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3300000043

第43章 文人风骨PK大师才情(6)

而在西方,辜鸿铭的声望比在国内还要高,这位在中国梳着辫子的怪人在国外受到的评价和赞誉是前所未有的。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称他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他在国外受到的推崇是前人未曾得到的,在他之后也只有林语堂能与之媲美。甚至有人说,“庚子之变”以后,如果不是有辜鸿铭,西方人会把中国人看成“连鼻子都不会有的”人,这是将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推介上升到了国家形象的高度。

林语堂曾经对辜鸿铭有过颇为公正的评价:“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

链接一:巧舌头不怕外国人

辜鸿铭是个奇才,更是一个不可一世的人,他对别人的藐视时时都能从他的言谈中显露出来,包括对当时横行在中国的外国人。

还是他在德国留学时,有一次,他从维也纳返回柏林,在列车上为了打发时间,他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看。一个人坐车没什么意思,他就自己搞怪,把报纸倒着拿,还读得津津有味。结果,坐在不远处两个德国乘客就小声嘀咕着嘲笑他:“看哪,这个愚蠢的支那人根本就不懂德文,偏偏还要装蒜,连报纸倒着都不知道。”说完,还哈哈大笑,满以为辜鸿铭是不懂德语在装有文化,车厢里的其他人也投来鄙夷的目光。谁料,辜鸿铭用一口纯正而流利的德语正色反驳道:“你们这种毛头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你们德国的文字简直太简单了,我就是倒过来看也毫不费力。”说着就把报纸倒着念了一遍,口音纯正而地道,还“高雅”地用德语将那两个德国人教训了一通。这下,那两个人,以至于全车厢的人都彻底败下阵来,他们彻底折服了。

在英国,辜鸿铭也不是一个收敛和低调的人,哪怕当时英国人正在亚洲横行霸道也丝毫没有吓到他;相反他倒时时想让英国人看看他的本事,让他们知道知道他的厉害。有一次,他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想点着他那支一尺长的烟斗,但忘了带火柴。这时,他看到前排位置上坐了个光头,他又要搞怪了……他看出那是一位苏格兰人,于是,他用烟斗和蓄有长指甲的手指敲敲人家的光头,毫不客气地说:“请点着它!”这位苏格兰人一头雾水,想发火,但是看他不容置疑的样子,心里有点惧怕,担心遇到了中国流氓,得罪不起,只好乖乖地掏出火柴,为辜鸿铭点着了烟锅。于是,辜鸿铭得意而“稳重”地抽起了烟锅。

即使回到了中国,面对高傲得意的外国人,他也没有放下过他的“架子”。有一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一个外国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亮,辜鸿铭似笑非笑地回答:“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他的这一套所谓东方哲学让那个嚣张惯了的外国人顿时哑口无言。

链接二:毛姆遭遇辜鸿铭

毛姆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的深刻问题,有着超然的气质。《人生的枷锁》和《月亮和六便士》是集中代表他创作才华和思想的作品,在全世界都拥有众多的读者。

1920年,毛姆游历中国,其中的主要行程安排就是拜会辜鸿铭这位国际“著名的哲学家”、“中国最大的儒学权威”,但是他这趟行程并不顺利。他一到中国就让人安排了拜访事宜,但是迟迟没有回音,他一打听才知道,安排见面的人只是给辜鸿铭捎去了一张便条,而且是让辜鸿铭过来看他。毛姆发觉可能是这样的随便和傲慢态度让辜鸿铭不愿意见他,于是自己亲笔用最谦卑的言辞写了封信给辜鸿铭,谦恭地询问是否允许他去拜访。果然,信送出去不多一会儿就得到了辜鸿铭的回复,答应第二天上午十点见面。

第二天,毛姆准时到达辜鸿铭府上。看到辜鸿铭满屋子的书籍和寥寥无几的装饰,毛姆觉得这位伟人的生活有些不可思议。谁料,一坐定,辜鸿铭就给毛姆来了个下马威。他说:“你想来见我真使我感到三生有幸,你们英国人只与苦力和买办打交道,所以你们认为中国人只有两种,不是苦力定是买办,所以只要随便召唤我们就得随叫随到。”毛姆立即明白自己之前的猜测是确证无疑的,只好赶紧道歉,说着恭维的话。紧接着,辜鸿铭更是毫不客气地对毛姆的英国哲学展开了批判,对英国人和美国人研究哲学毫不遮掩地表示了鄙夷。“英国人对哲学实在是没有很大的胃口”,即使毛姆提醒他英国也有些哲学家对人类社会思想界产生过影响,但仍然没有改变他这样的论断。毛姆问他对美国哲学的看法,他说:“比起美国的哲学来,我还是更喜欢他们的石油。”

