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700000012

第12章 旧学宗师(11)

全国解放的那年夏天,云南大学文史系特邀“国宝级教授”刘文典演讲。这一次,他讲的不再是《庄子》,也不再是《红楼梦》,而是《关于鲁迅》。这也是他首次公开谈鲁迅。此次演讲大约进行了2个小时,听者挤满了教室,欢声不断,笑语连天。当年,刘文典和鲁迅都是章太炎的学生,同在北大文科教书,同为《新青年》写稿。最初“虽然常常见面,但是很少往来”。有一次,刘文典刚好经过鲁迅的教室,于是便好奇地走了进去,结果,一听是2个小时。他发现,鲁迅对西洋的文学、艺术以及中国所谓的“旧学”都是十分渊博的。刘文典说:“从那天以后,我就开始佩服他,崇拜他。”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云南报纸上,就刊登了批评他的文章,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当地报纸先后发表了27篇“讨伐”刘文典的“战斗檄文”。后来,全国思想改造进入高潮,有人当面责问刘文典:“你为什么污辱鲁迅?”刘文典理直气壮地说:“绝无此事。”揭发者说:“二十多年前你在西南联大讲课时,公然用小指比喻鲁迅,是何居心?”原来,刘文典有一次上课时,偶尔谈及在日本留学期间,曾跟章太炎学《说文解字》,于是顺便说了一句“鲁迅也参加学习”,同时他举手伸出了小指,纯属巧合。没想到,居然成了恶意挑事人的把柄。

对于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刘文典坦然一笑说:“用小指比鲁迅确有此事,那是尊敬他的表示。中国人常以大拇指比老大,小指比老么,那是表示年龄的,自古英雄出少年。鲁迅在我们同窗中最年轻有为,我敬佩他是当代才子。你误解我了,你尊敬鲁迅,要好好学习鲁迅的著作。”此话一出,揭发者无词置辩。

云南解放后,刘文典一直在云南大学执教,他是云南省唯一一名一级教授(文科),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我很侥幸地、很光荣地赶上了这个伟大时代,更高兴的是以一个九三学社成员的身份来做一个共产党的助手。我愿意献出我的余生,献出我的全力,为国家社会主义化而奋斗!”

1958年7月15日,刘文典病逝于昆明。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为纪念刘文典诞辰110周年,安徽大学、云南大学联手整理出版了近千万字的四卷本《刘文典全集》。

【大师小传】

刘文典(1891—1958),字叔雅,原名文骢,笔名刘天民,安徽合肥人。人文大师,校勘学家。九三学社成员。自幼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1906年入芜湖安徽公学,受到老师陈独秀、刘师培的影响,积极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其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随章太炎学习《说文》。1912年回国,同于右任、邵力子等在上海办《民立报》,任编辑和翻译。1913年再度赴日,任孙中山秘书处秘书,并参加中华革命党,从事反对袁世凯复辟活动。1916年回国后,由陈独秀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发愤从事古籍校勘,经过数年努力,完成第一部学术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受到学术界好评,学术声誉由之大振。1919年五四前后,曾任《新青年》英文编辑。在北京大学期间,讲授《淮南子》研究、校勘学、先秦诸子研究等课程。1927年出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兼预科主任、校长等职。1928年重回北京大学任教。1929年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主任,同时兼任北大教授。1938年辗转至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3年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直至退休。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1958年去世。

刘文典一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在校勘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成就尤为突出。在高校开设过的课程有:《淮南子研究》、《庄子研究》、《先秦诸子研究》、《大唐西域记研究》、《论衡研究》、《杜甫研究》、《史通研究》、《校勘学》、《文选学》等,为培养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斠补》、《三余札记》、《群书校补》、《杜甫年谱》等。

汤用彤:打通古今中西,授课一泻千里

汤用彤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为数不多的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他精通中国文言文和英文、梵文、巴利文等多种外语,毕生致力于国学和印度哲学研究,教学和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逻辑学、哲学概论等。他本着“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学精神,精考事实,探本求源;通过研究民族文化发展、沿变的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总结规律,展示经验和教训,以解决中国文化如何发展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的主要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论稿》、《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讲义》等。

听他讲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汤用彤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和教育家,他对教学认真负责,课前准备充分,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凡是由他开设的课程,从头到尾,全盘计划,既广博又精专,范围兼容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体现了当时国内甚至国际的最高研究水平。

