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100000061

第61章 中国著名商帮的生意哲学(1)

明清时期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了解商帮的历史,体悟传统的商人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地把握中华民族的商业精神,指导自己的商业生涯。

徽商

北宋过后,南宋定都临安(即今杭州),使得全国经济重心转向南方。南方经济一天天繁荣,给商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于是,徽州人也渐渐开始经商,他们把自己丰富的物产通过新安江运出去,又把自己需要的物资运进来,就在这样的互通有无之下,随着南宋经济重心转移过程的完成,徽州已渐渐地成为商人的活动中心。

从此,徽州人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迅速地形成一个个商帮。在宋代,徽商中就有许多大富商,但真正形成帮会,则是在明代。

成化、弘治年间,东南部许多市镇经济大幅度上升,苏州、杭州、南京等一些地方商贾云集,促使许多城镇快速发展,并将这些地区的小生产者投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中,为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作为身处其中的徽商此时如鱼得水,因地制宜,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他们凭借地理血缘这一地利人和的条件,大规模合伙经商,从而形成了一统东南广袤地区的徽州商帮,徽商从此称雄商界。

盐业一直是徽商所从事的一大行业。徽商早期只是在北方边远地区进行盐业贸易。明代弘治年间,朝廷对盐业放开,商人向盐运公司缴纳银两即可办引行盐。这样一来,给徽商带来莫大的好处,从此盐商可以不必赴边纳粮,所以从事盐业的徽商越来越多。嘉靖、万历年间,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徽商黄、吴、汪诸族拥有的资产就多达数百万。继他们之后,又有江、徐、曹、程、宋诸族,他们有的是运商,有的是场商。场商相当于第一批发商,他们从生产食盐的灶户手里购买食盐卖给运商,并利用压价等各种手段剥削灶户,有的场商还自行生产食盐,牟取暴利。运商则相当于总代理商,他们从场商手里买进食盐后,运到各销售点高价发售,所以他们的利润比场商要高得多。

运商又分为总商和散商,总商由官方指派,各散商都隶属其下,由总商监督,查禁私盐。而朝廷有关盐政方面的事情,也必须同总商共同商讨,总商这种双重身份带来了许多巨大的敛财机会,所以总商的职位一直是徽商争夺的焦点。清代扬州的八大总商中,徽州人就占了一半。乾隆之际,徽州江春是显赫一时的总商,他任两淮总商达四十余年之久,多次率领散商捐资赈灾、助饷,屡受清廷嘉奖,是一个比胡雪岩更为风光的红顶商人。

当时的典当业是一种高利贷行业,面对厚利,徽商当然不会放过。据载:崇祯时,徽人汪箕在北京有几十处典铺,而河南则有徽州典商二百余家。到了清代,歙州人许某在苏州、浙江地区开设了四十多个典铺。可以说,当时徽商开设的典铺遍及全国。徽商经营典当业十分精明,他们想方设法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顾客,典当物品,发放高利贷,使别的商帮很难插足。其中茶业又是徽州商帮的长项,有许多几代相传的茶商。明代末年,歙州汪伯龄曾携资到四川雅州贩茶,没过多久就成了富豪。

清代康熙时同乡李遴也入四川贩茶,一举成为茶商首领。乾隆时,徽商在北京开了七家茶行,一百六十多家茶商字号,数千家小茶店。浙江乌青镇的茶叶店老板几乎全是徽州人。在长江流域的各大城市,都有徽州茶商活动的身影。

除了以上三种行业,徽商还经营文房四宝以、瓷器、丝绸、粮食等等,不胜枚举。

由于宗族的缘故,一旦有一个徽州商人发迹之后,总会带动一大批徽州人也跟着成为富豪,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商业活动使徽商不断壮大。

