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9000000006

第6章 精明强干,能力是屹立不倒的资本(2)

不止如此,李鸿章还在奏折中对那些自视清流的士大夫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外?”

针对反对派“靡费太重”的抨击,李鸿章在全面审视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国家诸费皆可省,唯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

李鸿章坦言制造船舰花费甚巨,但认为“为国家筹久远之计,岂不知费巨而效迟哉”,更指出如果现在停办,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将为外人耻笑,并进一步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李鸿章进一步详细说明船厂创办之初购买机器、修建厂房、培养员工确实花费巨大,然而经过初创阶段后造船越多,每艘船的成本则将越低。这一解释,从现实上给出了无可辩驳的理由。

李鸿章更是大方承认中国在海上仍打不过西方列强,然后以刚结束的普法战争为例,分析了战争中胜负的因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清朝要想战胜西方列强,就要造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而这将需要投入更多经费,而不是减少投入,更不是停止造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李鸿章辩得高明。

当然,李鸿章明白树敌是不好的,所以又说,即便打不过外国,但建造这些船就使他们可能不敢轻举妄动;这些船停建,就会“平日必为外人所轻,临事只有拱手听命,岂强国固本之道哉?”

在这篇奏折中,李鸿章最高明之处在于抓住反对者的要害,为自己在艰难中进行的洋务运动造势。针对反对者反对造船的主要理由是财政经费紧张,李鸿章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办洋务。他指出,船坚炮利后面的支撑是铁与煤,而英国之所以最强大,就因它的铁、煤产量最多。

李鸿章早就想用机器生产各种民用品,但他深知守旧的反对力量太强,因而不敢提、不能提。此时,李鸿章恰好借反对者提出的财政问题来说明只有以机器“求富”才是解决财政的根本办法。

清廷将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等三人的奏折交总理衙门议奏,总理衙门上折完全支持他们的意见。

通过这场辩论,李鸿章从被动转为主动,有理有据,在驳倒反对派的同时,为自己发展洋务铺平了道路。

这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单纯是辩论家了,而应该被称作战略家。正是因为善辩,让李鸿章每每受到政敌攻击的时候,通过有力的反击,把打击降到最小,甚至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4.精明做事,圆滑做人

世上最难看透的是人心和人性,而对人心和人性的准确把握是一个人的判断力的基础。李鸿章对人对事都有准确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既来自其知识储备,同时也因他对人心和人性有深入的了解。

混迹草根的经验让这个江淮书生远离迂腐的思维方式,判断事物总是能看到本质的东西。

李鸿章出身淮上,当时的淮上,是一个尚武中心。那时淮上少年的成年礼,是戴上用染红的棉絮做成的假胡子,然后持刀出门,与伙伴们杀人劫掠。

各村各寨不得不组织武装力量,也就是捻子以自保。据《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一书记载:

一村有捻一村安,一族有捻一族幸。村有捻,外捻不入,曰:某某我们都是混家子。族有捻,则曰:某某叔也,兄也,虽及第之荣不若是其赫赫也。由此,庄有稍悍者,众即怂恿:何不出头混着!既或帮以资粮,纠众而捻矣。捻子、捻党没有统一组织,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各捻组织松散,居则为民,出则成捻,招呼成群,撒手立散。

李鸿章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以铁血法则建立起来的秩序当中,在这种暴力的环境当中,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倾轧甚至打杀,彼此之间钩心斗角、敌对和仇恨,人性的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环境之下,对人心和人性的琢磨,相互之间的算计是生存的基本法则。在这种游戏规则中成长起来的李鸿章自然从骨子里少了一分曾国藩的厚道,而多了一分曾国藩所不具有的精明。这是李鸿章少年经历所给予他的对于生存法则的认知和社会现实的体悟。

如果曾国藩想要重建的是封建社会的大统,李鸿章要的,则是那种最基本的实效,这是李鸿章衡量一切的基本标准。而这是李鸿章基于对人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用利益得失来判断事物,是最直接的,在清末动荡和转型的过程中,同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接近事实并且切实可行的。比如,在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上,当时清政府和列强为此唇焦舌敝,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而李鸿章的看法显然要豁达得多:“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不得不佩服李鸿章头脑之精明。

也正是在对人性了解基础上形成的判断力,让李鸿章在与洋人打交道以及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体现出过人的精明。

李鸿章在率领淮军与洋人军队打交道以及对付太平军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对英法军舰的参观更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他“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日诫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战之”。

李鸿章是一个有了认识就必定要付诸实践的人,表现之一是开始在淮军中推广使用西洋兵器,首先是洋枪,随即是劈山炮、火炮等。此外,李鸿章还大胆聘请洋人做教练,大大提升了淮军的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并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把握趋势,逐步推进。而且,李鸿章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整个洋务的关键——人。

