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700000005

第5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维权思想

(第一节)辛亥革命时期的维权状况与维权运动

1911年(农历辛亥年)爆发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史称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进行反清斗争。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多次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朝统治结束。3月11日,临时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政权,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时期制定和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它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也较为全面具体地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与保障人权有关的法律、法令。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1912年1月,临时大总统发布了保护人民财产令5条:①凡在民国势力范围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②前为清政府官产,现为民国势力范围者,应归民国政府享有。③前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产,现无确实反对民国证据,已在民国保护之下者,应归该私人享有。④现虽为清政府官吏,其本人确无反对民国之实据,而其财产在民国势力范围内者,应归民国政府保护,侯该本人投归民国时,将其财产交该本人享有。⑤现为清政府官吏,而又为清政府出力反对民国政府,虐杀民国人民,其财产在民国势力范围内者,应一律查抄,归民国政府享有。这些规定反映了资产阶级安定民心,争取盟友,分化瓦解敌人的愿望。但在另一方面,保护私有财产,确立私有财产制,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禁止买卖人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要求内务部“迅即编定暂行条例,通饬所属,嗣后不得再有买卖人口情事,违者罚如令。其从前所结买卖契约,悉予解除,视为雇主雇人之关系,并不得再有主奴名分”。这实际上是在法律上正式废除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奴婢制度。

保护人民权利。在清朝统治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低贱阶层,如倡优隶卒及广东福建的“蛋户”、浙江的“情民”、河南的“丐户”等等。为了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临时大总统发布通令:“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这对于解放下层民众,使他们迅速获得各种权利有重大意义。

禁绝贩卖“猪仔”,保护华侨利益。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大量华工被掠卖到国外充当苦工,称为“猪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临时大总统关于严禁贩卖猪仔致广东都督令》、《临时大总统关于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致外交部令》,除下令广东都督严禁“猪仔”出口外,又令外交部妥筹办法,禁绝买卖“猪仔”,“以尊重人权,保全国体”。此外,海外华侨遍布世界,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而屡遭外人欺凌。为此,临时大总统令外交部妥筹办法,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享有与国内人民同等的权利自由。

废止刑讯逼供和体罚。制度封建时代,审理诉讼案件,一般都采用野蛮的酷刑,实行刑讯逼供,清朝统治之下,尤其如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废止刑讯逼供和体罚制度,本着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精神,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前者规定:“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任何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鞫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今焚毁。”后者规定:“不论司法、行政各官署,审理及判决民刑案件,不准再用笞杖、枷号及其他不法刑具,其罪当笞杖、枷号者,悉改科罚金、拘留。”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推翻了延续2000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制度和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君主至高无上,握有一切权力,对人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人民则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否定君主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这本身就是对人民主权地位的肯定,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肯定。在中国历史上,辛亥革命时期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第一次全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这为以后中国人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孙中山的维权思想和维权功绩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曾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早年曾在檀香山的教会学校读书,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他北上天津,向李鸿章上书,建议救国图强。上书失败后,遂赴檀香山,放弃改良幻想,毅然举起革命的旗帜。同年11月,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团体“兴中会”。1905年,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根据同盟会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制定并公布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1912年1月5日至3月8日南京代理参议院和参议院制定的一部资产阶级临时宪法。3月11日,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临时约法共7章(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56条。规定了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涉及人权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②人民,非依法律,不受逮捕、拘禁、审问或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护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着作、刊行、集会、结社之自由;有书信秘密之自由;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有应任官考试之权;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但同时还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护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③人民依法律有纳税、服兵役之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人民自由权利,是中国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取得的革命成果。1912年4月袁世凯篡夺政权后,开始破坏临时约法,限制人民的自由权利。1914年5月他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了临时约法。随后,孙中山又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同袁世凯、张勋、段棋瑞等专制军阀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不顾国民党右派的阻挠,毅然改组国民党,于1924年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章,发表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孙中山一生着述颇丰,主要着作辑为《孙中山全集》。

