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600000001

第1章 邓肯自传(1)

孩子的性格在母腹中就已经成型。在我出生前,我母亲一直处在强烈的精神煎熬中,境况悲惨。除了冰牡蛎和冰镇香槟外,她什么都吃不下。假如有人问我是何时开始跳舞的,我会回答“在我母亲腹中”,或许是由于牡蛎和香槟的作用吧!那是属于阿佛洛狄忒[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的食物。

当时我母亲正遭逢悲惨的体验,以至于她常说:“这个将出世的孩子一定非同寻常。”她预料生的会是一个怪物。事实上,由于从出生那一刹那起我就开始手舞足蹈,激烈的程度让我母亲不得不喊着说:“你瞧,我说得没错,这孩子是个疯子!”不过在往后的日子里,当我穿着娃娃装站在桌子中央,随着任何音乐舞动时,全家人及朋友们便沉浸于欢乐中。

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一场火灾,那时我是从楼上的窗口被抛到警察的臂弯中的。当时我只有两三岁大,即使周围骚动不宁,充满着尖叫声与火焰,我仍清楚地记得警察的保护,和我双手环抱他颈部时所产生的抚慰感。他一定是爱尔兰人。我听见母亲激动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看见人群挡住她,不让她冲进误以为困有我两个哥哥的楼房里。后来我记得两个哥哥被发现正坐在一家酒吧的地板上穿鞋袜,然后他们坐进一辆马车,再后来是坐在柜台前喝热可可。

我是在海边出生的,我也注意到我生命里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在海边发生的。我对舞蹈、对动作的原始灵感,是产生于海洋的韵律。我的命运星辰也是由在海洋中诞生的阿佛洛狄忒女神所掌,因此每当她的星上升时,我的运势也都非常顺意。在这些时刻,我的生命相当平顺,我也充满创作灵感。我还发现伴随这个星辰的消逝而来的往往是厄运。或许在今天占星术并不像古埃及或加尔底亚王朝时那样举足轻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心理状态的确受星体影响,所以如果父母们能了解其中的道理的话,他们就会为创造出更美丽的孩子去潜修星象学了。

我也相信,在海边或在山上出生会使一个孩子的命运大相径庭。海对我总有一股吸引力,而山却让我感到隐隐的不适且引发我想飞的欲望。山带给我的印象一直像是一个被禁锢在大地上的囚犯。仰望山顶,我产生不了一般游人所产生的仰慕之情,反倒是渴望纵身一跃逃开。我的生命与艺术是源于海洋的。

小时候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孩子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个情形赋予我一个不受自然拘束的生命,让我能拥有童稚之情并且永葆赤子之心。我的母亲是个乐师,以教音乐为生,当她在学生家上课时,通常整天不在家,很晚才回家。此时只要我能够逃脱学校的监禁,我就自由了。我可以独自一人在海边游荡,纵情幻想。我是多么同情那些整天有保姆、家庭教师随侍在侧,总是被保护、照顾,并且精心打扮的孩子们。他们对人生还能有选择吗?由于母亲太忙,无暇考虑到她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因此我和两个哥哥才能脱缰野马般地行事,有时也会有一些大胆的冒险奇遇,这些遭遇要是被我们的母亲知道的话,她肯定会急疯了。幸运的是她很有福气,对这些事一直浑然不知。其实幸运的是自己,因为真的是这放纵、没有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用舞蹈表现自由的创作灵感。我从未受制于在我看来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永无休止的“不可以”。

早在5岁时我就上了公立学校。母亲大概是谎报我的年龄了,因为她当时必须找一个地方安置我。我相信一个人日后的作为,在小时候就已经清楚可见了,像我当时就已经是个舞者和革命家了。爱尔兰天主教家庭中受洗成长的母亲,一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发现父亲并不如她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之后,她离了婚,带着4个孩子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那时起她就放弃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她成为英格索尔[英格索尔(1833—1899),美国政治人物和演说家。对《圣经》有较严正的批判,人们称他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的信徒,当时她常为我们朗诵他的作品。

她对一些事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像多愁善感就被她视为毫无意义。在我还很小时,她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秘密,这造成有次在学校圣诞庆祝会上,当老师边发蛋糕糖果边说“小朋友,你们看,圣诞老人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的时候,我站起来冷冷地说:“我不相信,才没有圣诞老人呢!”惹得老师气急败坏。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的小朋友才有糖果!”我说:“那我不要你的糖果!”当时老师大为恼火,为了好好教训我,她命令我坐到前面的地上。我走到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发表了生平第一次著名的演说:“我不相信谎言!”我大喊,“我妈妈告诉我,她穷到没法扮圣诞老人,只有有钱的妈妈们才能装成圣诞老人送礼物。”

