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3500000003

第3章 失落的书:魏晋时代的《庄子》(2)

按照《晋书·向秀传》,虽然向秀之前已有多人注《庄子》,但极少有人能解其旨统,而向秀在注了《庄子》内、外篇之后,玄风大振。而向秀的注一旦出来了,便将众人的视线聚拢在这内、外篇二十七篇上。而除了淮南王刘安的解说三篇之外,其余二十二篇渐渐被忽略。

郭象本《庄子》

西晋的郭象(约252—312)是刘安之后在《庄子》传播史上最为关键的人物,以至可以将《庄子》分为郭象之前和郭象之后的《庄子》。之前为五十二篇,之后为三十三篇。那么郭象的三十三篇注本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先看有关郭象与向秀二人注《庄子》的一段公案:

“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议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么郭象所注的三十三篇,应当在补充了向秀未竟的《秋水》、《至乐》二篇之后,又另外从五十二篇中选取了六篇。这六篇是什么?

考察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天道》、《刻意》、《田子方》、《让王》、《说剑》、《渔父》六篇,既没有崔撰注,也没有向秀注,其他有些篇章,要么二人兼有,要么取一人之注。由于崔撰和向秀所注都是内、外篇共二十七篇,那么或许可以据此推测,这六篇的位置应当在五十二篇《庄子》的杂篇。如果郭象承袭了向秀的二十七篇注,另外加上自己对这六篇作的注,加起来则正好是三十三篇。

然而,郭象为什么在二十七篇之外的二十二篇中,偏偏选择这六篇呢?笔者在上文中已谈到《天道》篇的思想,与荀子所批庄子的“蔽于天而不知人”不合,但却与郭象调和儒道二家思想的倾向吻合,且因为其论理深刻细致,故被他从杂篇移到了外篇。

但是郭象为什么要大量删去其他篇章呢?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引用郭象自己的话说:“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弈、意脩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五十二篇的“十分有三”大约为十六篇,而郭象在二十二篇中选取了六篇,那么删掉的正好是十六篇。陆德明在这篇《序录》中又称,《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之本,“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

可见,五十二篇的《庄子》内容博杂,那些似山海经或占梦书的部分,即为郭象所删掉。我们可以从西晋张华(约232—300)的《博物志》和崔豹(生卒年不详,晋惠帝时为太子太傅丞)的《古今注》中想见郭象所删掉的部分。《博物志·卷四》引《庄子》云:“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古今注·卷中·鱼虫第五》蜣螂一条,引《庄子》曰:“庄周所谓‘蛣蜣之智于转丸’者也,故一名蛣蜣。”此两条内容或为郭象所说的似山海经者。

在此我们不禁想到《庄子·天下》篇的诡异,学界一般认为《天下》篇是庄子对战国时代各派学术的总结评论,然而其中却没有法家和儒家,六经只是作为百家之学的源头被提起。另外,《天下》篇用了大量篇幅评论墨家,且所评的各家思想都与道家有些类似。因此,有学者称,《天下》篇实则为庄子学派对五十二篇《庄子》的总结。郭象删书的事实,则可以解释为什么《天下》篇中有些地方在今天读来漫无旨归了。

陆德明所引郭象删书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从日本高山寺本《庄子》残卷中郭象所写的跋文得到旁证:

“夫学者,尚以成性易知为德,不以能政异端为贵也。然《庄子》宏才命世,诚多英才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宏旨,而妄窜异说,若《阏奕》、《意循》之首,《尾言》、《游易》、《子胥》之篇,凡诸巧离,若此之类,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梦书,或出《淮南》,或辨刑名,凡诸巧杂。而参之商韵,龙蛇并御,肯辞气鄙背,竟无深奥,而徒难知以因蒙,令诚滞乎失流。岂所以求《庄子》之意哉?故略而不存,今唯取长达,致存乎大体者,为三十三篇者。”

如此,郭象删五十二篇为三十三篇的《庄子》,则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郭象本人在政界和学术界显赫的地位,加之西晋末年玄学有儒、道融合的需求,三十三篇本《庄子》问世之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尽管如此,在当时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五十二篇本的《庄子》并未因此消亡。

孤本的产生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关于郭象删书的那段话,其末两句是:“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