在孙中山的全部思想学说中,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人权思想,根据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与其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1914年之前),孙中山在哲学历史观上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影响,在政治法律观上基本采用了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派的理论。此时,以个人为核心的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构成了孙中山民主革命学说的理论基石。随后几年间,“天赋人权”观念在革命宣传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阐述国家兴衰与人权之关系时说:“西方之人,其心幻中有天国,庄严华妙而居之者皆天人,盖欲造神圣庄严之国,必有优美高尚之民,以无良民质则无良政治,无良政治则无良国。吾见夫人权颓敝者,其民多恭弱,祸害倚伏,无由而绝。”他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践踏平等之人权”,“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压制言论自由”,“禁止结社自由”,“剥夺吾民自由平等的神圣权利”。他论述革命起因时说:“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万重羁轭”;“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他的保护人权的思想在废除封建法制和创建资本主义法制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在《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中,他将人权自由平等比作日月,疾呼:“凡属国人咸属平等。背此大义,与众共弃。”在废除封建的刑讯制度的法令中,他秉承“人权神圣”的精神,明令以西方人道主义的司法原则废除中国封建野蛮的司法审判制度。孙中山后期的人权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即从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演变为注重社会群体的较为平等的参政权和生存权。1915年后,在总结多次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他逐步形成了以“合群互助”为核心的民生史观。所谓“合群”,即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的共同生存;所谓“互助”,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重义轻利,相匡相助。根据这一人类生存的准则,形成了思想观念上的三大倾向:①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且高于个人的有机整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应是考虑、确认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一切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②强调阶级利益的相互调和,否认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观点,主张用改良调和的方式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③夸大道德作用,崇尚个人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不再泛言个人的权利。在晚年,他明确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批评它先于、背于历史事实,“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并公开宣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此时,他言平等,不再讲个人权利平等而讲国民的“地位平等”。因为,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对于整个团体具有极大的依附性,个人地位的获得以他对有秩序的社会所尽的义务和所做的贡献为前提。相比之下,个人权利的平等则更多地偏重于个人权利的不受歧视性和不受侵犯性,至于个人义务和整体的权益则处于次要位置。他言自由,不再强调个人权利自由,而讲国家的自由独立和社会团体的秩序与纪律。其主张是:“个人不可以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个人有自由,则团体无自由”;“自由这个名词,……如果用到个人,就成一片散沙,万不可再用到个人上去。”

孙中山晚年侧重于维护群体权利的人权思想,在其法制理论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主要特色就是不断扩大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孙中山法制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将民权视为人权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人权与民权的统一性在实践上表现为争人权要服从于争民权的需要,在理论上突出地表现为不断地扩大国民的参政权,个人的自由权利则处于隶属地位。像大多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一样,孙中山早年热衷于西方的代议制政治,认为它是民主权的最高体现。辛亥革命后的残酷斗争现实,使他逐渐认清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的局限性:“国民只得选举主权而已”;议员选出后,人民权力便由少数国会议员行使,国家的主人便再无权力可言。他在晚年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早年所坚奉的宪政方案,提出了“全民政治”的主张:①推行地方自治,以县为单位实现“直接民权”,即赋予人民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②由自治县选举一名代表组成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四项直接民权,并以人民的四权控制政府的五权(立法、行政、考试、监察、司法)。这就是所谓的“以权制能”。他认为,人民有了这四项权力,才可以称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华民国才可以称为人民主权的国家。

在经济上,西方以个人为核心的人权观主张私权绝对、契约自由等原则,而孙中山的注重维护群体权利的人权观则强调国民在社会中普遍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受让权。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主义,反对将财产所有权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绝对化,主张通过国家法律的积极调整和干预使社会财富的使用和分配合理化;反对经济上的绝对自由竞争原则,要求不断加强生产资料的国有成分,增加社会福利,使老幼病残皆有所养。他坚信,只要国家通过调和改良的方式,以法律进行有力的干预和调节,农民与地主、工人与资本家、穷人与富人就可以捐弃前嫌,友爱合作,共同创造和享有社会的财富与幸福。

同类推荐
  •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为了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以法律的思维理智判断世间的是非曲直,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法律常识全知道》汇总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2000个法律常识,通过案例、法律解析、法条链接3个板块,对我们在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合同纠纷、物业纠纷、房屋买卖租赁、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赔偿、消费理财、著作发明、刑事犯罪、诉讼程序等方面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使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法律上的解决办法,自己就能轻松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是个人、企业经营、家庭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 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

    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

    为了凸显研究的理论意义,避免就制度而论制度,作者陈志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来研究香港申诉专员制度。这是《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历史制度主义是一种主流制度分析方法,实际上是政治学中出现的第一个新制度主义学派,对“什么是制度?”“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制度如何变迁?”“制度如何设计?”等问题作出独特的回答。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的研究逻辑是制度安排、制度运行、制度绩效。
  • 崔勤之文集

