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600000038

第38章 基金及基金管理业务的发展(4)

次日,招商证券公告称,招商现金增值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招商现金增值货币A,217004)自2003年12月15日到2004年1月12日发售。至2004年1月14日基金成立,募资总额达464453万份。

招商现金增值基金的第一任基金经理为高亚华(FrancisKoo),被招商基金视为“有着货币市场基金实战经验的第一人”。

招商现金增值基金的另一卖点,是其“T+1”的高流动性设置。当时,招商现金增值是国内唯一能做到“T+1”的。

2004年新品开始推出,投资业绩非凡。从2004年1月14日成立至2004年6月30日,招商现金增值基金运作的前169天里,每万份基金累计实现收益95.3031元,期间基金年化收益率2.0583%,而业绩比较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584%;不仅大幅度超越业绩基准(一年期储蓄存款的税后收益),也超越了三年期银行储蓄存款的税后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成为2004年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投资品种,其中业绩突出的南方现金增利基金和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规模已超过400亿元。招商现金增值基金紧则随其后,公司一位管理层称,规模顶峰时曾进入业内前三。

但货币市场并非永远风平浪静。

2006年6月8日晚,泰达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当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为-0.2566元,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6260%,成为年内第一只当日收益负值的基金;次日,易方达货币基金的日收益也出现负值。

这在史上前所未有。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货币基金整体遭遇大规模赎回。

WIND数据显示,31家货币基金在2005年12月末的总份额为1867.9亿,而2006年12月末降至669.4亿,规模缩小超过60%。就招商现金增值基金而言,2006年335亿的赎回额大大超出同年257亿元的申购额。

同样在2006年,“招商基金公司亏损6000多万元”的消息在媒体上炸开了锅。外界传言,招商基金2006年亏损约6891万元。按媒体的猜测,货币市场基金可能是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一位招商基金管理层人士事后回忆说,当时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有一些亏损,基金公司承担基金投资损失,实际上保护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从那一年出现了风波以后,大家都不干了。这一块也渐渐规范了,不追求规模了。”

2008年,证监会下文规范货币基金净值偏离度问题,严禁货币市场基金采取“长券短做”、“藏券”等违规操作。此后,货币基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和繁荣。

业务创新

即便遇到挫折,创新亦未就此止步。招商基金此后的产品日历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4年6月,推出招商先锋股票基金;

2005年11月,推出公司首只LOF基金(ListedOpenEndedFund,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优质成长;

2006年7月,推出债券基金安本增利基金;

2007年3月,推出核心价值基金;

2008年6月,推出大盘蓝筹基金;10月,推出安心收益基金;

2009年6月,推出行业领先基金;12月,推出中小盘基金;

2010年,密集推出三只产品。3月,推出公司首只QDII基金(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全球资源;6月,推出公司首只被动型产品——招商深证100指数基金,以及首只封闭式产品——招商信用添利基金。同年还发行上证消费80ETF、上证消费80ETF联接两只新基金。

2011年截至8月底,发行了金砖四国(LOF)、安瑞进取、深证TMT50ETF、深证TMT50ETF联接、安达保本等5只新基金。

回顾招商基金数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国内基金业的发展路径契合。截至2010年6月底,公司管理着15只共同基金,其中偏股型10只,固定收益类5只。招商基金认为,整体来说,公司投资业绩尚可,有个别基金业绩突出。

作为全牌照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除了在共同基金深耕细作外,在社保、专户理财、企业年金等非公募业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社保方面,2004年11月,29家机构激烈争夺新的四家投资管理人资格,经过重重严格考核,招商基金最终入选,排名第三,其他三家为易方达、国泰和中金公司。

作为第一家获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合资基金公司,同时也是第一批获得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的社保基金组合管理能力,得到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认可,不断获得投资资金追加。此外,其也是业内第一批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为社保基金进行专户管理的基金公司。截至2010年上半年,公司共计管理4个社保组合。

企业年金方面,2005年招商基金获得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发行了可以用于集合年金资金的开放式基金产品——招商安本增利基金。

2008年,招商基金实现利润2.5亿左右,2009年接近1.5亿元。2008年利润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前三年积累的约1亿元社保基金管理人业绩提成在这一年发放,形成了到期的一次性的收益。2010年业绩进一步攀升,全年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1.86%;实现净利润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0%。