此可谓一语定音,陆德明排众家之注,独推郭象,认为郭象所注,尤其合庄子之旨,并称因此郭注才为世所贵。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且看《世说新语·文学》的记载: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支遁出生于公元314年,那时郭象已经去世了两年。支遁在洛阳白马寺谈论《庄子·逍遥游》一事,《世说新语》和《高僧传》皆有记载,但都仅举其事,不著明时间。而根据《高僧传》卷四,支遁二十五岁出家,而在白马寺谈《庄子》则可以推定在公元339年之后。那时东晋政权已经在江南形成偏安的局面,梁朝沈约(441—513)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称当时思想界的情况为:“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

“柱下”代指《老子》,“七篇”代指《庄子》。从上面《世说新语》的记载,我们不难了解,在江左如火如荼的玄谈中,郭象和向秀的《庄子》注(二注略同,向注后亡,故以下只称郭注。)的确为时流所重,然而似乎仍有隐幽之义不得尽畅,以致诸名贤久久钻味,虽难以尽服,却不能高出郭、向二人而别成一说。

而据《高僧传》卷四的记载,名僧支遁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逍遥游》篇,力斥郭象的“适性”说。郭象的《逍遥游》篇注认为,“逍遥”之意即“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当时在白马寺,名贤或依郭象之意,以适性为逍遥,支遁对此说颇为不服,于是反驳说如果适性为得者,像桀、跖这样以残害为性的人,也可以称为逍遥了。《高僧传》接着说,支遁退而注逍遥篇。可见支遁实为出于对郭象注的不满,所以才退而作注,岂好注哉,不得已也!

那么对于《庄子》的灵魂之篇《逍遥游》,郭象的注错了吗?显然当时诸名贤在读了或听了支遁的逍遥游篇注解之后,感觉此前对于郭象注无法心服、却又无法自立一说的困惑,至此豁然而解,于是“群儒旧学莫不叹服”,乃至“后遂用支理”。

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郭象本的《庄子》会在历史变迁中成为孤本呢?

回顾本小节开始一段话,正是陆德明的推崇。应该注意到,《经典释文》是陆德明所撰的一部主要用来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老子音义》、《庄子音义》只是出于撰者本人对玄理的业余爱好。而陆德明的身份也每每是国子助教和太学博士,这种在思想界文化界显赫的大儒地位,与郭象恰好相似。鉴于这些,陆德明推崇郭象之注也就成了必然。

书之厄

陆德明在撰《庄子音义》时,手头同时有众家注本,包括司马彪注五十二篇、崔撰和向秀注二十七篇、孟氏注五十二篇等,以及李颐、潘尼、支遁、李轨、徐邈和嵇康等注。陆德明固然偏好郭象,其他众本也应当与郭象本并存于世,但却为何湮灭于后世呢?

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书之后,中国历史上每因政变兵乱而让书籍无端蒙受厄难。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因当时典籍遗逸,而上表请开献书之路时,提出了自秦以来书籍所遭的“五厄”之说。而这“五厄”的最后一厄,堪称秦始皇焚书之后书籍史上的又一次大劫,它就是梁元帝萧绎(508—554)于554年的焚书。

萧绎自幼喜藏典籍,他在《金楼子·聚书》篇自称:“吾今年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河间之侔汉室,颇谓过之矣。”由于萧绎广为搜求并孜孜不倦,以致江表图书,以他所藏为最盛。然而,就在萧绎对自己丰富的藏书颇为得意的第二年,西魏军队攻到江陵。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五》和颜之推(531—595)的《观我生赋》,萧绎在亡国前夕,将所藏古今图书十余万卷,全部付之一炬,并叹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一个嗜书如命之人这样焚毁图书,实在是令人心痛。有人曾问萧绎为何焚书,萧绎答曰:“读万卷书,犹有今日,故焚之!”

自西晋南渡以来,战乱兵火中,图书典籍多为散逸湮亡,当郭象本《庄子》成为流通的主要版本时,其他注本自然因流传不广而趋于稀少。萧绎在《金楼子·聚书》篇列举了他所聚得的重要典籍,其中便有《庄子》,并使人抄写,与其他所抄写的书如《史记》、《汉书》、《老子》等,全部专门放在一个巾箱里,书极精细。

萧绎所抄写的《庄子》,究竟是多少篇呢?他没有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金楼子·自序》中有一个小细节,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出萧绎所读的,肯定不是郭象的三十三篇《庄子》。萧绎在自序中说:“既感心气,累问通人,心气之名,当为何起,多无以对。余以为庄子云:‘无疾而呼,其笑若惊’,此心气也。”“无疾而呼,其笑若惊”,在三十三篇《庄子》中没有这句话。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萧绎所抄的,可能就是五十二篇《庄子》。

