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600000009

第9章 对生命的探索(8)

据美国一家自然博物馆最近展出的一些泥土及其分析表明,恐龙死于地球碰撞。据称这些泥土是被一家科研小组从海底100米之下钻探得到的,通过分析发现6500万年前一颗流星碰撞上地球,然后是大爆炸,冲击波形成的黑尘掩遮天空,由此而引起森林大火,核冬天来临,黑暗浓烟笼罩着大地,地球上的生物遭到灭绝,其中包括恐龙家族。负责这项科研的美国科学家胡博博士认为,这些泥土样品将结束恐龙是突然灭绝还是逐渐灭绝的长期争论。

美国密尔沃马博物馆研究员彼得·希汉在2000年的一期《地质》杂志上发表了标新立异的观点,认为恐龙是在地球遭行星撞击时,被一次性地、迅速地消灭的。

希汉发表的研究报告称,6500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时产生的火墙将北美地带的恐龙快速地全部烧死。他是根据对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发现的恐龙化石分布情况作出以上结论的。

希汉与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经过3年考察后发现,在位于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被称为“地狱湾岩层”的180英尺深的沉积岩中,恐龙化石的种类基本相同,主要是一种食肉恐龙和一种食草恐龙。恐龙化石在“地狱湾岩层”上层10英尺左右的沉积岩中仍大量存在,直至行星撞击形成的地层出现。

行星撞击形成的地层厚2厘米,并富含铱元素。这种稀有元素是撞击地球的行星带来的,它存在于“地狱湾岩层”的接近地面处,这样的地层在世界各地都有。在此地层之上,完全没有恐龙化石踪影。

希汉说:“我们所发现的现象说明,在行星撞击之前,‘地狱湾岩层’的恐龙家族十分兴旺,没有任何变化,它们生活得非常好,非常健康。

“如果说它们是逐渐绝迹的,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一些变化的痕迹,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样的证据,因此是行星撞击地球而喷发出的火焰,使恐龙突然消亡的。在火焰熄灭后,接下来几周的时间里,地球上十分寒冷。”

但希汉的理论遭到恐龙逐渐灭绝派的反对。这一派的代表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威廉·克莱门斯。他说,希汉的研究无法证明恐龙是在行星撞击时消亡的。代表这派学说的科学家们已经做了20年的研究,他们在“地狱湾岩层”上面9英尺的沉积岩中发现只有少量的恐龙化石存在。这个岩层是行星撞击前的200万年中形成的。他们因此认为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年的恐龙到行星撞击前已经所剩无几。

也就是说,关键问题是:恐龙灭绝是在碰撞前还是在碰撞之时,因为通过考古已经确定,地球几千万年前确实被外星体碰撞过,这已有好多证据说明。这也许可以确定恐龙灭绝的时间。但是有人认为恐龙在大碰撞之前就已灭绝,如果这种说法正确,那么只通过地球被碰撞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恐龙灭绝的问题。还必须将两者的年代进行对比,即只有碰撞时间与恐龙灭绝死亡时间相符,才能充分地说明恐龙是由于外星体碰撞而突然死亡的。

英国科学家分析,认为能够证明恐龙灭绝是发生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那么恐龙灭绝就可以排除天外星体撞击的原因。伦敦的一批科学家不久对天体撞击前恐龙灭绝这一流行性说法提出了质疑。

他们在《地球学会会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恐龙大规模的灭绝在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已经过去了数百万年了。

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诺曼·麦克劳德为首的22位科学家解释说,火山猛烈暴发再加上全球海平面的大量降低,削弱了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地位。

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一颗小行星在现在的墨西哥南部附近撞击了地球,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和掀起了导致5000年冬天的尘埃云。

诺曼和其同行写到:“发生在白垩纪末的撞击事件,从对地球最后一击的角度来说,导致了恐龙大规模的灭绝。”“但是化石的记录表明,同大规模灭绝相联系的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在小行星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发生了。”

诺曼他们指出,当时海平面降低了大约100米,而且有一股巨大的熔岩流到了现在的印度次大陆,这两种现象可能对气候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恶劣的环境气候使恐龙走向了大规模的灭绝。

看到这些眼花缭乱的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人们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神秘了,总之,不管是哪种假说和理论,都还需要科学家们仔细考察和验证。

恐龙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灭绝了,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国际学术界也有不少的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恐龙并没有全部灭绝,直到今天,在地球上还残存着活恐龙。

由于坚信还有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着,所以,许多国家的学者热衷于发现和寻找活恐龙的踪迹。恐龙真的还活着吗?如果它们还活着,那么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实又该怎样解释呢?

