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掌柜的却面露难色,道:“侯爷,您也知道,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银两,能否等我有了钱,再付给您。”
银子是用来赈济灾民的,自然不能拖欠,吴伟拒绝了,却告诉店老板一个方法,店老板听了,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店老板来到一家朋友开的布庄——锦绣布庄,向布庄借一万两银子,他生怕布庄不借,说愿意将自己的酒楼作为抵押。当听说醉仙楼老板要向自己借一万两银子,虽然一万两银子布庄能够拿得出来,但布庄的老板梁大富还是感觉很惊讶,这醉仙楼的老板为何如此大的手笔,一下子要借一万两银子,而且不惜以自己的酒楼作为抵押。
梁大富笑道:“刘老板,要想借钱并不难,我只需要知道这笔钱的用途。”
刘德发只得交代了事情的原委,梁大富听后,大吃一惊,他知道这三个字的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抵押的酒楼的价值,他又想到自己虽然找了京城一名三品的官员作为靠山,但无奈京城里的官员动不动就是一品两品,超品的伯候王爷也常见,三品的京官真是多如狗,在京城里,三品的官员还真没有多少人会卖面子,平时仍旧免不了被各个衙门部厂和地痞流氓骚扰盘剥。布庄大半利润都孝敬了各方神仙,自己对此也很苦恼。
但如果自己也有了皇上亲笔题词,那就不同了,今后各路衙门和地痞流氓就没人再敢骚扰盘剥自己了,笑话,这匾额是当今圣上亲笔题写的,也就是说当今圣上是他的靠山,天下哪个还能大过皇上去,哪个要是敢骚扰盘剥,那不就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吗?往严重了说,这是大不敬,是造反,是要杀头的。
因此别看这三个字,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万两,梁老板甚至愿意出十万两买皇上亲自题写的匾额。
梁大富笑道:“借钱好说,一万两我也可以拿得出来,你不需要抵押你的酒楼。”
刘德发眼睛亮了,大喜道:“那就多谢梁兄了!”
“不过我话还没说完,我借给你钱还有个条件,那就是你要将把这幅字送给你的人介绍给我。”
刘德发恍然大悟:“哦,我还以为梁兄要什么条件呢,原来是这个条件,自然没问题。”反正介绍给他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刘德发欣然应允。
当刘德发把一万两的银票亲手交到吴伟手中,太子瞪大了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仅凭三个字,真的就轻松的赚到了一万两银子,这钱也太好赚了!而且看样子,还真的如同吴伟所预料的那样,店老板不但心甘情愿的掏出一万两银子,还对吴伟感激涕零,千恩万谢,仿佛吴伟就是他的大恩人甚至是再生父母。
吴伟谢过刘老板,准备离开时,刘德发却叫住了吴伟:“侯爷请留步。”
吴伟好奇的转过身来,问道:“哦,不知店老板还有何事?”
“哦,侯爷请不要吴伟,其实是这样的,刚才我去向我开布庄的朋友借钱的时候,顺便说起了这钱的用途,我朋友也很想认识侯爷,不知侯爷能否赏光?”
吴伟自然明白他的朋友的用意,于是欣然应允。
通过刘德发的介绍,梁大富与吴伟见了面。当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年居然就是名震天下,以少胜多打败号称天下无敌的鞑子,又仅以几百亲兵就将几万流贼赶出中都的传奇人物,而且还是连中三元的新科状元——镇远侯吴伟时,梁大富简直不敢相信,也不由得对吴伟刮目想看。
梁大富在恭维了吴伟一番之后,自然回到了这次见面的主题,那就是请求吴伟也能帮他在当今圣上面前求的一幅亲笔题写的匾额。
吴伟却显得很为难的样子,道:“梁老板,是这样的,上次是我与刘老板有缘,看到刘老板遭受官府衙门的盘剥,也是感到不忿,才恳求皇上赐给他一块亲笔题写的匾额。你如今再让我请求皇上再写一块匾额,这样让我很为难啊。”
梁老板乞求道:“侯爷,其实,我比刘老板遭受的盘剥更甚,我比刘老板更惨啊!侯爷,您恭候万代,就开开恩吧。而且侯爷请您放心,要是您肯替小的在皇上面前讨得一块匾额,小的愿意也付一万两银子。”
“啊!又是一万两!”太子眼睛亮了,但吴伟这次却并没有爽快的答应,
梁老板见吴伟并没有答应,狠了狠心道:“两万两。”
“啊,两万两!”太子很激动,连忙示意吴伟赶紧答应,但吴伟很镇定,还是没有答应。
“三万两!”
“四万两!”
“五万两!我最高只能出无万两,如果还不行,那就没办法了。”
“有了!”
梁大富一喜:“哦,侯爷可有办法替小的在皇上面前讨得一块匾额吗?”