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枪炮的威力,他对于西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李鸿章先是设厂仿造,在他看来,只有自己掌握了制造之法,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是在设厂仿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也就是说要先有制造机器的机器,然后另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

李鸿章是实干家,既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于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南京设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械制造局。不久,李鸿章更是仿照京师同文馆在上海开办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并派遣幼童留学生。

李鸿章的这些行为,抓住了事情的核心,准确判断出事情的走向,并且推动着事情向前发展。

李鸿章不激进,也不保守,他讲究实效,不仅仅是当下的实效,更注重未来的实效。因为李鸿章知道,只有现实的利益最有说服力,所以,李鸿章在整个洋务运动中,没有片面地停留在“求强”的层次,而是在“求强”的同时开始“求富”。

李鸿章的精明,集中体现在其对待孙文的态度上。孙文给李鸿章上书,当时的孙文自然还稍显稚嫩,但李鸿章安排其幕僚给孙文弄了一张护照,让他“先游历泰西各国,学习农务,艺成然后返中国”,这就耐人寻味了。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从推进幼童留学到保护革命的种子,从办洋务到建海军,李鸿章就像一个民族希望火苗的保护者。

李鸿章对当时的世界总有超乎寻常的洞察力,这是其浸淫官场多年的结果,也是其对事对人深入思考后的结论。

李鸿章过人的精明,让他做事的时候自然多了几分成功的机会,而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又让李鸿章在与人的相处中油滑老练,主动远离不必要的麻烦。

李鸿章比他周围的人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更多地经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对世界和人生,李鸿章总能站在高于别人的地方,所以,他对那个时代,就有更清楚的了解。这也让他在晚清政坛跌跌撞撞,但一直不倒。

5.犀利的文笔,官场成功的利器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前,李鸿章是个文人,一个彻头彻尾的文人。

李鸿章有才气,喜欢卖弄。安徽籍工部侍郎吕贤基的奏折,大抵由他代写。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很快就攻下了安徽安庆。李鸿章在京城听到太平天国已经打到自己家乡这个消息,就去找吕贤基,要求吕贤基上奏朝廷,希望皇帝不要坐视不理。吕贤基立即吩咐李鸿章替他写奏折。李鸿章很快就把奏折写好,吕贤基立马就上报给了朝廷。咸丰此时正在物色人选去安徽平乱,接到吕贤基的奏报后大喜,感觉奏报上的内容正是自己内心所想的,于是,立即派吕贤基去安徽平叛。

但吕贤基没想过领兵打仗的事,上疏不过是感一己之慨,没想到这次奏折把自己送到了前线。在心理不平衡之余,断然上疏推荐李鸿章回乡练乡勇,咸丰帝当然应允。就这样,李鸿章的一封奏折,一下子把他从翰林院带到了前线。

一封奏折改变了李鸿章和吕贤基的命运,即便这次是属于“无心插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李鸿章在文笔上确实是不错的。

李鸿章的文笔真正发挥威力还是在他到了曾国藩幕府之后。

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李鸿章的才干得到了包括曾国藩在内的湘军将领的一致认同。在为曾国藩当谋士并掌管文案的那段时间里,无论是奏稿还是批示,李鸿章都写得条理清楚,严丝合缝。李鸿章在此期间为曾国藩写过几个好奏折,其中一封是曾国藩几次战败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给自己请罪,说自己“屡战屡败”。写完之后,交给李鸿章看,李鸿章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结果,朝廷不仅没有怪罪曾国藩,而且还大大地表彰了曾国藩一番。曾国藩感叹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将来建树非凡,或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在所有为曾国藩写过的奏折中最有名的,是后来被称为晚清第一奏折的《参翁同书片》。

《参翁同书片》写于清同治元年正月初十(1862年2月上旬)。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本书介绍了开国皇帝秦始皇的生平,内容包括:不韦相扶赵政立嗣、铲除成峤平定吕嫪、纳谏求贤恩威并施、重贿郭开反问李牧、燕丹报秦荆轲赴义、出奇制胜吞灭魏楚等。
热门推荐
  • 唯爱:老婆大人太凶狠

    唯爱:老婆大人太凶狠

    她有着绝色容颜,过人家世,却秉持不作就不会死的观念将身边所有疼她爱她的人一一作向别人的怀抱。青梅竹马,宠她入骨的恋人因她一句你什么都不是而转向她亲妹妹的怀抱,大学四年的舍友终于在某一天彻底爆发,从此形同陌路,可是即便如此,她依旧坚决秉承作的性格,将大学爱了三年的男友作的远走他乡,不复相见。原以为一次次的决裂会让她有所领悟,却不曾想她竟将生身父母作的一病不起,而家中企业也在一夜间改名换姓。而她,终于一无所有。
  • 路边书