在法国一家《科学与生活》杂志总第778号上发表着美国学者瓦尔特·奥芬堡写的《活着的恐龙》一文,文中用纪实的口吻报道说,在印度洋的小巽他群岛中,有一座长约13公里的小岛,名叫“科莫多岛”,在科莫多岛及周围小岛总共不超过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还生存着一种恐龙。由于这种恐龙产于科莫多岛附近,因而给它取名为“科莫多龙”。

为了掌握和了解科莫多龙的生活习性并研究对科莫多龙的有效保护方法,在美国纽约动物学会的支持下,瓦尔特·奥芬堡和他的一家人来到科莫多岛一带进行考察。

在考察中瓦尔特·奥芬堡探知科莫多龙属于肉食性爬行动物中的巨蜥类,是一种濒于灭绝的珍贵动物,现存数量极少。成年的科莫多龙体长约3米左右,体重约60公斤,一般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物,它们具有很灵敏的嗅觉。

动物死后的第一天,气味还不大,而科莫多龙却能从1~2公里外闻到并根据气味很快找到那动物的尸体。如果动物已死去两天时,尸体的腐烂气味可以使科莫多龙从8公里外就能闻到而发现目标。

科莫多龙长有50颗牙齿,前面的牙齿呈圆柱椎状,短而直,两边和后面的牙齿只有几毫米厚,相互紧紧挤在一起,侧面带着锋利的凹槽。

科莫多龙的头骨像蛇类的头骨一样柔软,它的头和颈可以明显变形,从而能将大块的肉吞咽下去。瓦尔特·奥芬堡曾经亲眼看到,一只科莫多龙竟然一口吞下一只野猪的头。另有一次,他看到它整个吞下了一只大约出生1个月的幼鹿。

科莫多龙食量大得惊人,根据瓦尔特·奥芬堡的实地观察,发现科莫多龙平均在1分钟之内就能吞下3公斤肉,这个速度甚至比非洲雄狮的进食速度还要快两倍。

科莫多龙没有汗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体温,如果体温一旦超过42.3℃,它就会因暴热而死亡。科莫多龙的寿命一般都超过50年,每只成年科莫多龙都有一块大约5平方公里的“势力范围”。

瓦尔特·奥芬堡认为:“对于科莫多龙的考察,不仅给大型肉食性爬虫类的研究增添了许多新的材料,而且使我们猜想到活跃在数千万年之前的恐龙的某些生活习性”。事实上,科莫多龙与古代恐龙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到底是否属于恐龙呢?这还有待证明。

对科莫多龙的调查不仅是美国人,对它的发现也不仅只是土着人,这里要讲述对科莫多龙的其他发现和研究成果,或者是另外一种神秘的科莫多龙。

其实,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传说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上有一种巨龙,它力大无比,尾巴一摆能击倒一头牛,它的胃口非常大,一口能吃下一头100多斤重的野兽,并且最令人不解的是它口中能够“喷火”,这简直是影视片中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人为制造的恐龙了。

1912年,一位荷兰飞行员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被迫将飞机降落在科莫多岛上。就是在这里,他看到了传说中的巨型动物。在他返回驻地时,就写了一份关于发现怪兽的报告。

荷兰飞行员的报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位名叫安居尤宁的荷兰军官为此登上了科莫多岛,打死了两头“怪兽”,将两张完整的皮从岛上运出来,经科学家鉴定,确实这是一种巨型蜥蜴,并把这种蜥蜴命名为“科莫多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竟发现了与科莫多龙一样的化石,经测定,是6000万年前的史前生物。同时,地质学家发现科莫多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形成时间还不到100万年。

这两个发现,不禁使人们陷入了迷宫:科莫多岛诞生以前,澳大利亚的这种恐龙早已绝迹。而科莫多岛上“科莫多龙”又是从何而来的?它们怎么能够活到今天?几千万年以来,它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为了解开这些谜,1962年,由前苏联学者马赖埃夫率领的探险队登上科莫多岛实地考察,几个月之后,他们完成了一份考察报告。他们发现科莫多龙的体长可达3米,它们有令人恐怖的巨头,两只闪烁逼人的大眼,颈上垂着厚厚的皮肤皱褶,尾巴很大,四肢粗壮,嘴里长着26颗长4厘米的利齿。

