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100000029

第29章 九十年代文学(10)

趋世俗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症候,揭示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态:那便是在一个渐趋多元的时代,人们对主流文化的解释。在实用主义、商业大潮和消费主义冲击,趋世俗独不可避免地成为时尚的象征,它渗入抑或同化着各式戏剧话语及表现。即便是主流戏剧话语(严肃的、主旋律戏剧),也一改以往的肃穆被通俗话语所置换。话剧《徐洪刚》,依据解放军战士徐洪刚勇斗歹徒的真人真事创作而成,以旨在重树英雄主义的旗帜而归并于主旋律戏剧类型。剧作者努力突破以往塑造英雄的框范,通过平凡真实的生活语言塑造英雄,显得真实感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戏剧语言的趋世俗性,人们常常会产生误解,认为只要注重媚俗,就是趋于世俗性,而真正意义上的趋俗化话语,可以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它的价值。其一是题材、内容的通俗话语展示,其二是传媒形式的俗语化表现。综观九十年代的戏剧创作,更多的以市民生活和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作品内容趋向于通俗化。如《热线电话》、《同船过渡》、《楼上的玛金》、《上海往事》、《白玫瑰》、《白雪花》、《情感操练》、《午夜心情》、《午夜的探戈》、《灵魂出窍》、《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等,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描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反映某种人生感悟,使主流话语与世俗话语自然合拍。比如《热线电话》,就是借用当今传播媒介中流行“热线电话”的时尚,描写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纠葛和一对已婚中年知识分子出现的感情危机。本来是担当给热心听众指点迷津的“热线电话”节目主持人,自己却陷入了情感危机的漩涡,反过来需要听众来给以劝慰和鼓励。情节颇具戏剧性,题材新颖,同时富有时代感。《同船过渡》讲述了一个使人感到平易亲切的故事,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温良、宽厚、真挚、朴实的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渴望在晚年获得人生温暖的普普通通的老船长形象。这类戏剧,来源于普通老百姓对于娱乐性、休闲性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充分显示了90年代戏剧越来越生活化、世俗化、通俗化的倾向,并以其渐趋成熟的形态占据新的舞台空间。

90年代戏剧向世俗化消费转型表现在:对戏剧传统的颠覆、亵渎以及铺天盖地的商业包装、制作和文化宣传。采用不同形式,对戏剧加以包装成为90年代戏剧的主要潮流。喜剧大师哥尔多尼的经典作品《老顽固》推出明星演员阵容,引起轰动效应,而淮剧《金龙与蜉蝣》则以现代审美意识包装戏剧,借助参与剧情的现代灯光技术、现代气息的舞蹈造型,营造崭新的戏剧气氛,使得淮剧《金龙与蜉蝣》成为都市新戏曲的典型。应该说,艺术包装虽然未曾完全脱离它的包装的商业性,但却体现了一种在严肃艺术精神氛围中的艺术的创作设想和经营方式。由林兆华导演的、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世界经典哲理名剧《浮士德》,采用高层次的包装手法,不仅增添了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而且还有用无线电遥控的飞艇在观众头上游,像垃圾车般的改装吉普车在舞台上行驶,甚至建筑工地上的吊架也耸立于舞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蝴蝶梦》,不仅情节事件被游戏化了,而且许多台词和演员表演也充满了调侃意味。这样的艺术处理,都是本着把深沉的哲理思考,尽可能地消解在轻松愉悦之中的善良愿望。孟京辉执导的、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思凡》,被公认是成功的探索性作品。它根据古典戏曲剧目《思凡·双下山》与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改编而成:先写小尼姑下山遇小和尚,二人相爱分手。再说《十日谈》中的两则故事,某男青年到一旅店借宿,阴差阳错与店主女儿偷情相爱;一马夫阴差阳错地爬上了王后的卧榻……最后,小尼姑与小和尚如愿以偿喜结良缘。全剧布景甚少,道具基本没有,充满想象的表演和演员的自由发挥,使舞台表现呈现出鲜明的实验性。但在轻松滑稽和游戏调笑之中,却是人的“凡心”或爱情甚至性压抑的直白宣泄。《思凡》的探索性仅限于舞台表现手段,而无论表现手段的意味还是整台演出效果却更加通俗更加直接。

包装戏剧作为一个崭新的话题,它借助并动用一切大众传播媒体,使当代戏剧冲出困境,走向辉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

