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1400000001

第1章 自序 上帝的创世构思

1

南唐大词家冯延巳填过一首很有名的小词,起句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日,冯延巳陪南唐中主李璟同游,李璟笑问他的这位宠臣:“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冯延巳谄媚作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冯延巳想是生怕亦擅诗词的李璟忌妒自己的佳句,便推举出李璟的名句而谦称不及。其实若抛开这些人际关系上的试探与纠结,李璟的问题实则意味深长——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一切诗歌美学的根本问题。试想若你自己也是一名诗人,当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不过是最自然、最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罢了,更何况,这春风春水既不可充饥,亦不可御寒,说到底究竟关你何事呢?

2

《创世记》记载着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从此有了昼夜之别;第二天,上帝创造了苍穹,把苍穹以下的水和苍穹以上的水分开;第三天,上帝分出了大地与海洋,使地上生出青草、树木和蔬菜;第四天,上帝创造了日月星辰,用以管昼夜、分光暗;第五天,上帝创造了水中的鱼和天上的鸟,使它们繁衍生息,各从其类;第六天,上帝要使地上生出活物来,便创造了野兽、牲畜和爬行的动物,当然,还有人类——“于是,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就是照着神的形象创造了他”。

如此复述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可能有点让人不耐烦,却又不无必要,因为接下来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上帝是在创世的第六天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那么,在之前的那五天里,他又是“照着什么”创造日月星辰、天空大地和飞禽走兽的呢?

这绝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甚至对其重要性我们几乎无法过分评估,因为这实在是西方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一大母题,亦是诗歌所渴望达到的美与真的终点。

正如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那么在造物的时候,上帝一定在心中先有一个构思。譬如在创造飞鸟之前,上帝心中一定先有一个飞鸟的“样子”。当然,这位上帝不必是基督教的上帝,凡是相信神创论者,他们的神祇亦必在创世之前生出同样的构思。这个“构思”,或神祇心中的“样子”,柏拉图称之为理念,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共相,传承为西方哲学与文艺的一大经典命题。及至近代,叔本华的美学依旧因循着这一条进路。中国读者欣赏西方文艺,每每因为不晓得如此背景而感觉隔阂,继而因隔阂而生出倦怠与误读。

3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若有人问你,吹皱一池春水究竟与你何干,你自可以借用欧阳修的话来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风也好,水也好,水面因风而起的波纹也好,本与我们没有任何干系,不过因为我们心内的情痴,故而每每在风前、水前、水面因风而起的波纹前,或触景生情,或因物起兴罢了。

而在太多的西方文人看来,这任一的风、任一的水、任一的水面因风而起的波纹,背后都是唯一的风、唯一的水、唯一的水面因风而起的波纹,亦即上帝或任何神祇在创世之前所产生的唯一且完美的构思。也就是说,一切的风光物象之美,在我们而言是因心绪而美,在西方的文人看来,是因为创世神的构思而完美。

4

有一次,牧神向太阳神阿波罗提出挑战,要和他比试一下音乐才华。在后者应允之后,年高德劭的山神被请来充当裁判。当然,我们难免嗔怪牧神的鲁莽和自恋,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奥林匹斯的众神当中,太阳神的音乐才华无与伦比。

但牧神自信满满,在赛事上——让我们借用一下牧神的同情者诗人雪莱的诗句——牧神只用一支笛子,“歌唱舞蹈的群星,歌唱万变的大地与天庭,歌唱恢宏的战争,歌唱爱情、死亡和生命(I sang of the dancing stars,/I sang of the daedal Earth,/And of Heaven-and the giant wars,/And Love,and Death,and Birth,-)”。

比赛的结果毫无悬念,山神宣告阿波罗获胜。这个判决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除了一个人——牧神的忠实追随者弥达斯国王。“你们怎么可能不被牧神的笛声陶醉,而把桂冠轻率地送给太阳神呢!”弥达斯强烈地质疑着判决的不公,太阳神并不辩解,径自将弥达斯那双不中用的耳朵变成了驴耳。

我们或许会替弥达斯申辩: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更何况艺术一类的事情总是曲高和寡,经典的歌剧唱段总不如排行榜金曲能赢得更多的听众;或者说,艺术怎能有客观的标准呢,又怎能以票数或裁判的个人意志来辨别优劣呢?

是的,我们还可以参照《庄子·齐物论》的一则故事。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物有共同的标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啮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啮缺又问:“那么万物就无从知晓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虽然我一概不知道,但凑合着说两句吧。你怎么知道我所谓的‘知’不是‘不知’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谓的‘不知’其实是‘知’呢?我来问你,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容易生病,泥鳅也会吗?人爬到树梢上就会惊慌,猿猴也会吗?人、泥鳅、猿猴,这三者之中,谁的生活习惯才算是标准的生活习惯呢?人吃肉,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吃老鼠,谁的口味才算标准口味呢?毛嫱和西施是公认的美女,但鱼儿看见她们就会沉入水底,鸟儿看见她们就会高飞而去,麋鹿看见她们就会撒腿飞奔,怎样的美丽才算标准的美丽呢?在我看来,何谓仁义,何谓是非,纷繁复杂,我怎么区别得了呢?”

