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72100000002

第2章 历史不会只由胜利者来书写和褒贬

我们这里所谈的“历史”自然不是人们实际活动的第一手历史,而是被书写成文的第二手历史。有一句名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甚至于“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这在以前的时代的确常常如此,但我现在想质疑这句话在今天的有效性,即我们观察到的社会、观念的改变,以及书写、发表、传播技术的巨变,或已使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历史已不再可能仅仅是按照胜利者的意志和褒贬来书写的,甚至也不会仅仅是由哪怕是比较客观公允,或具有超越精神的胜利者来书写。这不仅是指胜利者的观点和态度将有所调整,而是说不仅旁观者,失败者也将可以大量地自己书写自己的历史。这样,历史就将不会是仅仅一部简单的“成王败寇史”。

这并不是说,历史将会是一部评价完全反过来的“败王成寇史”,或者认为历史的主流话语将一定会由失败者来提供,而是说历史将由此呈现一种多样性和多面性,而这样的比较全面的历史或将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而我是相信历史还是有一种基本的真实或真相的,而且同意兰克所说的历史写作者应当努力追求“如实直书”。“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女孩子”这句话常常被误认为是胡适的原话,但这句话至少表现了一种现代比较流行的、具有相对主义倾向的历史观。而我们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同意这句话,还是可以将“打扮”理解为从不同的立场所进行的对历史的解释,或者理解为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历史现象,尽管理论解释和观察角度可以有种种不同,有一个比较基本的历史真实的核心还是存在的,即那还是一个“孩子”甚或“女孩子”的基本事实。

而对何谓“失败”与“成功”,以及“失败者”与“成功者”,我们或许也还要有一些辨析。“失败者”与“成功者”可以指人物,也可以指一个团体、一种势力、一种运动、一个政党或阶层、阶级,等等。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主要说人物,虽然他们也无疑总是代表着一种力量、利益或理念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失败”与“成功”,将主要是行动领域内的,尤其是政治领域内的成功与失败。的确,这一领域内的“成败”有它的确定性,也相对好辨认,比如说,政治上的成功和失败常常就被理解为获得或巩固了政权,造成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乃至实现或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等等。

但是,这种行动或“立功”领域的“成败”还是有局限性的,会和“立言”的思想观念领域和“立德”的道德领域不相称、不吻合甚至成反比的,另外其本身也还有一种从多长的时段看的问题。秦始皇成不成功?他灭了也曾是相当强大的六国,统一了当时的“天下”,建立起一个福山所说的“第一个具有强大国家能力的国家”,但却旋即因迷信暴力和专制“二世而亡”,也在后世留下持久的争议。甚至希特勒一度成不成功?他也曾让德国的经济从危机萧条转入飞速发展,使国土大量扩张,国民扬眉吐气,但也不久就因其暴虐残忍的侵略扩张而使一度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灰飞烟灭。他们或曾是“成功者”,但更是“失败者”。还有一些更复杂的人物,比如恺撒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拿破仑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战胜了雅典,但自身很快就在历史上湮没无闻,从后世看更远比雅典的影响要小。春秋时吴国灭了越国,而越国君主勾践卧薪尝胆,反过来又灭了吴国,但在越国灭了吴国之后我们还知道多少越国的事情?它也很快湮没无闻了。而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影响较逊、比较明显的政治上的“失败者”曾经也都一度是成功者,否则他们早就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他们了。

