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700000008

第8章 旧学宗师(7)

在北大,熊先生开的课是2个学分,也就是每次2节课。但熊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每会讲课都不下三、四个小时,而且中间不休息。熊先生冬天室内不生炉火,听课的学生全副冬装,坐着听讲。他站在屋子中间,从不坐着讲。他喜欢在听讲者面前指指划划,讲到高兴时,或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振堂宇。

有一次熊先生和张东荪谈哲学。张在熊先生面前也成了学生,熊一巴掌拍在张的肩上,张东荪不得不眨眨眼,逡巡后退,以避其锋芒。

抗战时,听郑昕先生说,他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期就听过熊先生讲课。他怕熊先生的棒喝,故每次早点到场,找一个离老师远一点的位子坐下。原来,熊先生这种讲课方式由来已久。

初登北大讲堂

自1920年秋至1922年秋,熊氏在内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唯识学和因明学的基础,接受了哲学思维的严格训练。1922年,梁漱溟征得蔡元培同意,请欧阳门下弟子来北大,顶替自己讲授佛教唯识学。梁先生说:“我入北大开讲印度哲学始于1917年,后来增讲佛家唯识之学,写出《唯识述义》第一、第二两小册。因顾虑自已有无知妄谈之处,未敢续出第三册。夙仰内学院擅讲法相唯识之学,征得蔡校长同意,我特赴内学院要延聘一位讲师北来。初意在聘请吕秋逸君,惜欧阳先生以吕为他最得力助手而不肯放。此时熊先生住内学院约计首尾有3年,度必饫闻此学,我遂改计邀熊先生来北大主讲唯识。”

借此机缘,熊十力得以受聘为北京大学的特约讲师。当时北大的规矩,讲3门课为教授;讲1门课者,本校教师称为专任讲师,外校兼课者则称兼任讲师。熊为专任讲师,月薪120块大洋,一直到抗战南迁。

梁先生谦逊,自谓“不敢讲”;熊先生倒是敢讲,但自一开始,熊的新唯识学说便一步步背弃师说,逐渐离开佛教唯识学,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我自己小心谨慎,唯恐讲错了古人学问,乃去聘请内行专家;不料想熊医生是才气横溢的豪杰,虽从学于内学院而思想却不因袭之。一到北大讲课就标出《新唯识论》来,不守故常,恰恰大反乎我的本意。事情到此地步,我束手无计。好在蔡校长从来是兼容并包的,亦就相安下去。”

然而,熊先生的讲课效果似乎不太妙。据他自己说:“忆一二年间,选课最多,及阅试卷,仅有某生文辞稍为简适,亦无当于题旨。自昔迄今,从未得一可共学者。吾总觉教书之无趣,每对人言,为吃饭故,方做是事;若不尔者,吾不教书。虽属愤辞,亦是事实。”他将北大授课视为“阚饭”之谋,“支生无术,只好腆颜其间”。而不能得英才而教之,更让他觉得气馁。后来,他干脆向学校当局提出,“师生蚁聚一处,究竟有何益处?”要自己在家授徒。虽不能得天下英才,但能有“二三子”聚而教之,也是惬意,“而不相干之学子,亦不愿其与于斯课”。学校当局竟也同意了他的要求。据他当时的学生讲,熊似乎并不长于讲课,有教无术。因此,只讲过一次,便不再上讲台。凡选他课的,便到他家里谈。

真正的性情中人

梁、熊二位因缘不浅。1924年夏,梁先生辞去北大教职,应邀去山东曹州讲学,熊亦辞北大同往;翌年,梁氏偕诸友回京,熊也同回,“居处每有转移,先生与我等均相从不离,其事例不必悉数。”

两人均个性十足,我行我素;但彼此却性格不同,“虽同一倾心东方古人之学,而在治学、谈学上却难契合无间”。梁先生宅心宽厚,常存衿怜之意;而熊则师风陡峻,责人以善,不惜骂詈,情急处甚至会饱以老拳。熊口无遮拦,曾放言:胡适提倡科学,科学知识却不如他;冯友兰不认识字,金岳霖的学说是“我论”。

有一次,梁漱溟为学问方面的事与熊十力发生了争论。熊十力脾气大,喜欢骂人、打人。争完了,熊十力乘梁漱溟转身的机会,跑上去朝梁就是三拳头,口里还骂他是“笨蛋”。梁漱溟了解熊的个性,没加理会就走了。