更不可理喻的是,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辜鸿铭这样质问他:“你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你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你们的东西就比我们的好?你们在艺术或文学上超过了我们吗?我们的思想家没有你们的博大精深吗?我们的文明不如你们的完整、全面、优秀吗?当你们还在居山洞,穿兽皮,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时,我们就已经是文明开化的民族了……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我们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学会你们的技术吗?当黄种人也可以制造出同样精良的枪炮并迎面向你们开火时,你们白种人还会剩下什么优势吗?……”一通并不显得友好的谈话下来,毛姆得出了结论:辜鸿铭研究西方哲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佐证他的一贯观点,即儒家学说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智慧;他对儒家哲学深信不疑;儒家哲学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精神需求,因此所有的西方学问在他那里变得毫无价值。

链接三: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

辜鸿铭的清朝遗老形象不仅是他衣着的“复古”、政治的守旧,更重要的是他思想的陈腐,尤其是在婚恋问题上。他作为一名自幼游学欧美、学贯中西的北大知名教授,在婚姻问题上却陈腐得可怕。他崇尚封建时期的一夫多妻制,他在这方面“集大成”的理论就是茶壶理论。

辜鸿铭自己就是个妻妾成群的男人,并经常向人宣扬一夫多妻的好处。一次,一个社交界很活跃的英籍贵妇在宴会上问他:“辜先生,您曾为中国的纳妾制度辩护,可是从普遍的人性来说,为什么一个男人可以娶许多女人,而女人则不可以反过来有很多男人呢?”辜鸿铭指着桌上的茶壶说:“男人好比是茶壶,女人恰如是茶杯。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天经地义。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只茶杯,但是见过一只茶杯配四只茶壶的吗?”

这就是他的茶壶理论,在当时流传甚广。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后,就对徐志摩说:“你可不能拿辜老先生的譬喻来做风流的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数人公用,牙刷只允许个人私使。我今后只用你这只牙刷来刷牙,你也不能再拿别的茶杯来解渴!” 当时,唯美诗人邵洵美还在他俩的结婚纪念册上作过一幅画,上面画的就是一把茶壶、一个茶杯,旁边题写着:“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

变革先锋——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广东新会人,清光绪时的举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史学家,维新派代表人,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运动(百日维新)的领导者和发起者。同时也是教育家和文学家,倡导发动了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政治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在文学方面造诣也颇深,其作品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发人深省,启迪思想。他是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是著名的新闻报刊活动家。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导师级人物,一点儿都不为过。

国学人生的政治主题

梁启超的一生是国学的一生。1873年出生的他自幼显示了过人的聪慧,5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时考中了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至今,广东当地还流传着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成年以后,他对国学各个领域都有涉猎,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研究成果最为卓著。1922年起他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被聘任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可见他的国学造诣之深厚。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作品。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然而,他精彩的国学人生中却浓墨重彩地“夹杂”了政治的主题,甚至让人忘却了他那与生俱来一般的国学气质。“政治”、“变法”、“维新”,将梁启超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890年,梁启超开始受学于康有为,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

1895年,梁启超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这就是“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同时也揭开并逐步呈现出他一生的政治主题。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十分活跃,主持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上海《时务报》,还赴澳门筹办了《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维新变法的主张一度在民众中深入人心。1898年,变法运动遭遇政变,梁启超逃亡日本,仍旧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直到后来武昌起义爆发,他仍旧致力于说服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甚至顺从袁世凯的意思,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随着袁世凯称帝之心日益彰露,离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改良之路越来越远,梁启超不得不举起反袁的旗帜。这一时期,梁启超一直活动在中国纷繁复杂、风云际会的政坛,是影响政治局势的一股力量。期间,他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职务,直到1917年,段祺瑞下台,梁启超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后来,梁启超游历欧洲,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成为国学传统的光大者。他人生的政治主题逐渐消隐,回归到国学本身。或许是国学的主题夹杂在政治的人生中,所以“他的政治”与“他的国学”在别人看来似乎就是“他的人生”。

遥远的“理想国”

梁启超历经了清末抬不起头、懦弱挨打的年代,经历了从“帝制时代”向“民治时代”的转型,深重的国耻和西方世界的强大深深地触动了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他的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国之梦,在那里,法律、道德、君主、人民各司其政,井然有序,国家日益强大。

