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700000024

第24章 人文大家(9)

吴宓(1894-1978),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著名西洋文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43—1944年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推辞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的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自1947年1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年。其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则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又要他回清华大学,而他却于此年4月底飞到重庆,在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1950年4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任教;9月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1978年病逝于陕西老家。

林语堂:“幽默大师”在讲坛上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早年在寻源书院、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均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他的理由是:不论做什么事,一生都不愿居第一。

林语堂后期在美国讲学,有两个哲学学会不谋而合,都指定他讲的题目是“孔夫子与林语堂”。

林语堂在美国从事写作,有时发生难题,常常到哥伦比亚图书馆查找,但不便用自己名字,其女儿替他取了一个名字“林语珠女士”。

林语堂曾为自己做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在台湾阳明山居所,自己设计房子,用几根西方螺旋圆柱顶着一弯回廊,绕着的却是一个东方式的天井。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与文坛巨匠鲁迅齐名,被人们称为“幽默大师”。他每次演讲总是妙语迭出、妙趣横生,在讲坛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成功登上大学讲坛

林语堂从小就有登上讲台的愿望。有人问他长大之后想从事什么行业,他的回答是:一、做一个英文教员;二、做一个物理教员;三、开一个“辩论商店”。所谓“辩论商店”,是漳州当地的一种说法,也就是演讲、辩论的意思。林语堂从小便以辩才著称,兄弟姊妹们都称他为“论争顾客”。

林语堂的口才,在读大学的时候终于发展成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他领导了一支讲演队参加比赛,击败了不少对手,获得银奖。他频频登台领奖,令全校轰动。那一次他一人独得了3种奖章,还有讲演队的银杯。

大学毕业以后,林语堂赴北京清华学堂,担任了一个地位并不高的英文教员;教了3年,获得了一份赴美半官费奖学金。1923年回国,又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教书近4年。此后,他便没有在大学担任专席。后来东吴大学等处,也不过是兼兼课,打打擦边球而已。算起来,林语堂活跃在大学的讲台上,总共不过七八年时间。然而,林语堂并未从讲台上退出。相反,讲台是他热恋的战场、陶醉的舞台。讲演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记下了关于“幽默大师”的无数笑话。

幽默的教学

林语堂留学国外回国后,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那天是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在学生引颈翘首、议论纷纷的等待中,林语堂夹着一个鼓鼓的皮包来了。

学生们以为林语堂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迟到了。谁知道,他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学生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并不敢真的吃。

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开宗明义,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生。”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室里响起了剥花生壳的声音。

尔后,林语堂宣布下课,夹起皮包飘然而去。此后,每逢林语堂讲课时,总是座无虚席。

林语堂痛恨上课点名,但他的学生却从不缺课。不像其他课,老师点名后,居然还有人乘机溜课。他上课时,教室里总是挤得满满的,座无虚席。甚至连别班、别校的学生也往往会赶来旁听。一则因为他的名气响;他编了《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英文文法》等,俨然是一位英语教学的权威专家。再则他的课讲得确实有水平,德国莱比锡大学毕业的语言学博士算是货真价实的。学生来不来,悉听尊便;上课讲什么,怎样讲,则悉听林语堂之便了。

林博士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上课用的课本也不固定,大多是从报章杂志上选来的,谓之《新闻文选》,生动有趣,实用易懂。他也不逐句讲解,而是挑几个似同而异的单词比较。比如他举中文的“笑”为例,引出英文的“大笑”、“微笑”、“假笑”、“痴笑”、“苦笑”等以作比较。学生触类旁通,受益无穷,大感兴趣。

他的脑子里似乎也没有多少师道尊严,不像有的先生摆出一副俨然神圣的架势。他说,装腔拿调太累,自己受不了。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着,在讲台上踱来踱去;有时就靠在讲台前讲,讲着讲着,一屁股就坐到了讲台上;有时也坐在椅子上讲,讲得兴浓便得意忘形。学生们先是大愣,后来也就习惯了。

林语堂有一种绝活,就是“相面打分”。他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唱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心中没十分把握,便略为谈上几句,就能测知端详,然后定分。

幽默的语言

林语堂的每次演讲,都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妙语。整个演讲过程,气氛热烈,笑声不断。但是,林语堂的幽默,并不是浅薄的幽默、单纯的搞笑。他的幽默,是机智的幽默,是智慧的幽默,是他幽默的天性,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深刻的思想混合而成的哲理性幽默。他幽默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智慧。

一次,他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前面演讲的人,都讲得十分冗长而枯燥。轮到他演讲时,已经11:30了,学生们早已对演讲的内容失去了兴趣。林语堂一走上讲台,开口就说:“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样,愈短愈好。”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学生的精神也为之一振。林语堂的这句幽默之语,对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似的演讲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理。这句话也因此成为演讲界知名度最高的名言,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林语堂曾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讲授“中国文化”课程。他在课堂上对美国的青年学生大谈中国文化的好处,好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生哲学,都是中国的好。学生们既觉得耳目一新,又觉得不以为然。有一位女学生见林语堂滔滔不绝地赞美中国,实在忍不住了,她举手发言,问:“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最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林语堂沉思了片刻,乐呵呵地回答说:“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要比中国的好。”这机智的回答,引得哄堂大笑。林语堂在这里幽默地指出了美国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特点,似褒实贬,以赞美的方式指出了美国文化的缺点,使学生们在大笑之余明白了自己文化的不足。