90年代的报告文学

与80年代报告文学的轰轰烈烈相比,90年代的报告文学萧条、落寞,给人一种“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感觉。

在20世纪报告文学发展的整体格局中,80年代是报告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史演进的轨迹往往呈曲线状。批评家认为报告文学已经陷入了“困境”。指认这一景况的证据之一,就是报告文学已不再如80年代那般轰动:“若翻翻全国所有的文学期刊,你就会发现,竟然没有一篇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告文学,即使个别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若与80年代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但也有不少对90年代报告文学作肯定性的评价。

秦晋认为“9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认识和反映世界方面,在思维的叙述方面,都显得更成熟了”。90年代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们在对前一段报告文学承袭与批判中开始显示自己的总体风格,体现了中国90年代文学新观念和创作思维的新方式”。首届(1995~1996)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获奖的作品有《锦州之恋》(邢军纪、曹岩)、《黄河大移民》(冷梦)、《温故戊戌年》(张建伟)、《淮河的警告》(陈桂棣)、《敦煌之恋》(王家达)、《走出地球村》(李鸣生)等15部,高居各单项奖的榜首。

这些不同的观点,从局部看,反映的都是事实,因此都是成立的。只有从总体上描述9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图景,才能从学理的层面分析此间创作现象的内在根因。

90年代报告文学的“语境”

在谈及90年代转型期的报告文学时,人们往往将它与此前的同类创作相比较,以此显示两者的巨大反差。诚如学者所言,前者轰动,后者相对冷寂。造成作品轰动的原因有许多方面,一般来说,它取决于作品本身,但同时也与作品发生的特殊时代的语境紧密相关。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的报告文学的风潮,是当时特殊的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某种共鸣。90年代前的新时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是当时的时代流行语。相应于此,与现实社会关系密切的报告文学,其所表现的基本主题就是时代的主题;报告文学作家,他们所具有的兼济天下的抱负与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地通过创作回应主流话语所要求表现的时代精神。

对于改革来说,要进行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就需要思想上的启蒙与引导。报告文学作家在这场历史性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对特殊年代被抛弃的常识与真理重新给予了确认和肯定。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在报告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它所肯定的是曾经被唾弃的公理,强调了知识分子以及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和价值,是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报告文学作家往往通过对于社会现实中某种矛盾与问题的披露与揭示,使人从迷茫困惑中得以警醒,从而思索社会改革与现实优化的方略。新时期的报告文学作家处于社会走向开放解禁的时代,当文学的真实成为可能,而报告文学又特别需要真实的时候,他们便将现实中另一种发人深省的存在凸现在读者面前。《人妖之间》剖析了劣迹昭着的大贪污犯及其生成的环境。《神圣忧思录》、《西部大移民》等“问题报告文学”,以对现实的深刻剖析,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引导读者对现实进行思索,反思自我。思想启蒙是8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其时的报告文学部分地参与并承担了这种宏大的历史使命。

9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文学不再是社会的中心,逐渐走向了边缘地带,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文学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也是如此。

知识分子的支持

毋庸置疑,90年代的报告文学与70年代末期到整个8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整体上并不在一个层级上。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无视90年代报告文学存在价值的理由。事物的发展进程并不总是线性的,90年代的报告文学虽然算不上报告文学的黄金时期,但却为我们摄取了这一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段风景,留存了一份关于知识分子精神演变的档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是一种属于知识分子写作的文体。自然,90年代的报告文学描绘了知识分子的一段心路历程,反映着他们的思索、进取以及某种无奈。

对于报告文学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估,需要有一种合体的价值尺度。报告文学是一种边缘性的文体,试图以一言以蔽之的做法对这种文体加以限定,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在报告文学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某种文体精神、文体品格,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它是我们考察评价报告文学的基本尺度。对于报告文学的文体精神、文体品格,评论家周政保认为:“凡富有时代的前沿精神,能深入审察人的生存状态及社会前景,做到卷入现实而思考现实,并将精辟独到的见解贯穿于真实可靠的叙述之中,也就称得上是找到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对报告文学,周政保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二是报告文学的社会性、批判性,以及与社会性、批判性相关的公众意识。”他认为“这是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是必须坚持的文体精神”。

报告文学通过对现实的深度剖析,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的当前状态及其发展趋势,讴歌社会公理、正义、人类理想,批判那些反人性、反真理的丑恶的存在。90年代的报告文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坚守了报告文学所应具备的真实客观公正性。