徽商中有谁发了财,就放贷给他的宗族子弟,并具体指导他们如何经商。如果子弟们不善经营赔了本,他就大方地宽限还债期限,使子弟们有重整旗鼓的机会;如果赚了钱,他就从中抽取少量利息,使子弟们迅速发展,有利可图。因此只要有一人发了财,他们宗族子弟都会跟着沾光,并为他效命。还有的人因指导有方,使得子弟们所得比自己还要多,这种帮里不帮外的做法在徽商中普遍存在,所以徽州富翁越来越多,徽州理所当然也就越来越富,最后竟使徽州成为当时最为富有的地区。

徽商深受故乡文化的熏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儒家“仁、义、诚、信”贯通于经商过程之中,形成了徽商特有的经商道德。

仁。仁爱之心一直在徽商的经营中产生作用,明代正德年间,桐城、潜山一带发生灾荒,粮价大幅度上涨,徽商汪平山并不乘人之危,而是将自己屯积的粮食不取利息地借给灾民,这一仁爱之举深受人们的称颂。歙县吴也常常告诫子孙经商要“仁心为质,视人之急如己,力所可为即默任其劳,事成而人不知其德”。

义。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徽商十分重视这一点。明代万历时,徽州汪通保在上海经营典当业,他令当铺四面开门,让宗族子弟热情接待顾客,同时他吩咐子弟贷出的银子一定要分量足,不能搞欺瞒顾客的事等等,这一系列的做法使他的典当业赢得了高度的信誉,远近的顾客都愿到他的当铺典当物品。绩溪商人江通也以义获利赢得乡人尊重。清代凌晋在与人做生意时,曾有那些市侩小人蒙骗他,他并不在意,仍以货真价实的态度与之交易,结果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徽商这种以义为利的举措,使他们获益匪浅。

诚。经商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与你交往,否则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诚实,不值得交往,所以徽商一直十分重视信誉,讲究诚实。徽州詹谷在上海崇明为别人主持商务,当时主人年纪大了回家去了,东南又有战乱,使崇明岛与大陆失去联系。可是詹谷不存半点私心,苦心经营,终于赚了大钱。后来主人的儿子来到崇明岛,詹谷将多年经营的账本交给主人的儿子,几年的账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这种诚实的态度受到别人的交口称赞。

有一个徽商许宪曾说:“以诚待人,人自怀服。”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服和尊重,别人也才会和你合作。因此,徽商一直十分重视信誉。

信。商人有一句格言叫:“市不二价。”市不二价是说以信誉为上的经商原则。休宁的程锁在发放高利贷时,利息在一年之内都不超过本钱的十分之一,这样的举措自然为自己赢得了信誉。明代歙县商人许文才也十分注重信义,一贯地货真价实,童叟不欺,在商业队伍中有口皆碑,同样,生意也越做越大。

徽商中重信守义的人很多,像休宁金赦、婺源洪胜、程焕铨、毕周通等等,都是很重信用的商人。商业道德的重视最终使徽商雄踞商业,这就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妙之一。

徽商成功的另一个奥秘就是依靠宗族势力,只有依靠宗族势力才能进行商业垄断,这一点徽商比谁都清楚。徽州人外出经商,在某地落脚之后,他的宗族子弟也就一块儿赶来,共同在当地经营,这样就容易一步步地垄断市场。如明代的许孟洁在正阳经商二十多年,他的宗族亲友纷纷投靠,后来许孟洁在正阳去逝,有近三千宗族子弟拜挽,围观的有近万人,都惊叹许某有这么多亲友,由此可见徽商的势力。

谁都知道,经商需要随时掌握市场信息,而徽商对信息的掌握十分准确,这一点也是依靠宗族势力的提供。徽商常常利用宗族的族谱来了解子弟们在当地的分布情况,并从他们那儿获得差价、需求等信息,随时进行调整,所以他们总能走在市场前沿,先声夺人。不仅如此,徽商为了扩充势力,还在各要塞布下自己的亲信,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点。休宁的汪福先在江淮经营盐业,总是率宗族子弟进行交易,每个关键环节都由亲信子弟控制,这样一来,在盐业竞争中获益匪浅。有时徽商遇到行价下跌,无人收货的市场变化时,也能从容不迫地找到当地的宗族商人,让他们暂时接收货物,或由他们代销,然后另觅出路,这样就减轻了包袱,易于转轨,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封建社会,宗族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他们的家法,即“族规”。徽商都利用族规来控制宗族子弟。他们修建宗祠,祭祀祖先,用种种手段尊宗敬祖,以此笼络宗族子弟,建立一套套等级森严的宗族制度。徽商吴荣还经常在家中召集宗族子弟,给他们讲解《颜氏家训》,以使子弟们同心同德,增加凝聚力,使自己易于控制。

