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000000002

第2章 波兰作家(1)

斯沃瓦茨基

斯沃瓦茨基,1809年9月4日生于克热米耶涅茨(今属白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维尔诺大学教授,在他5岁时死去,母亲酷爱文学,对他影响较深。

1824~1828年,斯沃瓦茨基进维尔诺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期间他即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充满感伤情调。在华沙的日子里,他关心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文学论争,写了许多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诗,如《胡果》(1829)、《修道士》(1830)、《阿拉伯人》(1830)、《扬·别列茨基》(1830)和两部诗剧《明多维》(1829)、《玛丽亚·斯图亚特》(1830)。

《扬·别列茨基》是其中的优秀之作,它通过小贵族别列茨基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大贵族的专横暴虐和胡作非为。

《玛丽亚·斯图亚特》描写爱尔兰的玛丽亚王后勾结波德维尔阴谋篡夺王位失败而逃亡国外的故事。

1830年11月,华沙爆发了反对俄国的武装起义。斯沃瓦茨基写了《自由颂》、《悲歌》和《立陶宛军团之歌》等诗,歌颂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的斗争,给起义战士以很大鼓舞。

起义失败,斯沃瓦茨基流亡国外。1832~1836年侨居瑞士,先后写出了长诗《在瑞士》,诗剧《科尔迪安》、《巴尔拉迪娜》、《霍尔什亭斯基》和《马泽帕》。

1836~1837年,斯沃瓦茨基游历东方,先后到过希腊、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地。他写了长诗《瘟疫病人的父亲》、《瓦兹瓦夫》、《比亚特·但特舍克的长诗》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散文诗《安赫利》。1838年后他定居巴黎,随后他写了剧本《里拉·维涅德》、《法塔齐》和长诗《贝尼奥夫斯基》。

1842年以后,斯沃瓦茨基受到托维安斯基的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这期间写的《莎乐美的银梦》、《马列克神父》和长诗《精神之王》,都带有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后来国内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他脱离了宗教团体,声援革命。1845年写的《对〈未来赞歌〉的回答》一诗,驳斥了齐·克拉辛斯基反对革命、主张复古倒退的观点,指出“只有农民革命,才能使波兰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1848年,他还抱病回国,参加了波兹南的起义。后又去法国,1849年4月4日在巴黎逝世。

斯沃瓦茨基的诗歌形式优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他的剧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对波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仅次于密茨凯维奇的波兰第二大诗人。

克拉谢夫斯基

克拉谢夫斯基,1812年出生于波兰一个贵族家庭。曾在维尔诺大学攻读文学,主编过多种刊物。1830年他开始写小说,其中以描写农村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小说最为着名。

克拉谢夫斯基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有《乌兰娜》、《萨夫卡的故事》、《布德尼克》、《奥斯塔普·邦达丘克》、《村外茅屋》、《叶尔莫瓦》、《栅栏木桩的故事》等。作者在这些小说中对农民的贫困和苦难表示同情。

克拉谢夫斯基早期的创作比较着名的有《齐格蒙特时代》等作品。从1875年开始,他以波兰的全部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共29部76卷。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生动,而人物形象的刻画则较为逊色。

克拉谢夫斯基于1883年在柏林以间谍罪被捕,并被判处三年半徒刑,1887年在日内瓦逝世。

诺尔维德

诺尔维德,1821年出生于波兰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曾在意大利学习美术,后到美、英等国以绘画为生。自1855年起住在巴黎,一生穷困潦倒。

他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其中以发表于1851年的长诗《普罗密特迪安》和一部分散文较为突出。他的短诗《怀念贝姆的悲歌》、《肖邦的钢琴》和《致公民约翰·布朗》,歌颂了为自由、平等而斗争的战士,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他的文学作品构思奇特,语言晦涩难懂,生前不受欢迎,直到20世纪初期才被现代派诗人所推崇。

叶日

叶日,原名齐格蒙特·密乌科夫斯基,1824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爱国贵族家庭,年轻时参加过匈牙利1848年革命,后为波兰民主协会密使。叶日在巴尔干各国居住多年,曾几次回国组织秘密革命活动,1872年迁居瑞士,1915年去世。

叶日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许多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习俗,还有一些反映巴尔干各民族的解放斗争。他的主要作品有发表于1858年的长篇小说有《瓦塞尔·霍乌布》等多篇。

迪加辛斯基

迪加辛斯基,1839年出生波兰一个地主管家的家庭。他因参加1863年1月起义,曾被沙皇逮捕入狱。后长期充当家庭教师,曾在克拉科夫开办印刷厂和书店。

迪加辛斯基的着名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村庄、田地和森林》(1887)、《生活的环节、耕地和马路》(1889);长篇小说《占有者们》(1887)、《贝尔多内克》(1888)、《耶德舍伊·皮什恰尔斯基先生》(1890)、《兔》(1900)和《生活的节日》(1902)等,这些作品内反映了贫苦农民在地主资产阶级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有的作品在反映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也描写了动物的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有所揭露,但在描写手法上表现出自然主义倾向。