1920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单独为吴宓讲授“印度哲学与佛教”;回国后,又一直在各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9年编成讲义,增删后定名为《印度哲学史略》并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

王太庆教授回忆说:“他的讲授逻辑性强,语言平实。古代印度思想中,有很多成分在现代中国人看来非常可怪,他却能把它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甚至比某些印度学者讲得还要明白。这是因为他严格掌握史料,善于发现问题,从梵文、巴利文原著中进行研究,用西方现代的逻辑方法整理,又顺着中国人固有的思路和语言来表达的缘故。汤用彤当时著有《印度哲学史略》一书,内容深邃而行文简明,读他的书、听他的讲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东南大学和南开大学任教期间,汤先生先生几乎讲授过哲学系的所有课程。其中,“西洋哲学史”可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标志着“西哲东渐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原件。

据学生回忆,汤先生上课时,手里提一个布袋,穿着布鞋、布大褂,数十年如一日。他上课,从不带讲稿,也很少写板书;而是径直走到讲台边一站,然后一泻千里地讲下去,没有任何重复的语言,语调也没有什么变化。讲到哲学家的著作、术语和命题时,他经常是用英语。就这么一直讲到下课铃响起。听讲者稍一走神,听漏了一语半句,就别想再跟上他的进度。因此学生只能埋头记笔记,生怕漏记一字一句。在课堂上,除了汤教授的讲课声外,便是学生们记笔记的“沙沙”声。

1923年,汤用彤先生受欧阳渐之聘,兼任支那内学院研究部巴利文导师,讲授“金七十论”、“释迦时代之外道”两门课;讲义后来整理成文,刊于《内学》杂志。

南开的骄傲

1926年至1927年间,汤用彤曾在南开大学执教。那时,汤先生年方3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辰。当时南开大学刚成立数年,校长张伯苓和大学部主任凌冰正在海内外延揽人才。对于归国不久且小有成就的哈佛大学高材生汤用彤先生,理所当然在其收揽之列。1926年,汤先生正式接受聘请,担任南开大学文科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朝气蓬勃的青年,遇上蒸蒸日上的学府,无疑是一个相得益彰的组合。未来的大师在南开成长,南开也因大师而辉煌。

汤先生刚来到南开,便被委以重任。在现存南开“文科课程纲要”中,有关哲学的主要课程,大都由汤先生亲自讲授;其中包括逻辑学(形式伦理学)、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印度哲学史、实用主义、社会学纲要。与此同时,汤用彤先生与日俱增的学术造诣和成就,也为其赢得了南开师生的推崇与尊重。

汤用彤先生用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和传授西方哲学。他决不按照他人的转述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严格地按照所讲哲学家本人的主要著作。因此,汤先生的讲课,更像是对哲学家原著的导读。在讲到哲学家的某个观点或问题时,汤先生都要指明出自某本著作的某章某节或某个命题,尽量做到有根有据、客观真实。汤先生讲课从不轻易下断论,而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准确理解前贤往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解答问题。他十分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邓艾民教授回忆说:“他给我们全面、忠实地介绍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材料丰富而又不显得烦琐,分析清晰而又不流于空疏。即使自由主义习气很浓的同学,也舍不得缺课。”

虽然汤用彤讲课严格遵照原著,但绝不是“照本宣科”。他在通盘把握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以西方哲学分析、推论的精神和方法,再现原著的本质内容和逻辑线索。换言之,先生要求他所讲授的内容应有客观的真实性,不是那种表面的、细枝末节的或形式主义的真,而是运用科学方法所达到的本质的、整体意义上的客观真实性。在汤先生看来,重分析、重逻辑、重方法是西方哲学传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而中国学术传统,不重分析也不从事分析。