吴伟点了点头:“你也知道,这几年西北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再加上流贼作乱,西北的百姓流离失所,就连京城也到处是来自西北的流民,但由于国库空虚,皇上一直为赈济灾民的事情而烦恼。我可以在皇上面前说你梁老板愿意出五万两银子赈济灾民,皇上听后一定会为梁老板的义举而深受感动,到时候我再请求皇上为你题写一块匾额,相信皇上肯定会答应的。”
梁大富大喜,跪倒在地不断叩头道:“多谢侯爷,那就一切拜托侯爷了!”
太子彻底惊呆了,原本以为一万两已经够高了,没想到这次居然有人肯出五万两,就为了买几个字,他也不禁对吴伟很是佩服。但只有吴伟明白,当今圣上亲笔题写的匾额何止值一万两银子,别说一万两,就是十万两也值啊。他一开始之所以只要一万两,只不过一是同情醉仙楼的老板的遭遇,确实想帮他,二是想通过刘德发的广告效应,打开销路。因此第二次就不会这么便宜了,甚至无万两都算便宜的,就算卖十万两一幅也有大把的人买。
接了这么大的一笔生意,自然是要交出合格的商品给商家了。这件事就交给太子去办了,太子没想到写几个字就可以赚到这么多银子,自然是欣然领命。他又一次去找崇祯,崇祯很是好奇,以往太子从来不会进宫见自己,这是怎么了,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刚昨天见了自己,今天又来了。
崇祯好奇道:“皇儿,你今天来见父皇又为何事啊?”
太子道:“父皇,儿臣昨天把父皇赐给儿臣的字令人装裱起来,挂在书房,儿臣临摹父皇的字,练了一天,感觉很有收获,今天儿臣想再请父皇赐一幅字,儿臣好再回去临摹。”
“哈哈哈,好,好啊!难得皇儿对书法如此感兴趣,也罢,父皇就再给你写一幅字。”
“多谢父皇!”
崇祯正要提笔写的时候,太子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慢着!父皇,儿臣想让你写这四个字。”
说完,太子将这张纸展开,却是太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四个字——“锦绣布庄”,崇祯看后,很是疑惑,问道:“咦,皇儿,为何要写这四个字?”
“啊,是,是这样的,父皇,您不是一直教导儿臣,要多关心了解天下的黎民百姓吗,为此,儿臣特意让下人帮我留意和打听京城市井百姓的一些生活,儿臣听说京城有家名叫锦绣布庄很不错,里面的布料种类繁多,就连东瀛、波斯、荷兰等外邦的布料也有。”
“哦,果真如此?”
“儿臣也是听下人说的,儿臣没去过。”
“也罢,难得儿臣体察民情,好,很好,父皇就为你写这四个字。”
写完“锦绣布庄”这四个字之后,太子强忍激动的心情,又让崇祯在下面盖上玉玺,说要将这幅字装裱后也挂在书房供自己时时瞻仰和临摹。
此后,太子又频繁的来看望崇祯,说是来看望,每次来了都是以练习书法的名义讨要崇祯的笔迹。一开始崇祯还并没有怀疑,但次数多了,崇祯越来越觉得蹊跷,尤其是每次让自己书写的时候,都是他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按照他纸上的字写,但这些都是各类商铺的名称,像什么陈记酒坊、济世堂药铺、大鸿米店...这些还算正常的,另外还有老六当铺、福星寿材店,吉祥赌坊等,那就很离谱了。
太子关心民生是没错,但什么当铺、寿材店和赌坊也需要关心吗?崇祯越想越觉得蹊跷,太子又一次欢欢喜喜的捧着一幅崇祯提写的字离开后,崇祯立即命人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召进宫里。
再说太子伙同吴伟靠着将崇祯的亲笔题写的匾额贩卖给各个商户,短短数天之内就赚到了几十万两银子,而崇祯却一直蒙在鼓里,还一直以为太子是为了临摹他的书法,用一句俗话形容崇祯最贴切,那就是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
有了这么大一笔巨额的钱财,终于有了赈济灾民的资金。接下来自然是着手考虑赈济灾民了。灾民最需要的无非是填饱肚子。所以吴伟和太子首先想到的是用手头大笔的资金购买粮食,他们来到京城规模比较大的一家米铺,名叫大鸿米铺,米铺的老板名叫张金牙,人如其名,他还真的长着满口的金牙。
听说此人原先是街上的乞丐,有一天差点饿死在街头,是米铺老板发现了他,用米铺里的大米熬成一碗粥才救活了他,他被救活之后,请求老板收留他,让他在米铺里干活报答老板的救命之恩,老板答应了。他就成了米铺的活计,后来不知怎么的,老板突然暴毙了,老板没有儿子,据说老板在临死之前,不但将米铺交给了他,还将他唯一的女儿也许配给了他。他成了大鸿米店新的老板之后,做出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那就是他敲掉了原先自己好好的一口牙,镶上了一口金光灿灿的大金牙。他姓张,因此大家习惯都叫他张金牙,而忘掉了他原先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