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20

第20章 通往禅悟之路(6)

禅的开悟过程,原则上由浅入深,由勉力而趋于自然,但每个人的差异甚大,因此这十个禅悟阶段并非一成不变。唯无论个人根性如何,学禅必须明了这些修持过程,因为它能给我们用功的步骤和要领。

禅悟的训练,是用一套工具,包括生活的戒律(规范)、禅定、理事的观照等工具,从未调的自己出发,逐步训练,但最后却放下这些工具,让自性自然地流露,自在的生活。

心的训练、戒律、禅定和观照,是禅悟的工具。但工具不是人生的目的,在完成心的效能训练之后,必须放下它,用自性的智慧生活,请注意!这是回归到用自性般若来生活,而不是回归到贪执在五蕴、不安和焦虑的心。

放下是在心受到训练之后,才把工具放下;如果一开始就把戒、规范、禅定的功课放下,那就是放纵自己的野性。这样永远得不到清醒与开悟。

禅悟即是从生活中修持,所开展出来的佛性。佛性是超越现象、时空和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套个通俗的说法,它就是你的慧命。

禅者常常把烦恼、罣、不安等心情称作“前会”,因为它总是比理性思考和清醒的知见先出现,而把后者称为“后会”,所以《六祖坛经》上说:

前会不生即心,

后会不忘即佛。

前会是有执著、有敌意和自我中心的妄心,如果我们被这些拖着走,就会陷入痛苦、疯狂和烦恼;反之,如果用后会的般若自性去生活;泯除种种烦恼和我执,就能流露出智慧和纯净的慧命,它就是永恒的真我。

修持者在开展慧性,过实现的生活中,得到喜悦和自在,同时也参悟到那个永恒的慧命,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说开悟——第十讲禅宗开悟(一)①

■贾题韬

佛家的各宗各派,老实说,其目的都是为了开悟佛之知见。释迦牟尼佛以开悟而成佛,他根据他的开悟——亲证境界变成语言文字而传播他的教。在各宗各派中特别强调开悟的是禅宗。并且从原理到方法上都有其特殊风格,而其他各宗各派呢,虽然都讲开悟,大多以为开悟是逐渐的,要依照一定的次第渐修渐悟。禅宗则主张顿悟,不论次第的。

由于禅宗的风格特殊,历来对禅宗的批评都是以禅宗是否印度传的佛教来发难的,我就先从释迦牟尼佛谈起,以释迦牟尼佛的行迹来作证,我想比其他任何证据要更有力量。释迦牟尼佛最初感觉到世间是苦才决定出家的。他在未出家以前已经学了很多东西,到他出了家以后,他曾参访很多位有名的大善知识,研究了各家各派的学说,但是都没有得到个所以然。于是乎他就决心从自己下手,这样又修了六年苦行,仍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他感到一味苦行也不行,这才自己坐在菩提树下真正用功禅思,最后才得到大彻大悟而成了佛陀。他老人家在这个地方悟的是什么?怎么会他当时并没有老师呀,各位同学,释迦牟尼佛没有老师可以开悟,何况他又把所悟的全告诉了我们,我们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开悟?这是我们首先应当反躬自问的。

他开悟了以后,即在菩提树下感叹地说:“我法妙难思,不信云何解”,“辛勤我所证,显说为徒劳”,“宁愿不开演,速急入涅槃”。请大家注意,他表示他所悟到的法,简直是妙到不可言以思议!你们说他这究竟悟的是什么呢?但是不信入又云何能理解呢!这个意思包括有:“你们相信我吗?你们是不是相信宇宙间人生确实有这么一条出路?你们既未必对我相信,同时又未必相信宇宙有这么一条出路而这条路又是微妙难思的,纵使我跟你说,又怎能使你们理解呢?”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他只能自己在那里享受他那种殊胜法乐。

传说中说他在那里度了一个七日说是二七、三七,乃至四个七天。不管怎么样,他确实在那里享受那种微妙而快乐的境界。从这以后他才开始说法。这个不可思议的法又怎么给人讲呢?据记载他给人先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我不禁要问,这有什么微妙?有什么妙难思呢?世间是不是苦,这妙难思吗?苦是不是从烦恼生来的,这妙难思吗?既知道世间是苦就希望脱离苦,要脱离苦就必须修道,而修道的方法不外乎三十七道品,即从思念处起,到四正勤,一直下来到七觉支,八圣道。这又有什么难懂以至妙到不可思议!