殷海光有一次问金岳霖对熊十力的看法。金肯定地说:“据我所知,熊十力是中国研究佛学最深刻的一个人。”殷说:“先生好打人、骂人。我亲眼看见他在梁漱溟背后打三拳,还骂他是一个笨蛋。”对此,金岳霖说:“呃!人总是有情绪的动物。是人,就难免打人、骂人的。”

熊氏此类“轶事状”甚多。写小说的废名很佩服同乡熊十力,常跟熊谈论儒道异同等事,等到他着手研读佛书以后,却与专门学佛的熊氏意见不合,且多有不满之意。有一次,两人在一起讨论僧肇,一言不合,大声争论。外人在外听得酣处中突然静止,原来两人已经扭打在了一起。很快,废名拍拍土,离开了熊家。但到第二天,废名又到熊家,跟熊讨论起另外的问题了。

熊虽学问精湛,但日常糊涂,学生中常流传他的笑话。据李渊庭讲,1926年到1927年间,梁漱溟在北京西北郊大有庄租了几间平房,熊和十几个青年学生搬去同住。当时梁、熊两人都没有固定收入,靠稿费维持简单生活,大家基本上跟梁先生一起吃素。可是熊爱吃肉。学生薄蓬山管理伙食。有一天,熊问薄:“给我买了多少肉?”“半斤。”当时是16两一斤。熊一听是半斤,骂道:“王八蛋!给我买那么点儿!”过了两三天,熊又问:“今天给我买了多少肉?”“今天买了8两。”熊一听哈哈大笑:“这还差不多!”

牟宗三是熊十力在北大时期的学生。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熊先生时的情景时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

有一次,林宰平、汤用彤、邓高镜、李证刚诸位在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吃茶,“不一会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风瑟宿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他那时身体不好,常有病。他们在那里闲谈,我在旁边吃瓜子,也不甚注意他们谈些什么。忽然听见他先生把桌子一拍,很严肃地叫了起来:‘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在座诸位先生喝喝一笑。我当时耳目一振,心中想到,这先生的是不凡,直恁的不客气,凶猛得很。我便注意起来,见他眼睛也瞪起来了,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清气、奇气、秀气、逸气,爽朗坦白。不无聊,能挑破沉闷。直对着那纷纷攘攘、卑陋尘凡,作狮子吼。我们在学校中,个个自命不凡,实则憧憧往来,昏沉无觉,实无所知。一般名流教授随风气、趋时式,恭维青年,笑面相迎。以为学人标格直如此耳。今见熊先生,正不复尔,显然凸现出一鲜明之颜色,反照出那名流教授皆是卑陋庸俗,始知人间尚有更高者、更大者。我在这里始见了一个真人,始嗅到了学问与生命的意味。反观平日心思所存,只是些浮薄杂乱、矜夸邀誉之知解,全说不上是学问。真性情、真生命都还没有透出来,只是在昏沉的习气中滚。我当时好像直从熊先生的狮子吼里得到了一个当头棒喝,使我的眼睛、心里在浮泛地向外追逐中回光反照:照到了自己的‘现实’之何所是,停滞在何层面,这是打落到‘存在的’领域中之开始机缘。此后我常往晤熊先生。”

这真是一个不简单的“第一印象”。熊门三大弟子(另二位是徐复观、唐君毅)中,牟宗三跟随熊的时间最久,受教也最多。牟先生曾跟自己的弟子讲起老师的事情,说:“侍师亦不简单,既要有诚意,又不能太矜持。当年我服侍熊先生……那时没有一个人能服侍他,只有我……他脾气那么大,许多学生都怕他,唐(君毅)先生也不敢亲近他……其实,我并不聪明伶俐,也不会讨巧……”

熊氏也深知自己修养不足,缺少一份儒者的典雅,说自己“求人也殷、责人也切,而原人、容人、因势顺诱之荃,确无所有”,“吾之情且急,而无以自安,有时甚失慈祥之意。此则余之所有智及,而不能仁守,是余所长负疚于先圣贤也。”

但“检讨”归“检讨”,他决计不去改正,任谁劝告也是“不欲改”。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力所以说话便好骂人,全是悲心行乎不容己,……然力亦只是口头便及之,却绝不于文字上批评时贤,此正不敢不自重之意,贤者察之。”

