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墙表面有无数个小孔,每个小孔都可以自动吹出气流,无数个小孔的气流叠加在一起
可以形成强大的风,风不能灭火,却能改变火的方向。
如果你用火攻击木墙,风就会把火吹回去,反而烧了你自己,玩火者自焚也。
不能火攻,那就只能当作一个普通的石头城墙,采取强攻的方法,
然而,黑城的城防能力,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因为城内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匠人。
靶国士兵一贯不擅长攻城,这与靶国的军事总管,也就是军事诸葛暗有关。
诸葛暗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唯独不擅长攻城。
诸葛暗的兵法飘逸不羁,如行云流水,擅长打运动战,但是城池是一块大石头,一块只有一千次凿击才能打开的大石头,再飘逸的人,遇到大石头也没有办法。
所以,攻城是诸葛暗的盲点。
一般人的知识有盲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迎难而上,克服盲点,另一种是另辟蹊径,绕过盲点。诸葛暗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是聪明人。
诸葛暗一般故意示弱,诱敌出城,或者命令士兵,叫骂,再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激敌将出城,实在不行,可以送敌将女装,让敌将受辱,只能出城。
领导的风格,就决定了部属士兵们的整体风格。所以,靶国士兵们很少打攻城战,因此,也缺乏攻城战的经验。
但是这些,都不是李申隆不想攻城的原因。
李申隆不想攻城,是因为他想保留城中的所有能工巧匠。
战争年代,战略设施以外的事物,也常有被保护的。最常见的是艺术品,墙壁上的画,博物馆里的古董。
这些东西看似与战争无关,但是指挥官也会花额外的精力保护它们,因为人们知道,战争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艺术品是永恒的。
在永恒的事物面前,将军和士兵,无论胜败,都显得多么渺小。
然而,李申隆不关心艺术品,李申隆关心的能带来科技进步的墨家后人,他们是文明的火种。
艺术品诉说着过去,而科技诉说着未来。
李申隆希望谈判。
梅文成带着绑扎的伤口出了城,和李申隆在城外一片湖的中心的小岛上会面。
双方都没有带随从,都是单刀赴会。
梅文成不怕危险,因为他知道李申隆不会暗算他,李申隆的目的是劝降,
不是战争。
如果是为了战争,那么即使刺杀他梅文成也没有用,黑城里的人的特点就是即使首领倒下了,他们仍然能产生新的首领,并且继续战斗。
黑城人靠的是信念,而不是首领的权威。
至于,李申隆,他现在更不怕危险,因为他的身体被结晶所强化,他手上是最坚硬的结晶剑,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在当前时代无人能敌。
除非梅文成在湖心小岛上伏下五百刀斧手。但这是不可能的,湖心小岛没有那么多遮蔽物。
梅文成告诉李申隆,自己虽然是申国的将军,但真实身份是黑城的头领。
黑城的头领已经不叫巨子了。因为每一任巨子都是由上一任巨子指定的。而黑城里的人,他们的祖辈是叛逃分子,巨子不可能在叛逃分子中选定接班人。
他们的首领,当时另找了一个名字,就叫黑子。
黑子拥有谈判、宣战和媾和的权利,也有投降的权利。
但梅文成不愿意投降。
他说,黑城外的机关树林,百年来保护黑城成为世外桃源,不为世人所知。
现在,黑城被诸葛暗发现,一把火烧了机关树林,黑城已经暴露在世人面前,往日的宁静再也无法寻觅。黑城到了自己为自己的命运做决定的时刻了。
我可以为你们寻找新的世外桃源,如果你们投降。李申隆说。
梅文成摇摇头。
如果从绝对利益而言,黑城人民应该投降,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人心不愿意,因为仇恨。
李申隆刚刚进入战争,还不理解战争的性质,