话归本传,让我们先来看看这苦集灭道四谛中是哪一谛比较重要?我的看法四谛中就是灭谛最重要,这个灭谛是什么呢?就是灭尽妙离安稳快乐的境界。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个灭谛,我们修道才有所归,修道才不至于白废工夫。再说这个苦吧,正因为有个涅槃可趣,所以苦才可消灭掉,要是涅槃落于空的话,那么你有苦也只管苦就是了,没有办法嘛,苦倒是真的,人生只是个悲剧,只能在苦里头转来转去。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涅槃可趣向,我们才算是有了出路!要不然,我们修道不就是成了盲修瞎练了么?所以非承认世间是有这么一条出路不可,这条出路就是涅槃。涅槃是圆寂的意思,具有“灭静妙离”四相,此中所谓“灭”指的是烦恼灭,或言断除了二障(烦恼障——人我执,所知障——法我执);所谓“静”就是形容涅槃的那种安静的境界;所谓“妙”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我法妙难思”的“妙”。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无法用来形容它,故名之为妙(其妙之体即离名字相,言说相,心缘相),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说:“我法妙难思”啊!所谓“离”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苦果完全没有了,这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向往的最后归宿。

有些人听了佛教经常谈空,于是就认为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没有了,那么既然一切都没有了,那我们还学佛干什么呢?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世间上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个涅槃境界,我们修道才算是有个目的,要不然,我们学佛就没有意义了。既承认了这一点了,我们就可去找那苦的原因,然后再想办法想这苦灭掉,最后求得涅槃。唯有认定有个涅槃境界,我们出苦才有希望,至于你说的“道”是不是佛道,且看你的道路是否趋向于涅槃。所以对一些人修道叫做外道,因为他们所修之道不是趋向于涅槃,他们的道也到不了涅槃。所以有人说我们学佛是为了得到佛教方面的知识,那才废话呢!要是为了得到佛教方面的知识,那我们用不着出家也可以学嘛,看几本书,听一听讲不就行了吗?我们再看,小乘佛教讲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说凡符合于这三个标准的就是佛教,凡不符合这三个标准的那就不是佛法。

那么“三法印”的意思是什么呢?“诸行无常”:因为有无常,所以是苦。所以要彻底的讲,所谓“苦集”就是指这个东西,“诸法无我”:此是讲诸法缘起的道理,因为是缘起。所以才说没有个我的存在!“涅槃寂静”:是由“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二法印所显现,就是灭静妙离的境界——超逻辑境界。它是无分别智所行之境,而非世间上一切名言概念所能描绘的。因为概念仅是我们精神活动的一种符号(它本身是没有实体的)。

我们的认识作用,就是根据这种加了工的符号和外界所指的事物起了相适应的系列。所以说我们人的脑袋就是这样一个制造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认识才会有时发生错误,所以说,我们所直接接触到外界的事物并非真正的客观,而是经过中枢神经的特殊加工然后再反映出来并保持与外界相适应,但是适应并不等于一致,这就是佛教唯识的道理。因此涅槃是超过言思的,是超过言思的“有”,必须承认有这么个涅槃寂静的真实归宿,我们才修道。

这修道又怎么的修法呢?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似乎也没有怎样令人难懂的道理。其中心环节就是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也就是苦谛和集谛的内容。所谓集谛就是烦恼,因为有烦恼所以才得这名色等苦果。修道就是去掉这个无明烦恼,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这还是很容易懂的。十二缘起就是吾人生死流转的规律:先由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也就是说先有无明作为条件,于是乎就产生了种种的行动,又因为有了这些行动的条件,然后就产生了识的作用,又因为产生了识这个条件,于是乎就入了胎,又因为入了胎以后,于是就产生了名色、六入,继而出胎以后就有了接触,由触过后就产生有感受,由感受继而产生爱,又由于爱而产生业,由有业的缘故,于是乎就产生必然的生老死的苦果,就这样“此有彼有,此灭彼灭”,无穷无尽的轮回下去。但是这个道理有什么难懂?又有什么妙难思呢?把这个道理扩充到事事物物,那就是“缘起论”。

缘就是条件,即一切法没有离开条件的,除了种种的条件以外要找一个法的实体是不可能的,所谓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这就是中观的道理。而这缘起性空的缘起就是从十二缘起加以发挥的。再看,这个二缘起开头讲的是无明,这无明能离开我们的认识吗?正因为无明是不明白,也就是指错误的认识,所以才说它绝对离不开我们的认识作用。再看,这个爱取能离开我们的认识吗?十二缘起里头主要的就是无明。爱取实际上就是那无明的本身嘛,它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上表现得有所不同而已。可见十二缘起的重点是建立在我们的心上的,然后把这一点加以扩大,加以系统化,那就是唯识学派。所谓小乘、大乘、唯识家、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说过来,说过去,横说、竖说,总之说的就是这个“缘起论”。