正因为熊氏待人出自本心、心无城府,虽门风陡峻、口无遮拦,也颇有些青年才俊前来相随。除了“常往晤熊先生”的牟宗三外,罗常培、郑天挺等也向熊十力执弟子礼。罗当时已是教授、系主任,却对狂傲不知收束的熊讲师毕恭毕敬。熊喜欢吃鸡,学生们来看他时,知道老师癖好,身后总夹只鸡来。熊也从不跟学生客气。有一段时间,他干脆搬去与学生住在了一起。人说梁先生多是学生住老师家,熊则多是老师住学生家,信哉斯言。

重返北大

江南养疴6年之后,1932年11月,熊十力重返北大。

熊氏一生居无定所,四处飘零。他住在庙里的时间,比住在家里的时间还要多。再加上他自幼在长江边养成的生活习性,一到冬天便思南归,因此从进北大以来,他真正教书的时间大概不足2年。他在《答赖生》信中说:“自计足迹所经,唯北都荒廓,南京广漠,最宜修学(自注:南京今不可居),不得已而求其次。杭州秀丽,差可怀也。”

是年冬,熊氏返回北大后,日与汤用彤、钱穆、张东荪、张申府、林宰平、梁漱溟、蒙文通、李证刚、邓高镜、冯友兰、贺麟、张岱年、金岳霖、沈有鼎、冯文炳、黄艮庸等逍遥谈坐。

据钱穆回忆说,有一次与熊、蒙、汤四人同宿清华大学西郊一农场,“此处以多白杨名,全园数百株。余等四人夜坐其大厅上,厅内无灯光,厅外即白杨,叶声萧萧,凄凉动人……余等坐至深夜始散……至今追忆,诚不失为生平难得之夜。”

钱、熊二人虽交往不少,但二人性情却大不相同,治学路数也各异。钱治史学,性情温文尔雅,自幼知书达理;熊由佛入儒,性情狂放,通脱旷达,不喜雕饰,其行事风格让文雅之士很难接受。

钱后来谈及熊,颇有些冷言冷语的笔致。他说,熊十力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吃饭,一个小孩子要吃桌上的一块肉,熊十力抢了过来说,我身上负有传道的责任,不可不吃,你吃了何用?于是坦然吃下。

其实熊对钱也并不恭维。据说有一次熊在某人家里见到钱著《先秦诸子系年》,看得心头火起,不禁在书上打叉子;还不解气,干脆扔在地上,边踏边骂。

熊跟另一大儒冯友兰也有过节。某次,冯氏携其《中国哲学史》来访,两人多有争论。冯欲合璧中西;而熊以西哲为肤浅,如唯心唯物之论实无精彩。话不投机,难免脸红脖子粗。

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熊十力化装成商人,坐煤车逃离北京城。路上遇雨,衣履尽湿,仓皇狼狈之状难以言表。辗转返回湖北家乡后,有乡里青年问起国事,熊不禁大哭失声,大骂国民政府不抵抗;并让青年们去找共产党,拿起枪打日本。

熊先生接着来到西南大后方。当时,北大与清华、南开等校已南迁昆明,联合办学。南迁的北大只收留教授级的人物;熊仅为讲师,联大不收。他似乎也不以为意,专心著述,将《新唯识论》译为语体文,凡6年方成。(1942年,由老友居正募集经费,以勉仁书院名义出版。)

颠沛流离而不废讲学

有一段时间,熊先生住在四川壁山县中学里,校长钟芳铭欢迎熊先生住下。熊先生的学生钱学熙夫妇、刘公纯,也随熊先生留在那里。熊先生没有闲着,写他的《中国历史讲话》。贺麟先生等人从重庆南温泉去壁山看望他。熊先生兴致勃勃地谈他的《中国历史讲话》的内容梗概,大意是讲“五族同源”说。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促使他不知疲倦地撰写这一部重要著作。客人去时,熊先生很得意地讲述他是如何解决了回族的起源问题。他说,这个问题使他苦苦思考了很久,才解决的。这时,他已同时着手写他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由钱学熙译为英文,刘公纯代他抄写。

在四川8年,熊先生的生活很不安定,颠沛流离,生活尤为拮据。国难时期物价飞涨,大后方民不聊生。熊先生只好投靠老朋友、老学生,艰难度日。其弟子牟宗三曾前去探望,他回忆说:“吾即由重庆往拜。薄暮始达。至则见师母补缀衣裳,并告以先生在屋里,余即趋入,时先生正呻吟榻上,一灯如豆,状至凄凉,问安毕,相对而泣。并告人情之险。”