还有一次,林语堂在巴西的一个集会上演讲,说了一个轰动世界的玩笑话。他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这里,他以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各个国家的特点。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刻为浅易、化严肃为幽默的做法,正是演讲语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演讲中,要让听众开口笑并不难,玩几个噱头、开几个低俗的玩笑就可以了。但是,要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思想的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人生得到收获,就需要林语堂这种学者的幽默、智者的幽默、富有深刻内涵的幽默。

1933年12月8日,林语堂在上海某大学演讲《关于读书之意见》。他说:“人生在世,幼时以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自然又要博得大家赞赏的鼓掌。

幽默的故事

林语堂在演讲中善于讲一些幽默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听众在轻松的气氛中、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得到启发、收获思想。

有一次,他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参观后,校长请他到大餐厅和学生们共餐。校长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就临时请他和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很为难,无奈之下,就讲了一个笑话。

他说,古罗马时代,皇帝常指派手下将活人投到斗兽场中给野兽吃掉,他就在猛兽嚼吃活人的撕心裂肺的喊叫里和淋漓的鲜血中观赏过瘾。

有一天,皇帝命令将一个人关进斗兽场,让一头狮子去吃。这人见了狮子,并不害怕。他走近狮子,在它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只见那狮子掉头就走,不去吃他了。

皇帝见了,十分奇怪。他想,大约是这头狮子肚中不饥,胃口不好,见了活人都懒得吃。于是,他命令放出一只饿虎来。饿虎两眼放着凶光,扑了过来。那人依然不怕,他又走到老虎近旁,向它耳语一番。那只饿虎竟也灰溜溜地逃走了。

皇帝目睹一切,觉得难以置信。他想,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法术令猛狮、饿虎不吃他呢?他将那人召来盘问:“你究竟向那狮子、老虎说了些什么话,使它们掉头而去呢?”“那人不慌不忙地说:“陛下,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提醒它们,吃掉我当然很容易,可是吃了以后你得开口说话,演讲一番。”

说罢林语堂就坐下了。哗,顿时全场雷动,博得一个满堂彩!校长却弄得啼笑皆非。林语堂在这里既委婉地用故事表露了对校长强人所难的不满,同时也用这个幽默故事说明了演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而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以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彩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传说、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林语堂的演讲内容,即满足了林氏宗亲的要求,又没有吹捧祖宗,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幽默的行为

林语堂先生幽默的演讲,不仅表现在他演讲中幽默的语言和幽默的内容,也表现在他演讲中幽默的行为上。特别是在西方世界的演讲中,他那独特的演讲行为,令西方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西方世界见识了东方演讲家的幽默风采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1936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一届全美书展,这个书展是由《纽约时报》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主办者安排了一个作家演讲的项目,林博士也在被请之列。当时,他的《吾国吾民》等书正高居畅销书榜首,他的名字正风靡美国读书界。美国读者正欲一睹他的风采。

轮到他演讲的时候,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以风趣幽默、机智俏皮的口吻,纵谈了他的东方人的人生观和他的写作经验。那天,他一反自己在欧美大众场合着西装的习惯,而是打扮得像在国内一样,穿着一身蓝缎长袍,风度潇洒,慧气四溢。他虽然不像美国读者预先期望的那样留一把大胡子、长一颗大脑袋,也足以表现出东方民族自然逍遥、无拘无束的精神。

热心的听众完全被他娴熟的英语、雄辩的口才以及生动的演讲所折服,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听得正入神时,他却卖了一个关子,收住语气说:“中国哲人的作风是:有话就说,说完就走。”

说完,他拾起了他的烟斗,挥了挥他的长袖,飘然而去。听众们被他的这个举动弄得瞠目结舌,久久反应不过来。好些先生太太、女士小姐们早就拟好了腹稿,准备待他演讲结束后举手发问,这也是西方人一般的礼数和规矩。可他这个东方人,简直有点莫名其妙。就这样,招呼也不打一个,讲着讲着,人就不见影儿了。但你能说这不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演讲么?

