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3400000002

第2章 非走不可的弯路(1)

人生弯路迢迢,由于我们的智慧、成见和一些心理因素又决定了那些弯路非走不可。有人一面走一面抱怨,而有人则在崎岖不平的弯路上越挫越勇,锻炼意志,磨炼内心,终于凤凰涅盘,从弯路中心智成熟的走了出来,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一节)人人都曾自命不凡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阳明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胍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榖,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力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传习录·徐爱录》

1

我们先从张爱玲的一篇短文开始: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她不信。“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但是我喜欢。”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文章的最后,张爱玲这样总结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年轻时为什么会有弯路,而且非走不可,其实源于我们的一种被称为“自命不凡”的本能。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心理学家发现,几乎99%的人都讨厌自己被看成是和别人一样的普通人,或者说,老天爷不允许我们把自己看得低于普通人。于是,我们总是带着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或者说自负,给我们要走弯路埋下了种子。

2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王阳明”是他后来隐居阳明洞时给自己改的名字。王阳明从小就有“自负”的资格,他后来的所有弟子和他年谱的作者都“事后预言”说,王阳明来世上前的种种迹象就已表明他非池中之物。

根据王阳明的传记作者记载的,传主在母亲肚子里待了十四个月,仍然没有出来的迹象。一天夜里,王阳明的奶奶在睡梦中突然醒来(其实她没有醒),看到一道彩虹从房顶垂直射入房间,在强大的“聚光灯”下,一位身穿红衣的神仙从天而降,云雾缭绕,他怀中抱着婴儿,对惊愕中的老太太说,这孩子将来是人才,你们要好好教育。说完把孩子送到了老太太怀中,凭空消失。这时,王阳明的奶奶才真从梦中醒来,感叹了一会人生如梦,回想梦境,突然听到儿媳房中传来婴儿的啼哭,王阳明出生了。

老太太把神奇的梦复述给老公王天叙听,王爷爷鉴于有“云”,于是给孙子起名为王云。1476年,王阳明已五岁,但还不能说话,这成了王家人的一块小心病,特别是王天叙,虽然老话说“贵人语迟”,但万一“迟”至成年了还不会开口说话,岂不就成哑巴了!有一天,王天叙在院子里看着孙子玩耍,忽然一位和尚风尘仆仆而来,听王天叙叫王阳明“云儿”,就走上前摸着王阳明的脑袋叹道:“好个小孩子,可惜被道破了。”话音才落,和尚转身就走。若是愚笨之人肯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王天叙可是聪明人,猛然醒悟,“神仙送子”这事岂是可以随便张扬的?于是,晚上就开了家庭会议,宣布给王阳明改名为王守仁。大家一夜不睡,专心致志地望着王阳明,希望能见证奇迹的诞生。果然第二天一早,王阳明从梦中醒来,开口说了第一句话。正史和野史都没有记载这位贵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王家肯定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庆贺一番。更让王天叙惊骇的是,王阳明对他所读诵过的书能倒背如流,问其原因。王阳明回答,您每次读书,我都在倾听,不知不觉就默记在心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少说多听,必有收获。

3

一个人过度自信虽然是本能,但后天资本还会把这一本能放大。这就是富二代、官二代为什么嚣张跋扈,而古代书香门第的后人会目空一切的原因。因为他们有后天资本,而这资本就是他们先辈多年来积攒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王阳明的祖宗可追溯到晋时的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王阳明的六世祖王纲年轻时恰逢元末天下沸腾,他跑进深山老林生活,在深山中,他碰到一位善于相面的高人,于是拜师学艺。王纲后来跑出山林准备过普通人的生活,想不到碰见半仙刘伯温,两人结交为好友。刘伯温对他说,将来俺有个前程,也要让你似锦绣一般。王纲说,千万别,我淡薄名利好多年了。谁知刘伯温是个守信的人,后来帮助朱元璋当了皇帝,就把王纲从荒山野岭中拉了出来,这一年,王纲已经70岁。再后来,70多岁的王纲奉命到广东去剿匪,结果死在回来的路上。王阳明的五世祖王彦达向政府要抚恤金,结果政府不给。王彦达就单枪匹马把老爹背回老家,从此发誓,绝不为政府效一分力。王阳明的四世祖王与准遵从老爹的遗愿,终身在家读书教育后代,并且能前知五百年,后知几分钟。地方政府闻听辖区有这样一位高人,就让他出来到政府挂职,王与准故意把腿折断,保住了家族“淡泊名利”的徽章。王阳明的太爷爷王世杰本来也想淡泊名利,但家中米缸总空着,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压力去国考,可当人家要按规矩搜身时,他发了一阵雷霆之怒,不考了。这位自尊心强大的太爷爷生了个儿子,就是一手带大王阳明的王天叙。