在讲到任何一个哲学家时,不管他是理性派还是经验派,汤先生所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方的“方法”。汤先生在进入笛卡尔哲学之前,就以题名为“心理学的分析”的一章,对笛卡尔所使用的思想、感性、想像等心理学的名称进行分析,一方面辨明它们在笛卡尔哲学中与现代的不同意义,另一方面揭示它们在其哲学中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另外,汤先生对哲学家的某种根本的观点或原则,总要作一种客观的质疑。在《哲学概论》讲授大纲中,先生的这种客观质疑方法表现得尤为突出和频繁。如“真误”这一章,列举出了西方哲学史中关于真理标准的4种学说——相对说(即符合说)、自明说、实用说和贯通说。他对每一种学说都提出了质疑,而没有对其是非做出主观的最终判决。但是,这绝不是说先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不表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如在讲到“休谟哲学的两个解释”时,先生针对康蒲?斯密把休谟哲学解释为从洛克而来的一种“信仰一情感决定论”的观点,列出事实进行了反驳,最后得出结论说:“我们赞同康蒲对信仰的重视,但不同意他关于休谟把哲学放在新的情感基础上的观点。”

总之,汤先生研究和传授西方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对象,即作为一门客观的学问而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这不仅是由于国人对西方哲学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而且是由于“我国几无哲学”,因而就更应采取虚心的客观态度,将其作为客观对象而认识之、研究之。在当时“西化”成为时髦、“中国文化本位”呼声四起的情况下,先生对西方哲学的这种态度真可谓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在这面旗帜上写下了“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这样一句掷地有声、颠扑不破、气势磅礴、意蕴精深的至理名言。

冯契先生回忆道:“他一个人能开设三大哲学传统(中、印和西方)的课程,并且都是高质量的,学识如此渊博,真令人敬佩!……他讲课时视野宽广,从容不迫;资料翔实而又不烦琐,理论上又能融会贯通,时而作中外哲学的比较,毫无痕迹;在层层深入的讲解中,新颖的独到见解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并得到了论证。于是使你欣赏到理论的美,尝到了思辨的乐趣。所以,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的几位国学大师,凡是既能熔铸古今、又能会通中西的,有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胡适等,“我认为汤用彤(锡予)先生就属于这一些国学大师之列,这实际上是国内外学者之公言,决非我一人之私言。”南开出此大师,实乃幸事!

1927年5月,汤用彤先生离开南开大学,赴中央大学哲学系任职。离校前,南开师生为他举行欢送会,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汤用彤先生与南开的缘分并未因此而终结。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时期,汤先生先后担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又同南开师生走到了一起,对南开哲学系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半生执教北大

汤用彤先生的教学生涯主要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几部传世之作皆发表于北大期间,至今仍是哲学系和宗教学系的重要参考教材。由于他成就卓著和高风亮节,深得北大师生敬重与爱戴,因而“长期担任北大重要职务,起着文科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的作用。因此,他的治学态度、方法和办学方针,对北大文科的学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对北大之特殊精神的弘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汤先生治系、治校特别看重两件事:一是“聘教授”;二是学生选课——他总是要看每个学生的选课单,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来指导选课,然后亲笔签字。

20世纪30年代,汤用彤、熊十力、蒙文通、钱穆、梁漱溟、陈寅恪等常在一起聚会。熊、蒙二人常就佛学、理学争辩不休;梁、熊则常谈及政事,亦有争议。只有汤先生不喜欢争论,“每沉默不发一语”。朋友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汤菩萨”。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记载,他在北平曾与汤用彤有过交往,并多次清谈。但每当两人之间发生学术上的争论时,汤用彤总是在一边沉默不语。

1931年汤先生到北京大学后,每学期开两门课,中外并授,讲有中国佛教史、笛卡儿及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概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学研究等课程。1939年在西南联大时,汤用彤共开了7门课:印度佛学概论、汉唐佛学概论、魏晋玄学、斯宾诺莎哲学、中国哲学与佛学研究、佛典选读、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其中,印度哲学史是三、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此后隔年讲授一次。当时,必修课与选修课搭配合理,选修课的门类很多,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汪子嵩曾感叹道:“一位教授能讲授中国、印度和欧洲这三种不同系统的哲学史课程的,大概只有汤先生一人。”冯契也回忆说:“他一个人能开设三大哲学传统(中、印和西方)的课程,并且都是高质量,学识如此渊博,真令人敬佩!”