在远望时,可以看到它们口中不停喷火,但近看,口中喷出的“火”是它们自己的舌头。它们的舌头鲜红,裂成长长的两片,它们经常把它吐出口外,好像是闪动的火焰。

该岛上的科莫多龙多以岛上的猴子、鸟、蛇等为食。它们还会游泳,有时也捕获一种海洋生物吃。

由于生性不好动,科莫多龙很少追捕猎物,它们多采用“伏击”的办法猎食,等到猎物靠近时,猛地用尾巴一扫,将猎物击倒,然后扑上去将其咬住、吞下。

经过以后的长时间考察,人们现在已揭开了科莫多龙的许多疑谜,如雌性龙每次可产5~25枚鹅蛋似的卵,8个月之后小龙便破壳而出,它们的寿命大概是40~50年。

对于科莫多龙,现在也仍有尚未解开的谜,比如,在自然界,有生就会有死,而科莫多龙只有生者,却找不到它的尸骨,人们走遍整个海岛也未发现有一具科莫多龙的尸体。

还有科莫多龙的祖先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但它们为什么又在遥远的他乡科莫多岛出现呢?一些对科莫多龙感兴趣的科学家,仍在继续探索科莫多龙更多的奥秘。

除了已发现的科莫多龙之外,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非洲刚果东北部僻远的利科勒地区(桑加河与乌班吉河之间),有大片尚未开垦的热带雨林和几乎无人勘探过的沼泽地带,这里也可能仍存在着“活恐龙”。

这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同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极为相似。

根据美联社记者沃伦·E·利里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着名生物学家、稀有动物考察家罗伊·迈克尔博士以及鳄鱼专家詹姆斯·鲍威尔等一行人,在1980年和1981年对刚果稀有动物考察后不久,发表了关于刚果泰莱湖地区至今还可能存在着“活恐龙”的推测和论断。

其实,刚果有“活恐龙”的消息由来已久,早在古代时,当时的土着居民——俾格米人(身材矮小的黑种人)曾多次发现一种类似恐龙的动物,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呈灰色,身长约12~13米,体重约十几吨,有一个长而灵活的颈和一条长而粗的尾巴,这很可能就是生活在6500万年前一种蛇颈龙的后裔,它出现和消失的时候,有一道淡红色的光环闪烁,当地的土语称其为“莫凯莱—塔姆塔”,意为“巨型的怪兽”。

1770年,法国有一位传教士曾在刚果发现过这种怪兽,以后陆续又有德国的两个野生动物考察队也在刚果发现了类似的巨型怪兽。他们认为这种巨型怪兽很可能是一种恐龙,看上去就像是6500万年前绝迹的巨大的雷龙的一种比较小的变体。

据当地人传说,30多年前,这里的土着居民曾用捕鱼的鱼叉杀死过一只怪兽,并且把它切成碎块,分给一些人吃了,但不久凡分食过怪兽肉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近几年来,刚果政府拨出大笔款项,组织本国专家,携带进口的先进仪器进入泰莱湖区进行考察,向掌握这种巨型怪兽第一手材料的本地人做调查,认真倾听本地人谈论亲眼看到的怪兽的情况,从而收集到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在附近一个地方,考察队发现了两行200米的巨型怪兽足迹,是4天前才留下的,清晰可辨,一直通到河里,爪印0.9米长,爪距约2.4米左右。

据这只考察队的队长、刚果着名生物学家玛尔舍令对记者说,他自己在泰莱湖地区也亲眼看到这种巨型怪兽,那是考察队来到泰莱湖的第六天,他和两位向导去林中打猎,突然看到湖内离岸边约30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只巨型怪兽,形态十分古怪,它的头很小,脖子又长又细,背非常宽阔,露出水面的部分约有4米长,玛尔舍令当时兴奋得连摄影机也失手掉在地上。

后来,他又划船到离那只巨型怪兽大约60米的地方,那只巨型怪兽好像察觉了什么,小小的脑袋在空中东张西望,它的额间呈棕褐色,肤色油黑,身上无毛,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它在水面停留了约20分钟,就钻入了水底深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刚果泰莱湖区仍有可能存在“活恐龙”的消息,至今还只能说是一个不能完全揭开的谜,这为科学史上未解的恐龙探索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除了上述的一些情况外,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传出发现类似恐龙的巨型怪兽的消息。学者们猜测,它们很可能是恐龙的后裔或变种,但这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因为恐龙大量繁殖的年代距今天非常遥远,那时人类尚未发现,因此,人类根本不可能亲眼看到6500万年前的恐龙世界的真相。

科学家们也只是在大量的恐龙化石中研究和推论恐龙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演化历史的概况。

西方一些科学家坚信,种类如此繁多的恐龙根本不可能在6500万年前突然神秘地完全灭绝,他们相信还有恐龙的后裔活在地球上。

恐龙究竟是否真的在6500万年之前全部死亡?如果没有,有什么可以完全证明地球残存着“活恐龙”呢?譬如,一位科学家就曾这样宣称: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所以,当你打开窗子,就能看得到它们呢!

