,机车弹簧吊杆又把她推到桥下……”

这位司机在向记者介绍孙桂梅舍己救人的壮举时,所提出的疑问,(即“她怎么能赶到火车的前面?”“到桥上救人又怎么救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孙桂梅的这样行动是很难做到的。从心理学上应该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简单说来,它显示了人们具有心理上的“进攻力”,或者叫做“爆发力”。一般地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储存有足够的这种拼搏进取的“心理能量”。比如,在火灾、地震等危急时刻,或象孙桂梅那样在十分危急情景下抢救别人生命的短暂时刻,人们会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力量。这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应急行动时,心理上也会“壮起”胆量来,所以,这种心理上的进攻力,又可以叫做“应激力”,或者叫做“紧张反应”。

实验证实,当人们产生激情后,大脑皮层会发出信号,加强心脏搏动的能量,增进肌肉的供氧和营养物质,于是就会提高进行高度紧张的工作能力。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能够在遇到危险时,时常能做出奇迹般的行动的奥秘。报纸上曾介绍过许多这类感人的事例,诸如:有的青年人在火车就要驰来前,奋力搬走被雨水冲到火车轨道上的几百斤重的大树,从而保护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十几岁的女孩奋不顾身地扑向叼走婴儿的猛虎,打跑猛虎,救下遇难的婴儿等等。这都是心理上的“应激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应激学说”。这种“应激”的理论,是由加拿大的一位名字叫做H·塞利埃(1907年生)的生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塞利埃认为,当人们的身体在接受外来的紧张刺激(压力)后,为了自卫会产生生理上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这种反应,是由于脑下垂体稻副肾所分泌的荷尔蒙(激素)的控制作用而形成的。

在塞利埃提出应激学说之后,很多心理学家们、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们,应用并发展了这个学说来解释一些社会心理现象。他们认为在经济危机、社会不安、甚至噪音等等紧张刺激(压力)之下,引起心理上的烦恼、挫折和焦虑等等,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往往是引起人际关系纠纷、冲突的起因。而且,如果对这种紧张刺激(压力)的应激状态持续不断,就必然地因积蓄过多,从而产生种种疾病。这些疾病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神经症”;在身体上表现为“心身症”。心身症的典型表现就是高血压、冒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症等等。

对应激学说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和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家的一些主张不完全相同,甚至对“应激”这个词,因为理解的不同,也有争议。比如说,塞利埃认为人在接受来自外部的紧张刺激后,为了“自卫”,会产生应激反应,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这仅仅是说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象孙桂梅那样,虽然自己在生理上并没有遭受任何紧张刺激或威胁,但心理上接受外来的紧张刺激、威胁后,为了“他卫”,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所以说,不能把“应激”单纯理解为机体对紧张刺激做出生理反应,从而发出的一种力量;“应激”还包括对来自心理上的、社会上的紧张刺激,做出心理上的反应所发出来的一种力量。

谈起“应激力”,或者叫它“心理能量”,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物质能量的一种形式。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和肌肉活动过程所构成的,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人体中的能量是从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食物中分解获取的。若是形象一些讲,人体内的能量,往往会自行“炮制”而成小型的“燃料库”——三磷酸腺苷(ATP),以备人们紧急需要时,随时取用。一旦人体面临紧急需要情况的时候,人脑这个最高指挥部,就会发布“紧急动员令”,于是全身会立即处于紧急应战的高昂状态,可以说是I临战的一级战备状态。三磷酸腺苷就会转化为大量的能量,以供应身体的急需,从而使人体进发出一股平日从未有过的特大能量。

“应激力”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学说,虽然是由塞利埃首先倡导提出来的,但是发现人有应激力,并利用这种应激力去医治心理疾病,这在中国古代的医书里,早就有记载了。

同类推荐
  • 重口味心理学:我们内心的小怪兽

    重口味心理学:我们内心的小怪兽

    超有趣心理学知识,全部使用真实案例,让你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教你如何一眼洞穿别人,如果真正了解自己!揭开16种“现代心理病”的终极奥秘!
  • 放飞心灵的蓝天:如何面对压力和抑郁