截至2010年年末,招商基金共管理17只开放式基金、4个社保组合、1个QFII组合、22个专户组合、22个年金组合,合计66个投资组合,管理资产总规模653.12亿元,较2009年增长125.88亿元。

领衔招商基金9年后,成保良于2011年中期去职。即便如此,招商基金依旧在稳健中前行。未来三年,从总体战略上,作为一家全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将继续推进综合化经营,同时借助“银行系”的背景,适度差异化。

招商银行介入

2002年12月成立之初,招商基金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股东为招商证券、INGAssetManagementB.V.(荷兰投资)、中电财务、华能财务、中远财务。其中,招商证券持有40%股权,荷兰投资持有30%股权,其他三家财务公司各持股权10%。

2005年5月,招商基金完成了第一轮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6亿元,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2007年5月,招商基金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月22日,招商基金一则“关于公司股权转让等有关事项的公告”,让新股东浮出水面。公告称,“经招商基金股东会审议通过,并经证监会证监基金字[2007]133号文批复同意,招商银行受让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远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本公司的全部股权及招商证券持有的本公司3.4%的股权;本公司外资股东荷兰投资受让招商证券持有的本公司3.3%的股权。”

这一股权转让完成后,招商银行成为招商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33.4%,招商证券和荷兰投资分别以持股33.3%位居其后;三家财务公司则不见踪影。

招商银行为何选择在此时收购招商基金股权?这要从2005年监管部门的一纸公告说起。

这一年的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同年6月,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成立。此后,交通银行旗下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和建设银行旗下建信基金公司亦诞生。

此时招商银行也在积极备战“基金混业”,其设立基金公司无非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完全自设;二是收购同为“招商系”下的招商基金。

“招商基金与招行的合作非常多,招商银行托管的第一只基金就来自招商基金公司;更重要的是,招商基金挂的是‘招商’的品牌,外界经常把招商基金混同为招商银行的关联公司,有这种倾向。”招商基金一位内部人士说。

正因为此,招商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已获银监会批准后,又向证监会提交了股权变更申请,希望通过收购招商基金部分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也是首家通过收购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银行。

不过,此时正是招商基金各项业务向好、业绩含苞待放之时,如何说服国电、华能、中远三家财务公司让股呢?

成保良说,“一开始的方案是老股东各自让渡一部分股权,使招商银行成为大股东。三家财务公司都留下来做小股东,股权一家2.5%左右。”

“后来三家公司都表示,招商银行进来我们欢迎,但他们觉得,如果自身的股权从10%降到2.5%,份额太小,跟他们这种大机构不相称,不如干脆退了算了。”一位招商基金内部人士透露。

三家财务公司提出退股,也有其自身的需求。当时“一参一控”政策并未完全执行,这三家财务公司是多家基金公司的股东。比如,华能财务通过旗下长城证券(持股50%)同时持有长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股份;国电财务持国泰基金10%股权,还有自己发起设立信托、保险、证券公司的想法。

“股权过于分散,对于增加自身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并无优势。当时,华能、国电两家财务公司都在考虑金融股权整合重组的问题。”前述人士透露。

同时,招商证券将其持有的招商基金3.4%股权转让给招商银行,3.3%转让给了ING,由此形成了股东“三足鼎立”的持股格局。截至目前,招商基金资本金已达2.1亿元人民币。

背靠招商局集团与招商银行,招商基金甜头不少。除了招商局给予的股东支持和指导外,大股东招商银行遍布全国的网点,直接成为招商基金的销售网络。

“其实招商局并没有直接对我们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招行、招证来进行。这种管理是很有序的。我觉得招商局这一点非常好,它(对子公司、孙公司的管理)完全是透过一个管理体系来进行,而不是某一个人来发号施令。”招商基金一位高层感叹。

招商局中国基金的发展

得与失:十二载投资活跃期

成立于1993年4月的招商局中国基金,使招商局成为最早从事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国有集团。梳理招商局中国基金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93年7月上市到2005年,这是基金的主要投资阶段;第二个阶段为2006年至今,为资产快速增长和投资重新活跃的时期。此小结主要讲述前一投资爆发期的故事。