爷爷王天叙是个道德楷模,只对经书感兴趣。王阳明的老爹王华,天授才华,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同时兼具男人美德。据说某次在一富室人家借宿,主人闻听这位知识分子智商奇高,派了穿着暴露的小妾到他房间里。王华大吃一惊,女郎拿出一柄扇子,上面有主人的字:“欲借人间种。”王华又是大吃一惊,稍为镇静后,认为这“借种”的事做不得,于是拿过扇子,叙了一句:“恐惊天上神。”

王华六岁时,曾在一水塘边玩耍,一位醉汉呕吐完毕离开时把钱包丢在了水塘边,王华打开钱包,发现很多金子,然而,他没有私吞,而是等在那里,直到醉汉酒醒后慌慌张张来寻找钱包时,发现王华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他当即拿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当做酬谢,王华正色道:“请你不要侮辱我的节操还有算数能力,那么多的金子我都不要,我为什么要这么一点?”清醒的醉汉很惭愧,急忙向小王华道歉。王华终生不肯丢弃这一节操,这无疑给王阳明树立了一个道德榜样。

家族的道德徽章从小就被王阳明佩戴在心里,并且身体力行。在中国古代,“道德”不仅是一种素质,还是一种让拥有他的人引以为傲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道德楷模,那就是对他人生价值的高度肯定。王阳明有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高尚的品德,还有天纵聪慧,这些外在条件无限放大了他过度自信的心态,使得他虽然没有傲气十足,但却傲骨铮铮。

还有一个因素可以让人的“自命不凡”放大。这就是地域因素。中国人一直相信“人杰地灵”的传统,一直到宋朝,中国人都认为北人比南人要优秀。北宋第一任皇帝赵匡胤(宋太祖)就曾定下家法,不许任命南人当宰相。在当时,中央高级官员大都来自河南、山西、陕西。宋神宗时,王安石把江西人、福建人带进中央决策层,气得山西人司马光和河南人程颐大叫天地反常。在那时,山西人和河南人瞧不起全国各地的人,正如今天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一样。“人杰”自然就“地灵”,在宋朝,陕西河南就是风水宝地。明时,南人渐渐占据上风,影响着中国政治的走向,所以南方本来是穷山恶水之地也成了地灵之地。王阳明出生的浙江余姚,明代时属于绍兴管辖,绍兴是大禹时代的大越,大禹被鲁迅视为“中国脊梁”。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争霸的故事就在此地上演过,到了明代,古战场的血腥气早已消散,只剩下人间独有的山水美景。明朝人,至少是王阳明若干年后认为,余姚县是人间仙境,就差说是龙脉所在了。

4

家族因素、地域因素和聪慧使人过度自信,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王阳明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激进和大胆。

1481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考中进士,第二年,王华到北京做官,于是迎接王阳明和王天叙到北京。途经浙江杭州时,王天叙带着王阳明和一些笔友到金山寺游玩,期间就有人说作诗。很多人马上抓耳挠腮,尽力想做出震动天地的诗作来。王阳明略加思索,就跟他的爷爷说,我已经做成了。王天叙叫他读出来,王阳明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那些自诩七步就能做出天下上等好诗的人听到一个孩子的诗,真是牙根直痒。自命不凡的人一旦遇到超越自己的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给自己找理由,他们的理由是:王天叙为了炫耀孙子的才华而偷偷给王阳明做的。王天叙不动声色,让提出这问题的人给王阳明来篇命题作文。有人就以景点“蔽月山房”为题,要王阳明做诗一首。王阳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圆。