梁启超认为,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改造传统的专制王权,创立新型的立宪政体,对公共权力实现有效的制约,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枢纽工程”。“只问政体,不问国体”,他积极倡导并致力于政体的改革,维新变法是他认为的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他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批驳清朝统治者顽固坚守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呼吁“非变法万无可以图存”。通过变法,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制度得以革新,政体得以转变,民选议会、宪法、君主三权分立。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用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三权分立”原则,创造了自己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

梁启超看重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他认为,人类要在自然界中生存,需要结成“群”,“群”的利益是靠良知和契约保护的,于是,法律就产生了。法治是其“理想国”不可或缺的,同时人治也在他那里得到强调和重视,法律、道德“相须为用”是他预想的理想状态。“法不能独立”,在他看来,道德具有社会制裁力,法律具有国家制裁力,两者缺一不可。然而,他的理想国终究是建立在不动摇陈年腐朽的封建制度基础上的,治标不治本的思想注定了他的“理想国”只是梦想。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爆发、袁世凯的复辟,这位宪政理想的导师终于开始反思宪政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得不到发展,仍旧停留在闭塞的封建时代,宪政装裱得再好也只是空壳招牌而已。于是,他晚期的研究集中在了国民精神的培养上,提出了“新民”思想,包括公民树立民族国家观,摆脱奴性,塑造独立人格,培养进取冒险精神,具有权利思想等内容。不过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随着他退出政坛的脚步,与他的理想国之梦一起越来越遥远、杳然……

悱恻缠绵,妻妾红颜

梁启超的一生中可圈可点的女人主要有三个:李惠仙、何蕙珍和王桂荃。

李惠仙是梁启超的夫人,他俩的结合颇具故事色彩。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梁启超17岁,在乡试中秋闱折桂,榜列八名,成了举人。主考官李端棻欣赏他年少才高,于是将自己的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李惠仙比梁启超长4岁,二人在两年后完婚。

梁家家世并不太好,祖上都以务农为生,家中并不十分宽裕。新婚的梁启超夫妇的“婚房”还是借用梁家公有书室的一间,加上广东湿热的气候,让在北方官宦之家生活惯了的李惠仙很不适应。然而,她并没有抱怨,一心倾仰梁启超的才华,再多的困难她都努力克服,对梁启超的家人照顾有加,日夜操劳侍奉,是乡里乡亲公认的贤妻良母。

李惠仙不仅温柔贤良,而且在事业上也对梁启超有不少帮助。梁启超生长在广东,北京官话不熟悉,造成了他在政坛活动的交流障碍。“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已名噪京城,光绪帝久闻其名。但在召见他时,由于梁启超不谙官话,彼此难以交流,光绪帝大为扫兴,结果只赏了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衔。这也促使梁启超痛下决心学好官话。李惠仙自幼长在京城,官话说得十分流利。自她来日本后,梁启超便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夫妻二人,夫唱妇随,不消多时,梁启超的口语水准大有长进,在社交场合能够得心应手地用官话与人交流了。

梁启超与李惠仙一向相敬如宾,一辈子仅吵过一回架,梁启超为此还愧恨终生。李惠仙因病逝世,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同类推荐
  • 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本书用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以丰富多样、真实鲜活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梳理了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揭示了众多的历史性规律;论述了这些规律的由来、内容及作用方式,进而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在于现实的趋利避害。同时探讨了不同朝代权力博弈的利害逻辑、各阶层的角力手段、官家权力结构的制衡策略等主题,连贯起来就拼接为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生存智慧。作者文字犀利,鞭辟入里,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力求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洞穿历史的内核,看清历史的本质与真相!揭开层层迷雾,剖解人性的幽暗与光辉!
  • 明君成长日记

    明君成长日记

    兄长调戏少女纨绔皇子却只能接锅娶妻,娶妻就罢了还要去北疆受罚三年?看主角如何从京城纨绔少年到皇位争夺者,再成为一代明君!
  • 盛唐仙

    盛唐仙

    植物研究院的古尘,因为一次爆炸来到了1300年前的大唐。本来只想做个富家翁的他,却突然发现……实验室在自己的脑海里!怎么办?我不是很想做官啊……
  • 大唐盛世我来了

    大唐盛世我来了

    一个普通大四毕业生,和别人一样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忙着赶面试的时候,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意外来到了大唐...
  • 大唐之蒸汽时代

    大唐之蒸汽时代

    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带着现在的机械味和唐朝的古香我想听着这车辙和青石板摩擦我想看着这蒸汽喷洒在大唐空气里我想走着我的路让别人都坐着我的车任杰如是说当然最好是一切都有我的小芳在嘘!不用问不用问我不会在这里告诉你任杰是何方神圣
热门推荐
  • 蜘蛛网中的女孩