时间回到1993年。

这年7月的上市募资,只完成了招商局中国基金发展的第一步,挑战接踵而至——1亿美元的盘子如何投资?如何最大限度地给股东创造价值?当时,管理公司面临很大压力,主要由于基金没有核心资产,只有一笔现金,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1993年至1994年,招商局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等8省(市)20多个城市。截至1994年年底,已投资了包括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十个非上市项目,涉及银行、商铺、零售业、客货运输等,投资总额为净资产总值的54%。仅1994年一年就投出3300多万美元,为截至2010年年末招商局中国基金投资总额最多的一年。

1993年年底起,基金资产净值就开始取得增长。截至2005年年底,累计投资24个非上市股权项目,退出8个项目,不良项目6个,累计投资额约1.35亿美元,是招商局中国基金历史上投资最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也是奠定招商局中国基金市场地位的两个项目,是投资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1994年,招商银行正处于增资扩股期,当时很多投资者对由企业发起创办的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招商银行的增资遇到了认购不足的情况。

招商局中国基金经过认真研究,在招商局集团的支持下,先后出资1377万美元,相当于以每股0.96元人民币的价格入股招商银行。其中,1994年4月出资认购1900万股,1998年9月再度出资认购1212万股,连同基金入股后所获派发的红股,截至2002年4月招商银行以7.2元人民币发行价在上交所IPO时,招商局中国基金共持有招商银行约6808万股。

投资后的几年里,招商银行一直快速成长。2007年10月末,招商银行A股股价最高曾攀至46.33元人民币。获得招商银行以红股支付2003年及2004年年度的部分股息后,招商局中国基金拥有的招商银行股份增至约12255万股。这使招商局中国基金看清了中国金融服务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坚定了投资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信心。因此,在投资招商银行之后,基金基本确定了以投资金融服务业为主的投资策略。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招商局中国基金在金融业的另一个经典投资案例是兴业银行。

1997年,通过招商局集团的关系,基金得知正在增资扩股的福建兴业银行,与招商银行一样也遇到了认购不足的问题。

在集团的支持下,1997年9月至11月,招商局中国基金以每股1.75元人民币先后投资兴业银行1800万股及3000万股,此后于2001年6月参与该行增资,增持2000万股,连同期间获派发的红股,共持有8400万股兴业银行股权。

兴业银行于2007年以每股15.98元人民币发行价A股上市,2007年10月股价最高曾攀至70.50元人民币。

这两个项目为招商局中国基金带来了巨额回报,奠定了其市场地位。现在看来,两者均是在行业和自身发展的初期,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投入的,切入得十分准。之所以敢于投入大笔资金,除了招商局集团经营招商银行的经验和大力支持之外,还因为基金经过论证认为两间银行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此外,作为小股东,招商局中国基金无法参与项目公司管理,相对于其他行业,内地金融业监管制度更完善,风险控制有保证,这也是基金选择投资金融业的考量因素之一。

此后在金融领域,招商局中国基金还利用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银证分离的机会持有了招商证券(2001年投入158万美元,2008年以14030万元人民币售出)、兴业证券(1999年投入103万美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持有0.45%,已于2010年6月以8736万元人民币售出)的股权;投资了深圳特区证券(巨田证券前身)、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前身,2003年投入121万美元,持有10%股权)及招商局旗下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001年投入60万美元,2006年以63万美元授予招商局金融集团)。

同类推荐
  • 新时代经济热点解读

    新时代经济热点解读

    本书是我社与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常年合作项目图书。本书包括新时代九个经济热点问题解读:分别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与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健康中国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与提振民营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安全。
  •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本书为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动力和强力“推进器”。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 创业中国

    创业中国

    本书整体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述在国际背景下中国是最适合创业的国度,讲述中国轰轰烈烈的创业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选择。下半部分偏重实操就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资源,素质以及创业者需要有人指导,有专业的机构指导,作者是专门从事指导别人创业的,其多年执业经验对创业者的指导落地性强。
  •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本书取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民族企业,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们的理性应对之道。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热门推荐
  • 娇妻太撩人:总裁强势爱