    路边书

    《路边书》是作家罗伟章的一部散文随笔自选集,分“小笔记”“路边书”“对谈录”三辑。其中“小笔记”记录罗伟章读书、写作的心得;“路边书”记录了行走祖国大地的感悟;“对谈录”记录了作者作品创作过程的思考。
  • 医妃风华

    医妃风华

    她,一朝穿越成弃妃,娘家欺负,她狠狠回击,皇室紧逼,她进退适度,江湖追杀,她放毒回报,她是传说中的神医,活能死人起白骨,毒能无形索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暧婚少妻

    暧婚少妻

    左暧,豪门左家的掌上明珠,宝贝疙瘩,她霸道蛮横,颐指气使,有着公主的单纯和娇纵,她以为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下去,却不料父亲再娶,继母相逼,貌似柔弱的姐姐更以诡计设陷,她被众人指责唾骂,身陷囹圄,唯有他,温柔地牵起她的手,将她纳入怀中,尽心呵护。傅淮,白日里他是商业帝国F&Z的传奇总裁,暗夜里他是威震四方,手段残忍的老大,然,生性凉薄,阴毒狠厉的他,却有着致命的软肋,那便是左家暧宝,她喊他蜀黍,他爱她,娶她,把她放在心尖儿上宠,他发誓,竭尽此生,也要守着她,护着她,不让任何人欺负她。一句话,三十二岁老大以黍之名暧宠懵懂少妻的婚恋诱惑史,有点虐,非常宠。
  • 神断大周

    神断大周

    柳青捡到一本书,离奇的穿越。而且还是魂穿到一个架空朝代的县令身上。柳青醒来,接收了前身的一切,发现除了一个乱摊子等他来收拾,就别无他物。并且随着而来的还有各种离奇案件,就这样,柳青不管愿不愿意,都走上了一条神断大周的道路。
  • 春风又度玉门关

    春风又度玉门关

    万里黄沙,落日孤烟。因为一则极其诱人的宝藏传闻,浅浅姑娘被永远不记得吃药的那人拐入了大漠。于是乎,剧情全面崩坏,旅途全程高能……怪力乱神迷糊女与病弱腹黑轮椅公子的恋爱养成。宝藏愤愤不平:我呢?说好的给我加戏份呢?!
  • 极品盗妃驭夫术

    极品盗妃驭夫术

    【本文男女主均为成长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人前,她为世人唾骂,因她无才无德又好色,豢养三千美男,日日笙歌夜夜迷乱。人后,她为世人愤恨,全因她是天下第一盗,翻墙高门大院,搜尽钱财盗尽宝物。其实,暗自韬光养晦,只因她身背家仇国恨,哪怕认贼作父,势必刃血仇取天下。他是战神,被世人敬仰;他喋血无情,被世人畏惧;他是天下第一美人,亦有周身一丈为女性死伤区的怪癖,但仍有无数女子不顾安危前赴后继自荐枕席。他一张皇榜告天下:兹有天下第一盗蝶恋盗取宸王王印,悬赏万两黄金缉拿。世人皆议:此次蝶恋惹到宸王,定然不死也要脱几层皮。可那个对她死缠烂打唯命是从宠溺无度的人是谁?她说:偷一次是偷,盗一米是盗,何不多偷大盗?她还说:毁我家园,分我山河者,盗他天下又何妨?他只说:但凭卿卿王妃高兴,本王自相伴左右,鞍前马后!★片段一★某女看着某男无怨无悔地处理着本该自己圈点的大山似的奏折,心里寻思着这么下去可不行,忽然灵光一闪,留书一封:爷稍等,老子去偷个人来帮忙处理国事!某男看到洋洋洒洒地信,额头青筋直冒,风一般窜了出去,徒留总管看着大山奏折风中凌乱:不带你们这么不负责任的啊!★片段二★某男看着一手抱着一只尾羽拔掉的小孔雀一手拖着条只剩臼齿的小狼的宝贝女儿,有些不明所以,“宝贝儿,你这是要做什么呢?”“小姨天天都说娘亲只会偷鸡摸狗,女儿想着女承母业,所以女儿把就小姨家的鸡偷来了,狗就带在身边时时刻刻摸着!”小宝贝儿说着就摆上了哀怨的表情,“唉,也不知道能混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说明】欲知详情,请欣赏正文!坑品有保证,欢迎亲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恰若暖阳

    恰若暖阳

    当普通的人生与青春躁动相撞而产生的故事,以女主的视角来看他们的选择。每个人都是鲜活的,都是不同的。
  • 最终仪式

    最终仪式

    世界已经经历了两次暴风雨,而现在,第三次暴风雨要来了,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想要看看自己召唤出来的宝宝到底有多厉害的普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