    崔勤之文集

    本书为崔勤之20余年论文的合集,涉及经济法的各个方面,对于经济法的研究及当年的学者的观点等,具有很权威的代表性。
  • 法的门前

    法的门前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在原作的基础上,专为中国读者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密切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将《婚姻法》的最新精神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最丰富的司法运作规律和机理,满足人们清晰理解最新法律知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的需要,并为今后的理论探讨和审判实践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谍踪

    谍踪

    【再现真实谍战历史,欢迎考据党入坑】法医林江北阴差阳错穿越到36年,利用自己的身份,追杀日本间谍,帮助地下组织,在这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谱写出一曲中华男儿的热血传奇!--------谍踪书迷群:644356272欢迎加入
  • 奥法学者

    奥法学者

    穿越魔法世界,带着一根神奇的能量弦。可以当记事本,可以当计算器,可以当摄像机。记忆咒文?小菜一碟。魔法因子计算?轻轻松松。施法手势?过目不忘。这根能量弦究竟是什么?它还会有更多神奇的能力吗?魔力网络交流?自我复制魔偶?超大规模集成法阵?世界笼罩着一片迷雾:魔法之上的源力,灵魂出窍的意识空间,千年前的大灾变,扭曲的转生者,正在兑现的预言,被封印的天使,恶意的神明。又该如何找寻真相?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女配的幸福日常

    重生女配的幸福日常

    淑贤贵妃是个有福气的人!年少的时候入了宫,膝下养了三个皇子!中年的时候又做了太后,也算是好结果!虽然过程有点艰辛,可结果总是好的。此书慢热,温馨文!群号:753670582有兴趣的粉丝可以加群!!!!本书已完结,正在更新番外,可放心入坑!
  • 末世最后的守护

    末世最后的守护

    末世后陵敏意外得到修仙空间,自己却是修仙废柴,机缘巧合救了末世前是天王巨星,而今被人抛弃的肖翮,肖翮是她唯一虔诚崇拜的偶像,于是奉献空间里的秘籍助肖翮复仇,陪肖翮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末世暖文。陵敏不忘初心智斗重生女配,守护自己的爱情,守护自己的爱人。陵敏并不是真的废柴,一直低调的隐藏在男主身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脉香传

    一脉香传

    邓添添一直觉得,如果有一个糟糕的邻居的话,绝对是上辈子修得的孽缘,欠下的债。我绝对不是变态啊邓添添是靠卖臭豆腐起家的。都说英雄不问出路,对邓添添而言,卖臭豆腐一样能开名车、住豪宅、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鉴于最近邓家“长生殿臭豆腐”连锁店喜人的发展速度,邓总裁很有信心地表示,不出三年,“长生殿臭豆腐”连锁店就能开遍大江南北。
  • 浴血狂龙

    浴血狂龙

    【逍遥诸仙阁小仙白雪心出品】仙界,一个痴笨的少年。没有魔法,没有神力,没有防御力,甚至连基本的说话能力都没有。他的人生被两个字包绕着:命邪。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皇,痴笨的他将邪皇融入自己的身体,从此他拥有了恶魔的神力,在他离开仙界的一刹那,与生俱来的天资使得这位神奇少年泽泽生辉,朋友的遗弃,亲人的分别,恶魔的洗礼与仙界的折腾,逼得他落凡为人,邪皇之灵的注入,本仙之身的保护,再加上非凡的逃生能力,使得他真真正正的成为天下第一杀手狂龙。
  • 王妃,你跑不了

    王妃,你跑不了

    他说:“依儿,你放心,你现在不喜欢我,以后会喜欢我的,我一定要把你弄到手。”一向温和的他却说出这样霸气的话,让她震撼不少。她已经被这该死的爱情伤的太深了,对于这样的表白却仍是无动于衷,只是嘲笑他不自量力。当她和他有了一次一次的碰撞以后,她的心起了涟漪---她说;“你赢了,你把我弄到手了,请你好好待我。”
  • 重生奋斗小福妻

    重生奋斗小福妻

    【年代文+双重生+空间。】前世,裴芝潼被害的家破人亡。跑去川渝支教,却又间接导致了最爱的闫璟死亡。重新回到物资匮乏的年代,空间在手,天下我有。她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揭开仇人伪善的面具。还要追上最爱的人。所以,当闫璟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立马说道: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如何?殊不知闫璟就等着这句话,毫不犹豫的说道:好!【重点排雷:重生非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