1936年,我国首次开设魏晋玄学课。汤先生为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份,特意为其幼子取名为“一玄”,可见他对开玄学课的重视。季羡林先生1946年到北大后,整整听了一年这门课,一堂课也没有缺过,并记有详细的笔记。他回忆说:“我觉得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特殊的享受,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汤用彤先生研究魏晋玄学,是结合佛教思想并且比较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特别是斯宾诺莎的思想)来考虑的。他既运用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又以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玄学家们的著作,做出严谨、细致的解释和结论,从而“开创了魏晋玄学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奠基中国力学的钱伟长

    奠基中国力学的钱伟长

    本书介绍了有名科学家钱伟长的生平,内容包括:出身书香门第、海外求学深造、学术成就斐然、投身中国教育、承担社会活动重任、心怀强国梦想等。
  • 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

    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自传。书中泰戈尔记录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时的人生回忆以及成年后经管祖传田庄、创建学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往事,他在序言中称本书“展现了儿童情感的快乐,是用孩子的语言写的散文集”。本书语言清新、质朴,贴近生活与家庭,具有浓郁的印度文化气息。
  •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势同水火,外部列强环伺、步步进逼,李鸿章如何运用他炉火纯青的权术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突破晚清军事、经济、外交的困局,最终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中国幽默讲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积多年研究心得,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以诙谐流畅的语言,为你真实展现李鸿章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力挽晚清狂澜。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天降萌娃之笙入南心

    天降萌娃之笙入南心

    “辰哥哥,来陪我一起玩。”“辰哥哥,你怎么不理我呀。”“辰哥哥辰哥哥,你屁股后面长尾巴了,哈哈哈哈哈。”“辰哥哥你等等我嘛。”“.......”一女娃屁颠屁颠的跟在一男娃后面,男娃无语的看着女娃。“啊...”女娃自己把自己绊倒了,伸出两只小肉手想抓某男娃的衣服,却不料.....“夏笙笙!!!!!”女娃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面前这个被自己拽掉裤子正火冒三丈的男娃......
  • 名剑越九天

    名剑越九天

    少年客船听雨声,一寸相思一寸愁。无双烽火漫连天,生伴君子生伴愁。唐玄衣生下来,便需要努力活下去,活下去却只是为了复仇寻道之行。复仇之路漫漫,道心苦海更是无涯……唯有执剑仗天下……
  • RHETORIC

    RHETOR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灰姑娘爱情大冒险

    灰姑娘爱情大冒险

    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平凡办公室女孩莫言儿,在吹熄二十八岁生日蜡烛之后,终于决定一定要去海边旅游一趟。原来打算随团去,可又忍受不了将一次期待已久的“海岛之旅”变成一次“海岛集市之旅”,在网上多方打听后,她决定做一个背包客,独自去海岛渡过一个难忘的假期。由于父母不同意,所以莫言儿只得先择“先斩后奏”的方式,在机场,父母亲打来电话,让她立刻回家,受不了父亲严辞相逼,就在莫言儿的旅行计划快要夭折时,却突然被一个凭空冒出来的超级混血大帅哥给“好心”解救了,父母亲以为她是和男友私奔,竟然默许了她到海岛边旅游。快要起飞前,莫言儿在接水时,无意中看见此前遇过到的混血大帅哥和女友发生争执,并莫名其妙的被卷入其中,化身成为黑帮‘白龙王’的亲妹妹爱丽丝替身,以女友身份和超级混血大帅哥——国际刑警陈洛然趟上了海岛豪华冒险之旅——【轻搞笑生活场景】她懒洋洋的笑了笑,答道:“你好,烫你。”“是托尼!托尼!”陈洛然忍不住在她耳朵边多说了两次,只盼着能尽快让莫言儿进入角色。“明白了,托尼,带水!”莫言儿说完笑起来。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一位四十岁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饱尝贫穷、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并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小说精彩的叙述令一代代读者欲罢不能。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阴阳诡世

    阴阳诡世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我亲眼见到我爹被一棵树吃了,从此以后,三阴聚煞,白骨连舟,幽冥黄泉,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并非我看到的这么简单。华夏九州三千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守灵人,镇山神,千年的历史中,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秘。何为道?何为爱?何为苍生?这是一个追寻,抗逆,不屈,又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
  • 消失的他和他

    消失的他和他

    工地上发生了一起不起眼的盗窃案件,小偷却神秘地消失了。警察、工头、项目经理都把这起不起眼的盗窃案件抛之脑后,只有一个人认真了起来。怀着孕的小偷妻子苦苦哀求一位记者去帮她寻找自己的丈夫,她不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小偷。这位记者费劲辛苦终于找到了这个小偷,却发现他背后的一个秘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