在这一意义上来看,历史也的确不能是简单地从行动领域内的“成败”来观察,更不应简单地从一个短时段内的“成败”来观察。我们且不说另外的观念和精神领域了,涉及政治的知识分子,在观念和精神领域影响巨大的人们,在政治领域几乎常常都是“天生的失败者”。被卷入政治审判且被处死的苏格拉底、耶稣当时被人看作是“失败者”,有政治抱负的柏拉图、孔子也都可以说是政治领域的“失败者”。但有谁比他们在观念和精神领域更为成功呢?所以,中国古代先贤所提出的“三不朽”是有道理的,是比较全面的衡量事,更是衡量人的标准。当然,这也是历史领域内的而非超越信仰的“三不朽”,即中国古代先贤认为在历史中而非永恒的彼岸长存的,不仅有正面的“立功”,还有“立言”和“立德”,而“立德”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如果说除了成败没有另外的标准,世界将只会是一个纯功利的世界,甚至是一个把人降低为纯粹动物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就构成了一个胜利者应当尽量比较客观公允,乃至让失败者也来撰写自己的历史的理由,即成败不能完全取代道德的评价,后者不能完全由前者来决定。这和走向开放与多元的现代世界潮流也是吻合的。而我们即便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书写中,也还是能看到这样一种宽容精神的一些特征。不谈各种野史笔记,即便是作为传统正史的二十四史,司马迁作为胜利者的汉朝的“太史公”,但同时个人又是政治上一个“失败者”的“刑余之人”,他所写的《史记》还是非常客观和公允的,比如他对项羽的“悲剧式英雄”的描写,对一些刘姓皇帝皇室劣迹的揭露和讽喻,以及在《史记》中所给予的从伯夷叔齐,到孔子、到陈胜吴广这样一些政治上并不成功者的较高地位,都可以看到他对许多仅仅从权力的观点看的“失败者”所体现的一种同情的理解和大度的精神,他对这些失败者绝没有在道德上进行“污名化”,对其中有些人甚至是相当赞许乃至敬仰的,他对政治的胜利者也没有大唱赞歌。这也许和汉代文网不密和他自己的道家思想都有关系,加上他的个人史学才华,遂使《史记》成为中国正史中一部最富有才情和独创性,同时也最富有兼容并包精神的开山之作。到了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明史》,这是由作为胜利者的清朝官修,集体撰写,在体例和史料上应当说更为严谨,更为考究,但文网也已加密,观点相当正统,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某种对失败的前朝人物的相对客观公允的叙述和评价,而不是持一种胜者皆善、败者皆恶的思维。

还有一种旁观者撰写的历史。甚至从长远来说,最好的、最真实的历史可能还是旁观者,也是比较客观者撰写的历史。有些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必须是隔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看得比较清楚。而这时的历史书写者已不再是利益的当事人,不再容易受偏见的纠缠。有些善果或恶果也在较长的时间里才能比较充分地显示出来。

不过我们这里还是要着重讲失败者自己书写自己历史的意义。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失败者,有些失败者其实可能正是思想和道德上的先行者,实践某些后来大行其道的理念的先驱者,只是因为太超前或时运不济而失败;还有些成功和失败者在思想和道德上可能是“半斤八两”,只是在实力或武力的角逐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但的确也还有不少不仅在政治上失利,也在道德上失德的失败者。第一种失败者自然应当尽力书写自己的历史。而且,只要他们能够书写和传播自己的历史,他们实际上就不会完全失败,甚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书写”(广义的历史“书写”也包括口传、授徒讲学等等),他们的“书写”给他们带来了最后的胜利。孔子周游列国失败后尽全力整理历史经典,撰写《春秋》,对春秋时代的成功和失败者有自己的道德褒贬,而他的政治和道德理念也就因此留传下来了,他不能“为当世法”,却可以“为后世法”。如果这些失败者完全不去“书写”,他们也许就真的完全失败了。