譬如什么叫无明,先是简单地说,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然后就进行分析,从这方面来说,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从另一方面说,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又人我就是烦恼障,法我就是所知障,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没有自性——“空”。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可是佛圆寂后,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确实非常简单。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究竟还有什么道理?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大乘呢,它只是大踏了一步,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彻底根绝,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照这样说法,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是的,在教言教,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应当强调,在佛教里头,只有发挥而已。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涅槃寂静是最后的境界,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要是还有新的发展,那就不能叫做最后,既然是最后,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反之,如果说释迦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他还在前进中,那实在是太可笑了。说“发挥”是可以的;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所以才称他为“释尊”、“两足尊”、“天人师”、“如来”,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空间以及时机的不同,讲法的方式,也非固定。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对能接受大乘法的,佛就给讲大乘法;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随机而用,对症下药,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各受其益。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法无定法,惟变是适,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就以“三法印”来说吧,“诸行无常”,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诸法无我”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这个道理能变吗?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才叫它做“法印”。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这是不通的,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否则,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要想学禅宗,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以上说明,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发挥则有之,随时空形势的不同,门庭设施,详略轻重,随机应变则有之。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今如是、未来如是。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而此一悟,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我法妙难思”,那么,他所宣布的“四谛”、“十二因缘”等等,并不难思,可知他的说法,也只是以“不难思”而借以说明其“妙难思”的东西于万一,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拈花公案”。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当人天百万众前,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释迦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大家莫名其妙,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于是佛就对大众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此中“正法眼”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眼”,我们知道,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他善于画像,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人间其故,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不能轻易点出的,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有人请点一点看,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以此来比喻佛法,佛法如身,也应当有“眼”。

同类推荐
  • 道教的生死观

    道教的生死观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热门推荐
  • 折花债

    折花债

    【仿古】『几回魂梦与君同』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当她成了西梁女王,她忘了还要阻他成魔,当她阻他成魔时,她忘了还要渡他成神。她忽然明白了,这三千年来真正涅槃的并不是她莲花千裳,而是被佛祖养在凌云渡边的小和尚天卿。她忽然觉得,佛祖也有残忍的时候。天卿,我唯有一个问题。那一年,凌云渡边,你为何给我起名千裳? [书友群:873789609洛塔小镇]
  • 女人

    女人

    现在,她在梅岭庄的花卉基地因为办得好,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常有记者来她这儿采访,问她创业的动机,问她创业的艰难与否,还讲起她不计前嫌,让小月庄的人到她公司谋一份差事,等等。还问她花或花树的习性。晓惠对每一种花、每一棵花树的习性和偏好都是那样的熟悉,总是让那些来采访的记者都听得入迷,忘了先前要找她的目的,有人觉得她像百合一样美,又像兰花一样安静。
  •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没有《球状闪电》,就没有后来的《三体》!《三体》前传!亚洲首位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三大长篇之一!(《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拥有最狂野的想象力!带你从另一个维度观察世界!全面展现刘慈欣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三体》中解决可控核聚变的顶级物理学家丁仪,正是《球状闪电》中找到球状闪电的关键人物。《三体》中一号面壁人的幽灵军队计划,正是来自于《球状闪电》。《球状闪电》中的疑似宇宙观察者,为《三体》中的智子出现铺陈了线索。《球状闪电》和《三体》是刘慈欣两个不同时期的巅峰之作,《球状闪电》是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三体》则是他对宇宙的终极思考。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迷上的是什么。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的板凳却分毫无损。从此少年踏上了研究球状闪电的旅程,死亡者的幽灵笔迹、前苏联的地下科技城、次世代的世界大战……球状闪电意外成为了战争中决定祖国存亡的终极武器!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察者的注视下,悄然降临在人类面前……
  •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其二,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
  • 致青春里错过的你

    致青春里错过的你

    许里有个很爱的他,但,七年也没等回一个他……他性子热,但却和性子冷的她在一起,看似不爱,但却已入骨……
  •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夺舍了二郎神

    我夺舍了二郎神

    偶得太古星河戒,成功夺舍二郎神!从此,反下天庭,树旗为妖!战北极四圣,踏真武大帝!诛天庭四御,灭紫薇星君!擒凌霄玉帝,伏瑶池王母!杀诸天六圣,成混沌主宰!
  • 哈尔罗杰历险记:猎场剿匪

    哈尔罗杰历险记:猎场剿匪

    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天选书名

    天选书名

    无敌的气运加身是什么感觉?寻宝九死一生?美女?不缺不缺。功法?不好选不好选。成为强者,太麻烦了。拯救世界什么的!溜湾时顺便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