迪加辛斯基是19世纪末波兰自然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1902年去世。

奥热什科娃

奥热什科娃,1841年生于立陶宛格罗德诺一个爱国的地主家庭,从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教育。她目睹波兰农民遭受压迫的悲情生活,所以她对下层社会的农民及更多穷苦人十分同情和关心。1858年从寄宿学校毕业,嫁给一个贵族,在丈夫的领地居住。

1863年一月起义爆发期间,奥热什科娃积极参加起义部队中通讯联络、筹办粮饷和缝制衣服的工作,曾掩护一个受到追捕的起义领导人。起义失败,沙皇政府没收了她丈夫的领地,她只好居住在父亲的领地。

奥热什科娃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初期发表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封建地主的自私冷酷,资产阶级法律的偏见以及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他们正直善良的品德。作品《荒年》(1866)、《尤利扬卡》(1875)、《厄运》(1876)、《十四分之一》(1878)和《不愉快的山歌》(1878)等,描写了封建地位和资产阶级的自私卑劣以及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善良正直的品德。《最后的爱情》(1867)、《在笼子里》(1869)、《外省》(1969)、《有德行者》(1871)等中长篇小说,作者刻画了许多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工程师、教师、学者、同情穷人的医生、律师、热心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企业主、商人和贵族资产阶级慈善家等优秀人物的形象。这时期她还创作了不少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如《格拉巴先生》(1869)、《瓦兹瓦夫的日记》(1871)和《马尔达》(1872)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所遭受的凄惨命运。其中以《马尔达》影响较大。这部作品中的妇女马尔达,出身贵族,在父亲和丈夫死后带着4岁的女孩出外谋生,由于生活所迫而进行盗窃,在被追捕时,悲惨地死在马车轮下。

奥热什科娃创作的主要阶段是1876~1889年。在这时期发表的长篇小说《梅伊尔·埃卓福维奇》(1878)和中短篇小说《请给一朵花》(1877)和《强壮的参孙》(1877),描写上层社会对贫穷的犹太人的压迫。她还创作了两组小说,题材并不相同,一组叫“幽灵”,包括短篇小说集《幽灵和肥皂泡》(1880),长篇小说《守墓人西尔维克》(188)、《齐格蒙特·瓦维奇和他的同学们》(1882)和《原始人》(1883)等,这些作品描写波兰社会中的劳资矛盾和初期的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颂扬革命者建设正义美好的世界的理想,但不同意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另一组小说包括《底层》(1884)、《久尔济一家》(1885)、《涅曼河畔》(1887)和《乡下佬》(1888),它们以立陶宛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沙俄农奴制长期统治下农村愚昧落后的状况,以及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涅曼河畔》是在思想和艺术上最成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对贵族地主别涅迪克特·科尔钦斯基一家和缺少土地的农民安哲里姆·包哈迪罗维奇和他侄儿扬一家在1863年1月起义前后的变化,以及他们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描写,反映了沙俄占领下波兰农村的面貌。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农民以及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形象。

19世纪90年代以后,奥热什科娃还写过长篇小说《寻求金羊毛的人》(1899)等许多作品揭露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她拥护革命,1905年革命对她震动很大。她在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光荣属于被战胜者》(1910),指出起义的失败的原因是贵族没有依靠人民的力量。

奥热什科娃的作品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发展自然生动,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她的创作在波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作家也有较大的影响。

科诺普尼茨卡

科诺普尼茨卡,1842年生于苏瓦乌基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波兰民族解放革命传统的熏陶。1862年她嫁给了一个富有的地主,婚后厌恶地主家庭的寄生生活,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住在了华沙。她早期的作品倾向于民主思想,在占领者当局的迫害下,流亡国外。曾到过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一度回到华沙,参加营救被沙皇囚禁的革命者的工作。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科诺普尼茨卡创作了许多诗歌,《诗集》第1卷(1881),《以往戏剧片段》(1881),《诗集》第2卷(1883),第3卷(1886)、第4卷(1896),《小事》(1903),《致人们和时间》(1904)等,都是期间的作品。《自由的雇农》、《亚希已经等不到了》、《农民的心》、《地下室》和《在法庭前》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和被压迫者对美好的正义社会的向往。在《九月》、《战斗之后》等作品中,描写了人民与统治者的斗争,赞扬了被压迫者斗争精神。她还有一些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的诗歌,大声疾呼“我不能抛弃土地!”“决不容许敌人把我们变成奴隶!”《幻想》(1886~1887)是一首揭露了梵蒂冈教会的残酷掠夺,歌颂人民反压迫、争自由的长诗。