徽商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朝中有人”才好经商。倚靠官僚才能保证经商的长久性,也才能赚大钱。徽商以宗族势力为桥梁,攀附封建政权,寻求官商的双重身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徽商不惜重金贿赂封建权贵。如胡雪岩为了投靠左宗棠,用借捐军款和赈灾来逢迎左宗棠,使左解除了对胡的成见,在皇上面前对胡大加称赏:“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慨。前次浙亡时,曾出死力相救。上年入浙,渠办赈抚,亦实有功桑梓。”结果使胡雪岩平步青云,一举成为中国头号红顶商人,二人也因此成为莫逆之交。徽商章必林则对盐务官员随身相待,频献殷勤,目的也是为了获得靠山。

然而,仅仅收买投靠权贵并不是上上之策,关键是自己要有宗族亲人在朝为官,才更为保险。于是徽商拿出资金办学校,勉励子弟刻苦读书,换取功名。他们对子弟中有才华者十分重视:“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膏火,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将来作模楷,此是族党之望,实祖宗之光,其关系匪小。”结果,清代各省状元安徽就有九个,位居第三,八府五州中仅徽州一府就占四人,这些子弟的官僚身份,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徽商鲍志道与长子鲍漱芳相继为盐商中的总商,其原因就是鲍志道的次子鲍勋茂是内阁中书加一级兼军机行走。曹也是总商,是因为他父亲是户部尚书,而弟弟曹振镛又是军机大臣。

徽商正是因此而击败其他商帮,获得在明清商界的主流地位。

任何事物有兴盛就必有衰亡。徽商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乾嘉,称雄商界三百余年,至道光之后则逐渐衰败。

其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资金分散。古人讲究“多子多孙”。徽商也不例外。徽商辛苦一生,经营几十年,一旦病危就将巨额资产瓜分于子孙,变为零散资金,影响了资本在流通中的进一步增殖与扩大,以致于逐渐流失。

(2)奢侈浪费。前面说过,徽商江春仅两个内班一年就要花费三万金,其他诸如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则更是耗财无数,大量资金的挥霍也是徽商衰落的原因之一。

(3)赈灾。乾隆三年,扬郡旱灾,众商共捐银十二余万两,而汪应庚一人就捐助四万七千多两。其余徽商捐粮捐资都是家常便饭,这样就对徽商资本产生巨大消耗。

(4)助饷。助饷是指徽商向朝廷捐助军费开支。乾隆三十八年,平定大小金川,两淮盐商一次就捐助饷银四百万两。乾隆五十三年用兵台湾,盐商又一共捐银二百万两。乾隆六十年,湖南苗民起义,盐商又捐二百万两等等,像这样助饷白银都是徽商慑于朝廷淫威而不得不捐助的。

(5)交纳,课税。商人发了财,朝廷的税收也逐年递增。清朝初年盐商税收只有九十余万两,加起其他杂项也不过一百八十余万两。但到乾隆年间,就猛增了四倍。而到了嘉庆二十年,盐商每年的税收竟达八百余万两。这些都是有明文规定的,而各地官员私自加收的则更加不计其数。

除了以上所叙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造成徽商资金的流失。封建官府对徽商的打击以及徽商自身与历史的不合流,最终导致了徽商三百余年的称雄局面宣告结束。

晋商

山西地处长城内侧,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曾大规模迁徙山西人以充实北京、山东等省,使山西地少人多的州县的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谋求出路。像潞州、汾州、平阳府、大同等地都有不少优秀的商人。