同类推荐
  • 生活不可告人

    生活不可告人

    作品收入许春樵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反响的中篇代表作五部,所选作品,题材广阔,叙事手段丰富,是许春樵中篇小说综合实力的一次展示。本作品所选五部中篇都是国内重要期刊推出的头条作品,而且被不同选刊、选本收入,《暗伤》获香港“陈伟南文学奖一等奖”,《麦子熟了》是《人民文学》头条,《中华文学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表姐刘玉芬》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生活不可告人》是港台和国内部分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必读篇目”。加上点评者准确到位的剖析,使得该书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上)

    镇安民间故事集(上)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 金童话

    金童话

    《金童话》是一部令人灵魂战栗的小说。陈占敏以“黄金”作为镜子,以他一以贯之的冷峻、梦幻而诗性的想象,对人性、政治、权力、欲望、历史等等永恒的主题进行着悲壮的拷问与“挖掘”,写实与寓言、魔幻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在小说中彼此交融,作家深邃的眼光、悲悯的思考更是穿透遥远的时空,使“黄金”拥有了艺术的灵光。散发出了超越自身、超越世俗的光芒。
  • 铁未销集

    铁未销集

    《铁未销集》作者是一位爱书人、读书人,数十年阅书无数。集中收录了作者平日读书之后的一些思绪碎片,知己之论,书评推介等,文字内外,都能看出作者与书、与社会思想的碰撞火花,精致的文字中蕴含了睿智的因子,也可见出作者的一些新观察视野。文笔清简而沉郁,内容博洽而通融,书里书外、物事人情,都能以文字见分晓。一册在手,游目驰怀,信可乐也。
热门推荐
  • 积跬古鉴

    积跬古鉴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早期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坎坷与艰辛。但他们能知难而进、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业,名垂青史。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会因为希望和梦想的破灭而颓废泄气,一蹶不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会把所有的错误与不幸归咎于恶劣的环境,对世界充满怨恨,责难周围的一切而怨天尤人。于是我们在自怜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烟雨

    大唐烟雨

    周云原本是一个新世纪的都市小白领,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来回徘徊着,单调乏味的生活让周云突发奇想的给自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想到这次的旅行直接把自己和他的二哈一波带走,来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朝代。贞观元年四月,那一年,在周云跟着某位袁姓无良道士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原本应该沿着历史轨迹前行的大唐因为周云这只小小的蝴蝶而发生了小小的偏离……
  • 十二缘生祥瑞经

    十二缘生祥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遗谜

    遗谜

    丽娜大小姐和管家小姐(桑塔纳)从丽娜小姐的爸爸的遗书内容开始探寻秘密,寻找真相,从家出发到巴黎,再到偏远的小村庄,经历了各种起起落落,最后找寻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王爷妃要翻身

    王爷妃要翻身

    【邪魅出品】她,本性天真,只为了打破诅咒。而后的一次次漩涡令她身陷囫囵,一场不明所以的背离令她愤然挥袖离去。十年后,一袭艳红名震天下,绝色容颜却带着嗜血的狠戾,朱唇噙起一抹蔑视天下的笑容。她凤眸轻扫,傲然骄嚣:“宁我负天下,不允天下负我。”一场谁与争锋的角逐,一次惊心动魄的对峙,问鼎天下的赌博中,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曰是:天畔星降,生死两难,非正非邪,问鼎天下。
  • 最终的生还者

    最终的生还者

    公元二二三零年七月二十日,由于“零星基因有限公司”的失误,导致诱变育种研究试验的一种新型病毒“T病毒”横空出世。这种病毒本该严格看管,却在运输中,不小心被打翻,病毒由空气被人类吸入,逐渐感染人的细胞。感染这种极为危险的病毒后,受感染者会有三小时的潜伏期。三小时过后,感染者的皮肤会轻度溃烂,之后头发会逐渐脱落,大脑皮层的反应会逐渐变得迟缓,最终会失去大脑的控制,由“T病毒”直接进行控制,最终变成电影中的那样,成为一只“丧尸”,变成“行尸走肉”。 《最终的生还者》
  • 九劫逍遥散神

    九劫逍遥散神

    杨风穿越来到了一片修仙的世界,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了各种磨难。逆脉之体不能修仙?不是问题。我是私生子?不是重点。各种暧昧?我只游走万花丛,片叶不沾身。新婚之夜妻子暗杀自己?轻笑而过。通天地,度九劫,誓做逍遥散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