众人大惊叹不已,他们无法想象和理解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会有如此的才情。当他们正为王阳明叫好时,王阳明却说了一句让他们更为惊讶的狠话:“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人在自己过度自信的同时却对别人的自命不凡深恶痛绝,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处世老手都对这种现象进行过分析总结,心理学家说这是同性相斥,民间的说法是“同行是冤家”。灵异学家则认为,人的种种本能(比如自命不凡)发出的射线不是去寻找别人的射线,而是去击败别人的射线,所以当它遇见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射线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厌恶和仇恨情绪。不过这些说法都不能圆满的解释人为什么对自己的自命不凡爱不释手,却不能容忍别人一丁点的过度自信。有一种非常规的解释:痰在自己喉咙里并不觉得脏,但没有人喜欢把别人的痰吃进嘴里。这大概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5

当一个孩子表现得特别调皮时,我们就说他是“被惯坏了”,小时候的王阳明就有种被惯坏了的感觉。在北京的家中,王阳明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小朋友们玩军事游戏。在游戏中,他总以军队长官自居,制作大小旗调度他人。老爹王华见到儿子如此贪玩,就气得浑身发抖。有一天,他质问王阳明:“我们家世代都以读书混饭吃,你搞这些不入流的东西,是想给祖宗丢脸吗?”

王阳明人小鬼大,反问:“读书怎么就能混饭吃?”

老爹严肃地告诉他:“读书就能考上公务员,就能做大官。你老爹我如果不读书,怎么能考上状元?”

王阳明问:“我老爹是状元,咱家世代都是状元吗?”

王华嘲笑傻儿子:“只你老爹是状元,你若想是状元,就要读书。”

王阳明终于让老爹进了“坑儿”:“只是一代,状元看来也不过如此。”

王华想不到儿子居然挖了坑,可气的是,自己还笨得兴高采烈地跳了进来。老羞成怒下,他使用起了父亲的权力:棍棒伺候。

王天叙对孙子王阳明的认识显然比王华技高一筹。他认为,王阳明必不是凡品,每当王华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王天叙就会冒出一句:“这小子他日官至极品,所立功勋当是旷古绝今的。”

其实,一个12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很大的原因是自命不凡,自命不凡的人只是经事少,如果让王阳明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经历一些磨难,恐怕他不会说出状元无用的话来。王阳明的自命不凡还表现在下面这件事上。

他问老师:“人生在世,何为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将来考个公务员。”

王阳明立即给了老师一记重锤:“这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王华知道这件事后,又好气又好笑,讥讽儿子:“你小子想得太美了,社会很现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6

王阳明也许并非真的是想得太美,每个人的人生理念不一样。读书做官只是一辈子的吃喝,而做圣贤却能永垂不朽。但是,12岁的孩子真的能深刻理解“不朽”的意义吗?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的“我的理想”的作文。每个人都在纸上一本正经地写下自己恢弘的理想,若干年后,有几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每个人过分良好的自我感觉和过度的自信这一本能要求我们必须要自命不凡,如同我们饿了要吃东西的本能一样。没有人可以祛除本能,正如大海不会拒绝涓涓细流,泰山不会拒绝土壤一样,如果它们拒绝了,就不能称为大海、称为泰山了。

正是因为不能祛除,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自命不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恶果,如果所有人都有这种毛病,那他就不是毛病了。正如人人都有阑尾,而有的人会犯阑尾炎,有的人却不会。自命不凡不会直接让我们走弯路,但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后,却是我们走弯路的一个原因。回到王阳明身上,这也是他后来频繁尝试各种学业却不能实现“圣人”理想的原因。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醒一点,即使没有良好的后天条件诸如物质和精神财富,许多人也是自命不凡的,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

多年之后,王阳明对“自命不凡”的害处做了如下描述:“这个问题是人的大病根。譬如一丈见方的土地里,种上同样大的一棵树,雨露的滋养、土壤的肥力,只够滋养大树。纵然想在四边种些庄稼,上面却被大树的叶子遮盖,下面呢,又被这树根盘据,种什么死什么。必须要砍倒这棵树,就连一点须根都不要留,才能种植好庄稼。不然,任凭你辛苦耕耘,只能滋养这树根。”

(第二节)偏执未必就能成功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王阳明】

1

自命不凡的人很容易偏执。马克·吐温曾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确,人类历史上偏执狂式的成功者很多。

同类推荐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本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评析。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
热门推荐
  • 大明党首