19世纪80年代末,科诺普尼茨卡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四个短篇小说》(1888)、《我的相识者们》(1890)、《在路上》(1893)、《短篇小说集》(1897)、《人们和事》(1898)和《在诺曼底海岸上》(1904)等都是20世纪初发表的。这些作品大多以城市生活为题材,其中《村社的德政》揭露了资产阶级慈善事业的伪善;《巴纳肖娃》和《撬门窃盗》描写劳动人民遭到资产阶级法庭的无情迫害;《烟》和《我们的瘦马》揭示了社会下层的穷人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波兰许多农民由于缺少土地,大批流亡西欧、北美和南美。她以这一题材写成长诗《巴尔采尔先生在巴西》(1892~1906),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描写了波兰农民在异乡受尽了饥饿与病痛的折磨和受到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同当地德国统治者和农场主的斗争,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全诗。1905年革命以后她完成长诗结尾,诗人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写了波兰农民参加巴西某港口工人罢工斗争的场面。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1846年5月5日生于波德拉斯卡地区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华沙中央学校(华沙大学前身)医学系学习,一年后改学文学。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中央学校改为华沙帝国大学,即将毕业的显克维奇为了表示抗议,拒绝参加毕业考试,愤然离校。

显克维奇在大学期间已开始写作。1872年他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在《波兰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华沙生活的讽刺小品。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反映波兰大学生的苦闷和彷徨。随后又出版了《沃尔齐沃皮包里的幽默作品》,这部作品是在波兰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壮大的时期开始写作的,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干精神,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乐观态度。

1876年,显克维奇作为《波兰报》的记者赴美国访问。《旅美书简》作为一本通讯集肯定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又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以及对人民的压迫和种族歧视。

同类推荐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一个词人的好时光

    宋代的词人在山水中寻求精神家园,在桃源,酒肆,江湖之上寻找知音,在这一点上现代人也是一样。打开我们的阅读视野,体味古人精神世界的百味人生。当你进入了这个世界,你的喜怒哀乐,就会有了更深切的情感包含在其中。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断残集

    断残集

    《断残集》是郁达夫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南行杂记、街灯、感伤的行旅、在寒风里、马蜂的毒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我在末世变成一条龙

    我在末世变成一条龙

    我一觉睡了1万年,这个世界还有人类吗?这个世界怎么还有魔兽啊?诶,我的头上怎么有个角?咦,这不是我的手?我怎么变成一条龙了?人类,别走啊!我是一条龙,令整个世界颤抖的一条龙?什么神你还要叫我去拯救世界?请问我能拒绝吗?……好吧!一只龙和一个神的意志,在异世界开始了拯救未来的重大任务。(首先说好本文女主到最后面才出。)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本书是一部充满爱与勇气的成长之书,被各国公认为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故事通过一个小男孩在生活和学校中经历的平凡小故事,传达了我们共同的情感:爱、勇气、与责任。全书100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的纯真与乐趣。一部极为适合千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成长之书,在平凡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活力、敢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人。
  • 弑天刃

    弑天刃

    江湖无道,拔刀而起,利刃横空,问心无愧。众生无道,刀锋弑之。冷眼星空,持刀睥睨。通天大道,一路荆棘,一刀斩开,唯我独尊!
  •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交往纪实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书中介绍了邓小平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的70多篇文章,人物涉及国家领导、外国友人和普通干部等等。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革命品质和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转折时期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 Dog Beach Unleashed (The Seagate Summers #2)

    Dog Beach Unleashed (The Seagate Summers #2)

    Remy can't wait for another summer on Seagate Island. It's time to bring back her successful dog-sitting business on Dog Beach and see her favorite friends. But instead of sunny days and fun in the sand, the summer is off to a rainy start. Remy and the dogs have cabin fever, and, to make matters worse, her friendship with her longtime pal, Bennett, is starting to feel complicated. What can one twelve-year-old do to create summer magic when the summer doesn't seem to be showing up?
  • 笑闯江湖前传

    笑闯江湖前传

    手执天风剑,醉卧美人膝。逍遥江湖路,倚酒笑风尘。
  • 集古今佛道论衡

    集古今佛道论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小仙女的正确天降方式

    论小仙女的正确天降方式

    初见,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问:“你是何人?”她呆萌地眨巴眨巴眼睛:“我是小仙女呀~”他黑着脸:“呵呵,本座信了你的邪。”后来,她成了他的小书童。“去研墨。”“铺纸。”“掌灯。”“……”“宽衣。”“!”她掀桌:“你丫的够了!”世人只知他是朝堂上淡漠矜贵的国师大人,却不知他凉薄也化绕指柔。世人只知她是国师府中蠢萌欢脱的小书童,却不知她自有一颗玲珑七窍心。当老狐狸遇上小白兔,是一鼓作气,还是徐徐图之?
  • 重返猎人塔

    重返猎人塔

    数万光年的神话长卷堪称宇宙奇观,长卷中讲述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魂香谷里有座奇光四溢的猎人塔……修罗界残暴无情,在谷中大开杀戒,只为满足他们驾驭一切的野心……幸存者后继有人,他们上冲九天神殿,下入万劫地狱,横越神山魔岭,潜游无底深海,战灵斗神,弑魔杀魂,重返猎人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