而即便是上述最后一种政治和道德上都堪称失败的人们,我觉得也应当让,甚至鼓励他们自己撰写自己的历史,如此不仅可以留下大量的史料,也还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不易看到的历史侧面。而且,失败且失德者也不就是始终如此,一生如此,他们也曾成功过,也做过一些好事。比如被认为要对“文革”“负责”的四人帮、林彪集团中的不少重要人物,近年来就都写了自己的回忆录或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研究史料,而且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少有人知的历史场景,这就使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理解更加丰满了,更加接近真实了,而这对他们自己的个人形象其实也有一种弥补和修正的作用。有些失败者撰写的文字中自然还是会有掩饰或者美化,或者含有陈旧的偏见——但这种现象不仅在失败者那里存在,在胜利者那里也同样存在,而一些失败者反而更有可能吐露真情,他们已经没有什么要失去的了,有时在失败之后也更有可能体会和看清人世间的真相。所以,即便他们的回忆录中有一些曲笔,但我们应当相信,这对于有史识的人们是不难鉴别的,尤其不难为众多求真求实的史学同人在一种各自分工,而又互相协作和补充的努力中清楚地鉴别。而且,公正的历史评价恰恰是要通过分析、梳理和比较各种各样的史料,包括各种有偏见和谬误的史料来形成。追寻历史的真实最怕的是完全没有史料,将档案尽行封锁,或使众人钳口;次之是只有“一家之言”,充斥片面褒贬的史料;而有各种各样见解和观点的丰富史料恰恰可以为形成比较客观公允的历史研究和评价开辟道路。

我们对一个新时代来临的相信还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像上述这些政治失败者的书写,在共和国的前二十多年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只要一个人被打倒,他就几乎是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一堆“恶名”之下完全沉沦,再也不可能发声。而今天他们都有可能纷纷出书,虽然有不少目前还是在境外出版,但研究历史者也都不难得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开放,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开放。当今要走向现代繁荣富强的中国是不可能自外于平等自由的世界潮流的,历史学也必然要和其他思想学术一样走向一个比较客观公允、通情达理的方向。

我们还要注意最近数十年高科技的飞跃发展给这种思想学术的自由开放所提供的前人难以想象的便利条件。在传统社会以至于霍布斯鲍姆所称的20世纪“极端的年代”,要保留、传递、出版文稿,甚至写作都很困难,但今天即便是想禁止失败者言论的胜利者,也难于完全封住他们的笔舌了。发明了印刷术的传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已算是比较先进,一般的写作也有相当大的空间,但政治历史的写作还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过去刻版印书,也需要颇大的财力,且容易闹出动静,据说宋遗民郑思肖写出自己的《心史》之后,只能以铁函沉入井中,在四百年之后的明末才被发现。而明遗民王夫之,虽然也还是能够隐居写出自己的大量作品,但也只是到了近两百年之后的晚清,才由曾国藩兄弟所设的金陵书局大规模地刻印其遗书。在20世纪的苏联时期,一个异议作家也难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写出自己的作品,或者偷偷写出来了也不可能出版,他们得想方设法地保存其笔写的书稿,而要将书稿传递到国外出版也颇不容易。

但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个别极端封闭的国家,人们可以廉价和容易地利用各种方式来进行写作,且很容易在网络上收集到各种历史典籍和资料,并将自己的作品分多处保存于各种介质如优盘、硬盘乃至云端。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可以储存无数的资料、文件和书稿;而一次轻轻的点击,也可以将大量书稿、照片、影像等资料轻易地传递出去。专制的胜利者已不可能再垄断历史,甚至倾向于专制的政治家也不可能再轻易取得或保持胜利。政治上的欲求成功者越来越需要借助一种兼收广纳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们需要有广阔的胸襟,或至少做出一种开明的姿态,直到真的变得开明。当然,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还是会有政治和行动领域的成功与失败、得意和失意,甚至我们也不敢担保人类自此之后就不会有历史的逆转和倒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我们至少可以判断说:一个失败者也完全可以参与来书写自己历史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同类推荐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 太初无上至尊

    太初无上至尊

    神话时代,太初衍化万道,而后万道式微,天道崛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黑暗时刻,即将到来。少年秦观,得太初源珠,走上逆天之路。踏破九霄,笑对天下。
  • 总编大人好妖孽