无论如何,这个缮写精良的《庄子》版本,永远化为烟火灰烬消失了。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所列的道家类书目中,向秀的二十卷注本、崔撰的十卷注本(《隋志》称梁有)、司马彪的二十一卷注本以及孟氏注本(《隋志》称梁有集注庄子六卷,其中录孟氏注一卷),包括梁简文帝的庄子讲疏,统统皆亡。唯有郭象的三十卷、目一卷注本存在,其他晋人的注本唯有李轨、徐邈和司马彪的庄子音。

回想一下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中独推郭象的那段话,以及他所录的庄子注本目录,我们又会疑惑不解:如果萧绎一把火烧掉了其他的《庄子》注本,那么陆德明何以得有?与秦始皇焚书正好相反,秦始皇所焚的是其他诸侯国的史书以及民间的诗书及诸子之书,而萧绎所焚的则是皇家藏书,民间藏书虽零散但仍存在。所以焚书之后,陆德明手头仍有众本,是完全可能的。

但陆德明既有,《隋志》为何却无呢?我们来考察一下陆德明的生平。虽然他作为《经典释文》的撰者,通常被称为“唐人”,但根据他的生卒年,即约550—630年,他在唐朝只活了十二年(唐朝建国于618年),而此前漫长的六十八年人生,除了童年时期的数年之外,都在陈、隋两朝。而且据考证,《经典释文》草创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在隋灭陈(589年)前已经成书。后来唐太宗读过此书,十分赞赏,遂使其广为流传。

其次,《隋志》由唐人魏征(580—643年)等编撰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至唐显庆元年(656年)。而在陆德明撰《庄子音义》到魏征编《隋志》期间,又发生了一次书之厄。据《隋志·经籍总论》称,在大唐武德五年,即623年,司农少卿宋尊贵奉朝廷之命,将隋炀帝藏于东都洛阳嘉则殿的三十七万卷图书,用船沿黄河运往长安,而途径砥柱时,不幸船翻,为水漂没,所存者十不一二,连目录也被水所濡,变得残缺难辨。

魏征等所编的《隋志》,主要参考了隋代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和梁阮孝绪的《七录》,其中称梁有某书而注曰亡者,比如“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近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认为,此正是特谓武德五年宋尊贵所运炀帝东都之书,遭水漂没而亡耳。然而,这次水灾所湮灭之书,也是皇室藏书,而民间仍可能有。余嘉锡也认为,“其民间所藏,固无恙也。故《隋志》所亡者,往往《新唐志》复著于录。其后经唐末五代之乱至宋,或无人刻行,或刻而妄有篡乱,然后古书乃真亡耳。”

正如余嘉锡所言,考《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其目录中仍有司马彪、崔撰、向秀等人的注本,其后则渐渐销声匿迹。

结语:时乎,命乎

可见,郭象以外的其他《庄子》注本,虽然在晋代和南北朝时不居主流,但仍然与郭象本并行于世。经过了萧绎的焚书和唐初的漂书,其他注本于是从此消失于主流的文化视线,而在民间亦渐趋式微。

唐代产生了《庄子》学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即唐初道士成玄英(608—?)作《南华真经注疏》(即《庄子疏》)。成玄英的注疏一旦诞生,便十分盛行,有似郭象本在晋代的情形。由于成玄英所注疏的就是郭象的三十三篇注本,所以郭本的独霸地位再次得到强化。因此,新旧唐书虽然录有其他注本的书目,但终于难以挽回消亡的命运。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一些书流传了下来,而另一些书却亡佚了。一本书存亡的命运,似偶然,更似必然。或许魏晋之后的人真的不太喜欢五十二篇本《庄子》的芜杂,所以历经各种天灾人祸,而郭象的三十三篇本《庄子》却完好地保存下来。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在历史的忘川里打捞五十二篇本《庄子》的影像,只能通过司马迁、扬雄等汉代人士的只言片语以及后世类书中残留的碎片去想象。然而退一步讲,如果从来就没有一本真正的《庄子》,因为自庄子本人开始,所谓“《庄子》”就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文本,那么五十二篇本的《庄子》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意义首先就在于它是《庄子》阅读史上最重要的事,了解文本的变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所读的《庄子》是怎么来的,并且对三十三篇的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外、杂篇某些与内七篇义理相龃龉的段落,由此窥见庄学的发展迹象。另外,这对我们解读郭象的《庄子注》很关键,比如联想郭象所删掉的部分,就可以明白郭象为何对《逍遥游》、《齐物论》等篇所作的调和适性的解说。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追寻失落的书,目的不仅在于尽可能地还原过去,而且在于更好地理解现在。