    蜘蛛网中的女孩

    因《千禧年》杂志投资方改组而再次陷入事业危机的记者布隆维斯特接到意外来电,打电话给他的是世界的计算机工程师法兰斯·鲍德,对方声称自己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急需当面告知布隆维斯特。而当他赶到鲍德家中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血淋淋的命案现场,鲍德被专业杀手谋杀于家中,布隆维斯特自己也险些命丧枪口。而目睹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是鲍德患有自闭症却拥有奇特“照相记忆”的儿子。此刻,布隆维斯特只能求助于已经失联很久的莎兰德。另一方面,莎兰德凭她无与伦比的电脑技术入侵了美国国安局的系统,获得了国安局加密档案。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鲍德的意外死亡和美国国安局的秘密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失灵族

    失灵族

    陈启言,表面是一个刑警队的队长,实际上他是来自于一个没有灵魂的种族-失灵族。失灵族生活在界面,界面之上是天界,而界面之下便是人间。自小陈启言便被父亲送到了人间生活,他被告诉“失灵族是守护人间和平和秩序的使者”,然后他却发现事实并不是他父亲对他所说的那样!天界生活着世间的最强者,却也是侵犯人间的侵略者,只有世间的万物创造者-塔灵,可以克制住天界。然而百万年前塔灵失踪,陈启言来到人间终于找到了塔灵!但是也遇到了一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女人......
  • 传家风(成风化人)

    传家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傅少暖宠娇妻

    傅少暖宠娇妻

    她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女,他是名门之后的公子哥,因为一场转学,两人因缘际会,互生情愫。一个矜持,一个高冷,还没有表白,却因为一场误会,最终只是演绎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八年后,两人再次相见,他成了尊贵神秘的傅少,年轻有为、冷静睿智、运筹帷幄、冷傲霸道,她则是学成归来的著名脑外科专家,一场车祸,将两人再一次纠缠在一起。
  •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落英缤纷谁细数

    落英缤纷谁细数

    本小说故事主要讲新文化运动期间,民国时期的中国青年慢慢把旧思想、旧文化摈弃,很多人为提升女性的地位而不懈努力,很多青年女性有了自主意识、越来越独立自信,努力提升自我价值,不再任人摆布,把“女子无才便是德”视为错误思想,努力学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本故事重点讲长辈与晚辈们相互关心,无论年轻人怎么折腾总有最温暖的的港湾为他们遮风挡雨,长辈总是无条件赋予晚辈们力量,教会他们做人处事,让谈他们切身体会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成事。小说的背景是1921年至1923年间旧上海几大家受新文化思潮的青年一代与老年一代斗智斗勇,在“争斗”的过程中,晚辈逐渐体会到家的温暖。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背景不偏离历史,带有一定教育意义;以芩菥两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主要讲述民国上海滩江·陆·苏三大家兴衰。主人公是一位弱小的女子,身为商贾千金,却要面临和商品一样因利益而被置换的命运,她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她心有不甘想要反抗命运,可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充满商业味道的婚姻,两家人该如何宛转?
  • 超级唐僧闯西游

    超级唐僧闯西游

    作者新书《我的属性右手》算是本书后传,主角会进入唐僧最终进入的地方!------------------------【2017年西游类最火爆书籍】穿越成为唐僧,获得系统,打怪升级。悟空:“八戒快看,师父将你看上的女人约走了。”沙僧:“大师兄,不好了,妖怪被师父抓走了。”八戒:“大师兄快去劝劝,师父又将人打伤了……”唐僧:“老衲洗头用飘柔,飘柔,就是这么自信!”这是超级唐僧保护几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本书一群【2296,43760】;二群【22456,5328】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多少次电话放在枕边

    多少次电话放在枕边

    闪烁的一定是群星吗?飞舞的一定是彩蝶吗?平凡的一定丑陋吗?不是的。平凡的生活不乏处绽的花朵。平凡中的人格。虽千金不敢易,岂直五斗米哉?陶渊明躬耕南山下,带月荷锄归。虽贫不屈,虽嗜酒但志不颓。在贫穷中活得潇潇洒洒,人性上坦坦荡荡。此一生足矣。学生在校期间,回到家里,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就是做作业,几乎没有什么要家长操心的事。如今孩子们放假了,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家里,家长们由于忙,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可又不能不管孩子,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愀心的事。
  • 仙灵漫途

    仙灵漫途

    新书《神医带着空间来现代串门儿了》,希望各位小可爱们多多支持哦!穿越到七十年代去修仙,空间灵宠一个不少。某男人:听说我是你师父?某灵:喂喂喂,你不要得寸进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