这时老师一把抓住我,拼命要将我按坐下,但我双腿紧绷,死死抓着她,所以最后她也只是让我的脚后跟碰着了地板。她无法逼我坐下,便改让我到角落罚站。不过即便我站在那儿,还是回过头去大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根本没有圣诞老人!”直到最后她不得不送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仍不断地大喊大叫:“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只因为说实话就没有糖果吃、被处罚,我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始终无法释怀。我跟母亲讲述此事,问她:“我错了吗?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不是吗?”她回答:“根本没有圣诞老人,也根本没有上帝,只有你自己的灵魂才能帮助你。”那晚,我坐在小毯子上,依偎着妈妈,听她为我们朗诵英格索尔的讲演词。

在我看来,孩子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普通教育是完全没用的。记得以前在班上时,我不是被看成绝顶聪明且名列前茅,就是被视为不可救药的蠢材,成绩倒数。这关键在于兴趣这玩意儿,看我是否愿意费工夫去强记上课内容,但我真的不了解这一切有何意义。无论我是名列前茅还是倒数第一,对我而言上课都是一样的无趣乏味,我总是巴望着时钟指针走到3,然后就自由了。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的,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的音乐,或大声为我们朗诵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彭斯[彭斯(1759—1796),苏格兰最著名的浪漫派诗人,为苏格兰方言诗做出重要贡献。]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醉神迷。大部分的诗词母亲都朗朗上口,基于模仿的心态,有一天在学校庆祝会上,当时6岁的我当众吟诵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丽奥佩脱拉》[安东尼,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因迷恋埃及女王克丽奥佩脱拉,与屋大维决裂,后兵败自杀。],震惊了全场:

埃及啊,死亡离我不远,离我不远了!

生命的狂潮迅速地退落。

还有一次,老师要求学生们写出个人的生平,我写的故事是这样的:

当我5岁时,我们住在二十三街的一幢小屋。因为付不起房租,我们不能继续住在那里,只好搬到十七街。不久,又因为缺钱被房东赶走,又搬到二十二街。可是在那里我们还是无法平安过日子,又被迫搬到第十街。

过去就这样以永无休止的搬迁继续着。当我起立为全校师生朗读这篇作文时,老师生气极了,她以为我在恶作剧,送我到校长室,母亲也被请来。可怜的母亲读到这篇作文时,泪水夺眶而出,她对他们发誓,里面所说的句句属实——这就是我们流浪生活的写照。

我希望学校教育已经同我小时候不一样了。在我的记忆里,公立小学的教学既残忍又不了解孩子。我还记得当时必须空着肚子呆坐在硬板凳上,或者是穿着湿淋淋的鞋子的悲惨情形。在我看来老师是冷血怪物,只会折磨我们。孩子们对这些委屈从来不愿诉说。

我从不记得曾经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受苦,因为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只有在学校时我才会觉得苦不堪言。对一个骄傲又敏感的孩子来说,我印象中的公立学校制度就和教养院一样无耻。我一直在憎恶这种制度。

大概在我6岁时,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召集了一些还不太会走路的邻居小娃儿坐在地板上,我站在前面教他们挥舞双手。母亲问我这是在做什么时,我告诉她这是我的舞蹈学校。她高兴极了,坐到钢琴前为我们奏曲。学校就这样继续办着,而且大受欢迎。后来邻近的小女孩们也来了,他们的父母会付给我一点教学费。这就是后来被证明极为赚钱的工作的开端。

我10岁时,来上课的小女孩越来越多。我告诉母亲说,既然已能谋生了,再去上学只是徒然浪费时间,没什么用。我觉得赚钱比读书重要多了。我把头发扎在脑后,向人宣称自己已满16岁。由于我在同龄孩子里个子很高,因此大家都深信不疑。之后,由姥姥带大的姐姐伊丽莎白也来与我们同住,并加入教学的行列。需要我们两人的人越来越多,旧金山的许多富豪都请我们去教课。