同类推荐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热门推荐
  • 萌宝举牌:总裁爹地超给力

    萌宝举牌:总裁爹地超给力

    阮绾绾被后妈欺负了十几年,在遇到一个软糯萝莉那天开始春暖花开了。小萝莉拖拉硬拽的将她塞进某个霸道总裁的怀抱里。从此,阮绾绾咸鱼大翻身。三人手牵手,一路噼里啪啦火花带闪电的斗姐姐,虐继母,踩渣爹,走上撒狗粮的最高峰。
  • 逃离心理学

    逃离心理学

    《逃离心理学》由三个短篇理惊悚小说组成,主人公都是玛丽,一个心理咨询师和作家。她试图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但她的遭遇和朋友似乎串通好了一样,不停把她拉回心理学。故事一:一个黑人男子声称自己能听见上帝的声音,而且上帝也是个黑人。他或许并不疯狂,但玛丽确定他在掩藏些什么。故事二:一名警察如慈父般的搭档因公殉职后难以摆脱罪恶感,玛丽受到“忽悠”给他做心理咨询,但在她从这个案件中抽身出来之前,她已经完全陷了进去。故事三:玛丽的病人拒绝吃药是个十足的疯子,而玛丽和他发生争执后离奇失踪,被找到后,警方发现她已是一场恐怖罪行的受害者。究竟发生了什么?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爱凉凉如海之家有野妻

    爱凉凉如海之家有野妻

    绯雨末的新婚,婚房是为小三布置的,洞房是老公和小三的,在她被丈夫和小三赶出门后,又遭遇陌生男子在沙滩……她的所有,一夜之间成了滑稽的代名词。————萌新尝试总裁坑,求支持啊。
  • 余情未了,余温犹存

    余情未了,余温犹存

    【推荐新文《你是我的言情小说》】“要是有一天你在我的身边走丢了怎么办?”俞温说这句话的时候,眉眼隐隐落出一丝忧伤。俞情想了想笑着说:“那我就去当演员。”“嗯?为什么啊?”俞情傻呼呼的说:“我那么矮,不站在显眼的地方,要是我找不到你,那就让你来找我。”“嗯,那我就当作家,让你做我永远的女主角。”俞温揉揉俞情的头发,嘴角勾起一抹漂亮的惊人的弧度。
  • 盲债

    盲债

    灵光一闪,双双飞升。爱怨纠缠,相生相克。红线难断,两情久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婚变

    婚变

    午后。阳光密密麻麻的从空中照射,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的忙碌着。温诺挺着已经有了九个月大的身圆滚滚的肚子,在人行道上快步走着,让人看的有些心惊胆战。虽然一幅黑色的眼镜框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庞,但是她脸上散发出来的喜悦还是无法掩盖!站定脚步,她抬头看着“依恋咖啡馆”几个字,嘴角轻轻的笑着,好有格调的名字,她喜欢。右手扶着腰间,左手领着黑色的包包,温诺推开了玻璃门。……
  • 别输在不懂沟通上

    别输在不懂沟通上

    《别输在不懂沟通上》专治:表情冷漠,缺乏气场;不懂分寸,领导不满;方式不当,团队涣散;话少词穷,客户流失;不懂技巧,孩子叛逆;态度生硬,爱得罪人。每天被各种沟通烦恼包围,感觉工作生活处处受挫。针对人际沟通中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别输在不懂沟通上》这本书以恋爱、家庭、社交、职场、销售、谈判、辩论、演讲等场合为例,阐释了如何通过魔鬼般的口才训练,养成话出口前先走心的好习惯,把僵硬的语言变得婉转,把黑白的语言变成彩色,从此沟通顺畅有温度,魅力值、关注度、影响力全线升级。
  • 最强债主

    最强债主

    言灵模拟热武器,人情值能换合剂。系统里面藏神器,随心所欲放秘技。身怀人情债系统,觉醒言灵天天赋,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是个债主。最强债主【交流】群聊号码:88459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