在法国蒙敦举行的世界笔会第36届年会上,轮到林语堂发言时,他向大会主席要求讲15分钟。但主席拒绝了,说别人发言都是5分钟,不可破例。林语堂说,5分钟我不讲。经过商量,主席终于答应10分钟;而大会秘书长答应说,先安排10分钟,如果林语堂讲满10分钟尚未结束发言,则仍可讲下去。林语堂接受了这个安排。

林语堂登台后,全场鸦雀无声。他讲得很投入,不知不觉已满10分钟。主席说时间已到,请林结束发言。林语堂二话不说,径直走下台。与会者正听得入神,于是一致热烈鼓掌,希望林语堂讲下去。但林语堂说什么也不肯再讲下去了,于是便永远留下了这次半截子的精彩演讲。

林语堂此举并非生气,而是借这种幽默的做法让他的演讲与众不同:如果他接着讲完,那这次演讲就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不会引人瞩目;如果开始就只讲一半,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演讲。林语堂故意借这个机会只讲一半。还有什么比半截子演讲更独特的呢?这就是林语堂在演讲史上留下的又一段佳话。

【大师小传】

同类推荐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无可争议的伟人,他出生在一个刚刚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踏上了革命道路。从参加中共一大到走完万里长征;从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发动“文化大革命”到亲历中美建交。他经历了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到独立自主的伟大历程。在此期间,毛泽东与形形色色人物交往的活动,成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历史见证。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重温毛泽东的交往历史,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截取了最能体现毛泽东独特交往艺术历史事实,向读者朋友们展现不朽的伟人风采。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音乐大师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价值取向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壮丽宏伟,莫扎特的优雅流丽,斯特劳斯的优美流畅,迥异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加深理解。
热门推荐
  • 梁山上的那些事儿

    梁山上的那些事儿

    北宋靖康年间,政治黑暗,外敌明显,金兵入侵。各路英雄效仿梁山好汉以天下为己任,小五乃圆真道人的徒儿被师父派下山历练,后来加入梁山行列;以康伯夷为首的头领在小五的辅佐下屡次救助被俘之后的两位皇帝,均无功而返,兵马死伤大半;直到二位皇帝病困交加死去时,伤心悲痛,康伯夷以死谢罪。小五回山,圆真道人已仙游。自与同道中人小四、小六开设‘天涯客栈’讲述生平经历。
  • 剑从天上来

    剑从天上来

    重生于天下六大宗之一天岳山弟子,得万魂炼神符而能吞人魂魄、得其记忆,故得世间诸武学,跨正魔两道,横压世间,成就无上剑神。
  • 年少轻狂,被爱流放

    年少轻狂,被爱流放

    苏嘉喜欢了沈易五年,而在这五年里里,莫期成闯入了她生活,此后……
  • 风中之烛

    风中之烛

    也许你曾经悲叹: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也许你曾“拔剑四顾心茫然”,人生风雨何其多?我怎么这样倒霉,天下的不幸怎么都落到了我身上?读了本书这12个故事,你就会庆幸:原来我的问题并没那么严重,天下的不幸者比我多得多,有些问题严重得超乎想象!可是依然能够解决,依然能够越走越顺畅!快来读本书吧,读了你会心明眼亮,你会顺利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迎来艳阳高照的康庄大道!
  • 把自己卖给异世界

    把自己卖给异世界

    不想吹牛,合情合理,希望大家也给出些主意,客观看待现代人怎么正常生活在异世界.不定期更新,毕竟是新手
  • 情至深处

    情至深处

    面对丈夫的背叛,儿子的不理解,众人的指责,事业上的窘境,林佩瑛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应该怎么办。是像鸵鸟一样面对困难龟缩起来,还是像海鸥一样,不畏惧海的险阻勇敢面对。面对不断鼓励她要她坚强的,给她温暖的男人,她是否又能放下心里的创伤,接受新一段恋情。离婚,结婚,家庭,孩子,事业,这一切都是人生活着必有的经历,想要在生活中活的幸福,就要勇于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考验。.................坚持每天更新,至少一章,还请大家不要放弃《情至深处》,鬼阎会努力的。
  • 情深几许:夫人别想逃

    情深几许:夫人别想逃

    三年前,未婚夫葬身大海,凶手却逃之夭夭,为了替未婚夫报仇,她委身他人吃尽了苦头。三年后真相被揭开,她心心念念想要报恩的人却是幕后主使!复仇的种子在胸腔中萌芽,她却身陷危机。绝望之际,和未婚夫一模一样的陌生人将她救下。她以为这人是上天的恩赐,转头又被拉进另一个地狱。未婚夫意外归来,却跟以往判若两人。两个男人之间的斗争,却要她来承受所有的代价。可笑她将一颗心送了那人,从此深陷其中,吃尽苦楚。若是可以,她宁愿谁都不曾遇见。
  • 帝凰傲凤:废柴神医惊天下

    帝凰傲凤:废柴神医惊天下

    她是前世有名的军医,一朝穿越成了凤家的废柴小姐!婚礼前夕,未婚夫上门退婚,不但如此还要娶她庶妹?更更更过分的是极品继母说她被人退婚难再出嫁,做主把她许给家里挑粪的旺财!!尼玛,还当我是小白菜呢,任你们烹炒油煎?家有奇葩一朵朵,凤锦珞,只奉行三个字,斗斗斗!他是大华朝最尊贵的寒王,不近女色,却唯独对她另眼相看!说她是废柴不配嫁他?哼!我偏要与他披肩,共掌天下!
  • 这天不是黑白

    这天不是黑白

    侠肝义胆皆由心,恩怨情仇皆因情。坑蒙拐骗不为钱,杀人无数为红颜。是非曲直分黑白,但使朗朗照乾坤。不辩日月四季雨,愿求世间无不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