虽家贫国难,熊先生却自甘寂寞,乐以忘忧,没有一天不讲学,没有一天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他依然坚持每日清晨4点即起床读书、写作,中午亦只闭目坐上片刻。写起来只需一纸一笔;最穷困时,用秃笔写,以碗为砚,一盛墨汁,一盛朱红。因长期流离失所,身边并无藏书,他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他看到国民党当局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便还是指名道姓地骂蒋介石;却从不显得灰心丧气,给人的印象是勇猛精进、自强不息。

熊先生在1939年离开壁山中学,住到南温泉鹿角场的学生周鹏初家。期间,他到过嘉定(今乐山)乌尤寺,与马一浮主持复性书院。不久,书院遭到日寇轰炸,熊先生膝部中弹片受伤,又同马一浮先生还发生过小的不愉快,后来就离开了复性书院。

(另据史料说,原是马让熊去,熊起初并不愿去。一来两人性情各异,对书院之办学思路不同,马重德行、兴趣、精读;而熊重学识、体系、博读。二来两人也不好安排,马是山长,熊算什么呢?两个教席难免会起轩轾。但马执意要熊来。马知道,对古儒之“天道性命”的理解与阐发,除己与熊之外,当世再无人可与比肩。9月开学,熊便前往。此前8月,日寇轰炸乐山,熊伤左膝,他是带伤上阵。来了之后,也不客气,不做推让,便演讲起来,滔滔万言。然马一浮视书院为养“大德”的清静寺院;熊则视之为育“通材”的大学,两张教席之间渐成对台戏,合作已无法继续。是年11月,熊乃去。)

(徐复观后来对比马、熊、梁三大儒时说:“熊先生规模宏大,马先生义理精纯,梁先生践履笃实。”在学术上,熊、梁是陆王新学的继承和发扬;马既有陆王又有程朱气象。性情上,马温存高迈如隐士;梁摩踵放顶如墨子;熊则抉发痛快,无可无不可。在讲课上,马言辞洗练,是著名书家;梁准确、遒劲;熊则滔滔,信笔拈来,随意圈点,还经常加上诸如“吃紧”、“此处吃紧”等自注,往往弄得一塌糊涂。)

熊先生回到壁山来凤驿,与梁漱溟先生住在一起,借住在一所古庙西寿寺。贺麟先生等人同去看过他。那天晚上,梁先生还讲述了他到延安,和毛泽东同志住在一个大炕上,连续谈过8个通宵的事。

期间,熊先生还到梁先生所创办的重庆勉仁书院讲过学。因院中弟子辈皆亲梁远熊,熊故常詈骂。

熊先生这时还没有忘了讲学。韩裕文从复性书院退出后,随同熊先生。熊先对韩裕文也分外关心。按通常习惯,大家对熊先生自称学生,而熊先生命韩裕文称“弟子”。“弟子”,大概有及门或入室的意思吧。韩裕文为人笃实,学问也朴实,对中国的理学、西方的古典哲学有很深厚的基础。他在熊先生那边学了一两年,因为生活无法维持,不得不离开,到了昆明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方哲学名著编译会当专职翻译,每月有了固定收入,略相当于大学讲师。1947年间赴美留学,因肺癌不治,半年后病逝于美国。熊先生为此十分伤痛。如果天假以年,韩裕文在哲学上的成就必有可观。

以“孤往精神”治学

同类推荐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鲁豫有约:男角

    鲁豫有约:男角

    此书收录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这些明星人物包括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鲁豫相信,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他是能掐会算的大明帝师,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宠儿。建功立业、辅政称帝,却终究没能保住自身性命。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历史的宠儿,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许,等您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您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热门推荐
  • 恨嫁:惹上狂野恶魔 (全本完结)

    恨嫁:惹上狂野恶魔 (全本完结)