在山西这种经商风尚十分流行的情况下,人们对应试升官并不看重,而是挟资奔走四方。因而历史上山西人经商,并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帮派——晋商。

明代初年,政府以盐引诱商人运粮到边境,从此引出了山西商帮,当时的山西商帮粮商兼盐商同时做,他们从北方市场向离山西较近的边镇大量贩运粮食。自从纳粮转为纳银后,晋商更加全力以赴,他们想方设法廉价购进粮食,然后用窖藏的方法保管起来,待到朝廷要粮时,再贩运到边境,从中获取利润。当然,这种囤积居奇的手段实在有赖于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粮食储存在黄土窖里,几十年都不会腐坏。

晋商中经营木材者也不乏其人,嘉靖年间,北直隶真定府官员所采伐的皇木三十余万方,都是由山西商人所经营。

晋商经营棉布大多是从江南贩至北方。仅正统元年六月,运往宣府的布匹就有二十五万匹,除此以外,晋商还将棉布销往晋、鲁、秦等地。

晋商还有许多人放高利贷,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津门杂记》载:“印子钱,晋人放债之名目也。”

长途贩运、贱买贵卖是晋商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根据全国各地的商品差价,寻找能够双向贸易的最佳路线,一来一回不跑空。而单向贸易的路线则不太感兴趣,往往留给其他商帮。

晋商还有许多其他的经营项目,如铁器、丝绸、瓜果、书籍等等。而最为知名的,当属票号。

票号又称票庄、汇兑庄,是一种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之前,晋商在其他地区购货所用的银两主要靠镖局来运送。后来,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这种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情势的需要,于是他们就把现银交给本地的分庄,再凭分庄写的信到购货地区的总号拨款,这样一来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后来有人发现这种现款汇兑有利可图,于是便开设票号专营汇兑,果然生意十分兴隆。晋商一看,皆群起而效之,至道光末年,山西的票号就已经有了十一家。票号的产生,表现晋商不同凡响的商业眼光。

接着,票号不仅经营汇兑、存款等业务,还为清政府汇解京饷及军饷,收存官款等等。由于晋商与官方打得火热,所以很快就形成一种气候。光绪末年,山西的票号已有33家,分号四百多处,并且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都有分号,就连日本东京、神户、大阪、俄国莫斯科、新加坡等国外都有分号。在国内,票号最初产生于京晋地区,接着像一张大网覆盖了27个大中城市。至此,山西票号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同治、光绪年间,票号走向极盛。山西票号的总分号共有350多处,遍布全国80多个城市。仅以祁县大德通票号为例,光绪二十六年每股资本分红为4024两,三十年为6850两,至光绪三十四年就一下子达到17000两,翻了近三番。

同类推荐
  • 每个人都是强者

    每个人都是强者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个人可以决定你的成败,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若想一辈子平庸,那你就要习惯于接受失败,你若想使自己变得杰出,那你就要向成功进发。本书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变得一生富有,备受人尊敬;有的人却变的穷困潦倒,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给的。成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 谢谢努力的自己

    谢谢努力的自己

    本书以励志鸡汤、励志情感为主要写身边周围的故事,写生活,也写奋斗,写人生,也写挫折。那些故事是回忆,也是继续,是对努力的自己的抚慰。能让你在面对学业的压力,青春的迷茫,爱情的复杂中保持无畏无惧的心态,成为最好的自己。
  •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是一本值得阅读一辈子的灵修经典。这里要讲的,不仅是你要面临的困惑,更是你一生都要应对的问题。星云大师、净空法师、弘一法师等高僧的心灵修行历程。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治愈系列经典。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成功和幸福拼的就是淡定!淡定是一种心态,淡定是一种能力,淡定更是一种态度。勇者从容,智者淡定!最温暖的心灵关怀,最细腻的睿智启发!
  • 逆境力:强化心理韧性的必修课