    放飞心灵的蓝天:如何面对压力和抑郁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针对幼师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全书共六章内容,以“幼儿教师与心理健康”开篇,接着依次对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幼师特色的科学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咨询方法,排解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心理。最后以做“身心健康的好老师”收尾,将幼师心理健康的意义进行深化,提升幼师的职业自信心。
  •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使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随心所欲地主导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每天用10分钟随意读上一小段书中的内容,你就能不知不觉掌握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定会让你的人生有所改变,早目过上你希望的好日子。
热门推荐
  • 手机(典藏版)

    手机(典藏版)

    《手机》是当代名家刘震云的经典长篇,2003年出版同期被冯小刚改编为同名电影,销量稳居图书排行榜首;2010年5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四卫视同步开播,电视剧推广初期已得到各地电视台热烈追捧,反响强烈。电视剧结合手机故事线路,展示了小说内容的本来面貌。王志文和陈道明联袂主演将为小说再添魅力。
  •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文清丽,女,陕西长武人,1986年加入陆军。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届、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深造班),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曾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出版有散文集《瞳孔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那天放学后,我远远看到三四个女人立在我家大门口交头接耳。黑漆木门严严实实地从里面关着,好几只耳朵贴着门缝,边吸溜着鼻子,边说,在吵呢,说不定马上就打起来了。
  • 末世无限之凰战

    末世无限之凰战

    一个短梦——李晗好像疯了,萧木子看见她不顾暴雨的狂跑出去,紫色的大雷晃着她诡异的笑脸,萧木子只觉一阵心颤。这个世界,怎么了?你想成为新世界的曙光吗?不,我不想。但是我想明白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 灭世逍遥客

    灭世逍遥客

    天下混战,剑阁传人流落他乡,冲破世界束缚,重新回到家乡,灭强敌,诛天下仙魔,灭世再创,创天下武道功法,受九域朝拜,逍遥天下,终破枷锁登顶封神
  •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一段邂逅,一份真情。盛宴上的波涛暗涌,华山中的阴谋诡谲,魔教里的尔虞我诈。朝夕相处,乱了何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四川袍哥史

    四川袍哥史

    翻开中国的史书,我们可以找到沙场的断戟,后宫的裙裾,宦官奸臣的龌龊与肮脏也屡见不鲜,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翻云覆雨,浴血寝骨,令人扼腕长叹的袍哥却被淹埋在历史的烟云里。透过滚滚尘沙,才能看到他们仓皇而依稀的背影,这不能不说是史学上的一大憾事。是的,他们是遥远的江湖,他们中的一些人物及事件多以“匪”、“盗”等让人憎恶的字眼记录在清代、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里面,而他们中的多数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那些在刀口上舔血、在凌辱中讨生活的袍哥,甚至还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 奇谈笔记

    奇谈笔记

    灵异?墓葬?探险?奇遇?.............本是无为的青年,自通晓道法后,不停的游走于地下未知的空间中,带您领略未知的光怪陆离,上古的往事,超前世的超级文明!为您揭晓!
  • 鬼手妖尊

    鬼手妖尊

    22世纪的天才鬼手居然被自己研制的化学武器炸死了,还是自己失手引爆的……表示被自己蠢哭了和冥王的一场交易让她也体会了一场现世纪流行的穿越。赶上时代的潮流还是很爽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穿越居然是在深山老林?且看她如何在这异世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第一次写文,没想好大纲,脑洞到哪写到哪。写文全凭心情~不虐~
  • 爱我不可以

    爱我不可以

    十八岁成人礼,他为她举办了全市最隆重盛大的庆宴,她却不知,这辈子的好日子,都到头了!
  • 月随予若繁星

    月随予若繁星

    车祸让她痛失了最亲的家人,归国复仇。当高冷的影后遇上高冷的总裁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