    他是代号为“太子”的男人也是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地狱修罗传闻中,他阴柔俊美、风•流倜傥,换女人的速度永远比换衣服要快……她是流淌着恶魔血液的白衣天使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地带传闻中,她神秘莫测,曾一夜之间兵不血刃的斩杀数十人……花花公子vs蝴蝶公主这场旗鼓相当的较量,最终会谁输谁赢?……经典台词:“爱?我们这种人会有爱吗?你真是太搞笑了。”“杀死一个人,再救活一个人,我的手上已经沾满了血腥,突然之间不想过这种生活了。”——米洛“从今天起,你是我的女人,我南宫峻独享的女人。”“女人,这条命随时供你来拿,只要你有本事。”——南宫峻“好,我答应你的条件,和她成婚之日,就是我离开独孤家之时,那时候我希望你不再阻挠我的任何事情。”“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就算是天皇老子,我也照杀不误,只要能得到你。”“调•情才是男人的王道,打架最多是业余娱乐,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独孤胤
  • 一切从天变开始

    一切从天变开始

    昊阳当空,黑暗划过。气血出现,怪异降临。遗迹现世,人类自强。又是谁在背后操纵着一切。一切源头,都要从那天的天变开始。
  • 史上最后一只龙

    史上最后一只龙

    做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只龙,我想说,就算你们交上了许多“贡品”,一溜地跪下来跪拜我也是没有用的,我只负责卖萌。唉……但是看着你们住的茅草房,吃的是生肉,连烧个火都不会,是一群还围着树叶群的野人,本龙也只能大发慈悲的出手了。等等,我不会变食物呀,我是说我要带你们一起“自力更生”。且看一只龙如何带领一群野人在蛮荒时代里建设现代化村庄,走上白富美的泰康大道。******新书《捡到祖宗1000岁》,敬请收藏。寒冰曳QQ群:696117213
  • 火星有座城

    火星有座城

    萤火计划是中国航天的火星基地城计划。在中国空间站投入使用;在中国载人航天登陆月球后;在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车登陆火星后;中国成为第一个载人登陆火星成功的国家。当中国生物学家汤天带着生物虫太着陆火星,萤火计划一步步开启,火星有座城是中国建造!
  • 创造者

    创造者

    茉莉,你对自己的爸爸,到底还有无一丝印象?茉莉想了又想,脑中是一扇门。秦缦从没对任何人谈起过茉莉的爸爸,就像是对“死者”表示的最好尊重。上大学之前,茉莉跟秦缦一直生活在金牛城。那是个仅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县城,地处西北,气候倒出人意料的湿润、温和,好像是南方气候任性又温柔地甩出的水袖的一角儿。但是,茉莉却能记得起小米,和在一起的爸爸。
  • 三国巨商

    三国巨商

    土豪穿越回到汉末乱世,手无缚鸡之力也能晃动乾坤!盛世,不是铁和血铸造的,而是钱!现代经济理论套用在古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 我为剑帝时

    我为剑帝时

    太古年间,天穹崩坏,浩劫突降。百族杀戮而起,无尽帝皇世家和万古圣地生死相向,都只为一线生机。群星黯然,天骄喋血,帝皇神陨。史称众帝道战,亦名诸神丧曲。而今,阴阳起伏,五行轮转,苍穹重聚,大世将再度开启。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是无尽黑幕的延续?
  •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1条轴决定女人体质:肾—天癸—冲任—胞宫,掌握轴心,身体不虚;2大液体判断女人健康:月经、白带……
  • 妖帝的巾帼妃

    妖帝的巾帼妃

    她曾没想到这个侯爷会如此多磨!要身披战甲上阵杀敌。被挚爱出卖,还要无奈生下最恨之人的子嗣。东凉国,龙殿上,四岁的太子,一把推掉皇帝身前的奏折急道;“父皇,母妃要带我逃跑!快想想办法!”“不用想办法,她逃不了!”妖治的帝王宠爱的捏了捏他的鼻子,肯定道。滚滚红尘之中,谁才是她最终执手终生的人?谁又将同她桃花树下同作一幅画?
  • 凤女惊华之邪仆

    凤女惊华之邪仆

    她是从死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四柱纯阴之人。三岁时,她偶然召唤出了被封禁在戒指里数千年的他,从此她的生命变得不一样。他是叱咤风云的地狱魔鬼,拥有能轻易将一切化为灰烬的能力,但他唯独听从她的命令,对她唯命是从。她是高贵的皇族人士,他是跟随在旁的恶魔随从。十三岁那年,他只因她的一个命令,为她杀入皇宫。十三岁那年,她女扮男装,在他的护佑下,在登基大典上当天,闯入皇宫,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还有江山。她为了十三年前的秘密而来。她说,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伤害过她的人,她要毁掉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十三是个不可触及的数字,无数人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而死。即使如此,她也绝不放弃查出当年害死她全家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