同类推荐
  •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适应面宽,教学内容涉及两种类别的课程:既可作为普通高校非影视类专业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备影视传媒本科专业开课之用。全书精选44部中外影视精品,选片数量取折中路线。我们认为,教材必须考虑学生“一册在手”的客观需求,这样就不宜编撰几大卷、几大册的丛书,也不宜收入总量过少的作品。目前按一个学期常规课时量计,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赏析,我们编写时放大了两倍,达44部,为任课教师选择合适片目,为学生课外自学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体例设计新颖,分为6个单元,即“大师经典”、“类型佳构”、“艺术影苑”、“国片精粹”、“纪录菁华”、“卡通园地”。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埠、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四个各有鲜明特征的历史阶段,在对各期主要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意义指向。
热门推荐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我相信勇者不会拯救世界

    我相信勇者不会拯救世界

    勇者、贤者,属于传说中的存在,真的会出现在这个世界吗?如果真的会出现这样的存在,那请你们不要拯救世界。当自私的愿望传达到另一个世界后,游戏高玩也被世界所选中。相斥的愿望下,他的命运就此展开。(新人非主流小说,可能是多视角,可能是多主角,可能是多虐文,深坑慎入。)
  •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人间烟火,笔底波澜。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字写尽了红尘众生心底的柔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朴实,鲜活,不煽情但却动人。站在起重机上为挽回爱情而遭女友泼冷水的男人;隐居多年又重出江湖的李大侠;白衣白马的浪漫;那些为爱而执着的“二货”,无一不是精彩众生的鲜活,勇猛,纵横不羁。年少时的孤独与狂狷,热情与勇敢,都在感慨唏嘘中一一呈现。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江湖,爱情,青春,热血,一个都不能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观察诸法行经

    观察诸法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婚后读懂男人

    离婚后读懂男人

    已婚男人为什么还那么贪婪,有了爱情,还要激情,家中有如花美眷,还惦记着外面的莺莺燕燕,天天老想着折腾出点浪花儿,来证明自己还有魅力,可到头来,他究竟得到了什么?雪花很替自己的前夫龙飞宵感到悲哀,当初,为了小三肚子里的孩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同自己离婚时,是那么的薄情寡义,那么的残忍决绝。家,被他折腾散了,一对亲骨肉不得已被自己扼杀在腹中,让自己在二十六岁的年华里成了弃妇!可是,当她把他从记忆中删除,奋发图强,从家庭“煮妇”一跃成为商业精英,并准备重新开始新生活时,他又后悔了,不断地来打扰她、讨好她……片断一:“雪花,你知道,我爱你,我不会抛弃你的,永远都不会!”龙飞宵低下头,在雪花的额头蜻蜓点水般的吻了一下,眸中闪着近一年来难得一见的温情。“不是抛弃,是成全!”雪花挣脱龙飞宵的怀抱,拿过面巾纸,在龙飞宵吻过的额头反复擦拭。一抹幽暗的寒光从龙飞宵的眸子中射出:“她居然嫌我脏,故意用这个动作羞辱我!”“你确定离开我以后,在这座城市中能生存么?”龙飞宵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狂傲,原本柔情的双眸瞬间罩上一层冰霜。“我有手有脚,有头脑有智慧,别人都能生存,相信我也不至于饿死吧?”雪花的声音,如天山上流淌的冰水,缓缓划过龙飞宵心田,很快,便扩散到他的全身。……片断二:黑漆漆的屋子,寂静的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雪花在黑暗中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枕边空荡荡的,不禁悲从心来,受伤的心宛如海啸波涛,汹涌翻滚着难以遏制的情绪,泪,在心里无声的流淌。那些昼夜辗转的情伤,纠结着万千思绪,离婚之痛是如此的锥心!回想这些年来,她不惜冒着与父母决裂的危险,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只为了和他在一起。为了他,她倾囊相助,帮助他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他,她放弃挚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当他背后的女人;为了他,她鞠躬尽瘁,俯首甘为儒子牛……可是,她用整个生命去爱着的男人回报给自己的是什么?是体无完肤的伤痛,是尊严丧失殆尽的婚姻!她最美的年华、最纯真的情感,终究还是错付了。……片断三:“雪花,你还好么?”雪花挂在嘴边的笑容凝固了,精致的小脸儿瞬间一片阴霾。她冷漠地看着龙飞宵,剑眉星目,仪表堂堂,心中却泛不起一丝丝涟漪。……片断四:“你好!”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在耳边响起,正在专心整理服装的雪花抬起头——
  • 十楼d座

    十楼d座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亲手为狗狗做美食

    亲手为狗狗做美食

    每个狗狗的主人都希望自己的狗狗有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快乐地生活。那么狗狗的健康身体从哪里来呢?和人一样,狗狗的健康从饮食中来。人以食为天,狗狗也是如此。
  • 清稗琐缀

    清稗琐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