    娇妻太撩人:总裁强势爱

    被家人算计,她被逼嫁给了一个残废之人。本以为过上了四大皆空的弃妇生涯。却没想老公没事,还怪霸道的。从此节操成路人,被他欺负的没有还手之力。她想逃,却被他强势挽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散文精读·徐志摩

    散文精读·徐志摩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散文自成一格,哲理丰富,语言诗化。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书信五辑,收录《想飞》《丑西湖》《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与陆小曼书》等30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徐志摩文学世界的精品。
  • 猫的最后一滴眼泪

    猫的最后一滴眼泪

    在火星的尽头有一个绝情村,住着的猫类叫绝情族,小颖是绝情村中一只特殊的猫,它的一生只有四滴眼泪,在流完第三滴眼泪后,小颖绝望的离开了绝情村来到了地球,它希望在人类的世界里找寻到一丝丝的温暖,能够安慰它脆弱不堪的内心,可是到了地球,才发现人类比绝情村里的猫更加的自私、阴险。生命的最后一刻,绝情村的发生一切再次出现在它的脑海中,它看到了绝情村里“每个人“的表情,看到了绝情走火入魔的样子,看到了它们为了利益勾心斗角,看到了它在人间这一段时间的发生事情的真相,它微笑着留下了最后一滴眼泪,魂飞魄散,灰飞烟灭,原来:人间不值得。
  • 学生的小美好

    学生的小美好

    大学校园里懵懂的爱情以及真挚的友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性的真谛,歌颂美好,讽刺邪恶。让每一个有过学生经历的人,为逝去的青春停下脚步,为之惋惜。到底最后跟你走在一起的Ta,还是不是你心中最初的那个Ta?
  • 热血小子乱三界

    热血小子乱三界

    他从何处而来,无人知道,他想做什么,也无人知道,没有人能懂他,他有的时候让人感到温暖,有的时候却又让人头疼,头疼的时候可以让天界的玉皇大帝和地府的阎王都感到头疼,因为他可以任意穿梭于三界,却又无人能管,凭什么,就凭他是夜慕非。
  • 武侠世界里的超级玩家

    武侠世界里的超级玩家

    一方武侠世界,一位穿越少年,神秘游戏系统,搅动江湖风云。医,可回生死,肉白骨。武,可斩万敌,破虚空。顶级武学、触之可学。当别人还在为领悟一门绝学而努力的时候,楚云已经将其修炼到巅峰。万千灵丹、皆可炼制。当他人还在拼命赚取一枚灵丹提升修为的时候,楚云已经将灵丹当零食了。PS:已有完结小说《网游之三国王者》、《末日领主》,各位可放心阅读收藏。欢迎加Q群32044121,259938773(V群,1000+值粉丝入)同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想枕头的瞌睡”。
  • 一字问江湖

    一字问江湖

    龙游江山天下,创下武林神话。金笔苍穹一挥,又添武侠光辉。文坛金古陨落,江湖黯然失色。恩怨情仇,武林江湖,自古是传统武侠的几大要素,一旦跳出这范畴,便没了武侠的味道。本故事自也如此,主人翁身有血仇,对己不明身世。本故事就以为主人翁寻查身世,为报大仇为主线,再加以插曲,展开叙述。最后,望主人翁悲惨经历及励志人生,能激励正处人生低谷,或正被生活磨砺的你们。
  • 神级造物锤

    神级造物锤

    重生的彭杰带着十年记忆回到了网游三界开服的前一天。依靠前世的记忆顺利拿到了隐藏任务的奖励神级造物锤。“兄弟,帮我升个星,三星就行!”“不好意思,一不小心给您打成九星了,真的抱歉!”
  •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辑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洪昭光是去年以来,风靡海内外的大众健康专家,他的健康讲座以及所著《登上健康快车》《洪昭光健康忠告》等图书“火”遍大江南北,这两本书以每天1万册的速度在全国热销,每天上百个读者的电话“追打”着洪教授——洪昭光教授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他的讲座和书籍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他那些并不深奥、只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中如何保持健康长寿的原则和例子,为什么会如此轰动全国?洪昭光教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练、为什么热衷于传授大众健康理念?他传授了哪些广受欢迎的健康理念?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有关心这一切的读者,会在这部报告文学中得到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