但是他手下的士兵都很理解。他们旗号不是靶国的靶,而是尧。靶国的称号,只是因为他们的地盘在靶地,所以叫靶国。
而尧是前朝,准确地来说,是现在名存实亡的朝代。
尧朝,就是几百年前屠灭墨家的朝代。
尧只是旗号,在李申隆看来。但实际上,旗号就等于告诉世人,你是什么。
现在,李申隆部队,就是黑国人的仇人后人。如何向仇人投降,岂不是认贼作父。
李申隆劝说不动梅文成,也知道不可能劝说动。人不是完全贪生怕死的利益动物,至少像黑城里这群人,他们会舍生取义,虽然只是他们认为的义。
谈判失败了,李申隆和梅文成各回各的阵营。
就双方的态度而言,梅文成是极没有诚意的。他根本就不需要来谈判。但他还是来了,也许是做做样子,也许是缓兵之计,更可能地是,表明自己死战的决心。
李申隆回到营帐,展开地图,布置军力,只好准备攻城。
这时,探子来报,得到城内投降派份子用飞鸽送来的一封密信,
给李将军查看。李申隆一看,机会来了。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黑城也不例外。
然而能否把握机会,还是要看围城的人,虽然坚固的防御都有裂缝,但一是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个裂缝,二是看你能不能以最合适的角度攻击这个裂缝。
李申隆打开了信封,是一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
既然是密信,总要有防备,不能让人轻易看出。但是,李申隆和随从们,用尽了各种药剂,
也没能让白纸显出字来。
就在无计可施之时,忽然从信封里爬出一只小虫,这种小虫,叫灵蚕。
灵蚕在纸面上缓慢爬行,边爬行,边吐丝,断断续续地吐丝,这丝黏在纸上,也就固定住了。
渐渐地,丝竟组成了文字,等到灵蚕爬完整个纸面的时候,一封书信竟然就在纸面上显示了出来。
原来,灵蚕有一种特殊的食物,是芋神树的汁液,把汁液涂在纸上,汁液很快消失,无色无味,常人难以发现。
但灵蚕却能发现,而且能在进食汁液的同时,尾部吐丝,汁液断开,丝也就断开。
但是灵蚕却不是任何时候都爬出来食液吐丝的,也需要另一个条件,那就是看见正确的人。
比如如果梅文成拿到了这封密信,灵蚕就不会食液吐丝。
至于如何训练灵蚕这般的灵性,这是个秘密。
信的内容大概如此,城内的一名重要人物,愿意与李申隆合作,但是要李申隆进入城中。
一来确认信任,二来要给李申隆一样机械,可以在城内外建立长期联系。
李申隆决定前往。
这是有风险的,但李申隆愿意一试,一个方面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另一方面是判断这封书信没有欺诈。
如果说为什么判断,那就是直觉。
成英雄者,除了机遇,还需要直觉。有了直觉,才敢于冒险,没有冒险,如何胜利?
当夜,黑城南城门遭受到猛烈的进攻,数千人拼死冲锋,打得热火朝天。
但这很难进攻成功,因为即使是晚上,黑城的防守也不会松懈。一切看上去很正常,
梅文成相信李申隆决定来硬的了,他把兵力集中城南防守,黑城内错综复杂,有在东西南北间运兵的快速通道,这叫做动态防御。
一只部队围攻城池,多半不会均匀用兵,哪个方向进攻兵力多,黑城里的守军就会向那个方向聚集。
梅文成坚信,自己至少能防守半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半年之内,靶国出什么变数还未可知呢。
然而,兵不厌诈,在战场上,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所有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李申隆在城北,被一架投石车发射到了城墙之上,李申隆的冰晶,不仅硬,还有韧性,可以结成缓冲的装置同时变成爪子,勾在城墙上。
李申隆用爪子,一步步爬过了城墙,溜进了城池,
大概没有人发现。因为注意力都被城南的强攻吸引了,注意力是一种资源,放在现在,叫做注意力经济。
李申隆入了城池,还没到约定的地点,就被一名行人拦住,看上去是普通的百姓。
“这边来。”行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