剑桥大学的彼得·高尔顿和哈佛大学的罗伯特·T·巴肯教授把他们的理论部分地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已知最早的鸟化石和某些恐龙有相似之处。多数古生物学家也认为,有翼的动物、鸟、恐龙和鳄鱼都是由2亿年前的槽齿目动物演化而来的。

高尔顿和巴肯引证了这样的事实:最古的鸟类化石是始祖鸟的化石。它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它生活在1.4亿年以前,也就是恐龙出现之后。所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鸟类就是属于恐龙的后代了。

此外,几乎所有国家的渔夫和海员都世代相传着海底下有巨怪的传说,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作为恐龙没有彻底消亡的可能性证据。然而,到底有没有这种海洋中的怪物呢?我们先看一看有关海中巨怪的描述。

同类推荐
  •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八:昆虫的几何学在本卷中作者主要针对昆虫的筑巢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计算达到了何等符合几何学的精准度!此外,法布尔也研究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纳博讷狼蛛等昆虫的习性。
  • 飞碟追踪(走进科学)

    飞碟追踪(走进科学)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技神奇奥妙无穷,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在各年间,武汉、甘肃、新疆等地出现各种形状的UFO飞碟。
  • 背包为家

    背包为家

    《背包为家》是儿童文学作家张国龙创作的一本随笔美文集,分为背包回家、遥想他乡、天涯情旅三卷,其中所选文章或抒发少小离家的乡愁客思,或描写各地行旅的风土人情,或追忆梦里故乡的山水人事,无不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对于青少年读者开阔眼界,感悟生活及文学极有助益。书中,作者用徐缓的笔触讲述自己在各种各样人生旅途中的见闻感想。作者看来,走过了东西南北,经历了初夏秋冬,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如果没有真挚和全情的投入,再好的风景都似一夜昙花,转眼便是云烟。故而,作者将对大自然及自由思想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到笔下的文字中,青少年读者可以跟随这些清新优美的文字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 兔牙小绅士(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兔牙小绅士(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本书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儿童校园小说!杨筱艳最新力作!绿绿的新学生——四(3)班的比比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小男生,有点儿腼腆,有点儿害羞,有点迷惘,跟谁都笑眯眯地打招呼。比比每天都拉着一个巨大的箱子来上学,这是为什么呢?比比纯真善良,心地非常纯净,总是默默关爱别人。因为从小生长环境的不同,比比做出了一些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有一回,他坚决不肯交作业;还有一回,他居然到校长那里去投诉了!比比的迷惑、胆怯、烦恼,都在和绿绿的相处中一点一点被化解,而比比身上那些珍贵的闪光点,也因为得到绿绿的呵护而越来越美好。
  •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志悟道的故事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志悟道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

    勇于品尝苦涩人生

    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品尝苦涩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 都市之冷血剑仙

    都市之冷血剑仙

    一剑抵万法,行走在现如今的世界,因六年级变得冷酷的我,冷眼看着发生的一切
  • 我家大佬很无敌

    我家大佬很无敌

    乔西觉得很头疼,她家男人日常作妖怀疑她不够爱他,这次更是故意将自己给作进了小世界,无奈只能带着浮世之书去小世界带回自己男人的灵魂碎片。浮世之书也觉得很头疼,不知道为什么,它家大人一到小世界就开始放飞自我,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浮世之书崩溃捂脸,“喂喂喂!大人!!这条主线不能拆!!!”#原来……太无敌,真的没人敢管(°ー°〃)#
  • 你我的诗歌

    你我的诗歌

    与诸君共享,非凡非仙非神,日常慢述而已。
  • 画品

    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诸天互助群

    诸天互助群

    童邪获得一个诸天互助群,本以为牛逼大发了,结果群里全是穿越的菜鸟。“你们穿越成了什么?”“俺是小地主。”“吾乃大将军。”“刚当上皇太子。”“沃日,怎么就我变成了一条蛇?”顿时,群里安静了下来,默哀三分钟。当然,作为群主,童邪本着互爱互助的原则,立志‘助人为乐’,逆天崛起,称霸天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龙凤呈祥之凤凰令

    龙凤呈祥之凤凰令

    一只凤凰与一只白龙的爱情故事。蓦娆本是凤鸟一族的公主,本该过着安稳快乐的日子,奈何却背上了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