    大明党首

    陈铮穿越到了明末,练了一支排队枪毙的近代化新军,玩了一场只打土豪不分田的革命,组建了一个工农军商大杂烩的利益同盟,成立了一个向全球输出儒家大同主义的党派。面对东林阉党的党同伐异,面对建奴的野蛮暴行,面对朱明皇室的猜疑排挤,面对欧洲诸国为抵御大同传播而组建的神圣同盟,陈铮淡然的回应,咳咳,是时候扫清这些牛鬼蛇神了……
  • 每天都在演正派

    每天都在演正派

    她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反派,并且是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类。然而,一切都在她多管闲事的那天发生改变。原本只有黑暗的人生,变得画风清奇。温柔哥哥日常关心:“好好学习,不要主动惹事。(略微无奈)”甜美萝莉纠缠不断:“来嘛,一起买新衣服,\(//?//)\,去吃好吃的(^~^),然后出任务~”高冷御姐不忘提醒:“翻窗记得把窗帘拉好,出门顺便把垃圾丢掉。”她:“……”这是恶毒反派该干的事?!(ノ=Д=)ノ┻━┻【有男主,暑假まえ(前)完结,冲鸭!】
  • 特工王妃:王爷大人请温柔

    特工王妃:王爷大人请温柔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有名的花痴丑女。还有一个对自己百般疼爱的爹爹,更有一个讨厌她如臭虫的王爷。最后决定休夫,没想到刚出狼圈又入虎坑。简直就是放肆宠爱。可是当问题接重而来,怀疑甚至背叛。最终究竟是谁负了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长相思1:如初见

    长相思1:如初见

    何谓相思?思而不得,最相思。相爱是两个人的天长地久,相思却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长相思1:如初见》一场清水镇的相遇让所有人在故事中悉数登场,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大荒的命运。小夭遇到了叶十七,也遇到了相柳和玱玹,属于他们的故事正是拉开了序幕,但一切都只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我们肉眼可见的真的是一切的真相?爱之于一人又究竟能在万般取舍之下深入几分?相思是一杯有毒的美酒,入喉甘美,销魂蚀骨,直到入心入肺,便再也无药可解,毒发时撕心裂肺,只有心上人的笑容可解,陪伴可解,若是不得,便只余刻骨相思,至死不休。故事仍在继续。
  • 王爷爱上冰美人

    王爷爱上冰美人

    一个的面热心冷的帝王之子,一个是面冷心热的圣族之女,不一样的人相遇之后是火融化了冰,还是冰封住了火。。。。。
  • 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

    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

    近似维多利亚时代的异界!蒸汽朋克下的神秘生物!未知宝藏!以及失落传说!一个人造生物兵器穿越到这个奇妙的世界!完成一段奇妙的人生!
  • 红橄榄

    红橄榄

    一部蕴含着沉实厚重的现实人生内容的作品。作者简介:肖亦农,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山情》(已录制播出),另外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及其他剧作数百篇(部),共计300余万字。中篇小说《红橄榄》获《十月》文学奖、索龙嘎文学奖,短篇小说《山风》获鲁迅文学奖、索龙嘎文学奖,小说《同路人》获内蒙古自治区改革题材奖一等奖、《枣红色的腈纶衫》获天津鲁迅文学奖,广播剧剧本《红橄榄》(已录制播出)获世界华语评奖金奖,其作品还获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 剑从天上来

    剑从天上来

    重生于天下六大宗之一天岳山弟子,得万魂炼神符而能吞人魂魄、得其记忆,故得世间诸武学,跨正魔两道,横压世间,成就无上剑神。
  • 吾爱深深

    吾爱深深

    她是家世败落的世家千金,一朝家变,相恋三年的男友亲手把她送到了他弟弟房间。大婚前夕,男友轻咬她唇,漆黑的眸子闪着志在必得的光芒:“即便你嫁给了他,你依然会是我的!”洞房之夜,她恨着背叛的爱人,忍痛楚问:“为什么非要我?”他回答:“因为你是我的全世界”被爱与爱将她的心紧锁成结。她爱的男人亲手将她推入深渊,爱她的男人始终守候左右,直到她终于以为找到了真爱,方知入了深深豪门,只叹情深缘浅。伤痕累累的她被人拾起,背叛她的男人颓然跪在她面前哑着声音,“辛辛我后悔了,跟我走吧。”她被迫离开,却让自己的丈夫躺在了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