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礼之章内容晦涩艰深,更兼时随世移,古祭礼与今祭礼多有不同之处,学习起来自是十分不易。
刘晔沉迷学习不可自拔,恍恍不知时间流逝。
直至一阵风波渐起,这才让他注意到了这咸阳城里的乱象。
王宫大殿上,出海访问仙山归来的卢生献上‘天书’一封,上书‘亡秦者胡也’,惹得嬴政大怒。
此计本意直指公子胡亥,可结果……
嬴政下令蒙恬出征,北却匈奴,横击胡人于长城之外。
蒙恬自是只得奉诏离去。
不想赵高怀恨在心,暗中用计使人诱使儒生酒醉胡言,然后将儒生书写于衣衫上的忤逆之言交给了嬴政。
嬴政果然大怒,命令赵高彻查此事。
即使身处于奉常门下,不怎么受到政治争轧的影响,刘晔却也意识到了风波险恶。
“这是……焚书坑儒啊。”
地球现实历史,秦始皇杀的都是方士、术士,焚毁的是六国之史……但在这片时空里,却衍化成了后世儒生解释的模样。
这让想要拉一把大秦的刘晔一阵气馁。
杀些儒生倒也不算什么事情,只是嬴政这种因为一时喜怒就要人去死的暴君心性,着实让人失望不已。
有着这样性格缺陷的嬴政,真的能承负开辟华夏文明兴盛千秋万代的重任吗?
刘晔对此深深感到怀疑。
没有一个真正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支持,刘晔纵使有着现代文明底蕴支持,又怎么敢放心深入改革大秦?
变法之事,古今都有……但前有吴起、商鞅,后有王安石、张居正,刘晔又怎么会不吸取教训?
即使他很想要改变那个命运多舛的文明未来,但也没有为之献身的觉悟。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这说的可不就是我吗?”,刘晔一阵苦笑。
昔日曾为键盘侠,在网络上倜倜而谈,与一群沙雕网友胡吹乱侃,大谈如果回到了古代会如何如何……
但真正回到了这片时空,刘晔却不由得有几分麻爪。
现实情况复杂不说,更糟糕的是还没有选择――老板太坑,前途堪忧,公司要完!
刘晔自然做不到给这样一个王朝陪葬。
当然,身为无限流穿越者的刘晔,有着随时退场的权利,或许还可以行险一搏。
但就算他可以在危险关头及时离开这个世界,可那又如何保证他的改革成果能继续推动下去?
人走政息的事情,古今如是未变。
再者,这样的嬴政,所求者是享用荣华富贵直至千秋万代,还要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直到永世长存……这样的嬴政,真的能够代表众生的利益吗?
刘晔很明确地给了自己答案。
――这样的嬴政,只会给众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于是,他不由得一时沉默了。
这样的嬴政不可靠,而这样的大秦其实也并不可靠。
大秦本身制度的缺陷就注定了它在天下一统后的衰落,若是没有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君主改革,那么大秦朝就像一架坏掉了刹车的车子一样,停不下地向悬崖边行驶。
――这大秦,迟早药丸!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一个――与其给别人做狗,不如自己来当这世界的主人!
就连赵高这一介小人都可以谋朝篡位,他又如何不能当这窃国大盗?
和赵高合作掌握更多的权力,并在镇压民众暴乱中获得军队支持,最后以美食细胞的控制权作为对赵高的杀手锏。
这样就可以轻易大权独揽了。
刘晔觉得,只要他运气不坏,应该能够笑到最后……吧?
至于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后来整个天下的反叛,这也不是没办法解决的。
其实刘晔本身也觉得,如果华夏文明中少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是整个文明都少了几分风采。
留着他们出现打破旧有的枷锁,正好给刘晔重新书写世界规则留下了大量空白。
具体而言,就是前期背靠大秦绞杀初期的民众反叛,以此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不断消磨大秦的民心,最后羽翼丰满时悍然跳反,化身为民心所向反秦先锋,直接取大秦而代之。
――当年,曹老板就是这样起家的。
不!甚至不需要自己主动跳反,还可以让赵高他暗中配合,故意送上合适的借口,让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完美接收大秦的遗产。
剿匪最后剿到黄袍加身,古今例子比比皆是啊。
刘晔几乎分分钟就想到了好几个方案,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自己当家做主!
于是,心中已经有了打算的刘晔,最终决定默默深潜,冷眼旁观风云变换。
嬴政不死,秦庭不倒,纵万千英雄豪杰皆要蛰伏。
朝堂之上,李斯、赵高本拟出示举贤堂众人谋反的证据,以期将他们都尽数诛绝。
不想,被调离出去的蒙恬却突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并指出了案情中的疑点,请求嬴政治理李斯、赵高之罪。
可惜,蒙恬因为遇到刺客的袭击而深受重伤,结果直接在朝堂上昏迷了过去。
嬴政也因此事勃然大怒,下令严查蒙恬遇刺一案,罚去所有官员三月俸禄,并欲待蒙恬伤愈后重新会审举贤堂一案。
这朝堂上的种种风云变换,着实令刘晔大开眼界。
不过,唯一让他有些微词的是,似乎他没能真正地独善其身。
虽然有些事情他已经快要忘了,但是在某些有心人眼中这些事情却依旧历历在目。
刘晔入咸阳后第一笔谋划,正是凭借着造纸、印刷二术,和李斯做了交易,谋得了典藏室小吏一职位。
之后入了奉常门下,他又在赵高卑微时结实了对方,还一直保持着一份交情。
如此种种,让刘晔被自动视为了李斯、赵高一党。
政治天然就有着倾向性,最重要地就是讲究立场。
哪怕刘晔什么都没有做,都照样被公子扶苏手下的官员弹劾了。
理由?这种东西随便找找就有了!
赵高他们轻轻一个小计,都能让举贤堂陷入谋反的漩涡,公子扶苏手下的人还不能炮制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实在不行,捕风捉影地瞎编都能罗列出一大堆问题。
反正都是弹劾政敌,只要理由听得逻辑上过得去就行了。
难道嬴政真地会明察秋毫?
最后还是奉常出手保下了刘晔,让他免于遭受双方政治争轧的迫害。
而遭受了无辜躺枪的刘晔,更是恨得牙都直痒痒!
原本他也曾考虑过放弃嬴政,支持公子扶苏上位,然后依靠扶苏的支持深化改革。
虽然他后来没有选择这个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对扶苏抱有某种期望。
但,现在……
刘晔彻底绝了所有侥幸的心思,不再对这个大秦抱有任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