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府衙。
林宇一脸恭敬地站在沈昊旁边,说道:“大人果然厉害,自今日起,镇中大大小小的商铺除了极个别份子外,都已经重新开张,我们派过去所要土地和降税率的人也都没有再吃闭门羹,显然他们已经服软了。”
沈昊说道:“不可大意,最为强大的蒋家和安家可都还没有放手,他们不认输,我们就还不算胜利,或者说,真正的战斗主要都是围绕他们开启的,绝不能大意。”
林宇点了点头,道了声知道。
沈昊继续说道:“这些地主乡绅的让步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接下来,林宇,你可要好好忙上一阵子了,一定要保证这些百姓都能够分到田地,而且像是强买强卖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当然,你也不要有偏见,去丈量土地的时候给的价格一定要公道,还有,从地主乡绅那里所要出来的土地一定都是荒废弃置的,该是他们的你也不要强取豪夺,我们要一视同仁。”
林宇拱手道:“下官明白,绝不敢有丝毫放松。”
沈昊笑了笑,说道:“你也不必太紧张,好好干事,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林宇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接下来,沈昊也没闲着,他在翻阅中阳镇历年来的文案,希望从中可以找到让中阳镇迅速发家致富的方法,毕竟,他没有多少时间,而发展这个事,又很难短时间内完成,想要走捷径实在是难得很。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倒是真的让沈昊在其中发现了一丝奥秘。
到了下午,沈昊抽空又去了一趟军营。
这些新兵们还是练的前两招,不过他们本来就不笨,再加上昨天沈昊魔鬼式的教导,如今施展的已经有模有样了。
不过沈昊对此还不够满意,眼前这支军队,如此练下去的话,成为一支优秀的步兵军队已经足够了,但在沈昊心中,最为优秀的军队永远是骑兵。
纵观沈昊前世那些经典战例,绝大多数以少胜多的战斗都是以骑兵完成的。
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盛极一时的元帝国,成吉思汗铁骑所指之处,必定是灰飞烟灭,速不台和哲别为了追杀摩诃末苏丹,仅仅两万五千骑兵就远征西域,直抵欧洲和俄罗斯,在杀死摩诃末苏丹之后,继续保持西征的态势,两万多的蒙古铁骑,转战三年,扫荡高加索南北,征服十四个国家,破城三十余座,歼敌近二十万,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切,除了速不台和哲别这两位优秀将领的领导,更多的则是蒙古铁骑的巨大优势,来无影去无踪,瞬息间转战千里,整个战争的局势都被操控在他们手中。
而这一点沈昊是感触最为深刻的,当年他统率的关宁铁骑,清廷的八旗亲军,都是极为优秀的骑兵部队,几千骑兵甚至就可以扭转一场投入人数超过十万人战争的胜负。
而沈昊最为向往的,就是一支真正的重骑兵,重甲、重枪,然而即便是关宁铁骑和八旗亲军,都无法做到完全的重骑兵状态,昔年金国横扫当时的北宋,凭借的就是完颜宗弼,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金兀术手中的三千铁浮屠重骑兵,让数十万宋军闻风丧胆,还未开战就已经丢盔弃甲了。
毫不夸张的说,三千轻骑,可以让敌人头疼不已,三千重骑,在指挥得当的情况下就可以击溃十万人的大军,而己方甚至没有多少损伤。
沈昊有一个统率千军万马的元帅梦,但同样,他也有一个拥有一支举世无双的重骑兵的将军梦,而现在,他就是想要将这支新军培养成一支可轻可重的无敌铁骑。
然而,这一切一切都还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马匹,没有马匹,一切都是虚妄之谈。而中阳镇虽然地处西北,但实在是太过于贫瘠,以至于整个镇子里面也就只有不到十匹的马,而且也都是一群瘦马,想要组建重骑兵,就必须需要高头骏马,才能承受住重甲的压力。
而且,甲胄方面也是一个问题,中阳镇哪来的那么多铁矿,轻甲还好,可要是重甲,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尤其是沈昊收到的命令是自行募军,所以这一切的花费,都得他自己掏腰兜,这也是沈昊能够独自领军的代价,不然人家凭什么花钱给你训练一只亲军?
回到府衙当中,只见一名侍从走到沈昊身边说道:“大人,百里县丞想要见您,已经在府衙当中等了很久了。”
百里丘?
沈昊嘴边浮现出一丝笑意。
走进府衙当中。
百里丘看到沈昊,赶忙施礼道:“下官百里丘参见镇长大人。”
沈昊上前一步,扶起百里丘,道:“百里县丞何必多礼?”
说着,两人也都坐了下来。
百里丘拱手道:“大人,如今绝大多数地主乡绅已经决定臣服于大人,遵从大人的决策,只不过蒋家和安家还都在负隅顽抗。”
沈昊点了点头,道:“此事我已知晓,正因如此,可还没到宣布胜利的时刻。”
沈昊屡屡在林宇和百里丘面前强调这一点并非无的放矢,要知道,在沈昊来之前,蒋家和安家就一直掌控着整个中阳镇,几乎中阳镇七成的土地都掌握在蒋家和安家手中,所以说,其实战斗才刚刚开始。
百里丘正色道:“不错,下官此次正是为此事所来。”
“哦?百里县丞此话何意?”沈昊问道。
百里丘说道:“这件事情说来话长,就请允许下官为大人讲一个我们中阳镇的故事。”
沈昊点了点头,道:“在下洗耳恭听。”
“不敢,”百里丘客气了一句,便是说道:“八年前,中阳镇还不是现在蒋家和安家独霸的年代,当时最为强大的家族是雷家。雷家掌控着中阳镇四成的土地,而蒋家和安家加起来一共掌握了三成,剩下三成则掌握在其他一些小地主的手中。”
“当年的雷家,在一代雄主雷秋明的带领下,不断壮大,而当时正当壮年的安明空和蒋正业也都不甘示弱,紧随其后,三大家族争权夺利,发生了无数场明里暗里的争斗,几乎席卷了整个中阳镇,所有地主乡绅都参与了进去,而我们百里家,就是蒋安联合这一边的,我曾无意间听到了安明空的一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