在东方的文艺传统里,我们受庄子的影响最深,总喜欢讲“各花入各眼”,那么所谓好诗与坏诗也无非因人而异罢了;而在西方的文艺传统里,创世神对宇宙万物的那些“构思”便是完美的客观典范,诗歌愈接近之,便愈是趋近于美,只是那典范究竟是何等模样,人间唇舌总难以描述得清。

当然,这还只是东西文化众多隔膜中的区区一例而已。今天的我们虽然能轻易看到世界各地的高山大川,却未必因此可以轻易看到那些高山大川藏在地底数百、数千米深的根基。我们时常不明白,为什么某一脉远处的山峦会舒展得那样奇异,若我们晓得了它的深层地质,便会明白它其实也像我们家乡的山河一样美得自然而纯粹。

毛晓雯

同类推荐
  • 有情世间

    有情世间

    本书稿收录了近七十篇散文佳作,语言生动,全书稿分上下两辑,结构清晰,体例完整,取材广泛,有写景、有抒情。
  •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

    《倾听生命的低语》是散文作家鲁先圣积数年之力完成的一部随笔断章作品集,全书语句凝练,思想深邃,情感真挚,禅意浓郁,讲述了在面对不公和不平等以及人世间的冷暖时,我们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改变这种现状,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仇视身边的人和事。书中大量列举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当代心灵读本。
  • 且向山水寻清音

    且向山水寻清音

    《且向山水寻清音》是一本散文集,精选《古文观止》中陶渊明、苏轼等历代文学家书写山水、亭台的经典散文篇目,引领读者透过书卷与墨香,回归古人雅致的情怀,于俗世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总统开始发言:“……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热门推荐
  • 弄潮封神梦

    弄潮封神梦

    在H市市中心最高大最漂亮的写字楼大厦下,一个长相清纯,眉目尽显灵气,打扮简单清爽的女孩,望着“晟科传媒”四个大字,自信的自我激励:“我,皇紫,一定能在网文界封神,我将拼尽全力,一路前行,不忘初心,披荆斩棘,奔向封神之巅.....”,皇紫就这样,带着热切的网文封神梦,以最后一名的面试录取名额,进入了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开始了自己搞笑倔强的追梦之旅......
  •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老婆奴

    最强老婆奴

    “本帝活了数万个纪元,曾一人独战魔界圣祖!曾一剑斩上古魔龙!曾以一己之力摧毁天道!本帝怕过谁?”“哦?给老娘好好跪着!不说出这几年干嘛去了一直跪着”“老婆大人啊,我……我腿麻了……”身为魔帝与其他四帝称兄道弟的叶尘,转世之后沦为老婆奴!最终跪倒在孙千琴大长腿之下无法自拔!
  • 来生愿童桐阿湛

    来生愿童桐阿湛

    几世的恩怨纠缠,未能遂愿,她许下来生的愿望,可命定的,他们得不到完满。那么今生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本书从人类口头文学创作讲起,分别介绍了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在中国文学部分中,从先秦的文学现象讲述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传奇,又介绍到现、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外国文学部分,介绍了众多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如高尔基、小仲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等。
  • 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澜

    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澜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顾子淼是白子熙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戒不掉;林和子是姥姥去世之后,他安排进自己的生活,努力去养成的习惯,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对的感觉。生活按着固有的频率走,如果忘记翘掉晚自习的那天发生了什么的话,白子熙的日常里依然只有聒噪的顾子淼,深沉的陆煜杰,每天带给小女友的西点。至于学习,白子熙并不知道那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是逃开现实的避难港,或许是蓄势待发等待有一天可以打败那一群大人的能源地。它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习惯,只是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白子熙知道,他考第一名,于他而言,其实和他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只是生存的本能。
  • 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

    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

    许多人说这是一个“拼”父母的时代,我们不否认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具有片面性。现在孩子拼的并不只是父母的物质财富,还有父母的思维、远见和格局。而这些因素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可以说,父母的远见和视野,决定孩子人生道路的广度;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将来所在的高度。有大格局的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未来和前景,不一味地宠爱孩子,而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不仅着眼于成绩,还注重孩子涵养、品性、能力、胆量等全方面素质的培养。
  • 情义剑儒传

    情义剑儒传

    古往历来暴君明主,理因朝代更替,乃世所共知。可本书却有不同,暴君之后,是武林割据,终致正、邪二道分明。此时有前朝旧臣,流窜北域,拥帝建国,偏安一方政权,世称官道。三道之外,西北戈壁之中,有一客栈,不属三道,却又三道往来。我们的故事就是由此地开始。但看翩翩儒侠,因仇入江湖,游走于名利天下。是庙堂还是江湖,正邪善恶究竟谁属!
  • 三世情缘诺不轻许

    三世情缘诺不轻许

    第一世:一世宿缘似梦浮华(唐朝)性格迥异的三个人被命运牵绊在一起。寻千幽:“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第一个住在你心里的人。”小余:“若有来世,我愿陪你终老,永不分离。”徐天霖:“放开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下辈子我会紧紧抓住你的手,绝不再放开。”他们这一世的宿缘,似梦浮华。今生种下的因,来世又会结出怎样的果?第二世:乱世情深奈何缘浅(民国)一场千年的遗梦再次将三人的命运牵绊在一起。沐熙楠:“我会在来世等着你。”莫子鱼:“你还是最初的模样,不曾改变分毫。”林睿霆:“一缕归魂伴伊人。”他们情深缘浅。相遇,分离,重逢,这一世谁偿了谁的债?第三世:寻梦奇缘相惜莫离(现代)这一世,所为何来?司徒然:“我何其有幸,无论在你的梦里还是现实里,我都是你的最爱。”游思瑜:“我心中不可或缺的最爱,只能是你,必须是你。”相爱莫弃,相惜莫离。诺不轻许,许则必为。ps:唐朝+民国+现代,双男主设定,三世情缘,三段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总有一款是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