    总编大人好妖孽

    听说编辑都是高冷的生物?可是她苏小白却不这么觉得啊!看着摆出了S型的总编大人,她的鼻血都快喷出来了。“V大,你这是干嘛?”“苏小白,你真是蠢到没朋友。”见总编一步一步的朝她走来,将她按在墙上,嘴角轻勾:“再不交稿,吃了你。”
  •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中国圣人王阳明:一代旷世大儒的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用生动犀利而略带调侃幽默的笔锋详实地刻画了王阳明与他所处的那个波云诡谲的时代,力图卸下圣贤的妆容,拂去历史的尘沙,为你展现一个真实鲜活、血肉丰满的旷世大儒,带你领略一段从凄苦入狱到悟道为圣的人生传奇。
  • 快穿之天道爸爸是我爹

    快穿之天道爸爸是我爹

    白芷不想结婚,带着系统,前往三千世界做任务,明处有天道爸爸撑腰,暗处有老公相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我想无悔

    异界我想无悔

    纯属虚构,切误当真重生异界,只想无悔,可是人生真的有无悔吗?
  • 重生之赖上隐婚前夫

    重生之赖上隐婚前夫

    本文为女主重生之后,赖上前夫谈情说爱+狠虐前世一群渣渣,一对一,温馨浪漫宠文!欢迎跳坑!*【正经般简介】晨光熹微。前世,乔熹微因为这四个字,一直以为她的晨光就是薛晨。所以为了他甘愿抛弃所有,背负一切,离婚,……,一切一切只为他。本以为这就是结局。然而,却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渣男渣女联手杀害,夺走她乔家的一切。她悔,她更恨。*今生,她乔女王回来了。只不过,好像有点晚?离婚了已经?嗯,没关系,赖上他就是了。至于渣男渣女什么的,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左手收拾渣男,右手教训渣女,怎么舒爽怎么来,这是可是你们应得的!*But,最大的问题是——纯良的前夫怎么好像跟记忆中的不一样了?***【偶遇渣男篇】“熹微,我离开你是不得已的,你相信我,我爱你。”渣男如是说。乔熹微点头做思考状:“嗯……”(其实内心想的是——谁会相信你这个混蛋啊,上辈子骗我还不够,这辈子还来捣乱,爱爱爱,爱你个头啊!……等等省略一长段。)渣男面带喜色,然而——纯良的前夫及时出现了,紧紧的搂住乔熹微:“不好意思,她现在是我的老婆。”是夜。“你有完没完啊!我的腰都断了!”她无奈的高喊。“不准点头。”某人没好气的说道。接着,某人继续着动作……*【宝宝篇】某日,乔熹微在洗手间里吐个不停,某男体贴的忙前忙后。某男:“我觉得你应该是怀孕了。”乔熹微不相信,“嗯?”某男:“好好说话!”乔熹微:“你怎么知道啊?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怀孕,再说了,我们不是每次都戴T了吗?为什么会怀孕!快说,你是不是偷偷的用针扎过!?还有我明明说过……”省略一长串。某男:“……”***【他说:本以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后来我才发现,失去你,就是失去命。】【她说:还好有你,从没放弃我,一直在身边。】***Ps:本文女主表面上高冷女王范,实际上内心却是一个爱脑补,十足十话唠的妹子,男主为前期面瘫话少闷骚,后期直接情话撩妹明骚的表脸表脸的!
  • 回首萧瑟处,烟雨任平生

    回首萧瑟处,烟雨任平生

    有人说,他是金尊玉贵、盛宠无衰的皇亲贵胄;有人说,他是狂妄任性、无法无天的纨绔膏粱;有人说,他是不学无术、披着贵族外衣的山野痞夫。有许多人羡慕他,有许多人嫉妒他,更有许多人恨不得杀了他。他从没想过要别人喜欢他,亦不期待别人会为他做些什么,但他却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怎会有无缘无故的恶意。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他好的,他会加倍对他好;对他不好的,他亦不去怨恨。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他是穆云笑,那个温润如玉的风流佳公子,那个绝世无双的本色真男儿。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雪国热闹镇

    雪国热闹镇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兆林的作品。刘兆林,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有《不悔录》《啊,索伦河谷的枪声》等小说、散文作品集四百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冰心散文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系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