    逆境力:强化心理韧性的必修课

    逆境出强者,身处逆境,会有失落、彷徨、迷茫、自暴自弃等坏情绪。无论环境多坏,心情多糟糕,要做的只能是呐喊着挣扎出来。本书告诉人们逆境不可怕,它能带来痛苦,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要不断攀登,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方法战胜逆境,获得成长,迈向成功。经过了逆境淬炼,是强者,更会无往不利!
  • 读书 养性 思过: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读书 养性 思过: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人世间许多大的智慧都是从读书中悟到的,多读书、多求知,人才能更加认清自我,认清他人,认知世界。人生是一次旅途,思想是“导游”,人有了丰富的思想,旅途才不会孤单。人要多读书,心灵才能保持宁静,万事才能处之泰然,读书、养性、思过,犹如品味深山间的一汪清泉,宁静而致远;而守住心灵的宁静,就会悠然而自在。
热门推荐
  • 叫父亲太沉重

    叫父亲太沉重

    父亲说,你们放心吧,我肯定会给你们留下一笔遗产的。父亲是在和子女们吃年夜饭时说这句话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两个儿子正在喝酒,两个儿媳刚刚煮熟了饺子正准备往桌上端,一双十几岁的孙子还在户外放鞭炮,谁也没和老爷子打话,老爷子突然间就冒出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简直让人无法琢磨。孙坚、孙强刚刚碰了杯,酒都举到嘴边了,又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用两双充满醉意的疑惑眼睛看着父亲。孙坚哥俩经常坐在一起喝酒,几乎总是一喝就醉,今儿是大年三十,从中午就喝,早就有些醉了,这时居然也清醒了。
  • 新石头记

    新石头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慕木于飞

    慕木于飞

    为你百般隐忍,千般算计,只是为得一人心。亦正亦邪,神秘背景,到底为何而来。“别说女子,即使男子有汝般心机者本王也闻所未闻,你千方百计嫁给我到底为了什么?”“为了你的心。你若怀疑我企图染指玄天帝国权势,我不做什么王妃,你也抛下你这个劳什子王爷,无论你去哪,我都跟你走。你可愿意?”
  •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阶段。全书涉及七十多个国家,近两百名国君,三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将臣谋士,四百多场战争,一百多场政变,四十多个典故,大小权谋计策不计其数。文中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对当时社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失败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当然也少不了悲壮与豪情的故事,感慨与激昂的场景。这是一部历史大剧,是一个群雄汇聚的舞台。
  • 婚宠成瘾:总裁老公撩入骨

    婚宠成瘾:总裁老公撩入骨

    世界上就一个你,我怎么会忍心放开你的手……刚认识他不到一天,安璐璐就在最窘迫的时刻,接受了他属于世界上最隆重的婚礼,从此对他的霸道宠爱免疫便一塌糊涂。人生易逝易蹉跎,岁月荏苒不悔初。一切都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两人相爱之心。南宫玉枫,如若有来世,她安璐璐依旧要走你最美的婚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幻界当空

    幻界当空

    意外来到了梦幻般的世界,异术超能占据全部人口的万分之一。一无所知,一无所有,该如何生存,又如何寻找回家的路?在这个世界待的越久,与这里的联系就越紧密,羁绊也就越发的深刻。这会是一件好事么?遇见的人,经历的冒险,最终的选择是过往成空,还是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成空?三千世界,在这一方天地里,易小凡正经历着属于他的故事。
  • 我在三国当龙神

    我在三国当龙神

    三国时代,是华夏最波澜壮阔的时代,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三雄争霸。刘大路表示: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一条蛇而已,拥有龙神系统的我,苟也能把你们苟死。你们打打杀杀,我来改变世界...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将广西世居民族服饰置于广义的文化视野下进行整体研究,采用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来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对服饰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族风俗等文化事项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对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撤侨行动。利比亚战火在即,数万侨民命悬一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10余天内,中国民航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包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运送我国公民。种种惊险,处处温暖,大国风范和爱国情怀令人动容……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决不容许恐怖主义威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中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